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4-06-29 09:44:10 薪酬管理 我要投稿

[合集]薪酬管理的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薪酬管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薪酬管理的论文

薪酬管理的论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经营条件和外部经营环境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外部环境中,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市场变幻更加复杂,不确定性以及未知性的因素增多。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就更加重要,尤其是人力资本,其主动创新的能力在企业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

  1 薪酬管理概述。

  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责任感的最强大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薪酬管理,有利于企业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薪酬管理的目标就是用合适的薪酬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因此,薪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科学运用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掘出员工的潜在价值,而运用不当则恰好相反,给企业埋下发展隐患。

  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薪酬管理实务操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这些企业人才流失大,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包括以下4点。

  2.1 薪酬管理缺少透明度。

  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很多企业还在实施“背靠背”的薪资制度,薪资泄露被认为是大忌,而研究发现,这种保密的薪资制度削弱了薪酬的激励作用。科锐国际公布的《20xx年企业薪酬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有高达70%的中小企业,薪酬发放的金额采取保密机制,薪酬管理缺少透明度,其实并不是实现企业主可靠的绝对保密,因为绝大多数员工会四处打听。这种保密机制,只会有利于企业主凭借个人喜好决定员工的工资水平,把薪酬支付的权利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种薪酬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影响了员工公平公正的环境建设,造成企业内部员工互相攀比,增强了内部竞争的消极性,以及高薪酬与低薪酬之间的对立,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降低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2.2 薪酬管理缺少科学性。

  20xx年开始,能力薪酬在金融、地产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知名企业开始引入能力素质模型、胜任力资格、技能管理体系等模块,加强企业“以能力付薪”的管理理念,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xx年薪酬管理调研报告》显示,超过40%的企业在20xx年增加了不少于1项的单项奖励;这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增加了超过三项的单项奖励,这些体现了薪酬即时奖励的应用性。而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有限,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水平不高,还停留在日常整理档案、核算工资和劳保福利等表层工作。这些造成薪酬管理的方式方法老套单一,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要求。

  2.3 薪酬评定缺少公平度。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即使有薪酬制度和评判标准,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员工的继任计划不到位等问题也大量出现。就拿绩效考核来讲,因为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偏差,没有完善的'标准或者考核形式走过场,员工无法展开公平竞争,业绩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将无法完成对员工的有效奖惩,造成对员工价值充分发挥的约束和影响。同时,中小企业很多属于家族式企业,内部人士掌控和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十分常见,中小企业员工的薪酬随意性大,这就造成了企业薪酬管理水平混乱。优秀员工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要么工作积极性被削弱,要么就离职而去,造成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2.4 薪酬水平低及晋升激励不足。

  很多优秀人才更愿意选择现代化的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本身薪酬水平较高(如表1所示),同时有相对完善的薪酬晋升通道,这些晋升通道能够很明确的指引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前进中不断发挥个人的工作价值和成就感。而中小企业因为薪酬水平较低,晋升通道不通畅。众达朴信咨询公司发布《20xx中国薪酬白皮书》,数据显示,20xx年,民营企业薪酬增长率为7.5%,低于中国企业8.5%的平均水平。员工无法将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也不明确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够能得到相应的薪酬增长,结果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发挥出更多的潜力。

  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思考,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多方面。

  3.1 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

  根据中国社科院调查的数据,我国中小企业 61.8%仍是家族管理的企业,管理者大多都是企业家族成员,与市场经济下诞生的职业经理人相比,管理创新能力存在先天的劣势。中小企业的灵魂人物往往就是企业主或者管理者,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落后会造成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低下。比如,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开发意识不足,更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生产运营方面。从现代企业管理学来讲,人力资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薪酬支出既是支出也是投入,通过薪酬来带动员工工作的激情和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兴旺发展。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薪酬管理的混乱和随意性较大,将失去对员工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3.2 薪酬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掌握不足。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增大规模,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也是如此。

  但必须看到,很多中小企业还处于从小变大的过程之中,在初始阶段,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薪酬单一,管理者可以依靠个人的综合能力,完成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发放和晋升激励等工作任务。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壮大,事务就必须向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很多中小企业在这个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可能才刚刚搭建,现代薪酬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行使职责。

  3.3 中小企业自身在资金和规模方面的不足。

  中小企业整体具有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的特征,所以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时,更容易注重短期利益,将注意力放在生产和运营方面,对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往往有力不从心或者无暇分身的感觉。很多企业安于现状,没有清晰的、整体的长远规划,更不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规划与预测,因此便会出现人力资源部门形同虚设、薪酬管理问题凸显、人员流动高、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

  4 优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路径选择。

  4.1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薪酬管理的科学性。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小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提高薪酬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势来做好薪酬市场的调研工作,参考同地区或者同行业的薪酬管理措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公平性、竞争性以及激励性的薪酬管理方法。

  加强薪酬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推动薪酬管理由人工操作向信息系统自动管理的方向转变。开发新的薪酬管理模式,实现“薪资计算工具+线上应用+线下服务”.中小企业要根据行业发展及自身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开发薪酬管理的互联网平台应用模式。首先,薪酬管理的事务性内容结构完备,包括社保核算,福利选择、政策实务咨询、岗位异动管理等日常事务性内省。其次,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平台,将企业管理者、人事部门以及普通员工集中起来;对于企业管理层,降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安排的难度、行业大数据对比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对于人事专员,满足薪酬管理的先进性和个性化的要求,降低劳动时间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职能充分发挥的空间;对于员工,实时随时随地与企业关联互动,自主选择薪酬福利,薪酬设计和发放更趋向公平透明。

  4.2 实行公正、透明的薪酬管理制度。

  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需要满足的要求主要包括全面性,不仅是货币工资,还包括精神奖励、业务培训、晋升通道等;绩效薪酬,有标准的量尺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宽带薪酬,将薪酬与职务升迁挂钩,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薪酬透明化,营造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

  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该适应新时期人力资源发展的心理需求变化,取消薪酬保密制度,实行更加公开透明的薪酬管理方式。

  为员工搭建更通畅更明确的薪酬上升渠道。通过透明化和公平化的薪酬体系建设,对员工的工作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估,减少员工之间的猜疑,加深其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感。深圳某快速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在20xx年实行全面弹性薪酬管理政策,即每一个岗位都有最少三种薪酬模式供员工选择,不同的薪酬模式与不同的绩效管理相挂钩。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员工个性化需求,也放大了员工对于工作绩效增大的动力。

  4.3 注重薪酬管理体系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

  企业发展战略与薪酬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规划设计是员工与企业实现共赢的基础条件。中小企业对自身进行清晰明确的长远战略规划,以此为中心,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现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的时候,才能产生效用最大化。中小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注意强调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持,通过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建设,来更好地吸引战略相关的人才,从而形成企业战略实现的竞争优势。将薪酬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薪酬制度和薪酬管理流程,通过完善设计来有效地引导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薪酬福利把员工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达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相互统一,更好地留住所需人才,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5 结语。

  随着自由市场竞争环境的成熟化,市场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益剧烈,中小企业除了需要应对市场竞争的冲击,还需要考虑留住优秀的人才,以此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企业现代化体制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管理观念,实行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注重薪酬管理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设计,以此来充分发挥薪酬作用的效能。良好的薪酬管理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静,林朝阳。企业薪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 韩国元,刘小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组织与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xx.

  [3] 耿新楠,乔瑞中。浅议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港澳经济,20xx(14)。

  [4] 杨丽娟。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经济期刊,20xx(11)。

薪酬管理的论文2

  企业薪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薪酬管理是公司员工最为关注、敏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对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管理就可以起到吸引、留住、充分激励员工的作用,否则就产生消极影响。

  一、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态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通过薪酬的市场调查,能够获得劳动力市场各类企业(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员工薪酬水平及其结构等方面的真实信息。获得市场调查信息的企业,不仅可以弄清自己当前的薪酬水平,相对于竞争对手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上所处的位置,而且可以根据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企业的薪酬结构和水平。

  二、工作岗位分类

  (1)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岗位分类是岗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定岗设计和岗位评价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岗位调查为岗位分析提供各种必要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而岗位分析又是岗位分类的重要前提,它为岗位评价与岗位分类奠定了基础。从广义上理解,岗位评价是岗位分类、分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岗位评价是对相同性质的同类岗位相对价值的衡量、比较和评定;而岗位分类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岗位的多层次的分类、分级、分等。从逻辑关系上看,岗位评价是在岗位按其性质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对岗位的细分细化,将同类岗位划级列等,从而完成岗位研究的各项目标,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提供依据。

  (2)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工作岗位分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具体步骤一般为:1)岗位的横向分类,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将他们划分为若干类别。2)岗位的纵向分级,即根据每一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学识、技能、经验水平等因素,将它们归入一定的档次级别。3)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以此作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

  (3)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他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3)企事业单位在分类粗细方面,不宜将分类划分得过细。

