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4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此刻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本事的需要,也是构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本事,而这种本事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本事的构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一样。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很多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很多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本事。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此刻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本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分层教学法就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基础和能力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研究,我总结出如下几点研究成果。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举措(一)全面了解学生,初次分层对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接手初二两个班级时,对班级的学生逐一摸底了解,其中包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平时学习语文所化的时间、父母亲关心、支持学习的情况,学生的性格、爱好等,采用侧面了解、家访、调查问卷等方式。
其次在班级中向学生提出分层教学的设想,经过一次次摸底考试,并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学生分成、三组,人数各占%。
组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浓厚,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对语文学习有较强的自主、创造意识;组学生应达到义务教育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些学生智力因素好,但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语文成绩中等;组是那些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语文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或方法不当,作业效果不那么好的学生。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备课分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把教材中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好相对的教学目的。
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
再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设计学习难度,设计好层次的练习要求。
例如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训练时,提出分层要求。
类:重点在于阅读中体会能力的培养,根据文章的内容,读出感情;类:重点训练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能读懂课文内容,说出基本含义;类:重点训练阅读中的感知能力,能朗读和默读,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
这样,因为目标要求不同,难度有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
教学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验是否达标。
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
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百度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优势,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学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在新授课中,巧妙利用时间差分层施教。
一个新知识的引进,对、层学生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对层学生来说要多次重复。
分层施教中巧妙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有效施教,对层学生进行反复讲解,往往效果较好。
例如在教学《社戏》一课时,、层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思想能较快理解和掌握,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利用、层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开展讨论的时间,教师对层学生给予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分层布置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复习检查型、辨析简答型、综合点评型。
一种题型为层学生设计,目的在于让该层次学习巩固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第二种题型为层学生设计,目的在于培养该层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汇报专题第三种题型则为层学生设计,目的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述能力。
根据三种题型的题目,采取不同的.要求及批改方式:层:复习检查型+辨析简答型,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层:辨析简答型+综合点评型,教师全部批改;层:综合点评型+课外拔尖题。
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意在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如以《孙权劝学》为例,设计三种题型:,在读懂(翻译)文章的同时,概述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联想,进行扩写或续写,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对课文的写作手法作评析。
这样的作业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而且能满足不同的求知欲望,尤其是为学有余力的层学生创造、发挥潜力的余地。
(三)考核分层,变换梯队考核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
教师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
每份题包括上面所述的三种题,采用同样的方法。
层:复习检查型+辨析简答型,层:辨析简答型+综合点评型,层:综合点评型+课外拨尖型。
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教师辅导,互助小组进行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通过阶段考核,对每个学生进行各次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后退的,第一次可提醒、鼓励,以后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
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而对降一层的学生,不要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二、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年年多的实践,从几次考试中,初步表明实验基本达到预想效果。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调整和改善。
访问调查、抽样调查表明,通过分层教学实验后,全班有%的学生喜欢语文课,有%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有%的学生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学生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班级的学习语文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辅导下愉快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符合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心理特点,解决了长期以来班级授课教学中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充分发展的要求。
体现了减负的原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各取所需,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使每一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把减负落到了实处。
三、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牵制老师很多的精力,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相对要困难。
