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年底招聘难的现象,我认为是由5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目前政府调控力度较大、政策比较紧,对于职场人而言,此时并不是换工作的理想环境。它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因为政策的变动,无论是给企业还是给个人,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若是跳槽成功,那自然是好。但万一跳槽不成功,对职场人来说并非好事。
二是招聘难的原因主要还是“结构性”的。例如,较多的人才积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他们不想去外地或回到二、三线城市或家乡就业,这个是历史证明了的原因。因为大城市拥有较好的资源、信息、生活福利条件等;而这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大多有了一技之长,不会选择一般的城市工作,而是想找一个更稳定、更安逸、更体面的工作等;其次,“结构性”还表现为缺乏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致使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失业者求职无门,用人者招人无路,企业也经常出现一些人没事干,一些事没人干的状况。
三,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招聘难的问题。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就业指导机构,但大多的存在与形式,真正的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职能没能很好的体现。例如个别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对就业没有概念,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依据的也是自己学校毕业的学生,更不用谈主动帮学生寻找就业信息;其次,大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也只是偶尔外请老师进行讲解,资深对企业的认知度不高,从而使面临就业的学生对企业的认知也不是很高;第三,社会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一般都会收费,即便有不收费的机构,其招聘信息也值得商榷等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们也经常参加各类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等,但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使不少猎头公司蜂拥而来,而企业所需的合适人才还是很难招到。
四,如今的人才素质成下降趋势。以毕业生为例,他们虽然在大学里学过很多课程,但都是理论大于实际,缺乏基本的就业技能。甚至还会有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信息搜索(获取)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礼仪礼貌问题、主动精神问题等存在问题。而且他们有的宁可被动的“蜗居”,也不会主动上门去找工作的,缺乏主动性。其次,他们对简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知一味海投,不知简历是否真正体现了他的能力、学历、经验、知识、技能等,不关注重点是否突出、强项是否得到呈现等。这也让企业很难分辨人才。
五,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因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一方面由于某些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其次,再就业力度不够,原因是再就业成本太高。目前,我国对失业者再就业能力的培训存在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课程不对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脱节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