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制度

时间:2024-07-22 18:12:58 企业文化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与制度[合集]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与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文化与制度[合集]

企业文化与制度1

  有人争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哪个更重要,其实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逻辑关系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我们说究竟是先有了鸡还是先有了蛋?其实这个逻辑的中心或许并不是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无论是鸡在先还是蛋在先,无论是蛋还是鸡,总是会生生不息无限扩大的。如果用这种思维来处理事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问题被无限的放大,直到变成一堆蛋和一群鸡!

  企业员工是存在惰性的,需要施加两个力。这两个力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企业制度指企业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良好的制度可以助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交替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鸡生蛋蛋生鸡式的逻辑关系已经进入无限循环。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而制度是刚性的`,文化和制度并存于企业,它们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在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软硬结合,刚柔相济,这样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企业文化补充了企业制度刚性的弱点,有效地消除了员工对制度控制的抵触性,企业制度则提升了员工的贯彻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企业文化没有强制力,是靠员工自觉来执行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经营的道德规范,员工行为违反企业文化,会遭到舆论的谴责;而企业制度具有强制力,它的正常运行要有强制力来保证,企业制度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的法律,员工影响或违反了企业目标的动作或行为,就要受到惩罚。

  首先,制度可以生成企业文化,制度的形成保证了企业宗旨、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与价值观的实现。一个没有好的管理制度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也是混乱的,乱哄哄就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果有人说某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非常好,那么相应的,这个企业的管理制度肯定是严明的、规范的、得到员工拥护的。其次,企业文化可以生成制度。企业文化提出来时口号非常响亮,如何落实?文化理念本身需要规范才能着地。文化理念的东西要真正付诸实践,必须衍生成具体的制度,如果不能衍生成具体的制度,这样的一个理念肯定是不行的。企业文化强劲的公司,都是明确地向员工指出企业的制度。企业文化要真正起到驱动员工积极工作的效果,就必须和每一个人的具体利益直接牵连起来!自然,这其中的直接媒介,就是企业的制度或者规则。

  健康的企业文化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做支持,健全的管理制度也需要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来推行。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人的机械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导致企业停滞不前。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不是哪个比哪个重要,而是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制度与文化应相互补充与协调。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平稳的向前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基本上可以称作两驾并驾齐驱的马车。我们需要平衡使用“软实力”和“硬实力”。“软”是软到员工的心里,让员工觉得得到了所需要的,付出是聪明而值得的;而真正的“硬”也是硬到员工的心里,让员工觉得必须要遵守。既要讲“软”道理,也要用“硬”规则,二者巧妙结合,效果自然会好。

  我们要向海尔、联想、远大空调等优秀企业学习,这些企业通过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建设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我们不要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诡辩游戏,真正重要的问题是能否真诚的建设成富有特色的而不是口号式的企业文化与制度,这便需要广大员工艰苦的努力。尤其是企业领导,在管理中不能给人感觉“一会软、一会硬”的混乱感觉。之所以会出现混乱,往往是因为领导的情绪化,领导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当心情好的时候,对员工的不合理行为常常“宽大处理”,说几句话就完了;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对同样的不合理行为则会“狂风暴雨”一通。原本不管是“软”还是“硬”,都是为了让员工懂得行为规则,学会自我控制;但这样情绪化的“软硬兼施”,只会让人觉得行为结果取决于人的情绪,与自己怎么做无直接关系。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一致性”的问题,不仅“硬”要强调一致性,“软硬兼施”也要讲究一致性。

企业文化与制度2

  内容摘要: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将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餐饮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认为,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餐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以及考虑文化观念渐变的特性。

  关键词:制度创新 餐饮企业 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餐饮企业开始直面国际企业的强势竞争,企业赖以成长的市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不确定,这就要求餐饮企业尽快地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以餐饮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餐饮企业的永续发展。

  餐饮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在联系

  餐饮企业文化是以餐饮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则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餐饮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及精神层文化四个不可或缺的层次。餐饮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精神的承担者,也是餐饮企业行为的规范者。没有餐饮企业制度的依托,企业文化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企业行为也成为失落的个人行为。餐饮企业制度一旦建立,必然成为餐饮企业行为的约束者。餐饮企业精神文化是理想信念,存于员工中的精神状态。餐饮企业行为,是餐饮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餐饮企业制度和企业精神内化于员工行为反映出来的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方式。餐饮企业制度是连接企业精神与企业行为的中介和桥梁。餐饮企业制度、餐饮企业精神、餐饮企业行为和餐饮企业物质是共生并存的,餐饮企业一经建立,就有相应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

  文化形成制度,文化也必须通过制度来强化,同时制度体现着文化的要求。文化的变化必然要带来制度的变化。餐饮企业文化是餐饮企业制度的直接依据,餐饮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文化的外化和制度化。制度化是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建设餐饮企业文化的根本保证,餐饮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实施效果。

  企业制度创新对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如前所述,餐饮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企业行为的规范者。那么餐饮企业制度是如何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起作用呢?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的见解: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对餐饮企业而言,员工的统一行为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文化也必须通过企业制度来推动和巩固。

  导向和推动的作用。餐饮企业文化由倡导到内化为员工的行为,是每个员工个体的思想转化过程,受制于每个人的经验和思维等方面的个体的差异,故其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倡导餐饮企业文化的目的,最终是要求全体员工认同,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员工的自觉性。制度具有规范行为和强化认知的功能,对企业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由餐饮企业领导层倡导的企业文化观念,仅有宣传鼓动是不够的。餐饮企业文化精神要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最终成为员工行为的精神支柱,才能发挥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但是,这不是预设的前提,不是仅有宣传就可自觉达到的目的,而是企业实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只有将餐饮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通过规章制度或职责规范予以公布,敦促所有员工遵守,才能使各员工对企业精神和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行为,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即使员工接受了观念,而如何化为行动,则需要制度规范来告诉员工该怎样做才是企业精神的表现。离开了制度规范,就难以把企业精神内化为行动,文化观念就只能表现为口号。比如,“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出现在许多餐饮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而只有在制度层面严格产品质量和管理、规范服务细则,并配之以严格的落实措施,才能使这一意识最终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力,从而成为餐饮企业追求的现实目标。

  强化和保证作用。新的餐饮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以后,制度起到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餐饮企业文化从被员工认同到接受,再到成为企业长期乃至永恒的精神支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餐饮企业有持之以恒的制度约束。如要推广“日事日毕”的观念,既要宣传和引导,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但如果离开了相应的制度做保证,非但使宣传和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大,也难以确保这种企业行为持久下去。新的餐饮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要使之潜移默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意识习惯,需要企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对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贯彻与支持。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撑,就难以把餐饮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即使—时被员工接受也难以持久。

