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时间:2020-11-30 19:00:44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

  目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多,为了让我们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能够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我们进行了这次“过年风俗习惯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

  三、调查内容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收集有关诗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饮食习惯,以及人们的其他活动。

  四、调查成果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时“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去“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西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扫尘

  “腊月二十四,弹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上古的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民间的说法是这样的: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清晰各种工器具,干干净净迎新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商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联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之后,主题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吃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称为“团拜”。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五、活动总结

  经过以上的调查表明: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春节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为我国的风俗文化的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中国。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二

  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习俗却越来越忽视,春节的发展遭到严重的威胁;二是由于很多人对中国春节的习俗知之甚少,春节习俗的传承发生了变化。

  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了解了最具有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走进中国“年”,观察它、发现它、感受它、融入它,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动员全民宏扬民族文化,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积极动手实践、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假期中,我校学生研究兴趣盎然,同学们或独立自主,或三五个人组成调查学习小组,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推荐的调查内容及要求,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了调查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取了大量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学们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从春节综合调查到“年”的传说、从春节的风俗习惯到外地过年的习俗、甘肃特产;从春节的饮食文化到“年夜饭”、“水饺的来历”;从压岁钱的使用到烟花爆竹的燃放……还有的同学对年画、窗花、春联、灯谜等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有的同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六年级同学关于压岁钱做了以下的调查:

  1、你认为家长们应给压岁钱吗?如果应该,那么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

  2、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3、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压岁钱的权力?

  4、你一般把压岁钱花在哪些地方?

  5、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

  6、你的父母每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吗?

  孩子们通过上网调查、电话咨询、查阅报刊、询问路人等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他们做出了几点建议:压岁钱的数量应适当,不宜过多;可以将压岁钱改成孩子们喜欢的“压岁书”、“压岁碟”;同学们要正确的认识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同学们参与其中,其乐融融,收获着,快乐着。他们包水饺,虽然包的不美观,露馅易破,馅包的太少成了面蛋,甚至切面时把手切破了,但他们经历着,体验着,努力着,从不会到做不好,再到做好,争取来年自己把每个饺子包得好看、好吃;他们不会写对联,但他们和家长一起贴对联、读对联,感受着传统文化,渴望自己能写出对联,猜出更多的字谜;他们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打扫卫生、挂灯笼、做年夜饭、品尝各种传统菜肴、看春晚、放鞭炮、守夜、拜年……体验着家的温暖,传承着春节文化。

  学生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上街拍照、调查访问,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锻炼了能力,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如何调查,如何采访,如何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如何总结的能力。

  在“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做研究报告70余份,材料汇编成册,16名同学表现突出,被学校授予“调查小学士”称号。孩子们研究着,进步着;成长着,幸福着,快乐的笑脸如同绽放的花朵,体现着生命的精彩。

  通过学校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活动,学生不光从学校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了解了我国的最传统的节日春节,他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这都能教育现在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并且老师教他们制作了小报、贺卡等,还教他们阅读、制作,动脑、动手,兴趣盎然。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与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春节的快乐,更使他们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三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还有中秋节……但,我最喜欢的就数春节了!在参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知识。

  说起春节,还真得说说它的由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人们又叫它“过年”。按照我们国家的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思是说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怪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可是,“年”如何才能过去呢?聪明的人们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每到春节前人们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大人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还能辟邪,让“年”害怕。人们还会在自己家门口燃放烟花爆竹,用响彻云霄的鞭炮声赶走“年”。于是,春节写春联、倒贴“福”字、燃放爆竹等的习惯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快要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还会准备年货,春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东奔西走地忙于买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腊肉、糖果、饼干……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最喜欢过年了,因为每到这时,妈妈总会给我们买来好看的新衣新帽,准备过年的时候穿。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在家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年夜饭。大年初一,孩子们换上好看的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给长辈拜年了。拜年之后,长辈会发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里面装着满满的“压岁钱”。真爽!

  其实,人们在春节时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掸新、正月初八喝腊八粥,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又要热热闹闹地“闹元宵”。闹完“元宵”,春节也就过完了……

  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的调查活动中,我积极地参与调查,得到了许多关于传统习俗的知识,增加了不少见识,真好!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调研自我总结12-02

寒假社会调研活动报告12-23

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05-06

学校工会活动调研报告02-28

2022寒假社会调研活动报告02-12

2022寒假假期实践活动调研报告02-09

寒假志愿服务活动调研报告范文12-25

寒假社会调研活动报告范文12-23

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精选6篇)12-09

调研活动实践报告(通用6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