这些学生在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如古诗文的背诵上,一定要靠教师去督促,才能去背默,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层指导、教学,方能取得效果。
有些知识点及知识新授环节分层较为困难,有无从下手之感,建议最好以备课组为单位,各教师根据各知识点统筹分层,然后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使各知识点的分层更趋合理科学。
对效果的评判只能用分数、成绩来衡量,某些项目的内容,如学习品质,阅读能力,无法量化体现出来。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木兰诗》一文我展示有关木兰诗的戏剧,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斑羚飞渡》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昆虫记》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今学期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敬请各位指正。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做好教学工作计划,争取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5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可标的实施,我们感受到了这是全新的课程理念,新型的学习方式,崭新的评价标准,现在我就谈谈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 转变教师角色、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转变是推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的探究者,良好探究氛围的创造者,学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和服务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打个比方,过去,学生手中都拿着待点燃的火把,等着老师给自己火种;当今的时代,应该是老师与学生都执有燃烧的火把,老师的任务是引导众多的火把一起放出光和热。学生对教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此应积极鼓励,多方引导,使课堂成为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和谐平等的氛围。为此,我们研究教学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提高,创设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思考的价值,老师也感受到师生和谐交流的乐趣,这种和谐的氛围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可见,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 改变独立竞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活动,协调的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自主"即主动学习,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质,主动接受外界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识的意义。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研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途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中,老师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大减少,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课堂上我们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赏析课文时,我们常常设计这么一个环节:本课中你喜欢哪一个段落,谈一谈为什么?无论学生从语言、修辞、写作方法哪个方面谈出自己的理解,我们都给予肯定。如在讲《行道树》一文时,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大多喜欢第二、三、五自然段,有的喜欢语言的优美,有的欣赏行道树的无私,有的喜欢段落中富于哲理的'句子。学生回答完了,我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在学习每一课前,我们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
如在讲《化石吟》一文时,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丰富的材料,有的从因特网上下载了精美的图片;有的从书籍中摘抄了有关的内容;有的同学将从网上下载的配有旁白介绍的各种化石资料,通过多媒体栩栩如生的介绍给同学们。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陌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是彼此增加了解、开拓思维的有效途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六人小组合作制",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探讨课内外难题,一起表演课本剧,成员之间互改文章等。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比,这种做法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与别人的合作能力。当学生们把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时,所洋溢出的兴奋与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学校带来了挑战,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发展,我们愿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放飞学生灵动的翅膀,让他们在大语文世界里尽情地翱翔。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站在20xx年的起点上,回望自己进入一中以来四个月的工作,感触颇多。9月份走入一中时,心里有喜悦也有担忧。喜悦是因为自己有幸进入了一中这么优秀的学校工作,担忧则是因为害怕自己在工作的某些地方做不好。而今回首间,我心中最多的是对一中的感激之情与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之情。是一中给我的这份工作使我一天天地成熟起来、自信起来,也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重要意义与极大幸福,更使我明确、坚定地相信:我最喜欢的、同时也最适合我的工作就是作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虽然只有四个月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四个月里,我就已经在为人处事、教学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收获颇丰。所以在此,我先向一中真诚地说声“谢谢”,真的很感激一中给了我这份工作!同时,也正是这四个月的工作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现在,我就从几个方面对这四个月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一下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四个月的工作使我对备课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了。
刚开学的两周,我以为只要把课文读懂、再简单设计一下上课环节,就算备好课了。所以,当时虽然知道备课的重要性,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读懂课文、主观的设计课堂程序的层面上。在上完几节课后,明显感觉出自己上课的局促以及学生反应的冷淡。后通过让学生提意见、请教老教师、进行自我反思,领悟到了备课的真正含义,也认识到了上课的效果好坏是由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的,而像我那样浅层次地备课是算不得充分的。各学科中,语文备课尤其是一个大工程,丝毫马虎不得,轻视不得。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储备。我深知自己的知识面窄、知识的储备还欠缺,所以,就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只有把课备全面、备深入、备透彻,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淡定自如,从而才能把课上好。在反思之后的备课中,我要求自己做到:
1、真正读懂文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花大力气逐字逐句地研究,并借助各种资料反复研读、探讨、琢磨,同时还需考虑到与文本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文本挖深、挖透,才能真正读懂文本。
2、以学定教。课堂环节,并不是依靠主观想象就能设计好的。整体设计一堂课,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考察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的反应情况等等。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每一环节。
(二)上课
四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能感觉出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越来越高、整体效果也越来越好。在自己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教师的帮助。现在越来越强地感受到一中整体的校风、师风之正,也正因此,在一中工作是件极其愉快的事。老教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耐心帮助,都让我感激不已。在此,对他们道声感谢!