  餐饮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餐饮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往往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而每一种企业制度模式形成和发展也都是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对待国外餐饮企业制度模式,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加以考察。对海外餐饮企业制度创新的吸收和借鉴,要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出适应现代化进程需要的特色的餐饮企业制度。总之,在餐饮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餐饮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餐饮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使得餐饮企业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的捷径之一是学习其它餐饮企业的优秀文化。国外许多著名餐饮企业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中有突出的地位、远大的目标,其企业文化也历经锤炼,不是短期内可以照搬的。相反,许多国外优秀餐饮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入乡随俗”,在中国立稳脚跟,无不与其将本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中国化”密切相关。他们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没有把它在本国和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直接搬过来,而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力求使本企业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整合和再发展。比如,国外餐饮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侧重于以理服人。而中国餐饮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是以情感为本。成功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说明,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不能单纯引进其它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管理形式,而应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要吸收国内外餐饮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同时,要把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注重文化观念渐变的特性。餐饮企业制度的转化可以在外在动力下即时转变,而餐饮企业的观念行为转化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根植于人的思想深处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转变的诱因、速度、深度和取向千差万别,这一来,新的餐饮企业文化取代旧的餐饮企业文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新制度、新文化与旧制度、旧文化的融合与摩擦必然付出的时间成本。这一餐饮企业文化普遍滞后于餐饮企业制度变迁的特点,要求餐饮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我国现代餐饮企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海外的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企业发展史相比,我国企业在实力、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餐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现代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企业文化与制度3

  第一条企业文化

  1.公司理想:我们不只是做企业,更要把企业当事业来做!

  2.企业理念:质量——企业生存之根本

  信誉——持续命脉之本源

  奋进——企业博大之源泉

  3.企业精神:以人为本、诚信为先,凝聚创新、追求卓越。

  4.工作作风:拼搏、务实、敬业、高效、精品、和谐。

  5.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的领导;以事为本的管理;马上行动,尽快办成。

  6.管理措施:领导有情、管理无情、制度绝情,管理当管则管,决策一言九鼎;敢立潮头弄大潮。

  7.管理目标:人人事事都有最终责任;人人事事处处讲究经济、社会效益。

  8.质量方针: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管理,优质的质量,品牌的价值。

  9.企业风尚:恪敬职守、精益求精;脚踏实地、雷厉风行;

  不拘得失、事业为重;放眼未来、勇往直前。

  10.用人理念: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贡献。

  11.用人标准:能干、服从、贴心。

  12.优秀人才:热情、努力、活力、兴奋、效率

  13.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六种能力:

  判断能力洞察能力创新能力

  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

  14.领导人才标准:

  充沛的精力

  激发别人的能力

  敢于提出强硬的要求——要有棱有角

  不断将远见变成实际的能力——执行的能力

  15.管理警钟:最后很难的结果就是,更难。

  16.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忠于职守,精通业务;作风深入,服务工作;勤奋工作,当好参谋;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办事公道,讲究效率。

  17.员工行为规范:

  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勤学苦练,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支持改革;

  优质低耗,讲求效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文明礼貌,讲究公德;科学卫生,保护环境;坚守岗位,精心操作;

  遵章守纪,严格规程;认真做事,方便他人;不谋私利,保障供应。18.员工守则:

  作为公司所有员工您必须努力做到:

  热爱企业,服务社会;

  用心做事,踏实工作;

  服从领导,团结他人;

  坚持原则,正派做人;

  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爱护企业资产,坚持勤俭节约;

  维护企业利益,严守企业机密;

  保持环境卫生,注意个人仪表。

  同时如果您是公司的部门领导,您会享有更高的权利和更好的待遇,但您也将对公司的发展与部属的成长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求您还要拥有以下所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

  19.领导行为原则: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勤恳敬业、不畏艰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闻过则喜、以诚待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完善自我;

  科学管理、合理授权、集思广益、果断决策;

  尊重上级、培养下属、团结合作、顾全大局;

  求真务实、追求长远目标和效益,不急功近利;

  严于律己、守法廉洁,堪为员工之表率。

  20.领导行为要求:

  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本岗位职责,精通本职业务,熟练而有序地开展本工作,边缘结合部分的事务不推诿、不扯皮、不拖延。

  牢固确立为公司服务的观念,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为工作献计献策,待人诚实、热情;办事公道、正派;工作勤奋、踏实;作风深入、细致,全面及时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严格遵守各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纪律制度,不得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玩忽职守。

  精诚团结,密切协作,树立努力向上,奋发进取,为创建一流企业做出贡献,维护公司利益,爱护公司财物,不利用工作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侵占公司财物。

  为人正派,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讲真话,办实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开拓创新;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固步自封、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不骄傲自满,随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1.员工禁忌:

  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图虚荣、死要面子;

  私字当头、争名夺利;好逸恶劳、华而不实;欺上压下、阳奉阴违;

  居功自傲、拉帮结派;小则不见、大则有惧;伤风败俗、我行我素;

  一意孤行、顽固不化。

  22.员工自勉:

  大成在德,小成在志;想:要壮志凌云,做:要脚踏实地。

  23.仪表风纪:

  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您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您工作时保持整洁的外表、得体的礼仪和严格的纪律是十分重要的。您应遵守下列要求:

  上班时,您应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得体。男职员不可留长发,蓄胡须,女职员不可浓妆艳抹。男职员应着西装、衬衫、皮鞋;女职员应着套装、皮鞋。工程现场、车间等另有统一着装要求的,按具体着装规定执行。

  工作期间,您应保持精神振作、彬彬有礼、高效敏捷。

  同事间应相互尊重,互帮互爱,语言文明,尽量说普通话。

  对外交往应热情大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简朴务实。

  员工间应积极沟通交流,但不能因此妨碍工作。因此办公期间,您应该坚守岗位,不要随意串岗聊天。需要暂时离开时,应报告上级并知会同事。

  保持办公场所的整洁、卫生、空气清新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请不要在办公区域进食、吸烟,如要吸烟请到指定区域。若您的年龄不大,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最好戒烟。

  办公室对公司来说很重要部门,所有来访的客人必须由邀请人陪同才可进入;一般接待来访、业务洽谈应在接待室或会议室进行。

  必须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注意节省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每一度水和电,杜绝大手大脚的不良作风。

  24.管理目标:

  人人事事都有最终责任;人人事事处处讲究经济、社会效益。

  25.质量方针:

  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管理,优质的质量,品牌的价值。

  26.企业文化中的培训教育:

  素质教育和教育过程自身修养和习惯陋习品德体现和做人质量;

  尊重谦虚和得意忘形团结和谐与沟通协作榜样楷模与员工效仿;

  质量观念与工艺技能服从意识和各自为政考核完善和心态端正;

  专研业务和工作能力敬业精神与精品意识本位主义和全局观念;

