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4-09-27 08:20:04 教学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课改是核心。20xx年3月,我校全面启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校工作。全校21个教学班,1205名学生,38位教师参与了课改实验。20xx年秋季提出了高效课堂“1+345”教学模式。即:“1”是指高效课堂即生本课堂,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进发,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能力。“3”是指贯穿课堂的三种学习时间:预习、研习、练习;“4”是指师生的四种教学行为:倾听、自主、合作、展示;“5”是指教学的主要流程: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练习反馈。创新的“1+345”教学模式,打造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营造课改氛围,开启课改思想之门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转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是课改实施的前提。针对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定力不足、行政推动力缺乏等制约因素,我校从营造课改氛围,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热情入手,在做好课改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师资培训常态化。近九个月的课改实验,可以说师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我校召开新课改动员大会1场,课改实验中期小结2次,聘请专家讲座3次,开展高效课堂体验活动2次,组织理论培训9次,组织研讨课27节,观摩课12节,参与导学案编写教师41人,撰写学习心得73篇,赴外地参观学习123人次。

  二是管理制度细致化。我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三步走”总体目标,即:第一步,20xx年,实现教师有所认识、模式基本成型;第二步,20xx年上学期,模式趋于成熟,质量有所显现;第三步,20xx年下学期,模式富有特色、质量明显上升。同时,我校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课改管理制度,如:《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制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奖励制度》等。

  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培训与制度建设,转变教师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课改前沿知识,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开启教师课改思想之门。

  二、完善实验过程,构建课改管理系统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工作中,实验过程是关键。我校实施“三抓三重”策略,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促进新课改工作目标的逐步落实。所谓“三抓三重”,是指抓高效课堂教学重细节,抓骨干教师引领重活动,抓校本研训重实效。

  1、抓课堂重细节做到“五看”。一看小组建设,是否建立组名、设计呼号、选拔培训组长、优化组合组员、明确帮扶对子,是否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课改文化;二看导学案编写与运用,是否注重导学案作用的发挥,注重学法指导,是否重视导学案反思与再研究工作;三看课堂教学环节“三要素”、“五环节”是否落实;四看课堂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五看试验示范班是否在年级中起到辐射、示范、“以点带面”作用。而这些课堂细节的落实则通过教学部门、联点行政严格的“走课”、“推门听课”、“开门听课”及组织“研讨课”、“观摩课”、“群议课”等制度予以落实。

  2、抓骨干重活动注重“两头”。学科骨干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年轻教师持续发展是力量源泉。我们把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一次论坛,上一节研讨课,研究一项小课题,带一名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五项研究”活动,即每学期写一本教学反思,交一份教材分析报告,记一本读书笔记,听评课不少于20节,组织一份集体备课的主讲稿。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青年教师有所依靠,骨干教师看到成果,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3、抓教研重实效突出“两点”。一是突出校本研训重点。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研训工作重点,要求课改教研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研究的专题,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体现。二是注重校本研训过程管理重点。为了加强对校本研训的过程性管理,学校明确了行政人员分工及职责,完善相关制度。行政人员必须与联点的教研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教研活动,确保教研活动的`真正落实。同时,建立行政人员检查督导制、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制。

  三、落实保障措施,建立课改保障体系

  为构建以学案为载体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我校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是组织领导保障。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各职能组的作用,全面规划、统筹、指导学校课改工作,切实增强对课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实施操作保障。我校教学部门加强课改示范引领,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积极营造讲课改、学课改、比课改的良好氛围,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三是经费投入保障。学校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加大课改投资力度。近九个月的时间里教师培训、学习、体验投入资金4。1万元,编印导学案4。85万元,拟投入课改所需教学设备资金约13万元,为高效课堂建设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师资储备。

