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此刻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本事的需要,也是构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本事,而这种本事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本事的构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一样。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很多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很多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本事。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此刻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本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
今学期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敬请各位指正。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做好教学工作计划,争取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本事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构成必须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本事,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能够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必须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本事为核心,是语文本事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本事、阅读本事、作文本事和口语交际本事,并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本事——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本事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本事。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4
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20xx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
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20xx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现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三、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随着教师人才的流动,教师队伍也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我组青年教师人数正逐年增加,教研组采用多种方法让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1、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教改思路渗透进教学中。
3、老教师做好“传帮代”的工作,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4、多次请区教研室的李老师、苏老师来听课、指导。
通过以上举措,教研组已经有诸如杨凌云、谢竞、王倩、胡传妍等一批刚进校没多久的年轻教师担负起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任。他们的一系列对外公开课均获得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五、健全教研组档案管理办法。
教研组材料包括文件、学习资料、组与分组记录本、语文活动开展的图片以及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等,可以说内容很多也很杂。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平时就注重材料的积累,专人保管。教研组在办公室已设一保管柜,存放所有资料,钥匙由组长负责,组与分组记录本则交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记录保管。
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相,拓宽教师视野,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广大?作教师的要想不教死书,也要走出去交流才行。今年,教研组仍沿袭过去多看录相课的好传统,还鼓励教师将录相带带回家中钻研。
教研组提出的口号是“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也应当先具有创新意识呢?有了创新,再将它付诸到实践中才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最好办法。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
站在20xx年的起点上,回望自己进入一中以来四个月的工作,感触颇多。9月份走入一中时,心里有喜悦也有担忧。喜悦是因为自己有幸进入了一中这么优秀的学校工作,担忧则是因为害怕自己在工作的某些地方做不好。而今回首间,我心中最多的是对一中的感激之情与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之情。是一中给我的这份工作使我一天天地成熟起来、自信起来,也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重要意义与极大幸福,更使我明确、坚定地相信:我最喜欢的、同时也最适合我的工作就是作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虽然只有四个月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四个月里,我就已经在为人处事、教学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收获颇丰。所以在此,我先向一中真诚地说声“谢谢”,真的很感激一中给了我这份工作!同时,也正是这四个月的工作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现在,我就从几个方面对这四个月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一下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四个月的工作使我对备课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了。
刚开学的两周,我以为只要把课文读懂、再简单设计一下上课环节,就算备好课了。所以,当时虽然知道备课的重要性,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读懂课文、主观的设计课堂程序的层面上。在上完几节课后,明显感觉出自己上课的局促以及学生反应的冷淡。后通过让学生提意见、请教老教师、进行自我反思,领悟到了备课的真正含义,也认识到了上课的效果好坏是由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的,而像我那样浅层次地备课是算不得充分的。各学科中,语文备课尤其是一个大工程,丝毫马虎不得,轻视不得。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储备。我深知自己的知识面窄、知识的储备还欠缺,所以,就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只有把课备全面、备深入、备透彻,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淡定自如,从而才能把课上好。在反思之后的备课中,我要求自己做到:
1、真正读懂文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花大力气逐字逐句地研究,并借助各种资料反复研读、探讨、琢磨,同时还需考虑到与文本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文本挖深、挖透,才能真正读懂文本。
2、以学定教。课堂环节,并不是依靠主观想象就能设计好的。整体设计一堂课,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考察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的反应情况等等。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每一环节。
(二)上课
四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能感觉出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越来越高、整体效果也越来越好。在自己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教师的帮助。现在越来越强地感受到一中整体的校风、师风之正,也正因此,在一中工作是件极其愉快的事。老教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耐心帮助,都让我感激不已。在此,对他们道声感谢!
