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5-19 18:43:28 教学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

  在以往的汉语教学中,由于我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单词还是汉语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汉语工作者以及汉语学习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强的学习本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盎然。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少数民族学校学生都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只要教师在起步阶段注意引导,努力创造说话氛围,鼓励学生多说,保护好他们的说话欲望,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我们就迈向了成功的一步。首先,给他们上第一课时,我们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汉语生字和词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没想到自己没学过汉语,居然还会说不少的汉语词语了。让他们感觉学汉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然后,我们向学生提出了用汉语向我,向同学,向自己爸爸妈妈打招呼的要求。学生兴致极高,很快,校园中“你好” “老师好”“早上好”的招呼声此起彼伏,用汉语说话的氛围基本形成。不出一个月,学生就养成了用汉语

  说话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说汉语的机会。

  另外我们注意尽量用汉语,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利用学校礼仪队员,同学之间早晨的第一句问好也改成了汉语:“早上好”,学校的升旗仪式也改为了汉语升旗,每周一学一句汉语(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会学生一句汉语,每位学生都须掌握,能够说出来。)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许多书本上没有过的日常用语也早已成了他们的口头语了。

  二、用故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各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一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因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活的感悟和引发思考,最后使学习汉语的兴趣大大增加。

  教学前我校双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故事给予阅读。例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简单和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而高年级学生喜欢情节复杂,充满戏剧性、回味性的故事。确定故事的内容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用一些教具辅助教学,让故事更生动,富有感染力。在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引导。比如,可以先讲故事,之后提问故事讲了什么;也可在讲的时候停下来让学生猜测将要发生什么,或问同学们的感受,或者换成想象它会怎么做,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后我们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教师可以用一组图片让学生串联,让学生说说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再进行表演,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些动作来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要求高年级学生写下来,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变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故事。

  三、开展多种游戏,提高学生口语阅读能力

  小学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游戏,喜欢唱喜欢跳。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老师恰当的指挥绝大多数学生会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这样他们会自然大方地讲汉语,逐渐提高语言组织的能力。例如,在教句型时,设计一个游戏。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个桔子、钢笔、文具盒等,放进一个准备的盒子里面,然后要学生猜盒子里的东西,猜对了有奖励。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双方的通用语言只能是汉语,对于犯规的要予以一定的处罚。这样,学生们积极投入,思维敏捷,极大程度地训练学生的`口语,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学生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汉语言环境,加上教本的知识的局限性,孩子们很多知识很难通过书本来理解,通过多媒体就能很好的理解,并且表达出来。多媒体课件能够创设出扣人心弦的图文并茂、生色俱全、生动形象的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等多种器官并用的学习活动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更自觉、更有趣得进行汉语的语言交流。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各种动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寻找很多生活中的动物,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生活的环境,发出的声音,以及他们的食物。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

  五、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训练方式单一,学生的朗读兴趣马上就会削减,因此针对朗读材料的

  不同,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听录音读,个别朗读,个人或小组轮读,领选,分角色读等。另外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竞赛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可以将自己的录音录在磁带上,让学生互相评一评,看看谁是“朗读大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逐渐体会到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汉语课堂带来的活力。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捉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了,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外汉语阅读活动。为了能让学生开口说汉语,教师应注重自身汉语水平尤其是口语的提高。另外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小学的双语教学应以听说为主,打好语音基础,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儿童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口头语言的发展。

  四、小五为过渡,适当加入书面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双语课从心理学、语言学角度讲是完全必要的、可行的,并且是非常关键的。儿童在5—7岁期间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的双语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是小学阶段开设双语,应做好小学与初高中双语教学的衔接,避免造成浪费现象,注意保持学生一贯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2

  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偏弱,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除了用本民族的语言跟同伴交流之外,几乎不与其他人交流,几乎听不懂普通话,这给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呢?在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与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纠正读音及方言

  首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读音,特别是纠正方言。学生学习汉语最困难的就是分不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方言。这是培养汉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阅读和说话时,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