关于上课,我意识到:是否能把握好课堂,关键在于采取怎样的上课方式。听了老教师们很多课,心中充满敬佩之情,他们上课方式各异,但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学生。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每周一次的'专家听课,也对我的课堂教学帮助特别大。他们每一次的耐心、细心、精心指导,都让我在对他们感激、敬佩不已的同时受益极大。
在上课方面,我尽量使自己做到:
1、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但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才能慢慢形成利于发扬自己长处的风格。
2、方式要灵活多变。课堂要提高效率,就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使其眼、耳、手、脑并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而学生能否做到这些进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握方式。在各个环节的操作上,都要注意方式的灵活多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同一篇文言文中的几段研读方式可以不一样。又比如:有的自读课文,可以先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然后让几个学生作老师,来讲课文,教师负责指导、明确和总结。这样不断地变换上课方式,既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生动有趣从而能很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也让学生锻炼了各种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三)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语文是一门知识很零碎的学科,平时养成勤积累、勤练习、勤复习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而高中的整个学习环境,就决定了语文的这些小习惯很大程度上都要靠作业来帮助培养。语文作业不能多,但一定要严格检查,以一种强制性的检查方式来促进学生习惯的培养。
刚开始工作的两周,我对作业不是很重视,很少布置,即使布置了也没有及时有效地检查。后来发现学生对语文作业很忽视,以致连最基本的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不过、刚学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生字词都掌握不住,我开始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经过仔细分析、反思并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开始重视作业的有效布置和有效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随之好转。
在作业的布置与检查上,我要求自己做到:
1、布置作业要适量。对作业的要求要尽可能的细化。
2、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明确此次作业检查的时间、方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3、作业检查的时间、方式,只要明确了就一定要执行。
4、制定一些适当、可行的奖惩小措施。奖惩措施先由学生讨论制定,然后由教师稍加修订后实施。同时,奖惩措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可只停留在惩罚的层面,比如:不完成作业就要被罚背课文。此类小措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在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语文学习也如此。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小作业的布置和严格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积累、背诵、练笔、做题习惯。
2、找机会,找时间,面对面、一对一地指出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良习惯并督促其改正。比如在学生的书写问题上,由于我面对面地反复提醒,大多数学生的书写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时还会有所反复,所以,这是一个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
(五)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其中,人文性是语文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并将此类教育融入课堂文本教学之中,希望能通过这种常说常讲的方式,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的情感感受力、文化品位、审美能力以及自身的整体修养不断提升,使学生形成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健康人格取向。
以上就是我从这四个月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感悟和收获。
收获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也深知自己身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所做的也仅仅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还不能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满意。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做的仍然是谦虚地学习,不懈地努力,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使自己不断进步。
今后的工作计划及对自己的要求:
1、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进而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制定好自己各阶段的工作计划,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勤听课,谦虚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学习。
4、勤反思,不断找出自己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寻求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认真思考、听取专家及老教师们的评课建议,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6、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做到勤、严、有效。
7、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8、认真对待、关爱每一个学生。
能够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是我的幸运,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7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本事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构成必须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本事,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能够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必须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本事为核心,是语文本事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本事、阅读本事、作文本事和口语交际本事,并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本事——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本事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本事。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重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黄河颂>>一文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黄河的画面,播放有关"黄河颂"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黄河颂》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序言部分"英雄气概"这个词就为下文要歌颂黄河作了提示......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按上级要求,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学习了《成功教育》、《细节决定成败》、《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书籍。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五、加强科研积累,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积极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
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六、加强反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20xx年6月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高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高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高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高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仅高一阶段,我们就补充了一百段课外小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三、最后冲刺
(一)高三第一学期,我们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家庭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四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高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三)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此我们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高三阶段我们先后讨论了“上海城市精神”、“十八岁了,还该不该由父母负担生活”、“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非典带来的思考”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本来程度较好的班级效果尤佳。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四、多说两句
应该指出的是,20xx届徐汇中学的语文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除了以上这些具体做法以外,也和整个年级组乃至整所学校的良好风气分不开,正是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使得我们这些智商并不见得高的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较高的成绩。