  三、企业工资制度设计与调整

  (1)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1)工资制度的内涵。工资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定与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和。它在依照国家法律、政策制定的同时也要体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工资制度大体上是通过工资等级表、工资标准表、技术等级标准及岗位名称表等具体形式加以规定的。工资制度中必须明确的内容有:工资分配政策、原则、工资支付方式、工资标准、工资结构、工资等级、奖金、津贴、其他等。2)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一是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以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进行工资给予的工资制度。它代表了工资制度发展的主流,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岗位工资最大特点就是工资的给予是“对岗不对人”,工资水平的差异来源于员工的岗位不同,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获得相同的工资,而很少考虑员工的年龄、资历、技能等个人因素。二是技能工资。技能工资是一种以员工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技能工资它强调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提供工资。而且,只有确定员工达到了某种技术能力标准以后,才能对员工提供与这种能力对应的工资。员工的技能工资与其所在岗位工资形成对应关系。三是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为支付的工资,支付的唯一根据或主要根据是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所以除了计件工资制和提成制外,更多的是依据员工的绩效进行的.基本工资调整以及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四是奖金。奖金是工资体系中的弹性部分,它们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它们将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结为一体。五是经营者年薪制。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企业的一个经营核算年度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主要是经理、法人代表等)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其年终经营成果确定其效益收入(可变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年薪制一般由固定工资与可变工资(浮动工资)两部分构成。前者水平取决于“经营者市场”形成的市场工资率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后者水平主要取决于本企业的经营状况,随着效益的大小浮动。在总的年薪收入中,浮动收入大于相对固定的收入。

  (2)企业工资制度设计原则。1)公平性原则。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员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公平合理,而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为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对待,那么员工的态度或者行为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他就可能会想办法去恢复公平,而这些办法通常来说对企业是不利的,如员工减少自己的工作投入、消极的工作态度、怠工或者离开企业。企业若想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突出自己的工资制度的公平性,虽然员工对自己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待遇的评判标准是自己的主观感受。2)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就是差别性,即根据工作的差别确定报酬的差别,体现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及多劳多得的原则。这要求在企业内部各类各级岗位上的工资水平要适当地拉开差距,真正体现按照贡献大小分配的原则。3)竞争性原则。一家企业的工资水平在市场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要根据该企业的支付能力、所需要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而定。4)经济性原则。提高企业的工资标准,固然可以提高其激励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工资制度还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3)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1)工资调整的含义。工资调整,主要是指工资标准的调整。工资标准调整,大致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包括工资等级的调整、工资档次的调整;另一类是整体工资标准的调整;第三类是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工资调整是保证工资正常运行和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资能增能减调整机制的具体表现。2)工资调整应注意以下因素:一是同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二是内部公平和对外竞争力的平衡问题。三是受所在地区物价性因素影响。四是效益性调整是对全体职工给予等比例奖励的工资调整方法,类似于不成文的利润分享制度。五是考核性调整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晋升调整。

  四、企业员工薪酬计划的制定

  企业员工的薪酬计划,亦即员工薪酬的预算。薪酬是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人工成本的开支是不能永无止境地不断上升的。因此,这样无休止地持续下去,不但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会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总之,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时要做到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既不能多支付,造成成本增加,也不能少支付,难以保持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持对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安鸿章.工作岗位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

  [2]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薪酬管理的论文3

  1企业薪酬管理的概念

  研究企业的薪酬管理首先要把最基础的概念理解透彻。何为薪酬?薪酬就是指企业组织根据员工为本企业所作的贡献大小,向该员工提供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相应补偿[1]。在日常经济行为中,工资和奖金是薪酬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讲,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2]。从广义上讲,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在企业确定了中长期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合理分析企业营收能力的实际情况下,综合考虑员工的薪酬与组织目标的结合程度后,得出的企业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以及分配和调整的过程等一系列薪酬政策、计划和结构。影响企业薪酬管理的因素非常多,主要为薪酬管理外在环境因素(externalenvi-ronmentfactors)、组织内在因素(organizationin-ternalfactors)、个人因素(individualfactors)。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令、经济、社会、地区、工会、劳动市场、生活水平等。每年我国政府都会向全社会公布最低收入标准,使居民的最低生活得到保障。20xx年全国31省区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数为750元。但是在每个具体的省区市,又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有区别。组织内在因素指财务能力、预算控制、薪酬政策、企业规模、企业文化、比较工作价值,竞争力、公平因素等内容。传统企业一般会认为员工与企业更多的是雇佣关系,因此缺乏与员工的粘性。而现代企业则更多考虑到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和重大作用。讲求“企业即家”,例如谷歌、微软等跨国公司从薪酬到企业文化充分考虑了员工的感受。个人因素包括年资、绩效、经验、教育程度、发展潜力、个人能力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各企业的薪酬体系主要是根据对每个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职责等因素进行评估,进而将不同职位归入不同的薪酬等级,然后根据市场上同类职位的薪酬水平确定每个薪酬等级的工资率,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每个薪酬等级的薪酬范围。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部分。良好的'企业薪酬制度可以吸引优秀员工,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创造企业所希望的文化氛围,控制运营成本,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我国电力企业在薪酬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行政手段调控与市场经济脱节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这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关系。虽然我国电力企业已经步入市场经济浪潮中,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电力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的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②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单位称人事管理)大多由党组织决定,以行政命令的硬性指令来执行,缺乏科学性,有悖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属性。

  2.2绩效考评难以落到实处

  电力企业内部绩效具有部门属性多样、职位差别大、非常规性任务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等特点,因此,电力企业绩效考评比其他行业更加复杂。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绩效考评更多的是从政策层面上提出,在切实执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难以落到实处。①电力企业绩效考评指标缺乏科学性,考评系统多是借鉴他山之石,不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企业考评指标与被考评者的关联性不强,考评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②电力企业绩效考评主观性较强。由于传统的历史原因,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基础不健全,评价标准和过程不规范,尤其是“人”的因素,在考评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很难执行考评过程,考评结果主观性大成为必然。

  2.3存在问题的绩效考评蕴藏人才危机

  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往往受资金和技术因素影响,因此,人才对于电力企业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人才引进方式比较原始粗放,标准性不强。结业考试、培训证书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绩效考核还基本停留在笼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缺乏量化指标,缺乏科学有效的岗位分析,形式上的内容多于技术性认可,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先进的智能电网、绿色电网技术的应用中,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是电力企业最需要的。一方面电力企业缺乏高端人才,企业人员配置中重点不突出,因人设事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薪酬不能体现出学历与能力的差别,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造成真正的人才无法发挥作用。

  3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3.1打破平均主义,建立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职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必然会体现在薪酬的差别上。研究表明企业员工关心薪酬水平的程度远远低于薪酬差别。也就是说员工更在乎和同样职位的其他员工相比自己的薪酬。这是企业普遍面临的情况。而国有电力企业不仅面临上述问题,还面临平均主义的更为不利于激励员工的问题。如何使这种差别既能鼓励工作又能体现公平,是对薪酬管理提出的一个重要考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薪酬管理,只有强有力的薪酬制度才能留住人才。只有从原有以工资管理、平均主义为核心的薪酬制度中摆脱出来,经过科学规划,才能建立现代的薪酬管理制度。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的制定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电力企业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就必须要合理地确定电力企业内部岗位的差别化价值与评价,针对岗位的不同要求对其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以保证制度公平科学。在薪酬的具体分配上需要考虑宏观与微观因素,即从宏观上考虑战略规划以及市场定位,微观上考虑员工的资质水平、岗位重要性、业绩水平和贡献程度。薪酬的科学性,可以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考核一定要消除主观性。要尽可能减少人的因素、减少领导者个人的偏好。绩效反馈的应用与绩效改进需要置入薪酬体系中,使薪酬制度更公平。

  3.2采用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

  为了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电力企业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统计出企业每年的人工成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掌握薪酬激励的力度。在设计系统时应该着重收集员工收入信息、分析岗位动态和人工成本等信息。电力企业的薪酬目标是构建一个包括企业工资总额的分配方式、住房贷款计划、福利待遇、职务消费等的薪酬制度。随着电力企业体制不断改革,新的薪酬管理系统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充分体现重视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留住员工,迎接市场的特点。

  3.3电力企业薪酬制度要人本文化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启示管理者要加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已达到管理的良好维度。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定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忠诚度的保健因素;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是激励因素。电力企业想要留住人才,不仅要给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同样也要在一些软条件上下功夫,优厚的福利必不可少。将员工视为自己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功能,挖掘员工的成就意识,赋予员工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员工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达到一致。如果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薪酬设定时可以从这方面多一些考虑,那对企业的发展必将有重要意义。

  3.4转变电力企业市场观念,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

  目前,国有电力企业处于一个相对垄断的位置,内部变革意识比较淡薄,一直以来企业员工的“进与出”是按照政府的政策处理,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并没有形成科学的预测。这与市场经济的规律是相悖的,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管理模式,人员招聘范围狭窄封闭,员工素质不高。员工招聘的途径主要包括上级企业管制、企业内部职工子女就业需要、系统内的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分配等。用人单位与应聘者没有形成对接机制。电力企业想要获得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不但要制定出一套对人才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制度。还要重视人才招聘,必须将人才招聘置于市场经济中,解放企业用人自主权,拓宽人员招聘渠道,与高校建立人才招聘传动合作关系。这样电力企业才能招聘到合适于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创造力。

  4结束语

  虽然在建立市场经济后,我国电力企业薪酬的管理制度有了很大改进,但仍存在大量问题。加大对薪酬管理理论的研究力度,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薪酬制度理论,可以为电力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缩短我国电力企业和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

薪酬管理的论文4

  摘要:薪酬管理对于人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高效能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业绩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提升,电力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电力体质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近年来,用电需求量的不断攀升,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电力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力企业要实现自身目标,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绩效管理,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电力企业薪酬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予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薪酬管理;人才;电力企业