  凝聚力和价值观诠释安全隐患和副面影响行为规范和日常表现。

  第二条员工行为规范

  1.上班的时候

  遵守上班时间。因故迟到和请假的时候,必须事先通知,来不及的时候必须用电话联络。

  做好工作前的'准备。

  正点开始工作。

  2.工作中

  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迅速踏实地进行。

  遇有工作部署应立即行动。

  工作中不扯闲话。

  工作中不要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

  离开自己的座位时要整理桌子,椅子半位,以示主人未远离。

  长时间离开岗位时,可能会有电话或客人,事先应拜托给上司或同事。椅子全部推入,以示主人外出。

  不打私人电话。不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私人事务。

  在办公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在工作场所大声喧哗。

  3.办公用品和文件的保管

  办公室内实施定置管理。

  办公用品和文件必须妥善保管,使用后马上归还到指定场所。

  办公用品和文件不得带回家,需要带走时必须得到许可。

  文件保管不能自己随意处理,或者遗忘在桌上、书柜中。

  重要的记录、证据等文件必须保存到规定的期限。

  处理完的文件,根据公司指定的文件号随时归档。

  4.下班时

  下班时,文件、文具、用纸等要整理,要收拾桌子,椅子归位。

  考虑好第二天的任务,并记录在本子上。

  关好门窗,检查处理火和电等安全事宜。

  需要加班时,事先要得到通知。

  下班时,与同事打完招呼后再回家。

  5.工作方法

  接受指示时

  接受上级指示时,要深刻领会意图。

  虚心听别人说话。

  听取指导时,作好记录。

  疑点必须提问。

  重复被指示的内容。

  指示重复的时候,首先从最高上司的指示开始实行。

  实行时

  遵守上司指示的方法和顺序,或视工作的目的而定。

  实行决定的方案时,需要别的部门的人协助时,要事先进行联络。

  备齐必要的器具和材料。

  工作经过和结果必须向上司报告。

  工作到了期限不能完成时,要马上向上司报告,请求提示。

  任务实施时,遇到疑问和上司商量。

  检查被指示的内容和结果是不是一致。

  报告时

  工作完后,马上报告;先从结论开始报告;总结要点;写报告文书。

  根据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

  工作受挫的时候

  首先报告;虚心接受意见和批评;认真总结,相同的失败不能有第二次;

  不能失去信心;不要逃避责任。

  6.创造工作愉快

  打招呼

  在公司内外,和客人、上司、前辈打招呼,同样他们也会和你打招呼;开朗而有精神地同别人打招呼,会让整个公司气氛很活跃、有生气。

  努力愉快地工作

  工作中自己思想要活跃。

  通过工作让自己得到锻炼成长。

  为他人愉快而工作。

  相互理解、信任,建立同事间和睦关系。

  健康管理

  保证睡眠,消除疲劳。

  为了消除体力疲劳,缓解工作压力,应适量参加体育活动。

  7.请假及因公外出

  外出按规定逐级办好请假手续,无特殊原因不可电话、口头捎话请假。

  外出时需向同事或者上司交待工作事宜,保证工作衔接。

  在外期间应保持与公司的联系。

  8.形象规范

  着装、仪容和举止

  着装统一、整洁、得体

  服装正规、整洁、完好、协调、无污渍,扣子齐全,不漏扣、错扣。

  在左胸前佩戴好统一编号的员工证。

  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

  在工作场所不打赤脚,不穿拖鞋,不穿短裤。

  仪容自然、大方、端庄

  头发梳理整齐,不染彩色头发,不戴夸张的饰物。

  男职工修饰得当,头发长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触领,嘴上不留胡须。

  职工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且与年龄、身份相符。工作时间不能化妆。

  9.语言规范

  会话,亲切、诚恳、谦虚 

  提倡讲普通话。

  与他人交谈,要专心致志,面带微笑,不能心不在焉,反应冷漠。

  尽量少用生僻的商砼行业专业术语,以免影响与他人交流效果。

  自我介绍

  公司名称、工作岗位和自己的姓名。

  10.社交规范

  接待来访热情周到,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

  迎送来访,主动问好或话别。

  来访办理的事情不论是否对口,不能说“不知道”、“不清楚”。要认真倾听,热心引导,快速衔接,并为来访者提供准确的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或引导到要去的部门。

  11.商业秘密  

  员工有履行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

  不与家人及工作无关的人谈论公司商业秘密。

  使用资料、文件,必须爱惜,保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

  不得擅自复印、抄录、转借公司资料、文件。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保密级文件,需经公司领导批准。

  12会议规范  

  事先阅读会议通知。

  按会议通知要求,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进场。

  事先阅读会议材料或做好准备,针对会议议题汇报工作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开会期间关掉手机、不会客,不从事与会议无关的活动;遵从主持人的指示;发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记录;会议完后向上司报告,按要求传达;保存会议资料。

  13安全卫生环境  

  安全工作环境 

  在所有工作岗位上都要营造安全的环境;工作时既要注意自身安全,又要保护同伴的安全;提高安全知识,培养具备发生事故和意外时的紧急管理能力。

  爱护公司公物,注重所用设备、设施的定期维修保养,节约用水、用电、易耗品等。

  应急电话,市内伤病急救120;市内火警119;公司火警;市内匪警110。

  卫生环境

  员工有维护良好卫生环境和制止他人不文明行为的义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杂物,不流动吸烟。办公室内不得吸烟;如在公共场所发现纸屑、杂物等,随时捡起放入垃圾桶,保护公司的清洁。 ;定期清理办公场所和个人卫生。将本人工作场所所有物品区分为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有必要的物品依规定定置管理,没有必要的清除掉。

  14.上网规定 

  在工作时间不得在网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规定的以及不健康的信息;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储存、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15.人际关系 

  上下关系尊重上级,不搞个人崇拜,从人格上对待下级,营造相互信赖的工作气氛。

  同事关系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待同事,以温暖的关心栽培荣辱与共的同事爱,营造“同欢乐,共追求”的氛围。

  相互合作在意见和主张不一致时,应理解相互的立场,寻找能共同合作的方案。

  禁止派别不允许在工作岗位上以地缘、血缘、学员组成派员。

  15.心灵沟通 

  虚心接受人他人的意见;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解释和否定错误。

  对领导的决策和指示要坚决执行。有保留意见的,可择机反映,但在领导改变决策之前,不能消极应付。

  不要胡乱评议领导、同事或下级,更不能恶语伤人。

  公司内部设有厂务公开栏、公告栏以及公司在局域网上开辟有厂务公开、金点子及公司建设等栏目,定期发布各种公司动态、业务活动、规章制度等信息,以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变化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规范为试行,不妥或不全面者待修改或补充。解释权归公司办公室。

企业文化与制度4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自20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经过20多年来在实践中的蓬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之一。进入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态势,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企业文化所面临的种种冲击与变革,又迫使人们去思考————该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国外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xx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面对加入wto后中国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要有与这相适应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

  文化与制度的关联及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在倡导新文化,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二是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

  三是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少数未认同主流文化的人来讲,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也同样受这种主流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违背这种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谴责或制度惩罚的。因此文化管理又具有一定”强制性”。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

  在具有这此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尽管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化和制度最终达到了统一。

  8、文化优劣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所以威廉·大内说,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

  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9、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企业文化与制度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与公司愿景、使命、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增强公司凝聚力,激励员工成长,为内部控制实施创建良好的环境,根据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公司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制度等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三条 本制度对公司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依据。

  第二章 企业文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议确定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基本管理制度;

  第五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日常决策机构,负责审批公司企业文化具体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对企业文化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决定。