而之所以能够摸索出这样一条道路并坚持走下来,则要归功于我们团结一致的备课组。三年来,我们一直步调一致,不仅进度相同,而且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老带新,新促老,在统一的教学方案下,各具特色地开展各班的教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我们的老师不计名利,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我们的做法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各个学校又有很大区别,我们真诚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不吝指正,也希望这些做法中能有一两点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要特征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改良之策,中学语文结题报告。借助于调查研究和反思实践等主要研究方法,课题主持者经过了纯粹文本、专题网站、问题驱动、面向探究和发现建构等五个阶段的实验之后,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三主一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关于该模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实验者认为学科课程、网络载体和建构理论三者的有机整合是现代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建构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人概括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滑坡”,有人则概括为“重教轻学、重知轻感、重左轻右、重内轻外”,甚至还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样的概括,都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学存在着理念僵化、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性、周期长时性和内容综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确面对语文学科在当下环境中具备的资源丰富、思想多元、载体纷呈等现代特征,才能教好语文同时也让学生学好语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它必然带来现代语文教育的科技化,这是教育的发展规律。无论是从网络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来看,还是从教学双方非课堂时间对网络不自觉的沉迷而带来的潜在效果看,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现代与传统的境地。但中学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却是一方面似乎拒绝科技时代的到来,迷信着语文是“觉悟的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将科技对于语文的作用神化了,以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忽视了人类是思想的动物的基本道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两个极端认识,我们的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问和失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作为现代科技重要成果的网络与作为传承人文精神重要载体的语文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中学语文教学之道,
在四年前的课题建构阶段,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尤其是意识到必须着手进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当时的基本状况是,对网络环境、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是基本孤立的,最好的研究者们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间两两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学设计等,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学习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三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理论建树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进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开始有人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这些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以阐发,于是三者开始走向融合。问题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科课程与其它因素整合的具体实践比较缺乏,理论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应当是怎样的,是否具备其独特性,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等等,开题报告《中学语文结题报告》。本课题实验从此出发,寻求整合与创新,试图获得有益于当代语文教学的某些策略。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将网络引入语文教学,研究信息科学与语文教学的科学耦合,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建构原则。课题实施之前和过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课题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课题顺利而科学地开展。
1.网络环境
在本课题研究中,网络环境一方面指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包括网络自身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兴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赖以开展的背景。网络环境除了上述技术性和情境性上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作为时代文化的背景性意义。形象地说,盛行网络的技术产生了盛行的网络文化,网络环境是网络时代的空气。本课题实验主要依靠因特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
2.语文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灌输,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这种语文教学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
3.网络课堂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主要活动阵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的外延扩大了,内涵也有变化,它是运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这个“课堂”是在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甚至可以说就在网络上,在某一个专题网站或者BBS上,即所谓“网络课堂”。实际的课堂建在网络上,网络中有虚拟的课堂,这是网络课堂的两重含义。
4.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作为课堂学习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本课题重在探究从教材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网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语文活动。
5.“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
这里的“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实”指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虚”指的是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有着物理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物理性体现在需要通过一定的电讯技术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学习资源的计算机设备;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科学地组织各类信息,使其转化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本课题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活动,但不排除网络应用过程中或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所处的真实环境。很多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与真实环境中同时进行的。
广义地看,凡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语文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或者基于网络应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属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首先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其次是实验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渗透与开展的可能性。它是一个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题。换句话说,这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作用的一个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建构的多元创造,注重学习的互动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体悟式、讲授式、品读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拨乱反正”。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看,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体必然渗透到教育领域,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仅无法拒绝这个媒体而且必然要走这条现代化发展之路。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和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从实验硬件的配备看,我校有运行良好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与互联网接驳,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硬、软件环境都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能保证发展的平行轨道上。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使用现代媒体意识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曾向全国同行成功开过本课题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2.课题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适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呈现与特征剖析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与基本特征
(3)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教学方法