关于上课,我意识到:是否能把握好课堂,关键在于采取怎样的上课方式。听了老教师们很多课,心中充满敬佩之情,他们上课方式各异,但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学生。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每周一次的专家听课,也对我的课堂教学帮助特别大。他们每一次的耐心、细心、精心指导,都让我在对他们感激、敬佩不已的同时受益极大。
在上课方面,我尽量使自己做到:
1、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但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才能慢慢形成利于发扬自己长处的风格。
2、方式要灵活多变。课堂要提高效率,就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使其眼、耳、手、脑并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而学生能否做到这些进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握方式。在各个环节的操作上,都要注意方式的灵活多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同一篇文言文中的几段研读方式可以不一样。又比如:有的自读课文,可以先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然后让几个学生作老师,来讲课文,教师负责指导、明确和总结。这样不断地变换上课方式,既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生动有趣从而能很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也让学生锻炼了各种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语文是一门知识很零碎的学科,平时养成勤积累、勤练习、勤复习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而高中的整个学习环境,就决定了语文的这些小习惯很大程度上都要靠作业来帮助培养。语文作业不能多,但一定要严格检查,以一种强制性的检查方式来促进学生习惯的培养。
刚开始工作的两周,我对作业不是很重视,很少布置,即使布置了也没有及时有效地检查。后来发现学生对语文作业很忽视,以致连最基本的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不过、刚学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生字词都掌握不住,我开始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经过仔细分析、反思并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开始重视作业的有效布置和有效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随之好转。
在作业的布置与检查上,我要求自己做到:
1、布置作业要适量。对作业的要求要尽可能的细化。
2、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明确此次作业检查的时间、方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3、作业检查的时间、方式,只要明确了就一定要执行。
4、制定一些适当、可行的奖惩小措施。奖惩措施先由学生讨论制定,然后由教师稍加修订后实施。同时,奖惩措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可只停留在惩罚的层面,比如:不完成作业就要被罚背课文。此类小措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在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语文学习也如此。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小作业的布置和严格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积累、背诵、练笔、做题习惯。
2、找机会,找时间,面对面、一对一地指出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良习惯并督促其改正。比如在学生的书写问题上,由于我面对面地反复提醒,大多数学生的书写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时还会有所反复,所以,这是一个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
(五)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其中,人文性是语文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并将此类教育融入课堂文本教学之中,希望能通过这种常说常讲的方式,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的情感感受力、文化品位、审美能力以及自身的整体修养不断提升,使学生形成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健康人格取向。
以上就是我从这四个月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感悟和收获。
收获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也深知自己身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所做的也仅仅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还不能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满意。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做的仍然是谦虚地学习,不懈地努力,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使自己不断进步。
今后的工作计划及对自己的要求:
1、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进而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制定好自己各阶段的工作计划,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勤听课,谦虚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学习。
4、勤反思,不断找出自己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寻求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认真思考、听取专家及老教师们的评课建议,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6、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做到勤、严、有效。
6、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7、认真对待、关爱每一个学生。
能够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是我的幸运,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6
中学语文新教材体现了培养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尽管选文、结构、编排存在些许瑕疵,但毕竟是扭转教学效率低下、走出困境的实质性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显滞后,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被动应付,势必难以走出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效率低下的困境。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大纲,达到新课标,笔者有些不成熟的思考,现不揣冒昧,就教于方家。
一、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长期以来,垄断语文教坛的就是一种教学结构——串讲分析,讲背景、正字音、析词义、分段落、归段意、明中心、理特点,几成定格。因此,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要的是突破传统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即以教师为主导,准确地把握讲析课文的限度;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课文的重点和学生的能力点为突破口,对教材的内容作精当的取舍。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教师的这种领导、支配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扶”、“牵”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导”者,因势利导也,“因势”,就是说教师发挥其领导、支配作用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利导”,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去。“教师为主导”不同于“教师为中心”,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为主导”也不同于“教师为主讲”。教师应当把握好几个限度。首先是时间限度,一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应限定在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应引导学生自己钻研和探究;其次是内容限度,对必讲的知识,务求用最经济的方法提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对可讲可不讲的知识,可根据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悟性,若有必要可适当涉及,若无必要便省略不讲,当然,对不必讲的知识就应果断删除,以免冲淡主要内容的讲解。分析课文时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塞给学生,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比如《项链》的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安排问题,又比如《孔乙己》是否真死的问题。同时应当允许学生存疑,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比如对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主题的不同理解,历来见仁见智,教师无需确定统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考你背”、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要授之以“法”,把“我讲你练”、“我导你学”、“我问你思”、让其“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就是以“培养方法,培养能力”为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只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宁老师提出,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在“皇帝”之前加修饰语,概括皇帝的性格特点。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皇帝的性格特点。第二件事,宁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在老师的耐心诱导下,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学生终于用一个“骗”字概括了故事内容。第三件事,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大人(特别是皇帝)都受骗,而小孩不受骗。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大量例子,通过讨论,得出“虚伪自私”是大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小孩没有私心,不但不受骗,还揭穿了骗子的骗局。最后学生都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了圆满解决,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新教材现代文阅读单元打破依文体界定单元的传统,分别以理清层次、概括要点、筛选信息、分析评价与借鉴吸收为能力点划定单元,单元教学要点清晰,单元间能力培养梯度合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课文为“例子”,落实单元及篇目要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切不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只会冲淡重点,游离要点,以致阻断阅读教学的主线索。课文教学中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一两个核心加以展开,唯此,才能体现落实新教材的相关要求,才是真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需强调的是,对新旧教材都入选的经典性篇目,教师要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扬弃曾经备写的教案,即使是以往自己感到得意的“灵感点”或“神来之笔”,如不符合新要求,也要忍痛割爱,敢于取舍,善于创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网络。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字字珠玉。教学中应将着力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在朗读中体会景语情语的典雅韵致;设计问题,阅读品味写景状物的生动蕴藉;也可摘取经典片断,设问比较,引导学生探究语言表达的精妙独到。文中有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可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有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飞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意境丰厚优美。
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各有法。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与时俱进,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导读法、析因法、妙要列举法和整体感知等,不胜枚举。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精心设计导入语
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迅即转移到课堂上来,是提高一节课效率的重要环节。导入语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极大的热情和自主精神,使教学充满活力而显出勃勃生机。下列几例,可以为证。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阅读那精彩的小说,谁能忘记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可是一篇小说,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是不是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当然不是。只有那些为作者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些为作者所浓墨重彩尽情渲染的主要事件,才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本单元的文章,大都是文学精品,写人叙事,详略繁简安排得当。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这些精品,看看他们在写人叙事时,是如何做到“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吧。
这是小说单元的“单元导语”,教师自己的所问所答以及对本单元课文“写人叙事,详略繁简安排得当”的高度概括和要求学生们“看看他们在写人叙事时如何做到‘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提示,怎不诱使学生追究“为什么会那样?”。
罗·卢森堡说过一段趣话:米洛岛的维纳斯归根到底是由于她不讲话,才得以在千百年来保持她那美丽的妇女的殊荣。但如果她一开口说话,说不定她的魅力就烟消云散了。这话很含蓄——不开口的偶像,是暴露不出内心世界的,假如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她也许美丽可爱,也许虚有其表,怎样让开口的维纳斯魅力永在?那就得“慧于心,秀于言”——说话要注意语言美。
这是上听说训练课的导语。教师引用卢森堡的那段趣话,意在演绎出“怎样让开口的维纳斯魅力永存”的问题。“那就得‘慧于心,秀于言’——说话要注意语言美”的答案,怎么不叫学生深入思考呢?