  在电力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电力企业人员的主观工作能动性以及凝聚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管理质量的高低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是获得高效益的关键措施。因此,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薪酬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背景下,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更是当今市场的竞争主流,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机制和健全的薪酬调控机制,从而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针对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作为当今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屹立于激烈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效动力。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增大企业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其工作效能得以尽情发挥,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就当前的电力企业薪酬管理而言,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着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1.薪酬平均主义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然而薪酬平均主义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造成如此局面与管理层存在非常大的联系,如果工资出现不平衡就会对企业员工的团结性构成影响,进而产生消极反应。同时,很多企业人员觉得都是从事相同的职业,工资待遇也应当一样,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员工其工资水平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对于上述认识人们普遍较认可,然而这种制度是极不科学的。采用科学的薪酬管理措施,不但能很好的对员工形成凝聚力,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然而,由于很多员工普遍存在上述认识,给企业表现积极的员工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表现不是很积极的员工又没有太大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2.薪资分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是在行政级别划分上,对企业人员进行薪资分配的`,级别越高分配的薪资就会越高,相反则薪资分配就位于低位运行,薪资分配制度比较固定,不能进行有效变通。工作的多少与薪资分配没有太大区别,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很大打击,特别是处于一个级别的员工,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在工作中形成很大惰性,影响工作的开展。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但大部分都是以物质进行奖励,精神层面相对较少,为了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3.缺乏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绩效考核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薪资进行分配,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定性考核依然是绩效考核主要内容,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未将定量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还对岗位缺乏科学的评价,以至于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严重影响绩效考核制度作用的发挥,员工的过多付出得不到更多的激励,时间一长其积极性难免会下降。

  二、电力企业提升薪酬管理的主要措施

  1.转变过去传统的薪酬管理观念。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必须要对旧的观念进行彻底转变。将劳动的资本属性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处于一线工作的员工,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其薪资分配与其工作情况保持一致。同时,通过薪酬进一步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使员工能与企业同时进步,工作不仅仅为了企业,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另外,企业员工的薪酬不能仅仅是为了回报员工,必须要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定义,使其上升为企业文化与战略的重要组成,促使企业员工始终坚定为企业发展奉献终身的决心。2.对传统的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平均主义的薪酬分配制度,在电力企业中已经沿袭多年,对于员工的岗位性质情况却未进行充分考虑,以至于对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对电力企业实施多年的薪酬分配制度予以有效的改革,薪酬分配可以采用固定加浮动的方式进行,前者主要是针对行政级别的不同予以固定的薪酬分配待遇;后者是依照企业工人所作出的成绩与贡献,所给予的薪资分配待遇。同时,还要根据岗位的设置以及具体的工作情况分别对待,劳动越好积极性越高获得的相应报酬就会越多,反之则不然。以此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不断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对员工起到了一定的管理作用,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力的。3.绩效考核进行定量化。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很好地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不断提升,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可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应当针对员工岗位的不同,对其实施准确的评估,分清其职责所在与应当达到的目标,同时要求员工对其必须予以明确,确定今后实施量化绩效考核的标准。针对不同的岗位,应当设置与其相一致的评级体系,使考核可以进行量化操作。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发展,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为员工设置总结的机会,使其吐露心声,避免工作压力积压在内心,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当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后,必须要将获得的考核效果及时的反馈给员工,使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查找自己的缺点与漏洞,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绩效考核真正起作用,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管理离不开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是获得人才的关键措施,这在任何企业中都是一样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目前,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到逐步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20xx(8).

  [2]何邱霞.浅析国有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xx(23).

  [3]任燕,范江红.电力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广东科技,20xx(8).

  [4]高峰.当前电力企业薪酬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xx(6).

  [5]董治琴.电力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xx(11).

  [6]杨珊红,陈瑜.电力企业优化薪酬管理的对策[J].低碳世界,20xx(7).

薪酬管理的论文5

  摘要:建筑企业是一种以劳动力为主的产业,人力需求量比较大,薪酬可以有效调动人的主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在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出了详细分析,对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其表现出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众多单位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中的薪酬管理问题。没有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不高,从而阻滞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制定完善的薪酬机制是领导最为关注的问题[1]。目前,建筑企业市场竞争非常紧张,人员流动性很大,如果薪酬管理不到位,将很难推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薪酬管理理论概述

  所谓的薪酬管理,就是一个组织针对企业员工提供的服务确定他们所得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中,企业就员工的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这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坚持就薪酬计划、薪酬预算、薪酬发放等积极与员工交流沟通,根据员工的反馈意见,对自身薪酬系统作出评价,并不断完善。

  二、国有建筑企业薪酬及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制度对外缺乏一定的竞争性

  因受到相关体制的约束,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收入不高,而非国有性质的建筑企业单位薪酬标准已经处于市场化阶段,加上现在用工制度已全面放开,就业渠道越来越宽泛,择业是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的双向选择,造成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经营管理人员流动出现严重失衡,很多都是在国企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跳槽到非国企,尤其近年来,比较严重。

  (二)薪酬制度对内存在不公平现象

  制定薪酬制定的目的就是发挥其激励作用,所以其制定的标准就是公平公正,只有员工感觉薪酬是公平的,才会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现在很多经营者的薪酬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远低于国际通行标准,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之间,薪酬差距较小,分配不均,起到的激励作用比较少。

  (三)国企单位的薪酬制度与员工的行政级别关联性太强

  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的不全面,很多国有企业单位还是按照以往的行政级别来发薪酬,薪酬调整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不新颖。鉴于这种情况,员工要想工资多一些,还是要“熬”级别。工资的多少很大部分就是看员工级别的高低,与员工从事的岗位、工作效率没有太大联系,忽视了每个岗位之前存在的差异,对于那些有高知识、高工作能力的员工无疑是不公平的。在国有企业中,职称高低、职务高低、工龄长短都会对员工的工资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年底奖金,对员工个人价值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大小重视不足,这样会严重打击那些能力强、级别低的员工[2]。

  (四)对于国有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模式单一,不利于留住人才

  制定薪酬制度的目的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但在国有建筑企业中,发挥激励作用的只有薪酬这一项福利。如果其他企业试图挖人才时,只需要将工资提高一些,就可以将这些人才带走,不利于留住高级人才。对于高级管理人才来说,其可替代性比较低,对于其他普通员工来说,薪酬满足即可,但是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还需要得到自我价值,如果在该企业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选择跳槽,因此要想留住高级人才,就必须全方位的设立激励体系。

  三、完善国有建筑企业薪酬制度的措施

  为改善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企业必须要对目前的薪酬体系进行完善,其设立的原则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保证企业的薪酬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2。员工的贡献需要和回报挂钩,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具体措施作如下叙述。

  (一)完善薪酬体系

  薪酬的高度,原则上是依据员工对企业单位发挥的作用决定的,企业需要根据各岗位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判断这项工作对于企业有多高的.价值。以往传统的薪酬结构,员工工资的增长完全是根据其职务的提升而不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技术人才稀缺的21世纪,必须要对要注重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在以岗定薪设计上与管理人员同步,实行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并行设计薪酬体系,合理拉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普通员工的薪酬档次。

  (二)改革分配制度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薪酬体系

  分配中要遵循市场变化,按照市场中的岗位工资价位确定员工工资分配水平,保持工资分配的外部均衡;其次,在企业内部要根据岗位的技术价值、岗位职责、贡献的多少对岗位划分等级,不同的岗位享受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要争取内部工资分配的均衡。要根据企业各级、各类别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施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不同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对企业中的经营层、管理层、作业层的人员实行多样化的工资分配制度[3]。

  (三)实现多元化的福利项目

  企业要想人才不流失,除了要有丰厚的薪酬外,还要增设一些福利项目,比如说是丰厚的年底奖金、衣食住房补贴、法定福利、定期员工培训、补充性养老保险、带薪年假、特殊福利、员工俱乐部活动等。在中国加入WTO后,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应当要保持长远发展的眼光,将人性化的福利待遇与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不断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福利,特别是针对那些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员工,一定要为其设立一个能满足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优良环境。以上主要针对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叙述,并提出了相应性的解决对策。作为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建立多层次适应企业发展的体系及科学的激励制度,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激励效果,使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江梅.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44-46.

  [2]宋宇.国有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7:91-92.

  [3]高勇.浅谈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xx,20:121-122.

