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

时间:2021-06-23 17:01:14 工作总结格式 我要投稿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

  实践过的真快,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已经开始了吗,那么总结怎么写?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欢迎借鉴!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一

  1996年6月1日,在河南省红旗渠视察时,题写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红旗渠精神"是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概括地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巍峨蜿蜒的太行山。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6月16日至6月17日,羚锐制药公司党委组织部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骨干员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州红旗渠走访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作为优秀共产党员,有幸跟随全国人大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熊维政,羚锐制药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吴希振等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

  红旗渠,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的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渠工程。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州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引漳入林”是林州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林州市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农民引以自豪的一项水利工程,被当做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坚韧不拔的林州人民因在太行山腰凿山开渠,引漳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夸为“当代愚公”; 尤为可贵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传递和发扬。

  6月16日早晨6点,我们从新县羚锐制药总部出发,当日中午到达江等领导人就餐过的林州林虑宾馆就餐。下午,在安阳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郝建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林州红旗渠渠首工程,并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渠首工程时建有一座彩绘牌坊,门上的匾额是“分水苑”意为总渠分水的地方。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分水的渠首上。进入景点,只见一股湍急的水流从渠道中分两路滔滔而来。闸门外分为一干渠、二干渠两条支渠。水流到了闸门前,就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支渠。闸门可以调节大小,控制水量。红旗渠展览馆就建在闸门上。在红旗渠展览馆里,我们浏览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林县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凭着双手,苦干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漳河水就乖乖地盘山绕岭,穿过大水沟渠灌溉网络,滋润着林州60万亩农田。展览馆里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文献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再现了杨贵等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光辉历史。

  红旗渠有多处人工景观,如我们所熟悉的红旗渠源、青年洞、南谷洞水库、桃花源渡桥等。但几乎每位到红旗渠的人都要到一个景点参观游览,那就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青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的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象征,李先念为讴歌红旗渠精神的3集电视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山碑”,领导人江为红旗渠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等鎏金大字矗立在悬崖峭壁上格外引人注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洞上,俯视林州的山山水水,红旗渠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我为林州这片热土而骄傲,因为林州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0多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深4.3米,引水25个流量(立方米/秒)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老一辈红旗渠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青年洞是历史的见证。在青年洞旁,在鲜红的党旗面前,在熊维政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党员,为推进羚锐发展和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洞”已成为红旗渠的经典旅游景区,燧洞内不仅可以通水,还安装了霓虹灯,游客可以乘坐快艇进洞游览,亲眼看一看当年的锤痕凿印。我们跟着人流走在石块砌筑的一米宽的渠堤上参观红旗渠。一边是随着山体曲折而过的漳河水,仰头向上是壁立千仞的峭壁山体,看了有点头晕目眩;另一边向下是悬崖峭壁,山脚是逶迤远去的漳河。远眺则是万顷良田,稠密的村舍,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渠边游览时,见行走在渠堤上的游客,大都表现出异常惊叹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旅游景区,红旗渠不仅源源不断地引来漳河水灌溉农田,还在每年创造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这想必是当年红旗渠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6月16日晚,我们住宿在云海旅游度假村。6月17日上午匆匆游览了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的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旅游、滑翔为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区内群峰巍峨,峭壁如削,奇石嶙峋;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百鸟合鸣,万万木峥嵘,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人间仙境,百里画廊,步随影移”,代表了林州的绿色景观。

  随后,我们到达林州红旗渠管理处,会见并拜访了当年的红旗渠英模。在座谈会上,熊维政董事长简要介绍了羚锐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并代表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和羚锐员工慰问了当年红旗渠建设特等英模任羊成、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红旗渠英模们特别强调指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参观、走访和座谈,从一张张史料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中,我们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进一步解了红旗渠的建设历史,了解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功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老区新县、带回羚锐,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企业,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红旗渠,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期间还有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苦战了10个春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承修建红旗渠,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信念,面对各种艰险和困难,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包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医药制造行业来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羚锐制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精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羚锐品牌,如何进一步发展、突出我们的医药特色,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跑地位,红旗渠精神同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做强做大羚锐品牌而努力奋斗!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二