  二、培养听读能力

  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寻找不同类型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有节奏、有感情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模仿,也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或电视节目等,使之达到沁入心脾的效果。“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的范围不能拘于课文,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学校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

  三、创设练“说”的情境

  书面语言服务于口头语言,通过阅读打好基础,积累语言后,就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是为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虽然少数民族教师提倡用双语言教学,但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汉语而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会渐渐地被汉语教学所代替,直到让学生完全能听能说汉语为止。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由讲转变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练习口语表达的轨道上来。多创设一些富有情感色彩和儿童情趣的练说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展。

  四、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

  课后用普通话交流是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关键。如果学生光学不练,那么也是白学。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尽量用普通话交流,营造汉语表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达到学习效果。并且提议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提高整体口语表达能力。

  五、从提高写作水平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错别字多、语病多这一问题,我主要从批改学生的作文入手。对于每一名学生的作文,无论优或差,我都会认真、仔细地批阅。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别字或一句病句,还经常当面批改,给学生纠正和提议。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六、给学生一个展观自己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学习汉语表达的兴趣持之以恒,我在班上经常组织一些优秀作文评选活动,把选出的优秀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作文展”栏目上,让全班同学欣赏,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举行一些小型演讲比赛,让学生畅所欲言,无论说得是否流利,都予以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可利用班会课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勇气。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工作。以上只是我这些年来的教学感触,今后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3

  我国的少数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采独特,经历了几千年的从蒙昧到文明的进化过程,负载着少数民族人民崇高圣洁的纯真、奋力超越的意志和崇拜自然的祈祷与愿望,少数民族体育不仅只是少数民族人民感情宣泄,劳动、战斗技能的演习,愉悦游戏的本能反映,而且包含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宗教与体育等诸多因素,并与少数民族人民祈求丰收、庆祝胜利等皆有关系。要开拓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就必须要深入其中琢玉求珠,去除那些不健康、不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成分与色彩,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与人们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而今,当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动力,尊崇科学是时代的精神,只有科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民族文化与体育焕发新的活力。使其符合了现代文明的要求与人们健身娱乐的需要,从而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结合几年来在少数民族学校的体育教学经验,根据少数民族少年心理生理特点,我认为,进行少数民族儿童体育训练时,应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加强思想教育

  当今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宠儿,一般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体育训练的本身较为艰苦,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对少数民族少年的体育训练要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思想教育,启发自觉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刻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注意选择良好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心理上对少数民族儿童少年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减少疲劳;同时,发展耐力素质,最主要是保证机体供氧充分;如在河边、森林、公园或在氧气充分的露天场地等进行训练练习,就能充分保证机体供痒,完成训练任务,提达到更高地提高人民生命价值的目的。高运动成绩。在训练时,也要注意尽量不在坚硬的水泥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等。如果长期在硬地面练习,就会使下肢的骨化点受到过大、频繁的刺激,易引起过早的骨化或软骨的受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所以,选择环境场地进行训练和练习是不可忽视的。

  三、注意呼吸方法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由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不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与动作往往不协调,特别在速度加快时更为显现。所以,要教会他们采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采用“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练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有氧耐力是指心血管耐力而言的。由于儿童少年的心脏血管正处在发育之中,与成人相比,他们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分布较少,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脏的容积、重量都比成年人小,从而心脏收缩力较弱,心脏的每博出量和每分博出量都比成年人小。根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这一特点;耐力训练应发展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用以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系统的功能,发展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步提高运动成绩。训练中不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以免使儿童少年心脏的心肌壁增厚,心肌增强,短时间内成绩会提高很快,但心腔较小,会缩短运动寿命,拔苗助长,训练应从长远观念考虑。

  正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另外,从人体生理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机体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理需要,活动具有生物学的含义。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然而体育运动心理是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极势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学生当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心理阴影的。我们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任务就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以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精神”的最终目标,为21世纪的中华民族培养出体格强健、心理素质过硬的一代少数民族新人。