  第六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由总经理办公会建立或指定。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执行机构,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

  (1) 研究和提炼公司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2) 具体拟订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或制度调整方案;

  (3) 制订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4) 制订公司企业文化推广方案并监督执行;

  (5) 组织公司各部门对企业文化重要议题进行相关研究。

  第三章 企业文化理念管理

  第七条 公司文化理念是指建立在公司使命、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管理理念和风格等内容。

  第八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优点,结合公司的.文化基础和经营特点,拟订与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第九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公司业务运行内外部环境的特点,深入理解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历史成因,了解员工的文化诉求,集思广益,明确公司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企业文化发挥推动公司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 企业文化制度管理

  第十条 公司企业文化制度是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规范,必须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一致。

  第十一条 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系统涵盖下述三个层次:

  文化理念层次,企业文化理念应详细阐明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具体内涵,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

  行为规范层次,包括企业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规范和公共关系规范;

  管理制度层次,管理制度是公司固化的强制性的文化规范,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项具体业务管理制度等。

  第十二条 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的组织制订和实施监督机构,企业文化具体管理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生效后,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落实。

  第五章 企业文化器物管理

  第十三条 公司企业文化器物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相关器物的设计,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十四条 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1) 公司名称(全称、简称)、标识、品牌标志图案;

  (2) 公司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组合规范、辅助图形;

  (3) 公司象征图案;

  (4) 公司宣传标语。

  第十五条 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应用范围包括:

  (1) 办公用品、事务用品;

  (2) 公司证照、文件类;

  (3) 交通运输工具类;

  (4) 指示、标识类;

  (5) 广告展示陈列类;

  (6) 商品及包装类;

  (7) 公司服饰和礼品;

  (8) 公司出版物和网页;

  (9) 其他。

  第十六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的设计管理机构,组织设计单位对企业文化器物进行设计。各项设计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认可,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落实。

  第六章 企业文化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公司各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公司内部刊物和 it 网络系统,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内部推广工作。

  第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在组织宣传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企业文化规范的要求,不得与公司企业文化的规定相抵触。各部门在宣传活动实施前需将方案报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审核同意后,在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开展。

  第十九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做好公司形象推广工作和公司标志标识使用规范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条 为更好的培育、塑造公司企业文化,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活动和相关培训工作。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可以提议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由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研究并提案,经公司总经理审批,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活动;

  第二十二条 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进行总结评估。在五年战略规划实施的最后一个年度,配合战略规划实施总结工作,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对该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作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制订的参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企业文化与制度6

  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把企业制度与文化分立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作用,有的人把企业制度归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有一点似乎已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既然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都很重要,那么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呢?

  首先,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根据企业文化的“总和说”,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管是企业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精神,都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不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种表现形式,企业的内在精神,也不可能完全用制度来体现。

  认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意义在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企业制度的建设,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建设,或者,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企业文化的其他构成部分。

  其次,企业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但并不一定就能真实体现企业文化。由于企业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个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所以企业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但企业制度能否真实体现企业文化,还取决于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执行情况。

  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制订企业制度的动机、方式和方法。有的制度的形成并不是企业自身的真实愿望,比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的企业是确实希望借此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的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动机不同,所体现的企业文化也就不同,前者能体现质量文化,后者却不能。企业制度的形成,不同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有的是学习和借鉴别人的规章制度,有的只是模仿甚至照搬,学习和借鉴重在强调企业制度的内涵,模仿与照搬则重在强调制度的形式,前者是一种务实的文化,后者只是一种务虚的文化;有的企业是跟风而造,人有我也要有,凡是先进的我都要拿来用,有的企业按兵不动,喜欢观望观望再观望,等到别的企业真的有效了,才决定拿来试试,前者体现了急先锋的文化,后者却是一种保守文化。因不同的动机或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制订出来的制度,即使完全一样,它们的真实企业文化却并不相同。

  另外,即使制订动机、方式和方法相同且制度完全相同,因企业执行制度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其企业的真实文化也会不同。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如果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那么这种制度的有效性不会长久;相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过分强调让员工理解与认同,频繁的沟通与反馈往往会促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不断调整制度,延缓制度执行的进程,甚至会因观念冲突、难以达成一致,而使制度无法执行。前者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独裁文化,而后者体现的是民主文化。在制度执行中,由于独裁与民主的次序不同和把握程度不同,企业文化也不相同。先独裁后民主和先民主后独裁就是两种不同的做事方式和风格,重独裁轻民主和重民主轻独裁又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

  认识制度本身能体现但并不一定能真实体现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完善制度本身,而应同时强调制度化和制度执行的过程,从而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三,制度化过程既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阻碍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屏障。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它,人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挖掘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剖析劣质文化及时摒弃,对照外界环境,汲取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制度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固化的过程,随着对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广泛认同,人们在接受制度文化的同时,又会反对与制度相背的文化,一方面容易让企业拘泥于制度文化,而忽略企业的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会让企业抵制外来文化,抑制吐旧纳新的过程。制度化过程能促使企业井然有序地运行,却又会让企业走上按部就班的道路。

  认识制度化过程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利弊,有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清醒地意识到并有效地避免制度文化给企业变革带来的阻力。在变革前,我们要预见变革后企业文化与现有制度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策划制度变革的有效方法,在变革时有计划地实施制度变革,变革后,密切关注原有制度对新文化的负面影响,及时纠正。

  其四,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能扮演中层文化的角色,却不是中层文化的全部。根据企业文化的“同心圆说”,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即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内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指企业的外在表现,中层文化主要指企业的运行机制,内层文化就是要指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指导和约束着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体的行为,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但却绝不是唯一表现。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行机制只能尽可能全面地用制度来表现,却无法用制度来完全表现。制度化过程与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过程总是存在着时间差,或是滞后,或是超前,制度化过程只能尽可能及时地反映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而无法同步反映。企业的中层文化实质是企业的运行机制或经营管理模式,而不仅仅是指企业制度本身或制度形成和执行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即制度文化。

  正确认识企业制度与中层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避免将中层文化简单归结为制度文化,从而把构建中层文化的重心放在审视和完善运行机制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制度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运行机制尽可能全面而及时地体现到企业制度中去,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完善和健全企业制度本身。

  最后,企业制度归根结蒂还是受到价值理念的驱动与制约。不管人们是否认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也不管企业制度是否真正体现一个企业的真实文化,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对制订和修改制度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正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正是因为企业认为制订和修改制度有价值,才会去制订与修改,至于价值何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这些认知与理解也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一个构成部分。反过来,不同企业对制度认知和理解不同,又会使完全相同的制度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些也是企业价值理念使然。

  认识企业制度受制于价值理念,我们就能真正理解价值理念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文化建设过过程中,重视确立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与制度7

  在企业管理中,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是把企业制度与文化分立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作用,一种是把企业制度归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有一点似乎已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这两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化、制度与员工行为

  一个企业家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创业时,企业里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

  在单纯靠制度管理的企业中,员工"斤斤计较"的现象的确非常普遍。但是,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理念得到员工广泛认同的企业,制度管理却没有带来员工的"自私化"倾向,或者说员工的行为与企业要求的符合程度相对要大得多。

  这使我们不得不做认真的思考: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是如何作用于员工行为的?他们对行为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这种机理指导企业管理?