薪酬管理的论文6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良好的绩效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设计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又是实施良好的绩效管理的重要体现,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探讨企业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薪酬;薪酬管理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激烈和复杂多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作用日益凸显,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为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在国外已经被许多企业实践了很多年,而国内企业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晚,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也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这些方法大多来自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企业在引进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薪酬制度,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二、绩效管理的涵义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绩效管理是绩效的具体展开和落实活动,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主要侧重信息沟通和绩效提高。强调事先的沟通与承诺,绩效管理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树立战略性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制度。另外,企业绩效管理还要注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内外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三、绩效薪酬的涵义

  薪酬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支出,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薪酬常用来将业绩和薪酬联系起来,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这种薪酬制度最早是由有“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事实上,企业需要这样一种绩效薪酬模式,其绩效的内容指标与薪酬要保持一致,即以绩效定薪酬。不过,需要在绩效与薪酬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正确地把握好这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员工工作稳定的心态和基本的生活收入,义能保证员工有一定工作斗志和士气,反之,如果这个平衡点把握得不好,就可能会使员工心理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还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员工本身都是一种损失。

  绩效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性薪酬制度,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第一,绩效薪酬更注重绩效工资、远期报酬。薪酬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员工的表现好坏与最终的薪水相联系。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引导员工为长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忠诚度意识,提倡中长期绩效薪酬激励,同时,注重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感情培养。第二,绩效薪酬目标制定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员工的长远利益,在具体的制定合理的薪酬时,应该着手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薪酬目标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保持员工有很好的企业忠实度和归属感。第三,绩效薪酬制度要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具有相对的弹性。现代意义上的绩效薪酬与传统的薪酬相比,绩效薪酬是通过调节绩效优的和绩效劣的员工收入,对员工的心理行为和身体行为进行合适的调控,来刺激与激励其行为,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目的。在不同企业的薪酬文化中,薪酬改革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统一薪酬标准。从企业的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战略层面都实行一体化的整合。进而具体的整合职位、能力和绩效三位一体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四、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绩效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而绩效薪酬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绩效管理还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解决近期或远期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薪酬管理是一个结果和阶段性的总结。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情况,是反应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企业对自身改革的思考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特别在薪酬管理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现了由计划、晋升工资制向新岗位、职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转变,无论是企业的基础层面的员工还是战略层面的高管都对薪酬管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当我们在理智地分析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时,发现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管理战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的不一致

  我们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应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方面,需要给企业的员工合理的工资,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满足其多种需求得以实现,并且对企业产生更深厚的忠诚感。同时,要兼顾到薪酬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以提高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薪酬管理进行战略性的思考与研究,制定一套量体裁衣的薪酬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以战略为导向将企业薪酬管理构建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经营战略不同,采取灵活薪酬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公平合理地薪酬分配制度,才更有利于企业内员工和企业发展。

  2。薪酬管理执行情况与员工沟通存在脱节

  企业的长远发展依靠员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体力支持。现在一般企业并没有把员工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必要沟通管理相联系起来,可能大多数企业只考虑眼前的短暂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沟通是加强薪酬管理的关键,只有让员工理解企业的薪酬设计原则与具体程序,才能够使员工明白薪酬管理的意义,并且把自己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联系起来,管理者也能够真正的知道员工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薪酬方案,满足员工的需求。

  3。薪酬管理未能与企业文化相适应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与企业的管理者对其制度推行有很大的关联性,管理者是薪酬制度的制定与指导者,他们对其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代表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是推行薪酬管理的关键一步,必须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力资源等等相结合起来,带动企业的薪酬落实到实处。

  (二)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加强对薪酬管理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在对企业进行薪酬管理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企业员工所产生。如果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矛盾和不信任,管理者缺乏沟通可能会使一些设计良好的薪酬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经常与员工沟通,吸收员工参与制度设计,促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时,改变员工对于自身薪酬与企业薪酬制度的认识。管理者和员工两者之间可以相互理解与包容,对于在薪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去解决,有利于集思广益能够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人性化的薪酬体系。

  2。薪酬管理要使员工参与薪酬设计,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若要想薪酬管理成功,就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和考核方法配合使用。通常由于绩效管理或者考核上的问题使得很优秀的薪酬管理功亏一篑。管理者在制定薪酬时,让员工参与其中,这时上下之间可以提供不同的意见,并且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薪酬的重要性和意义。

  3。企业内的薪酬管理制度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企业的薪酬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的特点,就是企业内部根据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标准,同时,要兼顾到企业薪酬总体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区别的薪酬管理方法,对于表现比较好、业绩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员工给予高薪酬,而对于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给予适中的薪酬水平。这样可以很大的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结语

  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基础上,而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体现和必然结果。企业管理者采取绩效管理来达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对合理的薪酬管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参与到薪酬管理与设计之中,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要体现内在公平性和外在竞争性,真正建立起让劳资双方共同满意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取得共赢,而这种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一定会为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薪酬管理的论文7

  摘要: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具有社会性质的售电公司形成发展热潮,促使电力行业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因此,薪酬待遇、薪酬激励等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然成为国家电网必须重视的问题。当前,国家电网主要采取的是“保障性”薪酬制度,这样的薪酬制度与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不符,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着重对薪酬激励在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结合当前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的不足,对薪酬激励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岗位技能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企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逐步构建了“三集五大”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管理构架与运营模式。要想全面实现“三集五大”,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国家电网企业能够正常运转,取得经济效益的大前提。而员工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结合国家电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合理为制订标准,不断完善薪酬激励体系。然而,目前国家电网企业受到盈利水平、结构重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员工待遇变化,而这些问题也将是国家电网企业必须重视并以改善的事项。以“保障性”为主的薪酬管理模式是国家电网企业主要采取的薪酬管理模式,但与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不符,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国家电网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要结合“业绩贡献优先”的原则,建立按绩取酬、以岗定酬的薪酬激励体系,从而充分体现薪酬激励在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1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的不足

  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绩效激励制度模式,能够改善传统的工资制度。基于国家电网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能够对岗位与技能进行差别化对待,这样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储备人才,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服务水平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以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为主的薪酬激励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

  1.1薪酬标准设置不够科学

  目前,国家电网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以“物质激励”为主,但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需要更多的评价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虽然能够将员工薪酬兑现,但无法根据员工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有些薪酬项目标准在制订过程中沿用了传统工作标准。另外,国家电网企业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并没有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进行设计,在考核定位方面比较模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国家电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比如,在年工工资部分中,只是按照每年6元的标准进行发放,这样就可以看出,薪酬标准设置不够科学,没有重视到员工的工作年限,进而没有进行调整,影响到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就员工薪酬激励的内容看,关键还是“奖金”,然而“奖金”仅仅只占工资总额的40%.如果在岗位、岗级相同且固定的情况下,这样的“奖金”方式则无法考虑到员工业绩与成果,因此,难以真正发挥“同岗不同酬”的价值,严重影响到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让员工对薪酬激励体系失去信任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2技能工资没有落实到位

  岗位基本工资制度设计的本质是要求岗位技能工资能够与员工的技术资格、专业职称、岗位类型、个人业绩与贡献等因素结合起来,构建一套评价体系,明确体现员工的业务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目前,国家电网企业薪酬激励体系主要是根据员工工作的年限长度来兑现技能工资,这种方式会影响到员工在专业能力、业务能力提升方面的.积极性,进而会影响到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一旦出现人才方面的断层,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

  1.3薪酬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以物质激励为主的薪酬激励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且员工只有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进一步去寻求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在物质价值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其精神激励的作用便不可忽视。但目前国家电网企业在精神、精力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所涉及到的精神激励方式通常都是以简单的口头表扬、证书、奖状等等形式开展,难以真正满足员工在自身岗位中所需要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另外,绩效考核极易受到负责人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薪酬激励体系不够公正、透明,往往只能做到“平均分配”,但是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对于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的人才而言,缺乏有效的激励,尤其是在电力市场改革的推动下,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到社会售电公司中。

  2薪酬激励改革的建议

  2.1不断增强员工在改革中的责任感

  薪酬激励的改革是提升国家电网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更是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储备人才的关键途径。薪酬激励体系的改革与员工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必须要员工在思想与行动方面与国家电网保持高度统一,让广大员工能够意识到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国家电网需要面对的严峻形势,并且逐渐感受到薪酬改革的责任感与迫切感。在薪酬激励体系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员工在改革过程中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要深入基层,多收集、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这样有助于薪酬激励体系的完善;反之,如果薪酬激励体系的改革没有重视员工的意愿,则这类上层设计必然难以在实际中有效执行。

  2.2编制合理的薪酬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编制合理的薪酬体系至关重要,这是企业与员工能够在薪酬沟通方面进行合理沟通与交流的主要依据。随着“三集五大”的完善,国家电网企业根据定编、定岗、定员的基本原则,结合各个地区变电站的实际数量供电量、服务客户数、线路里程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流程、结构、人员各方面进行整合与优化。同时,编写对应的岗位说明书,为今后薪酬激励体系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制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对企业岗位进行分类梳理,尽量将岗位功能相似的职能进行整合,从而更加准确地统计企业员工所获得成长积分要素,并且按岗位类别进行归纳,进而明确积分要素所对应的价值,这样有利于对企业员工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让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感受到自身岗位所对应的晋升空间。②做好岗位分级,这方面需要根据员工与岗位匹配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要做好积分要素方面的统计。根据员工综合评价的内容准确设置初始薪档、成长薪档以及成长值。③根据国家电网薪酬激励体系改革的实际需求,对员工薪酬体系进行模拟测算,主要是对基本岗位的工资以及薪点工资真实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能够确保薪酬体系向着公平、激励的方向不断进步,从而全面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业绩水平,促使国家电网企业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④比例调整。在总体开支情况不变的基本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调整基本工资与薪酬激励分配的具体比例,这样才有利于发挥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

  2.3优化薪酬激励体系

  针对国家电网目前实施的岗位技能工资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更具宽幅性质的工资体系,确保更好地分析企业员工的个人业绩、个人贡献,重视激励员工提高自身业绩完成的质量,激发员工注重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基于国家电网的实际情况,薪酬激励体系改革内容需要包括岗位辅助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岗位薪点工资等。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对岗位薪点工资进行优化。所谓“岗位薪点工资”,主要是指将员工的技能工资与效益工作进行优化与整合,这样能够对员工素质积分进行统计,有助于更好地梳理岗位价值,科学、合理制订初始的薪点数;根据对应的薪点值计算薪点工资,薪点工资的实施是希望企业员工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到不同的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与技术标准,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积极性,能够将不同工作能力下不同的回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②对岗位辅助工资进行优化。结合国家电网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应地增加带电作业、零点作业以及抢修作业的补贴,同时,将不具有激励性的补贴项目取消,目的是让员工能够逐渐意识到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适当提高年工工资水平,这种方式是对工作年限较长并且作出过贡献的员工的一种肯定,进而体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③对岗位绩效工资进行优化。岗位绩效工资通常情况是将月度绩效指标与年度绩效指标完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辅助以特殊工作完成之后的专项奖励。比如,高压电网建设专项奖等。一名员工岗位绩效工作有多少与部门以及整个班组在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得分相关,同时,也与公司其他业务有关联,比如市场开拓、售电业务等,只要部门绩效考核的得分越高,其员工的绩效工资也会对应增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电网要想更好地发展,仅靠业务拓展远远不够,还应该重视员工在公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去激励员工,从而全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本文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以国家电网为研究对象,对薪酬激励的不足之处以及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新的薪酬激励体系,将薪酬激励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鼓励员工不断努力发挥自身价值,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余晓裕.薪酬和绩效管理在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xx(14):148-149.