(4)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建构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运作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不断加强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试图以此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整个课题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用已有的理论去观照教学实践,建构实验方案,探索内在规律,然后形成理性认识或学科内理论,再验诸实践,指导实践。具体说来,我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反思实践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指向如下三个方面:学习者状况调查——目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与载体,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侧重于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现状与效果的调查。教学者情况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与载体,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效率,尤其侧重于教学弊端、改进设想和措施运用等情况调查。基于网络环境语文教学革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学校网络的建设与运用环境,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掌握程度,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常规教学中网络介入的接受态度调查。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由于实验对象是主持者自己的两个班级,所以开展个别访谈的条件比较好,不仅可以随时进行,而且访谈人数随需而定,也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同事、家长进行整理提供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教学实验提供改进策略的基础,现状分析只是手段。在本课题结题阶段,将最初的调查与中国传媒进行的最新网络阅读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本课题的实验意义和价值。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详尽细微的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操作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子课题或相对独立的试验阶段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
2.反思实践法
反思实践法是在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实践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子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从学情和理论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预案,严谨细致地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反思实验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理论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整个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它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共同反思等三个层次。研究人员的反思所追求的是发现问题和一般的结论,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案作出调整、修改。而实验教师反思是反省自身行为与设计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重构,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合理化、理论化。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深入思考后再开始新一轮研究。所以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结束,又是新循环圈的开始,处于中介状态。这个课题中,我既是研究人员又是实验教师,所以理性思考和实际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担,虽然对自己理论储备和反思归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减少了两级层次中人员沟通可能带来的误读,利于课题顺利迅速的开展。
3.文献研究法
在我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样的,理论界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也已经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认真学习,细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论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但是,我也发现直接将这两者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的思考与探索还不十分充分,于是我就着手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存在问题,加以进一步梳理,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可资课题研究的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我利用文献研究法,将搜寻掌握的多达上百篇的资料整理成网络与教育理论、网络与建构主义、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网络与语文教学、网络与阅读教学和网络与写作教学等多个专题,一方面做文献综述的研究,一方面做主题提炼和寻求依据的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直接有益于本课题开展的宝贵财富。
六、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以网络阅读教学为例
在研究性学习刚刚被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我在自己的摸索中发现,它所追求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理想境界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涵或者基本理念。由于当时自己对于互联网的兴趣正与日俱增,于是很自然的将互联网的种种好处与建构主义学习、研究性学习接合起来思考,我发现它们三者之间的契合实乃天成。在我的思考与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与互联网便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就是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中,互联网成为学生探索、体验、建构、交谈以及思考的工具,他们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与外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下面将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课题的开展及反思实践的探索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中的实验研究对象为20xx年入学的高二(9)班学生和20xx年入学的高一(13)班学生。实验在两届学生当中持续,中间有一个融合过渡的阶段,其中第二届学生进入持续阶段之前的一段受培训过程略去,只陈述关于探索发展的这条线索。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阅读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胡塞尔现象学后期所大力倡导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人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在网络文化冲击下,作为人类社会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不仅对传统的文本阅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使长期困扰于“费时低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基于网络的文本阅读的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和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网络阅读强大的即时双向交互功能形成了网络阅读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特征。
基于文本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笔者常常将自己网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精品资源推荐给学生,并组织学生上网浏览。这些精品资源主要是网络文学、经典作品的网上评论和具有时尚或时事性质的文字等内容。在笔者的个人主页上还保留了第一批实验对象阅读篇目的某些痕迹(参见个人主页页面),只是这两个表格中的有关篇目是后来组织研究性,学习时根据需要重新编辑过的。因为当初本地互联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校园网始有雏型,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接触互联网还持有观望态度,所以当初的主要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的热情和对网络资源的接受心理,使他们认识到世界在网络里成为一个可视的小小的村落,这个村落里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广泛阅读,使得当时的实验对象几乎熟知网上所有的知名写手及其作品,他们在同龄人当中甚至产生了一种拥有非凡阅读经验的优越感。他们非常喜欢上这样的网络阅读课。
对这个阶段的反思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网络阅读是不是必要的阅读形式,传统平面媒体阅读是否需要网络阅读的补充,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怎样的网络阅读才是积极高效的,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网络阅读,网络阅读如何有效介入传统语文教学而不流于形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开始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网络阅读中,试图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和语文教学的效率。
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是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初期,笔者对网络应用教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机械和偏至的,主要体现是将网络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转换平台,进行资料搬家,本应写在教案簿子上的显示到了电脑屏幕上,本应消化吸收的搜索到的网络资源也被简单整合之后挂在一个课题之下。这样一个简单意义上的专题学习网站也就诞生了,因为这个集中了同一课题资源的WEB综合体上还链接了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两个BBS供学生讨论问题。教学清代散文《五人墓碑记》(参见个人主页)等篇目时,笔者就是采用了这样的网络教学方式。彼时彼刻笔者曾天真地认为这些东西放到网上去了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事实上笔者并没有将它作为资源供学生研讨,而是将它当作授课的脚本了。笔者非但没有觉得省力,反觉得花去了若干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并不比传统课堂教学来得更好,有些学生明显失去思考的动力、学习的压力和受到激励的活力了。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资料到方法,都要贴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资料、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资料上,不仅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资料,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并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善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能够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能够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资料,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供给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