“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记得。没过河之前,面对着不知深浅的河水,小马心中一片茫然,而当它试着亲自趟了过去,小马或许不但知道了河水的深浅,而且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同样,大家如果只看到别人的文章,只听老师讲析别人的文章,大家对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就没有亲身感受,心中或许有些茫然。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动起脑来,动起手来,写出我们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我们自己所做过的事,写出我们自己所熟悉的人和物。
这是作文训练课的导语。小马之所以能过河后“领悟出了一些道理”,关键在于“亲自趟了过去”,而作为“书面说话”的作文,如果不让学生“自己动起脑来,动起手来”,又怎能写得出,写得好?具体事实的启发所带来的结果就不难想象了。
2.巧妙设计问题
好的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突破口,问题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巧选角度,变中求新。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比如教学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要理解标题的含义,可变换一种问法:“要反映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悲惨,为何不写少收了三五斗,或写灾荒遍地,人民流离失所呢?”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思考。
(2)疑于无疑,平中出奇。有些内容看似平淡,处于无疑境地。教师要善于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何对马克思的谢世不说‘停止了呼吸’或‘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于无疑处生疑”,才能使学生透彻地了解文意,深入细致地把握所学的内容。
()分解难点,多层设问。有些问题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心有所得,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想详细地说,又觉得啰嗦,想概括地说,又觉得千头万绪,抓不住要害。教师要采用分化瓦解,多层设问的方法,帮助学生从纷繁中理出头绪,达到各个击破,逐步深化的目的。比如对《孔乙己》中“笑声”的理解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可用分解难点的方法设计如下问题:①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挖苦表明了他们对孔乙己怎样的态度?②酒客们与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有何相似之处?他们自己明白吗?③酒客们本应对孔乙己持怎样的态度?又为什么没有采取这样的态度?这样层层设问,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讲解,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3.注重教学语言,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好的教学语言会给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其基本要求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幽默有趣。例如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在教《春》和《济南的冬天》等散文时所运用的导入语就十分考究:“继米开郎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美得令人陶醉,它在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美姿。”这样描述,学生被美的语言所吸引,被祖国山川的美所吸引,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散文的学习。
4.适当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的主战场在教室、在课堂,这是无容置疑的。但针对有些特色课文可适当变换教学场所,拓展教学空间,创设适合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思考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指导学生写题为《春》的作文,就先带学生到公园里去观察,寻找春天的踪迹。同学们有的从萌动的青草上窥见春的身影,有的在盛开的春花中感受春的气息,有的在蜂飞蝶舞、百鸟欢鸣中听到春的脚步声。他们把细心观察的材料,融入自己纯真细腻的感情,写成情文并茂的优美文章。笔者为纠正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别字,曾要求全班学生走上街头,从广告标牌中查找错别字,每人找10个,然后汇总,再集体纠正,效果甚佳。古人强调“功夫在诗外”,现在有人提出大语文的概念,都说明同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走进自然,贴近社会生活,一定会倍增其效。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容量。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课堂。传统的单向的静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变为多向的立体的课堂教学。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生动新颖、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吸引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教师可将课文改编成解说词,事先准备好一组有关长江三峡的电视画面,利用多媒体,在投入画面的同时,穿插解说词,配以《长江之歌》的背景音乐。xx分钟的直观教学取代了繁琐的背景分析、内容讲解,收到身临其境、陶冶情操之功效。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旨。接着,再投放大江截流、高峡出平湖的壮阔画面,强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敢于首创,开天辟地,才有辉煌。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既是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限于笔者孤陋寡闻,略作粗浅思考,以期引起同行同仁对这个问题的继续深入的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7
分层教学法就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基础和能力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研究,我总结出如下几点研究成果。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举措(一)全面了解学生,初次分层对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接手初二两个班级时,对班级的学生逐一摸底了解,其中包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平时学习语文所化的时间、父母亲关心、支持学习的情况,学生的性格、爱好等,采用侧面了解、家访、调查问卷等方式。
其次在班级中向学生提出分层教学的设想,经过一次次摸底考试,并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学生分成、三组,人数各占%。
组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浓厚,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对语文学习有较强的自主、创造意识;组学生应达到义务教育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些学生智力因素好,但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语文成绩中等;组是那些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语文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或方法不当,作业效果不那么好的学生。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备课分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把教材中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好相对的教学目的。
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
再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设计学习难度,设计好层次的练习要求。
例如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训练时,提出分层要求。
类:重点在于阅读中体会能力的培养,根据文章的内容,读出感情;类:重点训练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能读懂课文内容,说出基本含义;类:重点训练阅读中的感知能力,能朗读和默读,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
这样,因为目标要求不同,难度有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
教学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验是否达标。
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
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百度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优势,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学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在新授课中,巧妙利用时间差分层施教。
一个新知识的引进,对、层学生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对层学生来说要多次重复。
分层施教中巧妙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有效施教,对层学生进行反复讲解,往往效果较好。
例如在教学《社戏》一课时,、层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思想能较快理解和掌握,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利用、层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开展讨论的时间,教师对层学生给予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分层布置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复习检查型、辨析简答型、综合点评型。
一种题型为层学生设计,目的在于让该层次学习巩固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第二种题型为层学生设计,目的在于培养该层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汇报专题第三种题型则为层学生设计,目的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述能力。
根据三种题型的.题目,采取不同的要求及批改方式:层:复习检查型+辨析简答型,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层:辨析简答型+综合点评型,教师全部批改;层:综合点评型+课外拔尖题。
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意在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如以《孙权劝学》为例,设计三种题型:,在读懂(翻译)文章的同时,概述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联想,进行扩写或续写,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对课文的写作手法作评析。