  [2]李琛.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实践与分析[J].中国培训,20xx(18):84.

  [3]陈铭.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xx(10):54.

  [4]李晓威.基于社会责任的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16):153.

薪酬管理的论文8

  一、薪酬管理的概念

  薪酬,顾名思义,是雇主对雇佣者的一种回报和补偿,是雇佣关系的一种体现。而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薪酬管理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其发展,保持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鼓励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高效率地工作。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组织气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YZ路桥工程公司员工薪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YZ路桥工程公司现有的薪酬结构是由工资、福利组成。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工资收入与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挂钩,主要按照员工的行政岗位等级定薪。公司的岗位等级沿用了总公司制定的岗位等级,并根据自身情况做了部分调整。基本工资由生活补贴、工龄补贴、服务年限补贴三个部分组成。生活补贴因岗而异,工龄补贴和服务年限补贴则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长。奖金则根据公司总体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变动。奖金主要分出勤奖金和绩效奖金。福利方面,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和医疗保险。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多种福利项目。员工除享受带薪休假、法定节假日福利外,公司还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发放年金和高温补贴等。从目前公司运行情况,薪酬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YZ路桥工程公司的这种工资制度,工资数额固定,且要等到工作年限到期才能升职

  晋升虽然是公司激励机制中的一项,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职位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晋升。而固定工资在职工薪酬收入中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很多员工无法忍受长期低薪造成离职。另外,这种工资制度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处在较低层次的岗级上,也没有针对性的奖金和福利政策,薪酬水平低于预期,与同等学历的社会其他人员比较未见明显优势。致使每次招聘刚入职的大学生,没过几个月就离职。

  (二)现有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有限

  公司现有岗位的基本工资、奖金主要都是根据与岗位级别相应的生活补贴进行计算,可以说是除非是晋升、员工行为没有明显过错,员工的工资都会处于固定状态。虽然现有的薪酬体系设置了奖励工资,但奖励工资在整体薪酬中所占比例不高,且按季度发放,因此激励效果有限。

  (三)福利制度同质化,不能满足员工的福利偏好

  由于公路施工企业由于施工地点的固定性,员工只能在固定的地点工作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施工地偏僻贫穷,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精神生活单调枯燥。现有的福利项目虽然占据了公司大量开支,但并不能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

  三、YZ路桥工程公司薪酬管理对策

  YZ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需要改革现有的薪酬制度,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薪酬体制,对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进行倾斜,真实反映出人才的价值,减少人才流失率。

  (一)调整企业内部薪资结构

  在原有薪酬结构中,固定工资比例高,奖金等浮动薪酬所占比例小,起到的激励作用有限。另外,整体薪资水平较低,无法凸显员工的技能水平等。在这次调整中,员工薪酬结构分为了固定工资和浮动薪酬。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有所不同,凸显了其不同的衡量重点。新的薪酬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固定工资固定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高低确定的工资。岗位工资的分配实行同岗同酬,同劳同酬。新入职的员工会根据相应的学历层次和岗位确定岗位级别。基础工资是保证员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工龄工资组成。工龄时间计算方法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员工待岗期间只发放基础工资,不发岗位工资、奖励工资、津补贴。

  2、浮动工资浮动工资包括考勤工资和奖励工资。项目经理另外增加项目津贴。奖励工资则是根据员工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考核与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实际贡献而确定的奖励性工资。奖励工资的发放与效益、责任、贡献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津补贴津补贴包括三个部分:政策性津补贴、福利性补贴和技术职务津贴。政策性津补贴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员工可享受的补贴。福利性补贴包括防暑降温费、节日慰问费等。技术职务津贴是根据员工所聘任技术职务的责任大小、技术含量高低确定的津贴。技术职务分专业技术职务和工人技术等级两类。其中,专业技术职务设高级技术职务、中级技术职务、初级技术职务三个类别;工人技术等级设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三个类别。享受津贴按级别不同依次递减并按入职年限增加。更大程度的实现留下技术人才,促进本单位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二)调整员工薪资比例

  对于员工的薪酬中,因岗位不同设置不同比例。施工类员工多为体力劳动者,对于货币工资的需求较为刚性,工资浮动比例不宜过高。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类员工为脑力劳动者,较高的浮动工资相比与施工类人员,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三)设置弹性福利计划

  良好的福利保障是留住人才的基本措施,在法律规定的“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很多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保证福利的激励效果,都设置了弹性福利项目,供员工选择。多样化的福利项目,使福利的效用最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同时,由于福利和保险涉及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不仅对当前利益有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其长远的利益,所以,制定弹性福利制度,对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有很大帮助。YZ路桥工程公司作为公路施工企业,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员工会有一些特殊的福利需求。例如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探亲不便等。公司可在制定福利总成本上限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的福利项目,由员工自行选择分配。

  作者:李梓辉 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

薪酬管理的论文9

  【摘要】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管理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薪酬设计与管理必须面对新形势,做出重要的总体规划。本文深入分析了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其对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矿业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矿业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建议对策

  前言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企业实践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人为操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控之处。分析了新形势下矿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影响,从这几个方面对矿业企业薪酬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加强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理性思考和审视

  1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其对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在新形势下,作为一个以不可再生资源为采掘对象的矿业企业,随着煤炭产能过剩、环保政策的落实和采煤工艺的变化和煤层地质条件影响,其生产经营特点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受生产经营的外部变化影响,对其生产成本和模式选择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全面改进和加强管理,包括薪酬管理,以提高矿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矿业企业薪酬管理机制和相应的创新机制。矿业企业面临新形势下的生产经营特点,客观上要求在薪酬管理体系和框架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从矿业企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战略的角度,审视薪酬管理的总体框架,提出了基于岗位分析的薪酬设计公平度,同时,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和薪酬水平,并通过内外薪酬两个层次实现其激励功能。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主要是指由企业外的部门监督检查,如政府监督和民间机构的监督,各级财政、税务、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矿业企业加强外部监督,提高本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内外部的努力,实现薪酬管理规范化工作。

  2矿业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矿业工人各省市工资水平如表1所示。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实践在矿业企业的推广应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之一,薪酬管理模块及其理念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纵向比较,近年来,矿业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和激励性比20xx年有了很大提高,薪酬管理对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指标的相关系数达到0.32,与其他因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和行业自身特点,对这些问题及其成因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一般缺乏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缺乏对其自身发展战略水平的理性思考和重视。矿业企业薪酬政策的确定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存在大量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确定职工薪酬时,一些企业往往忽视在其他企业同行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薪酬水平的把握往往是模糊的,对内部员工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中也没有区别,只凭感觉自己单方面的确定薪酬。(2)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缺乏岗位职责分析和岗位价值创造分析以及价值创造能力分析,没有体现出薪酬管理体系的公平性。目前,矿业企业薪酬设计不够公平,主要体现在岗位、技术职务和管理岗位之间的三个薪酬比例设计,过分强调技术岗位,严重阻碍了一线职工和管理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确定战略员工方面,比如,各级管理人员要确定薪酬,往往不能对自己的管理规模、管理半径、薪酬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3)在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组织结构和薪酬水平缺乏有效的优化调整,薪酬设计的内容对薪酬激励机制的内外部影响相对较小。当员工在企业内部薪酬较低时,客观上要求相对较高的外部薪酬进行补偿,以使其心理满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企业外部薪酬的竞争性较低时,可以通过弥补企业内部薪酬,以此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在矿业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对薪酬的一般理解是通常所说的外部薪酬,而忽视内部薪酬。(4)薪酬基础与企业的结构不匹配。薪酬基础是企业内部价值分配的基础。主要以职位(岗位)、能力(技能)、性能为基础的三种形式。薪酬结构与组织结构的不匹配,主要集中在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设计企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企业的组织结构经常因企业发展或其他因素而调整,在职者的范围和工作职责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岗位的薪酬体系不能反映在职者的工作价值,失去内部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对于采用线性职能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的企业,应采取以岗位为主,以能力(技能)和绩效为辅的薪酬体系;对于矩阵制和项目制运作的企业,必须采用以能力(技能)为主、岗位为辅的薪酬体系。