  二、从行为科学角度看文化的作用机理

  按照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一切外在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都要通过人的心理发挥作用。

  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

  一是基于"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简称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

  二是基于"超越自我"的动力系统(简称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需要、社会利益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

  "自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自我利益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员工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己"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自我动力"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动力,通过工作行为得到某种利益从而满足自我需要则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原始和主要目的,因此,由"自我动力"产生的"利己性"特征是员工个体工作行为的一个基本属性之一。

  "超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对"社会价值与目标"的认同机制。当员工对所在社会的理念与价值观产生认同时,员工就会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如果用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精神与理念,就能让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员工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思想控制员工行为。

  上述对"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形成机制的分析,显示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机理,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很有借鉴意义。

  当管理者只重视管理制度的运用,完全靠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员工时,只能激发起员工的"自我动力",使员工完全受"自我动力"的支配,从而使员工越来越自私。也许表面上员工很"听话",但是,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利益。企业为避免这种情况,必然又要规定更加严格的制度和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这又使员工更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管理者一味强调企业利益、企业价值观,强调员工的奉献精神时,员工也许能够把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精神内化认同下来,确实按照这种精神的要求发生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很少想甚至根本不想自我的需要,表面看是行为指针完全指向企业组织目标,但是,如果自我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员工自我就不可能获得良好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最终将枯竭,也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管理中的渗透

  (一)充分尊重员工的合法"自我需要",激发员工的"自我动力"。

  首先从制度上对员工的合法利益给予充分保障。目前企业内部员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等级化现象,不少一线基层员工感觉工作最辛苦,待遇最低,所期望的"自我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奉献精神。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必须承认合法追求个人利益是员工的基本权利,是激励员工的.必要前提,从制度上对员工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真正关注员工个人的愿望,真诚地听取员工对工作报酬实现的条件、途径和方法的意见,充分尊重员工的合法个人利益,努力使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协调一致,使企业成为员工心目中真正认同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要从管理上对员工的心理需求予以充分满足。对员工的激励过程,就是不断满足员工个人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在做好企业员工激励工作过程中,要更深入地研究员工的心理需求,尽力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在设计员工激励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自信心、自爱心,在设计精神鼓励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值、荣誉感等等。

  第三要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以调动员工的创造力。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沟通的机会,使员工之间没有观念、资历、权位、等级、背景等方面的障碍而能实现自由交流,创造公平竞争的人际环境和企业氛围,使企业成为员工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抱负和追求的广阔舞台,创造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客观环境和条件,鼓励员工勤奋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奋发进取。

  (二)实现企业文化与制度有机结合,激发员工的"超我动力"。

  首先是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员工个性的张扬,打破传统理念的框架,建设体现现代管理思想、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并得到员工认同的行业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其次是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第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企业文化与制度8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群体文化,它着眼于企业的兴衰和职工的凝聚力,把无形的价值理念与有形的制度载体结合起来,并以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表现出来,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等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润物无声,入脑人心的教育熏陶,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愿景之中,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达到对员工思维和行为的塑造。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传导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面临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问题,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影响企业发展的现实绩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来源确认与文化建设冲突处理,是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核心问题。本文致力于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构建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并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它以企业自身发展所特有的一种模式及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可遵循的准则去执行,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向微观转换,进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微见著的效果。而精神文明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以精神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进行现实化改进的。为确保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根据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应构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结构应包含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四大维度,下面四大维度充分显示了我国企业文化指标体系的内核构成。

  (一)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目标一致性、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目标一致性包含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程度、资产负债率、利税增长值和市场占有率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包含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度、引入新产品技术成果率、科研合作开发速度和合作开发新产品技术比重四个三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包含产业的政策合理度、面临的行业前景和产品市场状况有力度三个三级指标。

  (二)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包含企业态度融合度、企业风格相似度和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态度融合度包含企业工作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的支持度、企业工作者对工作环境改变适应度和企业工作者对生活环境改变适应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风格相似度包含领导艺术行为风格改变适应度和员工艺术形成行为风格可改变度两个指标;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包含企业知名度的影响度、企业对文化建设优势的`宣传度、对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兴趣度和对建设企业文化整体满意度四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包含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包含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激励机制一致性和薪酬制度一致性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包含组织结构的一致性和信息沟通度两个三级指标;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包含员工参与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机会和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两个三级指标。

  (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精神一致性、企业哲学一致性和企业道德一致性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精神一致性包含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企业价值观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凝聚力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哲学一致性包含企业信条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企业宗旨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座右铭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道德一致性包含在企业估计方针上的一致性和在产品质量保证度上的一致性两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文化塑造和培育的原则

  企业文化塑造与培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坚持‘扬弃’、相互理解沟通、同步运作”原则。具体说来:

  (一)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企业的主体,人是企业运行最基本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目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把企业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态度考虑在内,企业文化建没失败案例充分显示,这些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并没有完全考虑“人”这个因素的基本需要,造成“人”对文化建设的反感,从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绩效。

  (二)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个性和特色发展

  企业需要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就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自己企业的现状作为依据制定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指引力,进而进发出强大的生命之力。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发展关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建构,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内部文化差异的整合和建设,更是对外部合作企业文化的吸收和兼容。企业文化整合中,往往对合作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有意无意忽略合作企业文化特点和需求,难以实现市场主体问的共赢。管理者应当用兼容并包的心态尊重合作企业文化。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起一种共同文化,不是将各种文化进行简单叠加,也不是选择其中某一种文化,而是将其优秀部分进行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行为的新文化,是对多种不同文化进行建设重塑,进而实现创新的过程。

  (三)坚持“扬弃”,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和精髓

  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文化冲突很多,过多的文化冲突造成文化建设的风险偏大,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绩效。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扬弃”的原则,所谓扬弃,就是要去除糟粕,留取精华。对于多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必须留取对企业以后发展有利的部分,不断完善企业传统优秀文化组成。

  (四)相互理解沟通,塑造企业文化整合氛围

  企业文化构建和整合中,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员工必然忧心忡忡,这必然造成员工本能拒绝各方面的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整合氛围,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沟通,处理好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形成整合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和谐文化,实现有效沟通。也就是说文化建设中,沟通必须既是双向互动的,又是深层次的。各方要在沟通中发挥主动导向性的作用;企业管理层的意愿及企业经营未来发展方向等重要信息要及时传递给员工,使员工心理上消除不确定性和不安感,从而获得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支持和理解。

  (五)同步运作,以协同发展带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文化构建,但无论是哪个具体方面的文化构建,都应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进行,新构建的企业文化要为企业发展起导向作用,并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里的“同步运作”,包括同步设计、同步评估、同步注入、同步实施和同步完善。

