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跳槽热

发布时间:2017-11-23 编辑:limin

  近几年每到招聘季,都有类似的公务员“跳槽热”的说法传出。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公务员还远未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职业地位,社会对之的流动仍保持着非一般职业可比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或也是因为公务员的辞职包括正常流动,一直以来都缺乏较为权威和透明的统计数据,所以各种“说法”都容易被捕风捉影,成为一个话题。

  事实上,从个别地方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公务员流动或许远未达到“跳槽热”和“离职热”的程度。以深圳为例,据媒体报道,2014年深圳共有278人离开公务员队伍,2013年,这一数据为247人。虽然人数比上年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数万人的现有公务员队伍,这一比例仍显较低。而与此对应的统计显示,2013年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16.3%。对比之下,公务员的离职显然难以称得上“热”,更无法称之为群体性的“潮流”。

  但公务员“离职潮”话题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从一开始“担忧”可能出现,到现在似乎已上升为一种大众印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八项规定执行和反腐背景下,确实出现了一些公务员离职现象甚至不乏级别较高者,无形中放大了公众对于公务员辞职规模的联想;二是一些有限数据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有误导之嫌。

  从职业流动性的角度,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公务员流动未必不是好事,它或是公务员向正常职业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这一变化的出现之所以引人关注,与其说是辞职的人太多,不如说是过去辞职的太少。所以,对一些正常的流动确实无必要进行过度解读,也无需将之与公务员的“待遇偏低”等作合理关联。

  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确有必要。但稳定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静态和封闭。相反,随着公务员权力约束机制和福利待遇的规范化,市场改革的推进,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多,一定数量的公务员流动将愈来愈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和趋势下,真正要加以重视的,其实是面对公务员职业流动的正常化,如何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规范化的流动机制,在公共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之间达至良性的平衡。比如一些级别较高、岗位较特殊的官员的“跳槽”,显然就不能仅仅是走一般的辞职程序了事,如何规范权力的“旋转门”现象,不可忽视。

  鉴于公众对这一现象的高关注度,和由于权威数据披露缺乏而产生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题与舆论情绪,对公务员队伍的流动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或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