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校园招聘遭遇困境
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每年从十月份开始,用人单位可以进入院校进行招聘,所以每年第四季度就成了各大院校中最火热的时期:对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而言,就业率指标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几个月;对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一般院校、冷门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这个时期更成为大学四年最关键的攻坚期;对用人单位而言,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将合适的优秀人才“抢进” 自家大门,这几个月也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异常忙碌的时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种招聘模式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弊端。
扎堆进场,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集中在10月到次年1月这一时间段进入校园招聘,一旦这一时段结束,毕业生可供选择的好机会将大幅减少,因此许多毕业生为了降低风险,采取的策略是将简历投递给所有符合基本要求的招聘单位,以求尽可能多地得到笔试和面试的机会,增加胜算。
这种广撒网的做法事实上反映了毕业生对企业缺乏足够了解,不清楚各企业之间在工作环境、职业路径、用人要求上的真实区别,而唯一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便是企业所属的行业、当前的大致规模、公开资料中的企业文化表述,以及从各种渠道得来的不甚准确的福利待遇等消息。事实上,企业与员工的匹配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问题,从组织层面的战略、愿景、价值观,到部门层面的工作氛围、领导风格,不同的企业都有较大区别。薪酬水平、企业规模和行业、工作场所的硬件环境等属于直观而易于比较的因素,但仅仅基于这些因素去选择一家任职单位,无疑是一种带有冒险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对用人单位也是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