  3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新特点及其对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通过对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和矿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薪酬管理的建议和对策:(1)在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框架下,应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入手,强化薪酬设计中的合理因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矿业企业薪酬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本运营的动态含义来表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内涵。通过对个人人力资本产权自主性的反思,以激励机制的本质和根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以增强其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支持。(2)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设计应基于岗位职责、能力和价值创造的分析,在薪酬设计中要体现恰当,提高薪酬的公平性。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是矿业企业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根据每个员工的贡献水平和价值创造,决定每个人的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机制。(3)在矿业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框架下,薪酬应根据薪酬构成、类型、属性及相关参数进行充实和拓展,将内部薪酬与外部薪酬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相关业务的激励作用。从拉力和推力两个方面,对企业内部薪酬和外部薪酬进行设计,增强员工对自身工作岗位的兴趣,即从内部薪酬考虑,提高员工的个人效果;拉力的就作用是让员工的人力资本参与到企业利润的分配,通过外部薪酬提高工人的积极性。(4)薪酬调整是薪酬管理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却被许多企业所忽视。薪酬调整主要有两种类型:①根据薪酬水平的变化趋势,企业的发展,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战略重心的转移,对现行薪酬制度进行调整;②根据工作变动、个人表现和个人能力进行调整个人薪酬水平。在过去几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的薪酬体系没有及时调整,这是企业薪酬水平与市场水平严重背离的根本原因。对于采用岗位工资制的企业来说,岗位管理体系往往不完善,岗位职能范围的变化和调整后,岗位的相对价值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估,重新确定了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导致了薪酬调整的失败。对于采用技能或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缺乏配套技能或能力认证机制,或认证机制不完善等,会导致薪酬调整的失败。

  4结束语

  分析了新形势下,矿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薪酬设计与管理的影响,从这几个方面对矿业企业薪酬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加强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理性思考和审视,本文在分析岗位功能和价值创造贡献率的基础上,综合平衡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将外部薪酬与内部薪酬相结合,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薪酬既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货币形式的薪酬,但它也包括精神激励、物质和精神并重,只有实行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薪酬体系,才能消除薪酬管理的弊端。

  参考文献

  [1]王凌云,刘洪,周晓艳.我国企业薪酬体系与组织匹配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xx(06).

  [2]曾湘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J].第四届中日人力资源开发国际研讨会,20xx.

  [3]张歆.新形势下矿业公司薪酬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20xx.

薪酬管理的论文10

  跨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市场逐步开放,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航空军工企业的转型发展,这对于我国航空军工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一、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航空设备企业在每年年初都对工资基数进行修定,到了年末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对全年工资进行工资总额制定的管理模式。航空设备企业的员工薪酬主要由工资、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其它的一些福利构成。而工资是员工薪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员工能够直观了解的部分;年终奖金是航空设备企业薪酬分配的又一种组成方式,每年年终,企业的上级对各个分级企业的利润进行考核,对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发不同额度的奖金,在分配到不同员工名头上,对员工进行奖励;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的部分;而其它福利则包括一些生活补贴,例如交通补贴、通信补贴等。

  二、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体系依旧是“行政主导型”的,企业较为注重人的学历、资历、级别等因素,一般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都是按照行政等级来确定的,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职务、学历水平、以及职称和工作年限就成了薪酬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员工工资的高低完全看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而不是其工作能力,这对于员工利益而言有失公平。

  1.薪酬分配制度不公平。

  对于员工技能上的工资制定没有与工资等级挂钩,使得技能效益工资成了补贴性工资,而职工工龄长短决定工资高低,反应不出员工能力上的高低,这使得能力较高的员工得不到应有收获,薪酬制度有失公平。奖金等级也没有过多考虑员工的工作水平,使得员工学习技能、要求进步的积极性不高。

  2.薪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脱轨。

  由于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按照员工职业等级进行高低区分的,一般情况下,薪资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对工资单元划分非常细致,大部分都是固定工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靠员工工作能力进行变化的,薪资的制定结构和水平过多的.考虑员工的职称和地位,对于绩效没有足够关注,这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薪酬调配不符,违背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规律,使得员工缺少竞争意识,导致工作热情不高。

  3.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

  基本薪酬是企业薪酬的核心部分,它没有足够的激励性,对于一些浮动性较大的薪酬,也实行固定化的薪酬模式,对薪酬的分配一般都是平均主义。部分的航空设备企业只对员工薪酬进行简单的排序,将工资分成不同等级,按照员工的职位高低进行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薪酬内部分配不公平,对一些与员工的利益造成损害,使得员工积极性下降。

  三、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的改善对策

  企业对工资的制定要本着公平、激励、合理原则,这就要求企业对原有薪酬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

  1.建立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

  想要建立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就要对员工进行竞聘上岗,使得员工职位与能力相匹配,在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对员工的职位进行合理配置,多考虑员工工作能力,而非工龄长短,建立科学的升职考核机制,对真正有能力可以胜任职位的员工进行升职加薪,促进员工薪酬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2.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制度。

  企业要根据地区最低生活保证额为基础制定基础工资。在此基础上对员工实行岗位工资制,即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级别的工资,例如:工作性质较为稳定,工作较轻松的岗位,因其对员工能力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不会有过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对其工资的制定就不能过高;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或者工作中存在风险、工作压力较大的岗位制定较高的工资额度,例如设计员、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人员、有毒有害操作工等职位。

  3.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多样化的薪酬体系。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以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为基础,发展多样化薪酬体系,用科学的手段将不同因素有机结合,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航空设备企业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同时企业的工资薪酬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竞争力,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员工的目的。综上所述,制定具体的薪酬制度时,既要使得薪酬制度满足不同人才不同岗位的需求,还要与企业经营效益、当地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相结合,通过薪酬高低差异,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企业的基本工资要满足员工生活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达到内外均公平的效果。航空设备企业的人力部门要从薪酬的基础和标准进行设定,对薪酬结构、薪酬制度进行设计,根据员工的发展和薪资的提升三个层面对薪资制度进行设定,要体现薪资制度的公平原则。

薪酬管理的论文11

  1.前沿

  大型能化企业薪酬管理是对大型能化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一种以激励为核心的考核与监督机制,集中表现着大型能化企业管理层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影响着员工发展与大型能化企业目标的实现。该大型能化薪酬管理系统是针对于华彬能源集团总部及子公司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开发的薪酬管理系统,实现了流程控制管理,和无纸化办公,免去了送交报表和纸质审批的麻烦。上级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很便捷的控制和掌握工资发放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为华彬能源集团总部及子公司薪酬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提供了一个很适用的综合管理平台。

  2.系统设计

  2.1系统流程图

  华彬能源集团的企业信息、岗位信息、人员信息录入系统,集团公司利用EXCEL计算薪酬,并将结果数据上传服务器,并审核生成工资信息。

  2.2系统功能结构图

  华彬能源集团薪酬管理系统包括集团管理平台和二级单位管理平台两大部分。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包括岗位管理、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系统管理。二级单位管理平台包括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2.3系统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ASP.NET,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Windows20xxServer;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xx;运行平台IIS5.0以上。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xp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要求6.0以上。

  3.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根据集团实际需要,华彬能源集团薪酬管理系统分为两大平台: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和二级单位管理平台。

  3.1集团公司管理

  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包括:岗位管理、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系统管理。

  3.1.1岗位管理

  岗位管理包括1)基础数据:可以添加下属企业和维护企业信息。2)基本岗位信息维护管理:可以添加岗位和岗位信息维护。3)试用期岗位:可以添加试用期岗位和对使用其岗位维护。

  3.1.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包括1)生成人员岗位信息:生成人员信息和生成岗位信息。2)人员信息维护:添加人员信息和人员信息维护3)人员单位调整:单位调动。

  3.1.3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包括:1)工资计算表下载:标准月度工资计算表和标准年度工资计算表。2)集团公司考核录入:集团公司月度考核录入和集团公司年度考核录入。3)月度考核审核:月考核结果审核。4)年度考核审核:年度考核结果审核。

  3.1.4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包括:1)月度工资发放:月度工资制表和月度工资查询。2)年度工资发放:年度工资制表和年度工资发放。

  3.1.5系统管理

  对管理员进行维护。包括:1)管理员管理:管理员添加和管理员维护。2)口令维护:口令更改。

  3.2二级单位管理平台

  二级单位管理平台包括: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系统管理。

  3.2.1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包括:1)标准工资计算表下载:标准月度工资表下载和标准年度工资表下载。2)月度考核信息:月度考核数据录入和月度考核记录。3)年度考核信息:年度考核数据录入和年度考核记录。

  3.2.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包括:1)人员信息维护:添加人员信息。2)人员信息修改、查询、删除、调级:人员信息维护。3)生成人员岗位信息:生成人员信息和生成岗位信息。

  3.2.3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包括1)月度工资:月度工资查询和月度工资下载。2)年度工资:年度工资查询和年度工资下载。

  3.2.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员管理:密码修改。结论大型能化企业华彬能源集团总部及子公司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制度能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开发员工的发挥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的薪酬管理系统考虑薪酬的.市场变化、分配原则、员工的主要需求等诸多问题。系统功能完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可以满足大型能化企业薪酬管理的需求,实现大型能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薪酬管理的论文12

  摘要: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对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民办学校的教师考核未能充分凸显人本价值观,薪酬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薪酬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更是民办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师薪酬管理机制,依靠制度和标准提高薪酬管理水平,以推动民办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改革。

  关键词:薪酬管理;民办学校;教师考核;管理水平

  民办学校主要指一些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或个人运用非财政教育经费,依照教育法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统一规范学校标准,并面向全社会招生的学校或教育类机构。毫无疑问,在民办学校实施薪酬管理体系对于学校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就要求民办学校在制度和标准方面多下功夫。文章以深圳市民办学校为例,系统分析了改善民办学校教师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对策。