这样的作业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而且能满足不同的求知欲望,尤其是为学有余力的层学生创造、发挥潜力的余地。
(三)考核分层,变换梯队考核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
教师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
每份题包括上面所述的三种题,采用同样的方法。
层:复习检查型+辨析简答型,层:辨析简答型+综合点评型,层:综合点评型+课外拨尖型。
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教师辅导,互助小组进行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通过阶段考核,对每个学生进行各次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后退的,第一次可提醒、鼓励,以后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
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而对降一层的学生,不要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二、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年年多的实践,从几次考试中,初步表明实验基本达到预想效果。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调整和改善。
访问调查、抽样调查表明,通过分层教学实验后,全班有%的学生喜欢语文课,有%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有%的学生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学生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班级的学习语文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辅导下愉快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符合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心理特点,解决了长期以来班级授课教学中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充分发展的要求。
体现了减负的原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各取所需,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使每一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把减负落到了实处。
三、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牵制老师很多的精力,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相对要困难。
这些学生在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如古诗文的背诵上,一定要靠教师去督促,才能去背默,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层指导、教学,方能取得效果。
有些知识点及知识新授环节分层较为困难,有无从下手之感,建议最好以备课组为单位,各教师根据各知识点统筹分层,然后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使各知识点的分层更趋合理科学。
对效果的评判只能用分数、成绩来衡量,某些项目的内容,如学习品质,阅读能力,无法量化体现出来。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8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高三(1)班、(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理念,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学法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艰辛,有快乐,更有幸福。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会学”
语文教学就是教人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还得教学生会学,即:“授之以法”,方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语文的魅力,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求得真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以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展示才华。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切成就皆从兴趣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诱发人才。只有对语文有了浓郁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生学习语文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发挥自身语言表达的优势,为学生做了《文学、情感、人生》的导学内容,并结合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引领学习感悟新课程改革,用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并用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理想教育。
2 。 情境熏陶,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兴趣之门已经打开,那么接下来就要付诸行动,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中最耀眼的明珠,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我的导学之根,饱含真情的名家名篇是我的教学之本,富有哲理的古代散文是我带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精美营养的一部分。结合20xx高考默写篇目,通过诗歌接力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词,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在他们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带领学生“品诗文词赋,悟千古同情”,使读诗文,背诗文,默诗文成为学生每在之必须。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学习就是做人、成人学习,感悟语文学习就是:在清松中学习,在愉快中记忆,在和谐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学生的心,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魂,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都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并特别注意课堂导语的组织。恰当、优美的课堂导语会把学生带到美的情境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还将每一次课的导语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我教学艺术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
二。复习中要注重精讲精练,切忌题海战术,基础题要抓落实,并且以点带面引导学生
精讲:就是以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任务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精练:在精讲的基础上,做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语文教学是机遇,更是考验,利用好课堂45分钟提高高考复习效率非常重要。高考复习要做到精讲精练,要求老师必须科学把握高考说明,认真研究知识点,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内容,精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方法、思路、技巧,切忌好高骛远。比如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明确语音、文字、词语、短语、句子这一条线;其次要把握试卷结构,第三,要非常明确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使中学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注: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切忌题海战术,因材施教,扬长教育,我想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实也不难。)明确了以上内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训练复习。
三。注重做题思路和技巧方面的点拔与指导,特别要注重每一次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的过程是教师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使考试得到升华的过程。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利用考试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教学工作更推进一步,所以我讲评试卷做到以下几点:
1。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反映考试情况,主要用数据说明情况: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等。
2。利用考试成绩鼓励先进学生再接再厉,做到尽善尽美,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帮助差生找出不足,找出失分原因,使其树立信心迎头赶上。
3。试卷讲评的中心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剖析。对于试卷中做错的题应该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令其反思,最好让学生自己能觉悟到致使错误的原因(比如名言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延伸题解题技巧),然后我讲解正确的思路和解题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向学生传授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教师把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取得的知识是无限的,解决的问题也是无限的,所以,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尤为重要。
4。对学生在考试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应准确指出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应试心理。以作文书写为例:我们作文现状注重心灵美,对外貌美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作文错字、别字较多,不会用标点,字迹潦草,人们嘴上说喜欢心灵美,可实际上先打动人的往往是外貌美。再好的'茅台酒,假如将其放入痰孟里给人端上桌,人家也不喝,此乃人之常情,我们理应做到表里如一。
5。讲评完成卷以后应让学生重新做试卷或出一份跟踪训练卷以巩固试卷讲评结果。
四。 作文教学体会
做人先于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做好“人”才能作好文。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中说:“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地是在做人。”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增强社会责任感。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通晓人情世态,写出好文章,自然就不愁了。
