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工作?当然。你用招聘网站求职成功?好像有。用的哪家?忘记了……这就是目前所有招聘网站所面临的一致性问题。
正因为此,在招聘这个每年45亿(艾瑞统计)、年复合增长持续维持在28%的行业中,一直在城头变化大王旗。昨天还是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三分天下。过几天,赶集,58又迎头赶上,甚至连赶集网CEO杨浩涌都敢在年初公然发话:“赶集网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两年内将在线招聘的营收做到15亿,超越前程无忧,彻底改变中国在线招聘行业的市场格局。”没过几天, 3W咖啡几个年轻人创办的拉勾网,宣布融资500万美元,打出一片全新天空,似乎完全不顾及上市已久的老人家的感受。
这一切似乎都在打破互联网所谓的7-2-1定律,即行业Top2据70%和20%的市场,其余10%被剩余公司瓜分。
过去的招聘,它们错哪了
大公司未能形成防火墙,新入局者势如破竹,为何如此。它们到底错哪儿了?
首先,把招聘做成了广告,而非服务。从一些在线招聘的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到,通常其营收结构中,Banner广告占40-50%比例,下载简历占30%比例,RPO即人力资源外包占据了剩余20%左右的空间。由此本应是让招聘者和应聘者,双方享受服务的过程,变成了单纯了位置买卖,这种用户体验上的违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
其次,产品粘性差,用户重复访问度低。招聘在用户端是一种低频需求,因此很难形成用户粘性。在招聘端,是高频需求,但目前批量卖简历和广告模式,很难将招聘端垄断,反而是一些降低招聘端成本的产品在大行其道。这一方面Linkedin模式则非常好的完成用户粘性,这一招聘网站(或类招聘网站)的历史性任务,将职业社交加入其中,形成了用户的历史行为积淀,这一点上,国内做得很苦。
最后,对平台没有认同感。所谓物以类聚,但招聘却未人以群分,对于用户,无论是赶集还是58,51JOB还是拉勾,抓到耗子才是好猫。这一点上,58和赶集在社会服务阶层有所突破,什么保安、前台、销售、助理等等,但就这点据赶集网称已帮助其获得了每月8000万的收入。拉勾,则在科技细分上有所作为,无论其所推崇的“24小时极速入职”对于大多用户是否有用,至少给该领域人士,留下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找这里”还不错的印象。
走出“招聘”二字方为上策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拉勾网此轮投资人龙宇对说自己投资拉勾是因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招聘产品需要的是形成一种亚文化的氛围”:“发现拉勾在每次招聘活动中用的语言非常吸引人,用自己的方式、产品和新的年轻人对话,是平台型产品,未来拉勾呈现的形态不是单纯的招聘,而是做社区,这里信息是透明的,干货、互动的、好玩,年轻人职业规划的成长助力平台,不单纯的是招聘。”
人人猎头创始人王雨豪,则表示一切Joblisting的招聘模式其实就是广告行业,在此之上可以在招聘上加一些新鲜血液,譬如“熟人之间相互推荐工作的成功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