  一、深圳市民办学校教师薪酬管理的现状

  深圳市境内的民办学校涵盖了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又以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为主。本市民办学校是相较于公立学校而言的,民办学校拥有独立的法人代表,办学经费来源于自筹,组织管理上更加自主化。深圳市民办学校内的绝大多数员工包含教师以及教育辅导人员,如餐厅服务员、宿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和车队司机等。这些员工的薪酬几乎占据了学校收入的全部。尽管本市的民办学校有着鲜明的企业性质,但不能否认的是,民办学校的招生也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公共利益,并不会使教育公益性的属性改变。教师是民办学校的重要员工,其薪酬通常包含基本工资(含职务补助或学科补助)、绩效工资(含奖金)、住房补贴、教龄工资、餐饮补助和津贴等。深圳市民办学校教师的薪酬水平明显低于本市的公立学校教师,不少民办学校教师的薪酬往往不与教学劳动成正比。因薪酬水平低,降低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来自外地的教师常会把在民办学校工作作为升职到公立学校的跳板,过低的薪酬标准不利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最终损害了学校的办学效果。教师知识渊博、工作责任意识强、自尊心较强,通常将其归为高需求层次中,因此,教师往往偏重内在价值的体现。深圳是我国一线超大城市,生活成本和消费水平较高,若民办教师的薪酬难以维系基本生活需要时,教师就会选择离职,以求找到薪酬更高的岗位。一旦民办教师的流动性过大,对民办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强化深圳市民办学校教师薪酬管理的有效对策

  1.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教师薪酬管理体系

  民办学校在健全教师薪酬管理体系时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而不应拘泥于解决眼下薪酬分配的个别问题。全局视角包含民办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使命、教育理念、发展规划、法律制度战略环境等方面。除此以外,还要从技术的角度健全薪酬管理体系,主要包含薪酬满意度调查、等级制定与安排、职位评估等,有序推动教师的薪酬管理体系与学校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民办学校还要着力打造正确健康的薪酬文化氛围,立足于学校的教育观,弘扬公正合理的薪酬管理理念,必须明确薪酬的管理是基于科学化的绩效考评,每名教师的薪酬会与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贡献度直接关联。对此,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教育力度,试图以此引领教师以平常心对待薪酬,在公平的薪酬环境下发挥薪酬对教师工作的引导和激励功能,形成以机会对等、以效率为前提的新公平观,为教师在学校创造公平的岗位环境。民办学校还要因地制宜,在薪酬管理体系中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的各方面优势,激励教师的授课热情并唤醒其责任意识。

  2.实施与教师自身的学科和职称相匹配的考核标准

  在民办学校,设计绩效考评体系时要有针对性地区别每个专业和学科,要在现有考评标准的前提下,依照学科特征展开相应的变动,促进绩效考评日趋公平化和客观化。此外,职称不同的教师应适用不一样的考评标准,特别要区别教龄较少的青年教师和岗位年限较长的老教师,唯有如此才能稳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力,为民办学校的长足进步储备合格的人才。

  3.优化民办学校教师的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对民办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同时,学校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所对应的薪酬之间依然存在着某种关联。优化薪酬结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首先,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职称以及对教学创新的贡献度,以此确定其薪酬结构,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在选拔和任用新教师的过程中,要依照评定等级加以聘任,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既能低级高聘,也能高级低聘。具体而言,每个年度工作中,在师德、教育引导人、教学钻研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重大贡献或表现出类拔萃的,经由行政会议商议后可实施低级高聘;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不积极,教育学生缺乏耐心,体罚打骂学生的',教学水平不符合现有等级的教师,要予以高级低聘,或是不予录用。民办学校要在坚持公平性、典型性的基础上,采用分数制对比职位评价办法,科学分析教师工作,优化教师的薪酬结构;也可坚持长短期激励相互推进、固定薪酬与风险工资同步存在的原则上,制定市场型、水平型、绩效型和职位型等薪酬管理制度样式,一旦出台便坚决执行,还要考虑薪酬市场的变化行情、岗位水平曲线以及动态激励等要素,以根据需要适度调整教师的薪酬结构。其次,民办学校要力求给教师更多的决策权,在一些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等重大问题上,应征求教师的意见,鼓励教师投入到决策的制定和修改中,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对本职工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有序实现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与学校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民办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目标明确各项绩效考评体系指标,针对考评结果系统提出指导性建议,并与每名教师的职业规划相关联,对职称不同的教师可实行不同的薪酬水平,对教师的职业规划发展划分等级。例如,民办学校在条件充足的情形下,可将教师划分为首席教师、支柱教师、新兴教师和见习教师。其中,首席教师对应8、9、10级;支柱教师对应4-7级;新兴教师对应2、3级;见习教师对应1级。对级别不一样的教师设置各不相同的起点工资,以此在区分水平各异的教师薪酬的同时,也能借以引领教师提高水平,防范教师薪酬的两极分化。

  5.增强教师薪酬管理水平的外部竞争实力

  教师薪酬管理的竞争力高低,主要取决于薪酬水平的高低。民办学校要积极深入地推行教师薪酬的市场调研,以此获得教师薪酬管理的有用信息,并将其列为确定教师薪酬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充分考虑到本校与其它竞争对手间的比较性优势后,完成对教师薪酬的科学定位,依照学校运营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综上所述,针对深圳市民办学校教师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民办学校必须要健全教师薪酬管理体系,依托制度和人才建设,变革薪酬标准,优化薪酬结构,全面提升薪酬管理的外部竞争力,不失时机地发挥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民办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蓓蓓.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全面薪酬制度的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13)

  [2]张厚如.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xx(4)

  [3]方素华.民办学校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J].会计师,20xx(12)

薪酬管理的论文13

  1简要概述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特征

  1.1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从基本国情出发,为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绝大对数管理者属于行政级别,不仅受到企业领导决策层相关制度条例的限制,还要接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这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仍在途中。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还不完全是企业直接管理人,其薪酬管理方面还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例如,在20xx年,国家就曾针对中央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计划的编制出台了一系列明文规定。在20xx年到20xx年间,三次调整了中央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并重新分配了负责人权责范围。尤其是20xx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提出利润总额目标值下降的央企工资总额不改变,同时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变更为基本工资、绩效收入和任期奖励。另外,企业最低工资及劳动法等法律条例也对企业薪酬管理造成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1.2企业档级分化过多,差异明显。通常来说,国有企业具有组织链条过长、呈矩阵式结构的特征,且母公司下会设置多级别经营单位,其下方又会设置对应的机构和部门。经营范围逐步扩张,业务区域也随之拓展到国内外的诸多省市,基于此,国有企业复杂的结构特点也成为影响薪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间在工作环境、条件待遇、薪资报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1.3薪酬变动空间小。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薪酬主要由固定工资、浮动薪酬、福利待遇三方面构成,尽管在浮动薪酬方面添加绩效薪酬,但基于不同档级的差异和同一档级的具体差异,固定薪酬和福利待遇主要根据员工所处的职务档级来确定,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薪酬都是固定不变的,弹性空间较小,除此之外,由母公司统一制定的各方基本内容,并未赋予下级单位参与薪酬设计的权限,导致其参与程度有限,压缩了薪酬管理的弹性空间。而国家参与制定国有企业的薪酬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稳定性,加之社会各界并未对国有企业的薪酬问题提出过多的异议,使得薪酬呈现出调整周期长、幅度小的特征。

  2深入分析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尽管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但与国外较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2.1薪酬分配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方式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奖励,与此同时,绩效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其它福利待遇在基数固定的情况下调整比例,因此,薪酬分配在横向与纵向上受到双重限定。这种平均分配的形式与国外的利润共享、个人价值体现等策略有明显的差距,因此,该种分配形式使得优秀人员失去了工作热情,而落后者也缺乏更大的危机感。

  2.2薪酬管理不符合企业统一战略方针。当下大多数国有企业为了合理压缩成本,提升核心竞争优势,都会以人力资本作为切入点,或减少人员数量,或大幅度降低薪酬,以此作为缓解经济效益下滑的手段。在短期效果上看,这种简单调整后的薪酬分配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实际上薪酬分配方案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导致员工的个人差异无法充分体现,促使员工纷纷跳槽。

  2.3缺乏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绝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薪酬考核仅仅是对出勤率的评判,再加上轻微的绩效变动,其余内容皆由专业软件进行自动监管,如工龄、岗位差异等。此外,软件程序也对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进行自动调节。简单来说,就是国有企业的薪酬考核就是简单的数据统计,缺乏对薪酬的深度拓展,换言之,就是尚未建立健全薪酬考核体系,导致薪酬依然延续货币发放的形式,没有实物形式的奖励,仅停留在物质基础上,进而无法调动员工工作热情.

  3优化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具体策略

  3.1设定动态化薪酬。在薪酬设计方面,要权衡浮动指标与固定指标,并将权重倾向于绩效浮动指标,促使员工产生危机感。例如,在设计岗位时,应当采取岗位分类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同样的岗位不应当设置同样的薪酬标准,要通过评判个人的业绩成果,调整绩效幅度。另外,绩效应体现出不同岗位的本质性差异,要尽量向核心岗位及人员靠拢,体现出人力资本技术附加值的作用。再者,要从正反两方面告知员工,仅仅依靠职务和工龄获取资金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而创新变革后的薪酬分配将更加公正公平。

  3.2与企业的战略方针相契合。众所周知,企业无论采取何种行为,都应当符合战略决策的统一思想,因为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风向标。企业的战略思想的关键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战略,其主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和对员工精神的鼓舞。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侧重于稳定高层次管理人员,提升基层员工架构稳定性,并制定并出台优质的薪资福利管理体系,从而完善职工社会保险机制,为员工营造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该方法要比缩减人员数量、降低薪资标准等短期行为效果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3.3保障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侧重的是从体察员工的心理变化着手,而非单纯的采取缺乏人性化的奖惩机制等手段管理企业。针对此,企业应当立足于薪酬的基本概念,拓展体制变革的新思路,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深化对薪酬的认知。管理者可将薪酬拓展到生活福利待遇、定期安全培训、员工保险等业务方面,以此消除员工的顾虑,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深化经济体制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应当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多维度调整薪酬体系,力求稳定人员结构,最终确保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康.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4).

