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教学总结

时间:2020-11-12 17:25:35 教学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生物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教学总结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平教师要教好这套教材须具有新思维、新思路、新创意、新策划、新方法。生物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广泛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奇妙的想象。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上狠下功夫,在教会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走出新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快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要尽早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解答,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学会推理,学会调查,学会操作,学会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合作学习。鉴于生物课程标准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较大的活动空间,所以更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教学,不断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及他们自身获取的信息,更好地步入健康学习的快车道。

生物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教学总结

  一、课改三年来,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了解,使我体会到:

  (一)课堂教学变了。

  1、课堂教学目标变了。突出表现为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究、思考、分析、观察、实验操作、质疑和创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融合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另外,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2、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新课程的课堂充满活力,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主要原因是教材开放了。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新教材给师生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平台,每个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增删,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可喜的是,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还通过师生互动再度开发教材,创造新的教材资源,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开发教材的形式多种多样,师生在开发与实践教材中享受着教育的快乐。

  (二)教师变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观念的改变。学生观变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

  1、课程观变了。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

  2、教学观变了。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堂的感受。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和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

  3、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生物学科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生物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前提。目前有一部分生物教师,在“努力让所有的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尽可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但这些还停留在表面,即“穿新鞋,走老路”。如在小组进行研讨时,随机地让学生前后桌一组进行讨论,时间一到,学生汇报,而且不论什么样的探究研讨全是如此;也有部分教师还是以传授为主,只注重学习的结果。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必须内化为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才能融入他们的教学之中,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现有的教学条件、班级管理方式制约着新课改的进程。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生物课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我们国家由于人口多、学生数额大,加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课程实施的条件较差。如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各种信息资源,提供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设备的学校很少。再有各学校班级人数均在40-70人之间,这样的条件适合于,一般教师也习惯于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那么要想运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对学生进行赋有个性的指导,教师就很难做到了。

  (三)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学科水平低,基础薄弱,影响他们在新课改中发挥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以及教育的智慧等与新课改的要求仍有一定的甚至是很大的距离,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机械呆板,对课程内容缺乏横向、纵向的扩展以及对内容的创造和升华。

  (四)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生物学科新课程的实施。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探究手段的自然科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尤其是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有的学校领导虽然也在口头上喊着促进学生全面地富有个性地发展,但在实际上,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便舍不得在实验设备上进行大的投入,从而阻碍了生物学科新课程的实施。

  (五)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淡薄,自我教育功能尚差。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教师应该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成为现代研究型的教师;但是,由于生物学科发展迅猛,教师对这些新信息应接不暇,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有一大部分生物教师完全处于应付的心态,也就谈不上潜心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六)学生的压力过重,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相悖。

  《标准》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并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但是,现在课程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国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增设新课程,教师的新旧理念在发生碰撞,一面扎扎实实教“知识点”,一面又想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的压力更大了。

  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审时度势,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新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下去。

  三、怎样上好每一堂课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

  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2、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

  3、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运用。

  4、教学评价要完善。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备课。备课时教师要时刻不忘新课程理念,吃透新课标;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需求、自主性、尊严和生活;备课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教材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和学校实际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具,开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以及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此外,备课中教师还要从根本上备学生,即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变化,及时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由师生甚至是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创造、构建的过程。

  (二)上课。上课是关键。备课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规划;而上课是对这一规划具体落实的过程,它面对的是有情感、有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学生。因此教材与教案无非是个凭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敢于挑战自己的教案,要追求自己的思维同学生的思维在特定情境下的碰撞与交流,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从动作、情态、语言等方面去激励学生、去关注学生、去鼓舞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自主者”,课堂上的“小演员”。我们还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答案、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正确的结论要鼓励,错误的观点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的深入思考,真正做到“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要成为一个组织者、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相互比较、探究、鉴别,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要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使教学手段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实施中更要强调反思。“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新课改下,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新课堂教学模式。怎样评价一堂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但不管怎样,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吃透生物课程标准,把教改落实在实处;课堂上,注意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就能上好每一堂课。新课程体系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对教师都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以适应改革的浪潮。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与时俱进,与课标同行,及时反思、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教学行为,归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究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的成功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教学的健康发展。

【生物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学校总结-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教学校长个人工作总结12-28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15篇10-15

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工作总结10-09

教学校长的工作总结范文12-28

教学校长年末工作总结12-25

学校教师教学教育工作总结11-10

特教学校年终体育工作总结10-29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15篇)10-26

书法教学学校总结12-19

学校教学工作总结(1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