2。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训练常抓不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善于思考是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基本环节,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仅给学生的是“一杯水”,而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洁净的活水。为此,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参加市县级教研活动,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能力。
3。实施作文美育,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个没有情商的人是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的。我用我的亲身经历、我的实际行动带动我的学生,我精选出我博客中关于写作教学思考的文章,给学生打印,率先垂范,引领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思考怎样才能拥有美、创造美,从而修身养性,丰富情感,成为美的使者。
4。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分家。
语文是高考一幅美丽的画,那么现代文阅读则是画面上美丽的花蕾,它最惹人,最鲜艳。而20xx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无论是《水之经典》,还是《菊痴》,还是《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这些都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朵朵奇葩,他们或阐释生命的价值,或展示自然的魅力,或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无不是用心灵、用智慧、用情感甚至用生命孕育出来的。它们如同一杯杯醇香的美酒,又如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面对这些珍异品,我们只有怀着崇敬,带着追求,用心灵品读,求真,求美,甚至用心咀嚼,那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阅读延伸题,实际既是阅读题,也是写作题,在指导训练中,我引领学生用心灵品读——释放真情,表达实感,用智慧解答——把握思路、技巧和方法。在品读过程中,我们用心灵采集一个个信息,那信息便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那么我们用情感的金线将其串联起来,那不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吗?
5。加强练字训练
美的内容要有美的形式,敏捷的思维,横溢的才华必须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更何况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有内涵的文字,《高考说明》中明确了高考作文要“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因此不论是哪门学科都应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总之,语文是最富有生机、最能体现人的精神与智慧、最富有情感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能独立思考,有真知灼见。
以上只是我对高三一年来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说白了,上语文课就是带领学生在真、善、美的海洋中遨游,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更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9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要特征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改良之策,中学语文结题报告。借助于调查研究和反思实践等主要研究方法,课题主持者经过了纯粹文本、专题网站、问题驱动、面向探究和发现建构等五个阶段的实验之后,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三主一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关于该模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实验者认为学科课程、网络载体和建构理论三者的有机整合是现代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建构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人概括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滑坡”,有人则概括为“重教轻学、重知轻感、重左轻右、重内轻外”,甚至还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样的概括,都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学存在着理念僵化、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性、周期长时性和内容综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确面对语文学科在当下环境中具备的资源丰富、思想多元、载体纷呈等现代特征,才能教好语文同时也让学生学好语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它必然带来现代语文教育的科技化,这是教育的发展规律。无论是从网络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来看,还是从教学双方非课堂时间对网络不自觉的沉迷而带来的潜在效果看,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现代与传统的境地。但中学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却是一方面似乎拒绝科技时代的到来,迷信着语文是“觉悟的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将科技对于语文的作用神化了,以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忽视了人类是思想的动物的基本道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两个极端认识,我们的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问和失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作为现代科技重要成果的网络与作为传承人文精神重要载体的语文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中学语文教学之道,
在四年前的课题建构阶段,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尤其是意识到必须着手进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当时的基本状况是,对网络环境、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是基本孤立的,最好的研究者们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间两两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学设计等,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学习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三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理论建树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进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开始有人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这些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以阐发,于是三者开始走向融合。问题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科课程与其它因素整合的具体实践比较缺乏,理论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应当是怎样的,是否具备其独特性,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等等,开题报告《中学语文结题报告》。本课题实验从此出发,寻求整合与创新,试图获得有益于当代语文教学的某些策略。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将网络引入语文教学,研究信息科学与语文教学的科学耦合,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建构原则。课题实施之前和过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课题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课题顺利而科学地开展。
1.网络环境
在本课题研究中,网络环境一方面指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包括网络自身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兴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赖以开展的背景。网络环境除了上述技术性和情境性上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作为时代文化的背景性意义。形象地说,盛行网络的技术产生了盛行的网络文化,网络环境是网络时代的空气。本课题实验主要依靠因特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
2.语文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灌输,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这种语文教学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
3.网络课堂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主要活动阵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的外延扩大了,内涵也有变化,它是运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这个“课堂”是在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甚至可以说就在网络上,在某一个专题网站或者BBS上,即所谓“网络课堂”。实际的课堂建在网络上,网络中有虚拟的课堂,这是网络课堂的两重含义。
4.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作为课堂学习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本课题重在探究从教材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网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语文活动。
5.“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
这里的“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实”指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虚”指的是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有着物理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物理性体现在需要通过一定的电讯技术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学习资源的计算机设备;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科学地组织各类信息,使其转化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本课题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活动,但不排除网络应用过程中或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所处的真实环境。很多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与真实环境中同时进行的。