  围绕少数民族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阴影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视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阴影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阴影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呢?本人认为,既要点面结合地抓,又要因人而异地教;既须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又须正确无误地给予技术指导。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个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讲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在每堂新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例如,上短跑课可以可以讲讲美国的刘易斯,上长跑课也提提中国的“马家军”,让学生们在心中树起榜样,激励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营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气氛。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只有让他们快乐地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游戏开展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于热烈的大集体中。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阴影,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到每个具有心理阴影达到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例如,对于保守型的少数民族学生,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在体育方面的上进心,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时时根据他的实际能力,给他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并且在需要学生演示动作时找他出来,客观上给他显示自己的机会,多给他赞扬,刺激他的荣誉感和上进心,从而改变其保守的心理。

  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消除学生运动心理阴影是极有效果的。因为对小学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运动机能的差别在后天培养上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成绩的高低,关键问题乃在于心理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仅有心理疏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在练习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对于“小心型”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师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拘束的心理反应,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练习多加注意,多予以必要的技术保护,特别是在一些器械项目上,教师站在一旁,包以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勉励的话语,对他们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心理安全点,会提高他们的动作成功率,从而组逐步消除紧张的心态。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只运用各种手段,多种途径,努力帮助存在运动心理阴影的少数民族学生,不仅有利于这些学生身心的正常成长,甚至还能造就出一些难得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才。例如,我上过一个五年级班的课,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男孩在速度协调型项目上天分极高但是他却偏偏存在运动心理阴影,所以成绩总是不高不低。分析起来,原来这个学生在家只是独生子,从小骄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爱运动。家人在任何事情上多满足他,他什么都不缺。惟独在学习上,缺乏乐情,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属于“懒惰性”和“保守型”的综合表现。面对这块天生的运动好料子,作为体育教师,我深感可惜。于是我开始设法帮助他消除运动的心理阴影。先是了解掌握他的优势项目,比如跳绳。在课堂上有意多让他作表演,并多次赞扬他的表现,以激发他的荣誉感。其次利用课余时间与他家长进行思想上沟通,使家长同意他参加学校体育兴趣小组。开始他总想偷懒,我就监督他不让他有偷懒的机会,又多方指导他,他提高很快,他惊奇发现自己的进步。平常,我时常与他谈心,让他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弱点,终于使得他有了较大的热情投身到训练只,并在当年学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跳绳冠军。从此,他渐渐地克服了自身的懒性,在学习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体育锻炼是人类获得自身健康的一种高级形式。毛泽东主席在建国之初就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今天阔步迈向21世纪的中国更需要一代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良好的跨世纪少数民族人才。让我们从少数民族的小学生抓起,培养起一代有良好身体素质、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的少数民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4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24个少数民族使用33种文字,来源有:古印度字母、叙利亚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独创字母等。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

  (一)两个主要特点:普遍性、不平衡性

  普遍性:指不管是哪个民族,人口多的或人口少的,内地的或边疆的,都存在双语问题。不平衡性:指不同民族的双语状况存在差异。◇全民双语:如基诺族◇大部双语:如彝族、哈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这一类型的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

  指从初等教育到部分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民族语文为主,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民族语文授课,汉语文仅作为一门课讲授,等到民族语文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习汉语文。我国北方几个有历史悠久的文字的民族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以汉语文为主,但也学民族语文

  指从初等教学到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汉语文为主,但在初等教育则以学习汉语文为主。我国南方一些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均属这一类型。

  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景颇族、傈僳族

  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教学法问题◇要大力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一)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

  对双语的重要性,一直存在两种认识:

  一是忽视母语的应有作用:

  二是对少数民族掌握汉语文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双语理论建设,是当前双语教育研究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关系,应坚持语言和谐的理论,既看到母语与通用语的相互竞争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互补的一面,做到母语与通用语的和谐是有可能的。语言和谐有利于民族和谐,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三语”,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母语和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

  (三)教学法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使用传统语言教学法:翻译法、直接法、对比法。

  但不同民族在使用中又根据本族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的创造。

  如何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创造适合其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的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的路子将任重而道远。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09-05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04-16

中学美育课程改革在少数民族双语班的应用03-25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2篇04-15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2篇)04-15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2篇)04-15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8篇04-01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8篇)04-01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