  四、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发展根基,就必须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化解企业文化冲突,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上还缺乏必要的重视。因此,这就要求构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提高企业制度文化竞争力。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形成统一的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制度保证。其次,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形成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的制度保证,组织员工参与另一方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和信息沟通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再次,加强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的制度文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进展不顺,管理层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仍存争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管理层之间形成严格的“在其位谋其政”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威望和信服力。通过召集高层管理会议,讨论、学习、培训未来企业的管理理念,达到统一经营思想、理念的目的,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的统一性;高层管理的企业经营理念统一之后,其他方面的建设也会顺利得多。最后,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制度文化建设措施与计划,制度文化建设环节的缺失,往往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冲突埋下了隐患,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企业必须作出更好的文化补救措施,对各种企业文化作好详细比较,研究企业多种文化差异,确定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企业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从而作出后续详尽的文化建设方案。

  (二)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石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影响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物质是基础,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状况,影响企业员工领导者的工作热情和信息度。首先,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目标一致性建设,表现在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目标要强,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并购利税增长值,才能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其次,进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企业在科研过程中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这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要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过程中相互引入技术和成果,增加合作开发新技术比重,提高新技术成果率,加快科研合作开发速度。最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建立一个合理的并购产业政策,对企业面临的行业前景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规划,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灵魂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提高文化建设的绩效水平,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根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中心。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精神的一致性,提高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企业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水平。其次,要加强企业哲学的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的企业信条、企业宗旨和企业座右铭。最后,加强企业道德一致性,确立企业估计方针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保证度的一致性。企业应该建立人性化的文化环境,这样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拥有以企为家的感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企业集思广益,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企业中心原有文化的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企业将多元文化看作是企业的财富,往往允许双方文化保持独立,特别是如果发生在服务于不同市场区域的企业之间,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是较好的选择。企业的发展永远都不可能停滞,那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企业的各种理念,自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挖掘其深度,找到更加适合现阶段企业的管理理念,而这些理念必将成为企业在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利器。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得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备了时效性,其最终目标的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挖掘,走向越来越高的境地。

企业文化与制度9

  第一条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经过长期实践,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和信仰的目标、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员工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第二条企业文化管理的组织机构

  公司党群工作部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归口管理部门,各所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

  第三条产品经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统一企业思想,规范员工行为,营造企业活力,激发工作热情,提振员工信心。对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对外,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健康增长。

  第四条产品经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从四个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分别逐步推进。推进流程为:

  (一)确定文化建设目的,编制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提炼抽取公司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编制文化手册,建立视觉印象。

  (三)构建文化建设制度,并将倡导的文化融入公司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

  (四)通过培训、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员工认可、感受公司企业文化。

  (五)严格遵照公司vi体系要求,构建物质文化体系,营造公司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公司整体企业形象。

  (六)通过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将文化理念逐步导入员工行为中,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第五条产品经销公司对所属单位企业文化的'管理主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企业文化手册的编撰等形式来实现。对不同所属单位,公司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控制权限。

  产品经销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发展规划均应上报集团审批;企业文化手册由公司党群工作部自行编制并报集团公司备案;年度文化工作计划由公司党群工作部自行制定实施。

  对全资公司,其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应与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保持一致,其核心价值观经本公司内部决策机构审议后,须报公司党政联席会审批;全资公司文化发展规划与文化手册沿用产品经销公司的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手册;年度文化工作计划由全资公司自行组织制定与实施。

  对控参股所属单位,其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手册及年度文化工作计划由所属单位自行制定并组织实施。所属单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不得与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冲突。

企业文化与制度10

  中国古代传统组织文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唐模式、宋模式和明模式。

  在唐模式中,管理程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贤人拟定计划、交送主管核定和交付执行机关执行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由主管者的认识,或来自下层的建议,或由于专家的分析,无论何种情况,都要通过主管的认定;问题提出后,主管请内行人、专家代为拟定对策;专家拟定计划后,由主管核定;最后交付有关部门执行。而宋模式中,管理程序分为六个环节,即问题的构成、专家请示原则、主管说明构想、专家根据构想拟定计划、呈请主管核定、交付有关部门执行。在明代模式中简化为三个环节,即问题构成、主管拟定计划、交付有关部门执行,它们都是一定时代组织文化的反映。

  按照中国传统的组织文化,组织模式一般为树状模式。决策层和管理层有如树的根部,必须非常稳固,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树冠部分是执行层,它以参差茂密的枝叶做触角迎接各种事务。

  企业文化制度层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上述三者,构成企业的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的性质和范围

  在企业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同时,企业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企业的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卓越的企业家就应当善于建立统一、协调、通企业组织机构的制度文化属性

  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载体。组织机构是否适应生产经营与管理的需要,不仅反映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成效。

  企业组织机构的类型根据权责关系的不同形式,可分为直线式、直线职能式和矩阵式等几种形式。

  直线式机构是指上下级只存在直线关系,没有横向并列的组织机构。上级主管人员执行各种管理职能,统一指挥,下级只服从一个上级,并只对他负责。

  直线式机构简单明了,指挥系统单一,职权明确,横向摩擦少,因而效率高,但是这种类型的组织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因此只适用于小规模的企业,或者是经营管理活动内容比较单纯的企业。

  直线性职能机构是指以直线式机构为基础,按专业分工设置的管理职能部门作为补充的综合性机构。它是适应企业日益复杂化而出现的一种形式,保留了直线式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式专业分工的长处,因而它是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较好的组织形式。但它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职能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一致,也常需要协调,职能部门无指挥权,事事要请示报告,使直线指挥人员无暇顾及组织的重大问题。

  现代管理学把直线职能定义为“是对完成企业目标有直接影响的职能”。在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看来,有一种更为确切、更为符合逻辑的直线与参谋的概念,认为两者只是一个关系问题。负有直线职权的上级对下级行使一种直线职权。职权,如同一种不间断的刻度或系列的梯级,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因此,组织中存在着等级原则,从企业最高管理职权中分给每一个下级职位的直线职权越明确,则决策的职责越明确,组织的沟通越有效。等级原则就是一个上级对下级行使直线的管理监督,即直线职权,是一种直线或梯级的职权关系,因而,直线的概念就显示出来了。下图是一张制造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对于公司经营的重要方向来说,把研究部主任和公共关系部主任的业务主要看成顾问性质,而财务、生产和销售部门,由于其活动一般与公司的主要职能有关,所以通常被看成使直线部门。

  事业部或机构,是指在最高领导层下设立若干个有一定自主权的事业部门的组织机构。下图为事业部式机构的典型形式:

  由于权力下放,可使领导层摆脱日常繁杂事务,成为强有力的决策部门,各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核算,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事业部式机构适用于经营范围广、产品品种多的大规模企业。

  矩阵式机构,是把多元素按横向、纵列排成一个矩阵,由纵横两种管理系列组成的方形机构。一种是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项目小组。纵横系列交叉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矩阵。矩阵式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来自环境的双重需要的协调和可在产品之间灵活的使用人力。其最大缺点是职能经理与产品经理的权力和责任易产生矛盾和重叠,由于需要频繁的沟通和解决冲突,常常会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