广义地看,凡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语文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或者基于网络应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属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首先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其次是实验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渗透与开展的可能性。它是一个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题。换句话说,这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作用的一个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建构的多元创造,注重学习的互动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体悟式、讲授式、品读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拨乱反正”。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看,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体必然渗透到教育领域,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仅无法拒绝这个媒体而且必然要走这条现代化发展之路。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和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从实验硬件的配备看,我校有运行良好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与互联网接驳,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硬、软件环境都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能保证发展的平行轨道上。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使用现代媒体意识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曾向全国同行成功开过本课题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2.课题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适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呈现与特征剖析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与基本特征
(3)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教学方法
(4)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建构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运作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不断加强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试图以此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整个课题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用已有的理论去观照教学实践,建构实验方案,探索内在规律,然后形成理性认识或学科内理论,再验诸实践,指导实践。具体说来,我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反思实践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指向如下三个方面:学习者状况调查——目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与载体,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侧重于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现状与效果的调查。教学者情况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与载体,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效率,尤其侧重于教学弊端、改进设想和措施运用等情况调查。基于网络环境语文教学革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学校网络的建设与运用环境,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掌握程度,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常规教学中网络介入的接受态度调查。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由于实验对象是主持者自己的两个班级,所以开展个别访谈的条件比较好,不仅可以随时进行,而且访谈人数随需而定,也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同事、家长进行整理提供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教学实验提供改进策略的基础,现状分析只是手段。在本课题结题阶段,将最初的调查与中国传媒进行的最新网络阅读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本课题的实验意义和价值。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详尽细微的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操作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子课题或相对独立的试验阶段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
2.反思实践法
反思实践法是在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实践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子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从学情和理论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预案,严谨细致地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反思实验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理论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整个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它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共同反思等三个层次。研究人员的反思所追求的是发现问题和一般的结论,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案作出调整、修改。而实验教师反思是反省自身行为与设计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重构,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合理化、理论化。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深入思考后再开始新一轮研究。所以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结束,又是新循环圈的开始,处于中介状态。这个课题中,我既是研究人员又是实验教师,所以理性思考和实际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担,虽然对自己理论储备和反思归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减少了两级层次中人员沟通可能带来的误读,利于课题顺利迅速的开展。
3.文献研究法
在我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样的,理论界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也已经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认真学习,细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论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但是,我也发现直接将这两者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的思考与探索还不十分充分,于是我就着手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存在问题,加以进一步梳理,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可资课题研究的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我利用文献研究法,将搜寻掌握的多达上百篇的资料整理成网络与教育理论、网络与建构主义、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网络与语文教学、网络与阅读教学和网络与写作教学等多个专题,一方面做文献综述的研究,一方面做主题提炼和寻求依据的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直接有益于本课题开展的宝贵财富。
六、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以网络阅读教学为例
在研究性学习刚刚被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我在自己的摸索中发现,它所追求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理想境界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涵或者基本理念。由于当时自己对于互联网的兴趣正与日俱增,于是很自然的将互联网的种种好处与建构主义学习、研究性学习接合起来思考,我发现它们三者之间的契合实乃天成。在我的思考与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与互联网便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就是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中,互联网成为学生探索、体验、建构、交谈以及思考的工具,他们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与外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下面将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课题的开展及反思实践的探索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中的实验研究对象为20xx年入学的高二(9)班学生和20xx年入学的高一(13)班学生。实验在两届学生当中持续,中间有一个融合过渡的阶段,其中第二届学生进入持续阶段之前的一段受培训过程略去,只陈述关于探索发展的这条线索。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阅读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胡塞尔现象学后期所大力倡导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人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在网络文化冲击下,作为人类社会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不仅对传统的文本阅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使长期困扰于“费时低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基于网络的文本阅读的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和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网络阅读强大的即时双向交互功能形成了网络阅读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特征。
