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和同事辛辛苦苦组织一次,从策划、信息发布、简历筛选、通知面试。好不容易面试完毕,当公司通知面试合格的新员工上班时,却发现他们不来了或来几天就无声无息消失了。这样的经历在所有HR们的职业生涯中都或多或少会碰到。特别是在公司急需新人补充,时间紧急,没有时间安排复试,更没有安排岗前面谈程序的时候以及那些规模有限、管理尚待规范、待遇不高的中小型企业,HR主管可能会频频遭受这样的‘打击’。
为什么我们求贤若渴,‘千里马’们却自个儿走开了?双方合作还没有开始,怎么就闷声而对了呢?是应聘者素质太差吗,还是我们工作失误呢?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该自我剖析我们的工作和招聘的流程,分析合格应聘者不来的真正原因,再来寻求相应的对策。
第一、招聘广告与应聘者来公司后看到的景象差距过大
如办公场所位置、工作环境好坏、在职职员修养(着装、言语、行为等)与招聘广告上的宣传存在较大的反差。这时,应聘者会觉得公司不太诚实守信,而出于礼貌,一般人还是会坚持面试完。但在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中,基本上已经拿定了自己去留的主意。
第二、招聘过程中间,我们忽视了对应聘者应有的理解和重视,甚至是尊重,最后应聘者认为即使进入公司,也会受到冷遇、不公正的对待或不良氛围的影响。比如面试安排的时间观念不强,让应聘者等得太久;招聘人员工作疏忽草率,自身素质和行为不够职业化;面试提问中间过分涉及应聘者的个人隐私;面试时对职位、待遇、加班休假等敏感问题含糊其词,有意无意回避三舍,一味想了解应聘者的所有信息,一味要求应聘者诚实守信、和盘托出,忽视本应该有的平等交流、平等沟通。这些现象和行为会让应聘者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平等对待与尊重,感觉公司文化氛围不好、盛气凌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合格应聘者会再次光临公司吗?
第三、在正式确定录用合格的应聘者之前,我们没有同应聘者做再次深入的沟通。比如,我们应该就应聘者将来的职责、职位、福利待遇、、可能的调动、出差、驻外等情况说明清楚,让应聘者可以冷静地考虑。如果公司仅仅把合格的应聘者作为岗位的被动接受者,忽略本应该有的平等交流,双向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极有可能会出现我们选择了合格的应聘者,应聘者却选择了‘闷声而对’,不来了。
第四、除了以上情形外,事实上还有可能会是以下情况,比如:应聘者本来就是借助招聘的机会自我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锻炼自己面试经验,而没有打算到岗,还有可能是同行派来的打探信息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应聘者同时在几家单位之间权衡选择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合格的应聘者最终不来的原因。
面对以上种种影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业绩的问题,作为HR专业人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根据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历,就几点建议共同分享:
第一、在做招聘策划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强调已经具备而且切实可以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比如公司优越的办公位置和办公条件,公司职员良好的素质,公司里成功职业经理人榜样等可以让外来人员直接感受得到的‘亮点’;相反不要过分强调、渲染一些根本就不具备的要素或者与现实反差太大的要素,这些只会增加应聘者对公司强烈的落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