  近日,新华社刊发评论员文章中写到:“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脚步能走多远。”作为笔者,一个经常拜读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的读者,有十六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对这句话有着自己较深的体验和感慨!前几日笔者有幸到自己仰慕已久的红旗渠所在地——林州市进行了参观旅游。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对红旗渠的所见、所听、所感在笔者的内心产生了很强的震撼。与其说上学时通过语文课本对红旗渠精神的学习是一种向往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一种深深地折服和膜拜!人的一生很短暂,干自己喜欢的事业并能有一番成就甚至“造福一方”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基于这种思想,有的人从具体事、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几十年如一日,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写出了神话,也成就了自己,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是这样,杨贵在林县修水渠更是这样;还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个人进步的跳板,利用工作这个平台放飞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肥皂泡”,“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满天飞,过后如烟云,一路留下的是老百姓的怨言和笑料。扪心自问,作为党员干部,红旗渠精神不但是我们学习上的精神支柱和食粮,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指路灯和法宝。

  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头脑解放、与时俱进是基础,务实创新、踏实干事是关键。讲官气、说官话、摆官样使不得,而工作上的“软懒散满”更是要不得。讲正气、树形象、出效率、为民谋福才是党所期望、民之所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对于这样浅显的道理,大多党员干部慢慢领悟到了,实干、苦干的背后是老百姓的拍手称赞;但还有一少部分党员干部却始终参悟不到,瞎干、胡干的后果是老百姓的不满和唾弃。正如著名作家臧克家在诗中所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红旗渠的建设,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在红旗渠的建设中,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眼前能否浮现修建红旗渠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耳边是否响起打钎时的号子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向可歌可泣的红旗渠故事“靠近”?这既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不是合格的标准,更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优秀不优秀的尺码。

  作为党员干部,要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话,就让我们把红旗渠精神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吧,这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法宝。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三

  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巍峨蜿蜒的太行山。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6月16日至6月17日,羚锐制药公司党委组织部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骨干员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州红旗渠走访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作为优秀共产党员,有幸跟随全国人大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熊维政,羚锐制药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吴希振等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

  红旗渠,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的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渠工程。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州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引漳入林”是林州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林州市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农民引以自豪的一项水利工程,被当做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坚韧不拔的林州人民因在太行山腰凿山开渠,引漳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夸为“当代愚公”; 尤为可贵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传递和发扬。

  6月16日早晨6点,我们从新县羚锐制药总部出发,当日中午到达江涛等领导人就餐过的林州林虑宾馆就餐。下午,在安阳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郝建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林州红旗渠渠首工程,并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渠首工程时建有一座彩绘牌坊,门上的匾额是“分水苑”意为总渠分水的地方。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分水的渠首上。进入景点,只见一股湍急的水流从渠道中分两路滔滔而来。闸门外分为一干渠、二干渠两条支渠。水流到了闸门前,就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支渠。闸门可以调节大小,控制水量。红旗渠展览馆就建在闸门上。在红旗渠展览馆里,我们浏览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林县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凭着双手,苦干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漳河水就乖乖地盘山绕岭,穿过大水沟渠灌溉网络,滋润着林州60万亩农田。展览馆里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文献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再现了杨贵等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光辉历史。

  红旗渠有多处人工景观,如我们所熟悉的红旗渠源、青年洞、南谷洞水库、桃花源渡桥等。但几乎每位到红旗渠的人都要到一个景点参观游览,那就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青年洞。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青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的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象征,李先念为讴歌红旗渠精神的3集电视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山碑”,领导人江为红旗渠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等鎏金大字矗立在悬崖峭壁上格外引人注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洞上,俯视林州的山山水水,红旗渠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我为林州这片热土而骄傲,因为林州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0多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深4.3米,引水25个流量(立方米/秒)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老一辈红旗渠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青年洞是历史的见证。在青年洞旁,在鲜红的党旗面前,在熊维政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党员,为推进羚锐发展和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洞”已成为红旗渠的经典旅游景区,燧洞内不仅可以通水,还安装了霓虹灯,游客可以乘坐快艇进洞游览,亲眼看一看当年的锤痕凿印。我们跟着人流走在石块砌筑的一米宽的渠堤上参观红旗渠。一边是随着山体曲折而过的漳河水,仰头向上是壁立千仞的峭壁山体,看了有点头晕目眩;另一边向下是悬崖峭壁,山脚是逶迤远去的漳河。远眺则是万顷良田,稠密的村舍,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渠边游览时,见行走在渠堤上的游客,大都表现出异常惊叹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旅游景区,红旗渠不仅源源不断地引来漳河水灌溉农田,还在每年创造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这想必是当年红旗渠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通过参观、走访和座谈,从一张张史料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中,我们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进一步解了红旗渠的建设历史,了解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功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老区新县、带回羚锐,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企业,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12-13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范文「精选」12-13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全国性活动总结精选12-13

党员学习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范文12-13

2017年学习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范文12-13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讲话稿12-13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发言稿12-13

2017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范文12-13

第一届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范文03-25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讲话稿2017最新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