基于文本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笔者常常将自己网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精品资源推荐给学生,并组织学生上网浏览。这些精品资源主要是网络文学、经典作品的网上评论和具有时尚或时事性质的文字等内容。在笔者的个人主页上还保留了第一批实验对象阅读篇目的某些痕迹(参见个人主页页面),只是这两个表格中的有关篇目是后来组织研究性,学习时根据需要重新编辑过的。因为当初本地互联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校园网始有雏型,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接触互联网还持有观望态度,所以当初的主要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的热情和对网络资源的接受心理,使他们认识到世界在网络里成为一个可视的小小的村落,这个村落里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广泛阅读,使得当时的实验对象几乎熟知网上所有的知名写手及其作品,他们在同龄人当中甚至产生了一种拥有非凡阅读经验的优越感。他们非常喜欢上这样的网络阅读课。
对这个阶段的反思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网络阅读是不是必要的阅读形式,传统平面媒体阅读是否需要网络阅读的补充,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怎样的网络阅读才是积极高效的,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网络阅读,网络阅读如何有效介入传统语文教学而不流于形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开始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网络阅读中,试图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和语文教学的效率。
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是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初期,笔者对网络应用教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机械和偏至的,主要体现是将网络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转换平台,进行资料搬家,本应写在教案簿子上的显示到了电脑屏幕上,本应消化吸收的搜索到的网络资源也被简单整合之后挂在一个课题之下。这样一个简单意义上的专题学习网站也就诞生了,因为这个集中了同一课题资源的WEB综合体上还链接了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两个BBS供学生讨论问题。教学清代散文《五人墓碑记》(参见个人主页)等篇目时,笔者就是采用了这样的网络教学方式。彼时彼刻笔者曾天真地认为这些东西放到网上去了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事实上笔者并没有将它作为资源供学生研讨,而是将它当作授课的脚本了。笔者非但没有觉得省力,反觉得花去了若干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并不比传统课堂教学来得更好,有些学生明显失去思考的动力、学习的压力和受到激励的活力了。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0
回顾这一学期,按照学校的部署,经过师生共同行努力,教学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尤期是在第四次月考中,11班、12班语文平均分在六个班里分别占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个班的及格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参与编写的《快乐作文》(共6册)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课件《乡愁》荣获全国一等奖。下面作一简要汇报:
一、钻研教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要完成两册书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努力钻研教材内容,每节课制作课件,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服务每位学生
从11、12班两个班学生的基础出发,我创造性的开展了“1+1”活动,即提问一名优秀生回答问题之后,优秀生再提问一名后进生;或者一名后进生不会回答问题时,请求一名优秀生帮助。这样,使两类学生都受到重视,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得到关注,都能学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回答完毕问题后,用“回答完毕”作结的口语表达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听说读写想,快乐大课堂”的教学风格,自成一家。
三、批改作业,星级评价,重视学生书写
每个学生作业的封皮上都写有激励性评语,如“优秀作业”“模范作业”“字争一流”等。每次作业根据情况都有从一颗星到5颗星不同的评。每次上课前,让学生练习21个基本笔画。
四、写小作文,培养习惯,形成写作能力
作文在考试中占半边天的地位,写作教学是我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真情实感、文从字顺”。结合学情和教学经验,我鼓励学生写周记,每周一篇小作文,约200字。每次作文都有写作目标,例如,围绕关键词写作,有景物描写的句子,有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有画龙点睛的句子等。通过系统训练,学生养成了观察、思考、修改、写作的习惯,形成写作能力,达到课表要求。
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班成绩优秀
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所教11、12班语文品均分名次分别是第三和第一名,均超过班级平均分名次。初三以来,每次考试与初二期末考试相比,有高有低变化浮沉,期中第四次月考,11、12班的语文名次分别是第一、第二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六、加强科研,勇于探索,创造新的佳绩
1)4月23日下午,在20xx年邢台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分析会上做主题发言。
2)5月6日,《牛城晚报》刊登我撰写的散文《一路前行》。
3)5月22日,因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
4)6月5日,《牛城晚报》刊登我的散文《“作业本”上的我》。
5)6月16日,在学校举办的“仓颉杯”大赛上,11班武丽洁12班鲁晓宁均获一等奖。
6)学生庞凯的作文《关爱就在我们身边》,刘雯欣的'作文《精彩的拔河比赛》和李乔思源的作文《夸夸咱小组的“明星”》均在《牛城晚报》发表。
7)7月,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展示大会上,参赛的课题《蒙太奇作文五步法》荣获教学大赛一等奖,证书编号100389。
8)7月,《乡愁》《语文主题学习之赏析对比手法》在全国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中荣获教学课件一等奖;《四步六环节模式,让语文课改之路走上快车道》在全国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中,荣获教研论文一等奖。
9)9月2日,参与编写的初中版《快乐作文》正式出版,标准书号ISBN987—7—81115—750—5。
七、反思自我、居安思危、确保再上台阶
虽然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要振奋精神、创新工作方法,牢记“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的使命,以“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的价值观为引领,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爱,让领导放心,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并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教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教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2
感谢周校长的信任,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五(3)班的班主任工作及五年级段的段长,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要求,在假期即将来临之际,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
一、教学工作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要备好课,上好课,做好作业批改等工作。因此,拿到教材后,我认真研读教学参考,利用晚上时间,首先自己把教材读明白,掌握教材的编写主旨,然后再认真阅读教学参考,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我把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来上,课后及时反思,有时得心应手,有时却不尽如意。两个班的语文课,虽然很累,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却发现这对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像有时一堂课在这个班不能及时完成课时目标,或问题设置不能为课堂很好服务时,我就可以及时调整教案,力求在第二节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后我及时批改反馈。因为是两个班,语文的作业形式又多,所以在批改作业上真的是有种“超负荷”的感觉,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利用午休和双休日的时间,做到对学生作业的全批。针对两个班的差生,我会利用中午十二点半这个空挡集中进行免费辅导,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紧迫感,让他们尽可能快的跟上其他同学学习的步伐。还好,辛苦的付出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本学期期末的.语文测试,五(1)班的平均分有了一定的提高,有了这一激励,我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下个学期我将会尽最大努力,继续做好这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
1、热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们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班的黄静同学父母离异了,为了填补情感的空虚,孩子有了偷窃的行为。这一现象被我及时的发现后,我和孩子进行了多次深切的交流,当我望着孩子那双悔恨的眼睛时,我知道以往那个乖巧的孩子她终于又回来了。从那以后,孩子有什么事都会来和我说,而我在高兴孩子转变的同时,也再次深刻体会到了“爱”的伟大力量……