  上述四种主要组织机构都各有长短,在现实中可综合使用以扬长避短。

  现代企业模式的树状结构

  现代企业的各种组织模式很容易调整为树状模式。

  现代企业的树状组织模式之一:

  现代企业树状组织模式之二:

  现代企业树状组织模式之三:

  企业领导体制的沿革

  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和沿革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现象,既反映了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不断由低级、粗放型的管理渐渐走向更高级的、集约型管理的进程。

  西方企业领导体制走过了三个阶段。家长式领导体制阶段,是指凭企业家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决策的阶段。这种模式盛行于资本主义发展初始时期,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企业主既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等于在家庭里的家长,一切经济活动都由他们说了算。他们的决策往往带有浓厚的家族、个人色彩,这种封建式的家长或领导体制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

  经理领导体制阶段是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的企业管理阶段。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方式改变、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式演变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这些变化促进了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单凭个人经验的家长式领导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经理制。这时担任经理的主要是一些在企业中精通业务的技术专家,即所谓“硬专家”。这些转行来的硬专家通晓技术,熟悉生产过程,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他们比只凭个人经验的家长或领导要高明的多,经理制的推行是企业领导体制的一大进步。

  职业“软专家”领导体制形成于20世纪以后,此时企业又有了很大发展。企业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进一步专业化。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的范围日益扩大,任务日益繁重。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内部结构更加复杂,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也日益增强。企业发展的这些变化使精通专业技术的硬专家也难以适应企业领导工作的需要,于是,以企业管理为职业的软专家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职业化的软专家经过系统的经营管理培训,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具有经营和领导的才能,比从专业技术岗位上转行担任领导的硬专家又要高明。职业软专家领导体制不仅能克服硬专家的不足,而且,职业软专家的出现,使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个人的领导能力以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要求,企业家集团领导体制将逐步代替传统的企业领导模式。企业家集团的崛起,使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企业家集团领导体制,是指由一个优秀企业及为主的企业家集团领导的体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集团的领导力量,领导集团既发挥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又突出企业家集团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团型企业的增加,出现了许多跨国公司。这些大企业,管理层次多、经营范围广、技术工艺复杂,领导的复杂性急剧增大,单靠职业软专家个人的能力已经远远不够。而且,飞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企业外界环境变化很快,对经营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任何一个高明的软专家都无法只靠个人的能力去领导企业,迫切要求企业家集团的领导。企业家集团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家集团领导体制,不仅包括企业几位最高级领导人组成的集团领导,还包括吸收各类专家参与领导决策。参与决策的软专家,不仅指专家个人,更重要的是指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各种形式的智囊团。

企业文化与制度11

  通过深入探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创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环境。

  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不一致,即是二者方向不一致,相互冲突,根本没有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一致,即处于共生状态,但也有高度一致和低度一致的区别。当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较为一致时,二者处于共生的状态,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共生是企业所追求和应该实现的,不良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则诱使企业不当行为,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乃至破产。所以,必须为两者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方法如下:第一,选择符合企业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共生,且能推进二者共生,从而更加有力地推进企业的发展。第二,用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培育员工。企业如果能够选择到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是非常有利的。但多数情况下,是很难的。所以企业更应该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并保留这些员工。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培育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管理体制的内涵。

  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一个企业把自己倡导的理念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持之以恒,积淀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但要使这种文化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还必须把它制度化,使企业的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等都充分地体现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在实践管理中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形成团队精神。企业的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而形成的。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并重”的企业价值观理念,引导员工认同团队,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企业文化与制度12

  一、总则

  1、目的:为了有效的维护本酒店企业文化的执行,加强员工对酒店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把企业文化宣传推上酒店战略管理日程,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凯萨大酒店。

  二、分则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理念等。

  企业制度文化层: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企业物质文化层:包括企业标识、文化传播网络、企业文化宣传栏等。

  三、职责

  1、酒店所有员工负责本酒店企业文化的维护和贯彻执行。

  2、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相关企业文化宣传栏内容的提供及更新、维护。

  3、总经理负责本酒店企业文化相关内容的批准执行,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审核、监督执行,各部门经理负责本制度的确认执行。

  四、内容

  1、企业精神文化层: 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理念等。

  2、企业制度文化层 :酒店各种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执行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得以贯彻实施的基本保障,酒店员工应该严格遵照执行,若有违反,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3、企业物质文化层:

  (1)酒店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他,才能让我们大家在一个干净、宽松的环境里快乐的工作。在酒店我们是酒店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在社会我们每一个员工都代表着酒店的形象。

  (2)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维护酒店荣誉与利益,并保持酒店的整体形象。这都要求每一个员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员工行为规范见《员工礼仪行为管理制度》。

  (3)企业标识:企业标识代表着一个酒店的形象,我们要做到客户看到我们的标识就知道我们的酒店,知道我们的品牌。

  (4)企业文化宣传栏是酒店对内对外的`窗口,也是酒店员工了解酒店动态、决策的窗口。

  (5)企业文化网络宣传是酒店对外形象宣传的方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在,网络宣传已经成为每一个酒店企业文化宣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网络也可以做为员工与高层管理者交流的一个通道,我们可以设置总经理与员工交流版,员工可以用不计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企业文化与制度1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管理被普遍认为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制度是企业人为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高效。规范的标志和保障,那么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呢?

  一、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

  1、企业文化没有强制力,它是软性的,靠员工自觉来运行,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经营的道德规范,员工行为违反企业文化,会遭到舆论的谴责;而企业制度具有强制力,它是刚性的,它的正常运行要有强制力来保证,企业制度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企业的法律,员工违反制度,就会遭到制度的处罚。

  2、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有统一,也有对立。统一面表现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就像社会治理既需要道德规范,但也需要法梢谎?而且法律所规定的都基本上符合道德规范的,同时两者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立面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一个行为符合企业文化,但不一定符合企业制度。同样符合企业制度但不一定符合企业文化。

  3、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跨越腾飞的基础,而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稳定。规范。持续。高效的保障。

  企业文化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使企业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同时对企业的战略。策略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和默契;企业制度通过强制力的保证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形成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使确保经营管理稳定和持续。

  4、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反之坏的'企业文化却妨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好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能促使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不好的。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却会导致企业形成不好的企业文化。

  如果一个企业形成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容易进行,如果企业形不成员工遵守企业制度的文化,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形成障碍,甚至使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无法进行;好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但是不好的。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却容易让员工意识混乱,对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利,甚至离心离德。

  5、企业文化应指导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企业制度应去规范企业文化。这就是要保持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一致性。

  二、那么企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呢?