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完美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欢乐。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高三(1)班、(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理念,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学法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艰辛,有快乐,更有幸福。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会学”
语文教学就是教人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还得教学生会学,即:“授之以法”,方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语文的魅力,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求得真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以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展示才华。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切成就皆从兴趣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诱发人才。只有对语文有了浓郁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生学习语文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发挥自身语言表达的优势,为学生做了《文学、情感、人生》的导学内容,并结合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引领学习感悟新课程改革,用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并用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理想教育。
2 。 情境熏陶,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兴趣之门已经打开,那么接下来就要付诸行动,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中最耀眼的明珠,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我的导学之根,饱含真情的名家名篇是我的教学之本,富有哲理的古代散文是我带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精美营养的一部分。结合20xx高考默写篇目,通过诗歌接力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词,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在他们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带领学生“品诗文词赋,悟千古同情”,使读诗文,背诗文,默诗文成为学生每在之必须。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学习就是做人、成人学习,感悟语文学习就是:在清松中学习,在愉快中记忆,在和谐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学生的心,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魂,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都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并特别注意课堂导语的组织。恰当、优美的课堂导语会把学生带到美的情境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还将每一次课的导语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我教学艺术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
二。复习中要注重精讲精练,切忌题海战术,基础题要抓落实,并且以点带面引导学生
精讲:就是以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任务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精练:在精讲的基础上,做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语文教学是机遇,更是考验,利用好课堂45分钟提高高考复习效率非常重要。高考复习要做到精讲精练,要求老师必须科学把握高考说明,认真研究知识点,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内容,精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方法、思路、技巧,切忌好高骛远。比如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明确语音、文字、词语、短语、句子这一条线;其次要把握试卷结构,第三,要非常明确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使中学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注: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切忌题海战术,因材施教,扬长教育,我想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实也不难。)明确了以上内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训练复习。
三。注重做题思路和技巧方面的点拔与指导,特别要注重每一次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的过程是教师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使考试得到升华的过程。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利用考试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教学工作更推进一步,所以我讲评试卷做到以下几点:
1。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反映考试情况,主要用数据说明情况: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等。
2。利用考试成绩鼓励先进学生再接再厉,做到尽善尽美,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帮助差生找出不足,找出失分原因,使其树立信心迎头赶上。
3。试卷讲评的中心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剖析。对于试卷中做错的题应该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令其反思,最好让学生自己能觉悟到致使错误的原因(比如名言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延伸题解题技巧),然后我讲解正确的.思路和解题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向学生传授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教师把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取得的知识是无限的,解决的问题也是无限的,所以,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尤为重要。
4。对学生在考试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应准确指出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应试心理。以作文书写为例:我们作文现状注重心灵美,对外貌美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作文错字、别字较多,不会用标点,字迹潦草,人们嘴上说喜欢心灵美,可实际上先打动人的往往是外貌美。再好的茅台酒,假如将其放入痰孟里给人端上桌,人家也不喝,此乃人之常情,我们理应做到表里如一。
5。讲评完成卷以后应让学生重新做试卷或出一份跟踪训练卷以巩固试卷讲评结果。
四。 作文教学体会
做人先于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做好“人”才能作好文。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中说:“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地是在做人。”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增强社会责任感。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通晓人情世态,写出好文章,自然就不愁了。
2。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训练常抓不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善于思考是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基本环节,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仅给学生的是“一杯水”,而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洁净的活水。为此,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参加市县级教研活动,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能力。
3。实施作文美育,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个没有情商的人是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的。我用我的亲身经历、我的实际行动带动我的学生,我精选出我博客中关于写作教学思考的文章,给学生打印,率先垂范,引领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思考怎样才能拥有美、创造美,从而修身养性,丰富情感,成为美的使者。
4。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分家。
语文是高考一幅美丽的画,那么现代文阅读则是画面上美丽的花蕾,它最惹人,最鲜艳。而20xx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无论是《水之经典》,还是《菊痴》,还是《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这些都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朵朵奇葩,他们或阐释生命的价值,或展示自然的魅力,或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无不是用心灵、用智慧、用情感甚至用生命孕育出来的。它们如同一杯杯醇香的美酒,又如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面对这些珍异品,我们只有怀着崇敬,带着追求,用心灵品读,求真,求美,甚至用心咀嚼,那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阅读延伸题,实际既是阅读题,也是写作题,在指导训练中,我引领学生用心灵品读——释放真情,表达实感,用智慧解答——把握思路、技巧和方法。在品读过程中,我们用心灵采集一个个信息,那信息便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那么我们用情感的金线将其串联起来,那不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吗?
