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效力

时间:2022-05-28 10:09:42 借款合同 我要投稿

借款合同效力

  借款合同效力如何?以下是范文,供参考!

借款合同效力

  借款合同效力

  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所谓合法的民间借贷,首先必须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企业之间,出于自愿原则的借贷。企业间融资不属这个范畴。

  民间借贷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因此要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除了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订立的合同无效以外,下列情况也会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除了符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外。实践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二)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

  (三)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上面几种借贷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民间借贷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如果给社会或者对方造成损害的,当事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例如返还借款、承担损害赔偿等等。

  企业借款合同效力如何

  企业之间的借贷被认定无效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要求。

  在过去,我国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对于民间资本的适当控制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不能冲击国家金融市场,因此,过去的处理方式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的。但现在,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推行,银行被推向市场,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作为一种民事行为,国家不应强加行政管理和干涉。根据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要求,利率市场将逐步放宽,限制必然减少,因此,对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认定为有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私法行为是有效的。

  企业与自然人均属于民法上的平等主体,企业之间的借贷作为一种私法行为,法律没有禁止,就应当认定是合法的。

  我国将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纳入金融管制,由作为政府部门执行金融监管的中国人民银行作出规定,并以规章的形式予以取缔,与法律精神不符。

  认定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没有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而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不具备上列任何情况之一。

  原先认定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的主要依据就是199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贷款通则》第61条的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融资业务”。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企业之间不仅不得办理借贷,即使是变相借贷融资也是不允许的。

  从立法角度看,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并不属于合同法所说的“行政法规”,仅仅属于“规章”而已。合同作为当事人双方的合意意思表示,违反有关的规章制度,并不造成合同必然无效,这也是保障社会基本经济秩序稳定的基本法律原则的体现。

  企业之间的接待行为有利于经济发展。

  虽然有上述规定对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予以禁止和取缔,但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却在屡禁不止的呈现发展趋势,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金融形势的膨胀,企业之间的借贷出现了许多的新形式,或者说是“变相”的'借贷。如私募基金等。

  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监管部门也对此予以了充分的注意,在新的《贷款通则》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类似条款,反映了有关管理部门在这一行为性质上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企业之间的借贷管制应当取消。

  首先,企业之间的接待已经普遍存在;其次,目前没有法律规定明确禁止;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已经承认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是有效的,并有利率最高不得超过4倍同期利率的规定,而继续禁止企业之间的借贷,显然是不公平的。企业作为与自然人平等的民事主体,其民事行为只要意思表示真实,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应当认定为有效,企业借贷与个人借贷、个人与企业之间的接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法理方面讲,还是从有利于发展经济的角度讲,对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应当认定为有效为宜。

【借款合同效力】相关文章:

项目部的借款合同效力07-03

关于企业向个人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07-02

借款合同效力裁判规则十条09-05

借款合同怎么写才具法律效力06-29

电子合同效力07-01

房屋转租合同的效力08-30

集体合同的效力08-31

合同效力的判断标准07-03

合同法规的效力06-28

合同的法律效力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