  课改是一场改善教育生态的革命。这场革命只有找到了规律,选对了模式,抓住了本质,就能够创造奇迹。在近九个月的课改实验中,我们有过迷惑,有过徘徊。但一路走来,局领导的关怀、鼓励,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老师们付出的艰辛,同学们收获的成长,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大雾弥漫之后阳光终会普照大地,我们期待着高效课堂因此变得和谐而幸福,智慧且灵动。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2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区教研中心的正确指引下,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课程标准》,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实验过程中,我校主要做好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循章立规,制度护航。

  1、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对课程的设置和整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提前结束课程,认真组织开设好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育、艺术、信息、科学除了开足开齐,还配备了专业教师上课。同时积极构建科学学科课程体系,扩展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校本教研。如语文课增设了写字课、英语课增设了活动课、思想品德增设了交通安全课。重视综合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组织,健全管理体制。为了形成课改的长效机制,我校制定了各项活动制度,确保教研时间、教研人员、教研内容有保证。规定每周星期二上午为英语科组活动时间、周三上午为数学科组活动时间、周四上午为语文课组活动时间、周五上午为艺术信息科组活动时间,周四下午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建立了各种例会制度,如教研组长、班主任、课题组成员及课改领导小组的月例会制度,定时交流课改工作进展情况,探讨和部署下阶段工作。健全了老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奖教奖学的激励机制,保证了课改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狠抓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师资保证。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实现和有效推进课改的前提。因此,我校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制度,通过参加新教材培训、上研讨课、专题讨论、教学反思等形式,促使教师运用新理念,研究新策略,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1、加强理论学习。为了提高老师对课改的认识,我们利用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的课改文件,还请韩军副校长还作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的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明确现在的课程非改不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学习了解,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集中了精力。接着,扎实开展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人写一篇“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同时还定期请专家、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帮助老师正确了解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

  2、积极参加上级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为了让老师们尽快适应新课程,区教研中心组织了大量的学习培训,我校一向非常重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总是挑各科骨干积极参加。对每学期举行的新教材培训,我们更是要求所在年级全员出动参与培训学习,回来后除了要向科组汇报,还要求写学习心得。虚心向优秀学校取经,经常参加水库小学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网联学习,通过培训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注意对教学常规的培训检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制定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深化操作培训。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要求各科组经常收集一些名优老师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扎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组织了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为此学校挤出财力,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工作电脑,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了教师电子阅览室,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率超过70%,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中学”,“教中改”,在教学中推进。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实课改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课改理念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为此,我们把在“教中学”,在“教中改”作为我校变革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注意课堂常规的检查监管,一方面利用不断的随堂听课、上公开课、研究课、探讨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力求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在每节课上,促使老师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运用、提高。

  1、经常检查督导,以规促教。认真落实局关于“开展常态教研,实行推门听课”的指示,学校行政及各科组长随堂听课,随时检查课改理念的贯切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要求集体备课,落实“主备教师说课(轮流)——集体研讨——形成教案——个性化批注——上课——反思”的流程。形成个人教学教案前,规定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的特长、风格作200字以上的个性化批注,上完课还后及时写好反思;对教案采用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进行检查,管理出效益。

  2、经常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以研促教。我校每学年举行二次课堂教学比赛,上学期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东昌杯”课堂教学大赛,下学期进行青年教师唱主角的“青春风采”展示课活动。每一堂公开课要求按“集体备课——试教、级组听课——级组反思修正——上比赛课——科组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利用集体智慧上课,以研促教。针对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每次活动我们要求突破一个课题。如xx——xx学年度的第一学期的“东昌杯”课堂教学大赛,我们就结合上一学年公开课中发现的通病——“课件花哨,教学进程以课件为中心”,就“如何恰当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作了探索和实践,现在老师们制作课件不再追求往日的富丽,追求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简化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辅助于教学;第二学期的“青春风采”展示课活动我们就上学期的比赛课中发现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手段不多的问题,就“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了探导,通过尝试,教师们在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手段方法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课堂教学大赛既提高了教师的技能,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促进课堂优化,推进了课改深入。