2、搞好班集体建设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我很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在班级建设中,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当发现地面不干净时,我会提醒学生弯腰捡一捡;课前两分钟,我会让课代表组织学生朗读《语文知识大全》,积累课外语文知识;为了给孩子们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轮到语文晨会的时间,我就把这一时间让给孩子们,请每个孩子提前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既锻炼了讲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听者的倾听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学初,我让每个孩子写一写自己新学期的打算,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期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我们班设立了“读书小能手”、“写作小能手”、“积累小能手”栏目,当一个阶段结束以后,我评选出各种小能手,然后给予积分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3、家校联系,搞好班主任工作
当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异常现象时,我会及时和家长联系,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根源,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每天将作业,或考试情况等通过校讯通发到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动态;期末将成绩单亲自送到孩子的家里,将孩子一学期的表现告知家长等。长此以往,家长也能主动与我建立联系,而这都有助于我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其他工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工作,认真做好笔记,做好反思。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在镇校本研修中展示,并获得在场老师的肯定。
总之,忙忙碌碌一学期,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个人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继续得以提高,班集体建设还需继续得以完善。
为了改善以上的不足,下学期我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努力:
1、多看书,多练字,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多研究学生情况,调动多方面因素,讲求工作效率,使双班的语文教学趋于和谐化,效率化。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又到学期末。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有收获也有困惑和遗憾。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
面对初一新生,首先要做的是培养浪好的学习习惯,如:听课、记笔记、书写及课堂语言表达等。诸如此类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渗透,潜移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学习,学生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基本完成了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阶段:
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的传授与指导。在三次的月考中,针对题型及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对于典型的例题则注重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的指导。平时利用基础训练和练习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积累解题经验、总结做题方法。对于语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如:"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则结合例题反复强调,如此学生才能区分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到相应的问题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阶段:
复习巩固,即使学期渐近尾声也不能放松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强调,使其持之以恒。复习阶段以夯实基础为主,训练拔高为辅。对于文章中的'系列基础知识点,如:字词、文言知识、诗句及名著知识等要强化记忆,并落实到书写上。确保此类题型不失分。而对于阅读理解类题型则借助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并反复训练,从中提炼考点,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以便熟能生巧,灵活运用。
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时时穿插写作训练。初一阶段,我主要以”周记“为平台让学生练习写作。除此以外,也给学生印发优秀作文及中考满分作文作为例文,让学生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及写作方法。除此以外,约两周写一次”大作文“,或指导学生批改,或自习时间进行面批。总的来看,学生作文虽在语言和文章结构上有所进步,但学生立意不够新颖,思想不够深刻。面对生活中的人或事缺少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故所成之文不够灵动深刻。这也是我所困惑与遗憾之处,我亦正在努力寻求让学生文章质量更上一层楼的方法或思路。作文乃语文半壁江山,作文质量有了提高,语文成绩才有保障。这便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4
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几近半年,几多惶惑,几多成长。今盘点这学期工作,内容如下:
教学方面:
1、合理利用教研日,落实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本学期教研日,充分结合学校要求,进行了目标叙写的专项培训,另外,在一师一优课和同研论文方面,也是有针对性的集体研讨、培训。
各备课组长认真负责,组织集体备课,争取大家能够同备同研,上好每一节课。
2、针对问题,集体教研,完善过程和方法的备课
课堂中孩子出现问题,就是过程方法备课的问题,备课中不仅仅要解析教材,还要备学生,过程和方法要深入课堂。首先,目标要小而具体,表述清楚,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要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实践去掌握,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练笔让学生有话可说。
3、师徒结对,共促成长
开学初,实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徒弟们日常虚心的向师傅们取经,每个人都有个小凳子,有时间就拎着凳子拿着听课记录本奔向师傅的课堂,师傅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我组的几位青年教师,能够在学校更多的比赛、活动中崭露头角。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是城里中学的特色。一直以来我们组的老师们致力于研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性。本学期充分利用智慧云平台,及时上传教学设计或布置作业,力求信息技术充分为语文教学服务。
教学常规方面:
1、各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定人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梳理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研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个备课组的语文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共同探讨,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上课前,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做好第二次备课。课后及时反思得失,写好教学后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及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2、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提升作业的实效性。我们能够兼顾教研中心统一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每周坚持练笔和摘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7次的任务,作业难度、数量适中。为使作业发挥实效性,每位老师都能及时、认真批改各类作业,尤其重视大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学生活动方面:
每月的单元检测,充分根据学情、教情进行针对性测试,对初一学生习惯梳理以及初二、三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各级部特色活动
初一级部的写字比赛,初二、初三级部针对各自名著要求,进行名著检测,以及限时作文大赛,都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争取做到既有趣味,又有效果,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诵读百家经典启迪智慧人生
为推进读书计划,营造读书氛围,传承经典文化,初一和初二分别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推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重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黄河颂>>一文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黄河的画面,播放有关"黄河颂"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黄河颂》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序言部分"英雄气概"这个词就为下文要歌颂黄河作了提示......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按上级要求,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学习了《成功教育》、《细节决定成败》、《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书籍。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五、加强科研积累,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积极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
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六、加强反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20xx年6月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01-25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4-28
中学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9-30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9-17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1-09
中学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2-26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1-12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0-16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论文07-02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