5。加强练字训练
美的内容要有美的形式,敏捷的思维,横溢的才华必须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更何况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有内涵的文字,《高考说明》中明确了高考作文要“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因此不论是哪门学科都应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总之,语文是最富有生机、最能体现人的精神与智慧、最富有情感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能独立思考,有真知灼见。
以上只是我对高三一年来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说白了,上语文课就是带领学生在真、善、美的海洋中遨游,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更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几近半年,几多惶惑,几多成长。今盘点这学期工作,内容如下:
教学方面:
1、合理利用教研日,落实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本学期教研日,充分结合学校要求,进行了目标叙写的专项培训,另外,在一师一优课和同研论文方面,也是有针对性的集体研讨、培训。
各备课组长认真负责,组织集体备课,争取大家能够同备同研,上好每一节课。
2、针对问题,集体教研,完善过程和方法的备课
课堂中孩子出现问题,就是过程方法备课的问题,备课中不仅仅要解析教材,还要备学生,过程和方法要深入课堂。首先,目标要小而具体,表述清楚,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要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实践去掌握,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练笔让学生有话可说。
3、师徒结对,共促成长
开学初,实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徒弟们日常虚心的向师傅们取经,每个人都有个小凳子,有时间就拎着凳子拿着听课记录本奔向师傅的课堂,师傅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我组的几位青年教师,能够在学校更多的比赛、活动中崭露头角。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是城里中学的特色。一直以来我们组的老师们致力于研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性。本学期充分利用智慧云平台,及时上传教学设计或布置作业,力求信息技术充分为语文教学服务。
教学常规方面:
1、各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定人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梳理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研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个备课组的语文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共同探讨,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上课前,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做好第二次备课。课后及时反思得失,写好教学后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及备课组的'教学水平。
2、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提升作业的实效性。我们能够兼顾教研中心统一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每周坚持练笔和摘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7次的任务,作业难度、数量适中。为使作业发挥实效性,每位老师都能及时、认真批改各类作业,尤其重视大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学生活动方面:
每月的单元检测,充分根据学情、教情进行针对性测试,对初一学生习惯梳理以及初二、三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各级部特色活动
初一级部的写字比赛,初二、初三级部针对各自名著要求,进行名著检测,以及限时作文大赛,都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争取做到既有趣味,又有效果,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诵读百家经典启迪智慧人生
为推进读书计划,营造读书氛围,传承经典文化,初一和初二分别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推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4
本学期,本人担负初二1、2班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实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以下:
一、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控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推敲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控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形。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部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固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部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少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特别在落后生的转化上,对落后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歌颂着手,所有的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知道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入的知道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补偿自己在教学进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爱好我上的每一节课。一学期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每次考试成绩均居全校同学科前列,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二、加强素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积极投入到素养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控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合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第一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觉毛病和纠正毛病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养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侧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由于我在实行语文素养教育的积极尝试,主动采取创设问题情形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力,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近几年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师公布课、教学基本功比赛都名列前列。历年统考成绩均居全校前列,其中x年居五校联考同等班级第一位。20xx年所教学生段成绩又获大丰收。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实行语文素养教育,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教育教学进程中,我发觉了一些新问题,运用素养教育的观点、方法分析这些问题,通过教学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我的教学进程,多重视发觉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素养教育为动身点,提出的观点、建议也较为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总之,作为一位教师,教学是我的基本工作,而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进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实现自己在业务上的进步与奔腾。走进21世纪,实行素养教育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辟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气力。
我深知,自己目前的水平距离我企图的目标还远,前面的路还很长。“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05-19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1-09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4-30
中学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4-17
中学语文工作总结01-11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4篇)03-16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03-15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4篇03-02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5篇01-30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