  四、改革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 ,只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为此我们改革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进行过程评价。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制定了“我能行”激励评价体系。评价制度以新课标为依据,家校结合,共同对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激励评价,通过激励的语言与即时的评价,激励先进,唤醒和发展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进步,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把“我能行”评价表设计得像奖状一样精美,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激励性的评价;第二部分是家长的话;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话。操作简单、快捷,评价人发现学生亮点,马上填写发给学生带回家。评价的对象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发展、在进步的中下等学生。评价的实施动态化、日常化,一旦发现,马上表扬。内容多样化,包括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尽可能地扩大评价的信息内容。评价的主体多元性,不但是班主任、工具科教师,还包括非工具科教师、值日教师,同学,甚至校外人士。我能行评价不单时刻激励着学生,还成为家校的联系函,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要求老师对作业进行等级性评价的同时多用语言激励性的鼓励,学生的学年评价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成绩和特长,同时注意唤醒潜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评价。

  五,不断探索总结,在反思中改进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把握方向,事半功陪。课改是个新生事物,靠的是大胆地尝试、总结、创新,反思是课改深入实施的保证。为此我校大力提倡反思,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并将反思记录在教案里。听课结束后,要求年级组的几位教师坐下来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和其他教师的课存在的不足,以后怎样去改进。同时也要求对指导学生的学进行总结反思,促使老师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探索和总结,再实践探索的习惯。xx——xx学年度在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比赛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反思,举行了课例反思比赛;xx——xx和xx——xx两个学年,我们要求老师对后进生的转化个案进行反思,积累了不少案例,还编成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索的总结反省、经验的梳理等方式,促使教师反思修正着自己的行为。

  在区教研中心的正确引导下,我校教师的群策群力,准确地把握了课改脉搏,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表现在:课堂变了,不再是“一言堂”了。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有了充足的独立思考、个性展示、自由表达的时空,课堂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平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教师变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教师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从原来的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问题的思路的点拨,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在学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 还会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搜集各种资料,筛选资料。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相关的各种各样资料。学生交往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标理念得到贯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课堂上老师注意为学生创设交流协作的时空,生生间经常性合作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3

  田心小学自音乐教学新课标实施以来,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区教研室和学校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区和学校的总体思路,以教学大纲为核心认真作好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在教学方面我校开展了分科教学的艺术教育模式,认真的合理的开展了钢琴、舞蹈、声乐等特色课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艺术教育特点。

  小学音乐中的器乐演奏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的美感过程中,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多年来,我校努力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将器乐引进音乐课堂,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普及到提高”的认识规律,我的器乐演奏教学实验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第二阶段:下大力气普及乐器,使每个学生至少能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第三阶段:以演奏器乐为主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

  由于器乐教学的不断深化,不仅使学生大大提高了审美情操、审美意识,而且潜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掘。一批又一批特长生的涌现,又使我们的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盐田区器乐的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这种寓乐于教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因而将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校分科教学舞蹈方面,低年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和创编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和肢体语言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在音乐分科教学声乐合唱教学中展开了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合作是一种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为许多独生子女存在的一种素质缺陷。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声乐合唱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首先,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活动的意义。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的形式要合理化,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根据音乐学科的具体特点,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的方式多样化。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即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如游戏竞赛法、分析讨论法、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等等。

  综上而述,学校音乐新课标实施教学过程中,各个专业教师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也可以说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田心小学音乐教学逐渐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都是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的“共性”,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课组教师努力创造合作环境。学校具备了和谐的室内环境。音乐教室注意美化与布置,强调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如四周墙壁可挂些音乐家画像、名言,音乐挂图等,还可开辟音乐专栏,介绍音乐小知识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气氛,用各种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学校营造了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即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与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03-31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05-19

小学课改工作总结02-20

小学英语课改教学论文05-29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08-26

关于小学课改工作总结02-07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05-30

语文教学课改工作总结12-04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04-17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3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