薪酬管理的论文14

  一、聘用制人员的薪酬现状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工作的根本要求。在薪酬的构成中主要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和社保、公积金等组成。调查发现,不同的医院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聘用制人员薪酬组成与薪酬多少存在较大差异,聘用制人员的薪酬与编内人员也有一定的差异。

  1.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

  部分医院由于受国家对于编制数量的限定,以及考虑聘用编外人员用工性质灵活的原因,其招聘聘用制人员的薪酬一般与编内员工在工资、奖金、福利、社保、公积金等方面同工同酬。但其辅助人员一般采用外包,由外包企业发放。

  2.主体医疗技术人员同工同酬

  部分医院的医生、病区护士采用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其他岗位的医疗技术人员及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编内相同岗位的人员相比在编内人员的60-80%之间,医疗辅助人员的薪酬在社会一般水平。上述三类人员的社保和公积金采用按企业人员的标准缴纳。

  3.奖金量化和年薪制

  部分医院的某些岗位,如放射、超声、理疗、抽血护士等岗位采用按工作量计算奖金,如放射技术员,拍一例CT、DR则给予多少奖金,与编内人员采用同样的奖金发放办法,但其工资、福利、公积金、社保一般低于编内人员。部分后勤管理岗位人员采用年薪制。

  4.薪酬与职称工龄挂钩

  聘用制人员薪酬发放依据中,各医院关注度最多的是专业技术职称,其次是工作年限而后是工作表现。同时,对于岗位性质及工作表现大多医院并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医院更倾向于对职称、年限等易于比较的因素进行评价。

  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聘用制人员薪酬探讨

  聘用制人员的薪酬主要考虑岗位的性质与岗位的.胜任力两个因素,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到岗位的应聘率与流失率的关系,以及社会总体薪酬水平这两个因素。

  1.从岗位性质的角度设计薪酬

  不同性质岗位所承担的技术含量、岗位风险、劳动强度、能力要求和岗位责任不同。相对于技术含量大、岗位风险性大、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在薪酬的设置中应相对提高其薪酬来提高岗位的稳定性。对于普通岗位可以采用年薪制,并且保证薪随岗变,人员岗位变动其薪酬也随之发生变化,或采用工作量与满意度相结合与薪酬挂钩。

  2.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设计薪酬

  岗位胜任力包括了聘用制人员所在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特征、品质与经验。任职资格强调的是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资质要求,比如学历、工作经验等,而岗位胜任力则是促使员工认识到胜任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等级,而界定这种能力显然比界定任职资格要复杂得多。对于一个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的聘用制人员来说,所享受到的薪酬待遇就应相应提高。

  3.岗位胜任力评价的指标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岗位的特点设计胜任力评价的指标,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岗位责任、能力要求、知识技能、强度与环境、工作特征等五个方面。岗位责任包括患者服务职责、质量安全职责、管理决策与实施职责、财务与资产管理职责、人员管理职责、信息资源管理职责、科学研究职责等要素;能力要求包括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操作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创新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知识技能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验、培训;强度与环境包括体力强度、脑力强度、心理与精神强度、工作环境;工作特征包括工作自主性、工作关联性、工作时间特征。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指标,并设置权重。

  4.岗位胜任力考核与薪酬等级

  在考核过程中,首要依据所制定出的胜任力评价模型表,根据不同的劳动强度、难易程度等即岗位性质分配不同档位的人员比例。这样既可以从宏观角度来考虑员工所处岗位的贡献度,又可以考虑到员工平日里的工作认真度,在评价中,为避免主观影响客观表现,因此要尽量将胜任力评价具体化和细节化,保证整个评价过程的公平性。根据胜任力模型与考核评价结果,同时兼顾岗位应聘率与流失率情况将不同结果胜任力的聘用制员工按岗位分配薪酬比例划分为相应等级,调整聘用制员工的薪酬。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待遇标准和极差,通过分配得当的薪酬制度,可将员工不同利益追求,引导、整合至一个总体目标框架内。

  作者:金炜玮 陆富生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薪酬管理的论文15

  公平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基础,任何制度都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薪酬制度也是如此,薪酬管理是否公平则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信任与参与积极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一个企业的薪酬管理必须从宏观到细节发挥激励作用,而失去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以及制度直接影响到其管理的效果与意义。如果薪酬失去了公平性则激励的作用将大幅度削弱,所以在薪酬管理中必须突出公平性,才能激发积极性并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

  一、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公平性元素

  首先,薪酬管理从结果上需要公平,公平性就是指企业对员工薪酬以及福利制度应对全员体现公平,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应体现公平性,根据相关研究,员工会将自己的薪资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这是基层工作人员考量薪酬制度是否公平的重要方式。如果员工发现薪资与相同岗位的员工不同,其积极性将大大下降,从而影响绩效的效果。其次,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还会涉及到程序问题,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问题还体现在管理程序上,一般情况下员工会通过对话来实现表达参与薪酬管理的意愿,并根据意愿是否达成而判断企业薪酬制度是否合理。最后,企业薪酬管理中还涉及到沟通公平性问题,主要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是否公平,企业领导者对员工的态度某些方面也会影响员工对公平性的评价。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体现

  按照上述分析,职工对公平性的分析依靠比较、沟通、感受等,因此薪酬管理公平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薪资公平,按照对应的标准同样工作资历的员工应享受同样的薪资待遇,并且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评价薪资的增值与降低,体现的应是平等和需求的原则,即满足平均分配的基本要求,满足企业内部公平,并满足职工的切实需求,保证社会性公平。其次程序公平,即评价方式统一且标准,按照相同的标准来评定员工的薪资,员工评价程序公平性判断往往来自于薪酬制度的公开性,公开标准与制度细则显然可以提高公平性。还应注意交往公平,管理薪酬的时候应保持公正,且对沟通进行强化,保持公正与公开,即任何薪酬制度改革应及时通知并通告。保持信息公平,即管理人员应为普通员工提供必要的薪资解释,即对薪酬管理制度进行解释,以此体现公平性。

  三、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薪酬公平是绩效的前提

  绩效本身就是一种薪酬制度的延伸,即利用工作效率对薪资进行评价,通过薪资提升以及福利附加来提高薪酬管理的作用效果,所以公平性即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也工作绩效实现效果的基础。首先,薪酬公平性对员工的满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满意度会变为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如果员工对薪酬管理评价为公平其原意为薪资获取付出努力,同时员工也原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绩效的成也会显著提高。

  2.确立评定标准

  工作绩效是一种对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评价机制,其结果是评价过程的标准,因此制定工作绩效的标准时应保证公平性,即与薪酬挂钩。如果薪酬管理存在不公平则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只有对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进行把握,才能形成公平而科学的工作绩效管理标准。这样的因果关系在企业薪酬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从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构建出发,才能帮助工作绩效建立统一的标准,才能使得工作绩效更加有效且贴合实际。并保证标准在员工心中是唯一且公正的,员工也将原意对这个标准负责,原意执行绩效管理的各种制度。同时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可以使得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价值,以及岗位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唯有充分满足公平性原则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标准合理,也可以更加有效的与薪酬管理制度实现互动。

  3.影响绩效管理的执行效果

  绩效管理的根本思路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激励,通过绩效方式完成对工作的评价。其控制结果就是员工薪资的差异,以此其与薪酬管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所针对的不仅仅是一线职工也包括管理层,因此如果协调各个阶层人员的绩效与薪资结果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对公平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而言必须从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入手。此时薪酬管理所制定的'分配制度应更加的合理,通过责任和薪资挂钩的方式来规范管理层和基层之间的分配方式和比例,从而体现公平性。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绩效的制度适应企业管理责任需求,也可使得基层职工的心理得到平衡,即明确责任不同薪资不同,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也就不同,以此体现公平性,提高工作绩效在管理的作用。

  4.实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公平”本身是一种社会认知,即员工在企业中对自身地位的认知,如果其认定不公平则说明其对某些制度或者标准不认可,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其对制度和标准持肯定态度,则体现为认为公平,此时其工作的积极性将被激发。可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思路,所以如果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更加公平则说明其更加趋向人性化。而工作绩效管理则应将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作为支撑,对员工的绩效制度的制定进行人性化转变,使之更加适应员工的认知范畴,明确岗位责任制度的作用,强化人性化管理与岗位绩效的结合,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采用员工工作绩效的管理方式,其核心就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其必须与薪酬管理进行直接挂钩才能起到作用,而公平性则是其构建有效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从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出发,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改进,是更加有效的改进思路,当然也会使得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提高凝聚力。

【薪酬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薪酬管理的论文05-20

薪酬管理的论文11-16

薪酬管理的论文05-20

(推荐)薪酬管理的论文06-23

薪酬管理的论文15篇11-16

薪酬管理的论文(15篇)11-16

薪酬管理论文11-18

【优选】薪酬管理的论文15篇05-21

薪酬管理的论文(范例15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