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引领网络招聘新革命
如今,国内的网络招聘不仅仅局限于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三大传统招聘网站。在中国的网络招聘进化史上,2011年注定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3月份,新浪微博推出在线招聘服务“微招聘”,求职者可以通过在微博文字中嵌入专门的“微招聘”、“微简历”标签,把自己“推销”给潜在的招聘企业。4月份,百度推出按效果收费的职位搜索门户“百度人才”。百度人才采用“关键字搜索+下拉式菜单”的搜索框模式,实际上是把职位搜索功能整合进常规的搜索引擎应用中。而人人网也推出了自己的内嵌招聘平台“人人招聘”,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简历、搜索职位信息等——虽然这种方式略显传统,但“人人招聘”的鲜亮之处在于针对每个职位信息都加上了“讨论”功能,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面试或工作经历。
网络招聘模式的推陈出新,一方面印证出现有的传统招聘模式的局限,另一方面则说明了网络招聘市场上对“蛋糕”的细分。根据艾瑞咨询2009~2010年的网络招聘报告显示,2010年网络招聘行业的营收约在14.8亿元,2013年将达到28.5亿元。艾瑞预计,到2015年70%的企业招聘将在网上完成。
传统的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三大招聘网站,约占据了国内网络招聘6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同质化严重的竞争格局,自身商业模式的局限性已经让“三大”的日子苦不堪言。而巨额的广告支出成本,更是加重了入不敷出的局面。面对盈利目标,三家网站或小有前进或止步不前。早在2008年,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就出现了亏损,亏损金额都在1.7亿元左右。2010年,虽然各自的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都在思变新的模式。
美国的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的上市引起了业界强烈的反响,开盘首日股价高涨,收报94.25美元,使得公司的价格-利润比达到554——通常科技公司的比值平均数为15.而LinkedIn的“SNS+招聘”模式更是让处在关口的国内招聘网站看到了另一段“远大前程”,大家都蜂拥而上,向SNS靠近。“如果你不说现在做SNS,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网络招聘的。”业内曾有此戏谑的说法。
一时间,国内的SNS招聘层出不穷。中华英才网与智联招聘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联手把自己的招聘应用组件向腾讯朋友社区开放,天极网则号称要做“中国的LinkedIn”,若邻网则宣称要引领SNS招聘革命,经纬网、大街网都纷纷开始涉足SNS招聘业务。
“SNS招聘”开启了国内网络招聘的下一个时代,但在这其中,谁能真正做到SNS招聘的本质,谁会成为真正的“中国LinkedIn”?“LinkedIn的本质是在商务社交发展成熟后产生了一个招聘的功能,而LinkedIn并不是为了做招聘而成立的一个商务社交网站。目前,招聘为LinkedIn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未来还会出现为其带来收益的其他功能。”职酷网CEO郭皓如是说。
回过头来细看国内的情况,新浪微博和人人网是在基于SNS上做的招聘服务,招聘是其一个组件应用,旨在用SNS带招聘。智联和中华英才则是以招聘来“撬动”SNS社区,用招聘带SNS.而另外有一些SNS网站则是为了做招聘而专门成立的,且标榜自己是“SNS招聘网站”,实质上却是“招聘SNS网站”。纵然都为自己打上了“SNS招聘”的标签,但逻辑顺序的不同决定了究竟谁能在这段“光明路程”上走远。
“具体到SNS,它使得企业与个人的信息交换过程更趋完善。”郭皓说。
新时代的网络招聘是以SNS为典型特点的。SNS缩短了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相互认识的时间长度,而通过社会化的关系网则加大了认识的深度,以及企业和个人信息的再传播度,与此同时,更加强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实时互动的频度——后两者也正是SNS的本质。
不过,招聘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由企业端、个人端组成,其实质是企业与个人的信息在互换后再产生结合或不结合的结果的一个过程,而BBS、SNS只是招聘的一种模式,并不代表招聘整个工程。如果把招聘整体寄托在单一的SNS、BBS上,必定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