  1、首先不要把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混为一谈,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

  2、 要知道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不是那个比那个重要,而是同样重要,要坚持两条腿走路。

  3、企业提出的价值观和口号。目标和希望如果没有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就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但是企业可以将他们通过企业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细化到制度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企业的文化。

  4、企业要建立相对开放的企业文化,欢迎各种先进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但是企业的"根本大法"(对企业的整体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制度)要相对保守。

  现在企业不断的从别处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是中国又出现一种职业经理人一般不会在一个企业停留太长时间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引进,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先进的文化,但同时会出现对企业的战略和制度带来一定影响,如果两种文化的冲突上升到企业"根本大法"的高度,就会对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企业即便是引进职业经理人,企业也可以学习他引进的先进文化,但是必须要求他的行为要受企业"根本大法"的制约,不能让他的行为践踏企业的"根本大法"。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的连续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性。

  5、企业文化有好坏之分,所以企业要对自己的文化经常进行检讨。好的文化要发扬,但是坏的文化要抛弃,就像有的企业中的爱岗敬业的文化,那就要发扬,并且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好的就像时间观念差,效率低下的文化。企业就要用制度的强制力去扭转,比如一个工作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就得上升到制度去考核,完不成要如何处理。开会经常迟到,影响会议议程进行的要按照制度去处理。通过制度去扭转不好的文化,使其向好方向发展。

  6、制度也有好坏和合适不合适之分,所以企业也要经常对制度进行检讨。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好文化的制度要保留和发扬,比如能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的制度等;但是防碍企业好文化形成的制度要修改。

  7、企业文化有主文化和次文化的分解,企业制度有"根本大法"和部门制度的区别。这样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时,要进行相互对应。主文化要与"根本大法"相适应,次文化要与部门制度相适应。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就会出现协调性,减少许多矛盾。

  8、 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用先进的制度来促进优秀文化的形成。

  9、企业的先进优秀文化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和发扬。企业制度要为企业文化做好服务。

  10、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报纸。杂志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企业文化与制度14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健康有序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第3条职责划分

  企业文化建设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第4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参与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

  3.关联性原则。

  4.持久性原则。

  5.效能性原则。

  6,协调性原则。

  1.合法性原则。

  第2章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第5条多层次打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外部形象表层文化;打造企业管理中层文化,进一步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持续推行公司的有效管理,夯实管理基础;着力培育公司与广大员工的共同利益体,努力使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达成一致,以企业文化指导员工的思想,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6条以安全文化为核心建设企业文化。加强员工企业安全核心理念、制度操作及规范、岗位应知应会、案例示范和员工手册等宣传教育工作,并以安全文化为核心不断逐步增设新内容。

  第7条加强典型宣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典型人物和先进事例宣传,营造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8条建立健全公司文化案例库。人力资源部应加强员工的先进事迹,外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公司文化的格言、警句、故事等重要宣传素材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9条加强员工心得交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撰写企业文化活动开展的心得体会,择优编发通讯,并向外推荐优秀稿件,作为员工交流企业文化建设心得的平台。

  第3章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第10条领导垂范。各级领导者应深刻理解公司文化,言谈举止要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说服、协商、参与、命令、树立榜样等方式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人日常行为,以身作则,推广企业文化。

  第11条培训教育。培训是集中、系统的.教授过程,可以迅速地在全公司形成学习气氛,实现宜传效果。各部门在组织参加企业文化培训的同时还应把企业文化培训纳人本部门的内部培训工作体系,统筹安排,全员培训。

  第12条舆论导引。舆论可以营造氛围,引导行为,通过舆论宣传可以统一员工的意识,宣传企业文化。各部门应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公司网站、广播、橱窗等,对公司的核心理念、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宣传和引导,形成企业文化宣传的良好氛围。

  第13条行为激励。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体现公司精神、作风的行为,各部门不仅要建立奖励机制,还应在年终进行表彰,以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将企业文化逐步内化为员工的理念。

  第14条树立典范。员工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直接表达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各部门应根据公司文化要求,不断完善、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奖罚考核机制,确保企业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15条造就楷模。楷模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象征。各部门在塑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文化活动内容一并考核,促使员工成为先进典型的同时,也成为企业“文化标兵”。

  第16条利用事件。重要事件是表明公司态度、宣传企业价值理念的良好机遇,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为此,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公司的行为和态度,把握公司内外部重大事件的发生时机,以公司的具体行动表明企业理念。

  第17条活动感染。团体活动以互动、轻松的方式营造了无界限的沟通氛围,使个人的理念在团队活动中得到感染和升华,从而在活动中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认识企业文化理念的目的。各部门、各单位除积极支持与配合公司组织的相关企业文化活动外,还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对本部门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的影响与塑造,增加内部凝聚力。

  第18条形象塑造。形象与文化密切相关,树立和传播企业的形象可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各部门在进行企业形象塑造、展示和传播时,应注重加强员工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各项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公司企业形象的相关规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第19条建立礼仪。公司礼仪是企业特有的文化活动,可以向员工传递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各部门必须遵照公司礼仪的统一规定,或参与公司组织的,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相关的礼仪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礼仪修养。

  第4章企业文化培训

  第20条培训是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可以促进员工学习、熟知企业文化。

  第21条企业文化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分单位、分部门培训,新员工人职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现场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板书并设置问答环节,提倡现场互动,力争做到讲述生动、形象易懂,培训氛围活跃。

  第22条此外,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座谈讨论、撰写心得等多种方式,促进员工学习企业文化。

  第5章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及奖惩

  第23条针对各部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落实效果,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和考评,并对在活动中考核评选出的优胜部门,在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同时,授予企业文化建设“流动红旗”。

  第24条在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的基础上,公司设立企业文化总经理年度特别奖,用于奖励对公司文化建设中具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其奖励标准为:部门5 0元,个人100元。企业文化总经理特别奖由人力资源部和相关部门根据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决定,由总经理颁发。

  第25条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积极,落实效果差,考核不合格的部门,除给予通报批评外,对部门主要负责人罚款20元/次。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给公司文化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部门,分别罚款10元/次、50元/次,其个人罚款由当事人承担,集体罚款由责任部门的负责人分担。

  第6章附则

  第26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制定,经董事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其解释权归公司人力资源部所有。

  第27条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企业文化与制度15

  企业文化建设一直被企业家们归入“软管理”范畴。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基本信念、经营哲学、道德风气和行为准则。优秀的企业文化无疑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铸就百年企业重在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历史经验证明,凡百年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或者独特的精神气质。如果说一个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那些率先进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同样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诚信,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赢得顾客和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二是执着,办企业需要细致的、扎实的、不急不躁的努力,不能幻想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三是创新,一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企业,是不断地创新使然,是企业与时俱进的风格、生产模式和服务方式。四是弹性或张力,即企业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能力。五是凝聚力,即能够凝聚各方面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人才的智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团结和凝聚员工。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组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从人本逻辑看,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家文化,而企业家文化的形成,则必然打上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取向烙印,即企业家自己的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在于解决老板不在的时候应当怎么办。事实上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或者说是下意识的表现,是一种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不会丧失的能动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石。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企业会达到一种境界,即使老板不在,无人监督,管理人员也会按规则办事,员工也会一如既往地工作、一如既往地忠于企业

【企业文化与制度】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与制度06-08

企业文化与制度12-01

企业文化制度10-01

企业文化与制度【优选】06-09

企业文化与制度[实用]06-09

公司企业文化制度12-07

企业文化与制度15篇06-14

企业文化与制度(15篇)12-01

企业文化与制度(集合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