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
为了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对课改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同伴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教研教改共同体,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教研室安排,我校从本学期初开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教改活动。现就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了组织机构,确定了活动主题。
为了使这项活动井然有序,扎扎实实的.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语、数教研组长为副组长、成员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协助督促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确定了“以学定教、同课异构、彰显个性、注重实施、积极构建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为内容的活动主题,保障此项活动的有效性。
二、确定了同课异构对象,开展了讲课、听课。
我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年级的是六年级语文,与西王、岭后联片开展的年级时三数、四语。“同课异构”对象确定先后所讲内容,再让每位任课老师认真备课,然后由组长组织分语、数两组认真听课。(六年级本校老师听、三数、四语联片听课),听完后让授课老师说课,最后集中听课。把每节课中的优点不足提出来,与授课老师交流,最后同课的老师再相互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个集同课老师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教案。再分别在班上上课,效果很好。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2
“同课异构”中,“同课”是教学的基础,即同一文本,相同的教学内容,它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便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而我这里所谈的“存同”中的“同”,是存在于积极倡导“聚焦生本,致力改课”这一大下的,学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生本”这场春雨无声地洗礼,我们的思想站在了同一高度,我们会用同样的理念来支撑教学。在这次赛课中,我们四人虽然设计不同,但都渗透了“生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针对文本阿联酋今昔环境的鲜明对比,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有所思,发现阿联酋变化之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继而再次深入文本,探究原因,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我们都接受着“生本”理念的润泽,并实践于教学,这样的“同”,是理念的飞跃,思想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更上一层楼后极目远眺的愉悦。
教师“生本”理念的同,在实践中就会悄然摒弃原先学生机械学习的“同”,利用话题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开拓学习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于是“同”又在学生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发现四个的学生在老师平日创设的自主、合作的氛围下,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渐学会质疑,通过自主和小组交流来商讨问题,在小组的与组际间的补充中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还会合理选择相关文章加深感悟,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更具时效性,这样的“同”,体现了改课“理论说的通,实践有效果”的无限魅力。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看到了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更多的“同”性,这些“同”让我们看到了“生本”理念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实效性,更坚定了我们改课的决心,同时,同一理念下不同的展现形式则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价值有所体现。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虽然有着许多“同”,但由于教师个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即是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解析、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课异构正是给了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异”让课堂绽放光彩!
1、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沙漠中的绿洲》中,作者用沙漠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绿洲的多和美,画面的对比阅读凸显的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勇气和智慧。研读绿洲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全段围绕三句话展开,总起句:“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过渡句:“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中心句:“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在这一过程中,我关注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的是什么?是环境的恶劣:没有土、没有水、没有花草和树苗,启的是什么?是阿联酋人民的行动: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我稍做整理,发现围绕“代价”,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就可整合成一个体系,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
2、整体性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体会
鉴于我对文本的认识和课时的需求,我以话题架构学生、文本、课堂,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以“比较阅读”推进教学:
⑴、在单元文本的比对中,感受“绿洲”
以小云雀的心愿导入,勾连单元组主题,在与单元课文的比对当中,激发活用学生已知内容,让学生发现创建绿洲不仅存于小云雀的内心,还存在于所有人的期盼当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⑵、在旧知新识的比对中,走近“绿洲”
将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学环节紧扣相连,融于小组合作的策略中,先学后交,通过新旧知识的比对,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既达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更利于有效教学效果的形成,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词、文、课外资料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绿洲的形成有整体上的认识。
⑶、在鲜明画面的比对中,欣赏“绿洲”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画面(昔日阿联酋和现今阿联酋的对比),运用己有生活的感知经验,通过沙漠、绿洲两幅画面的对比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感受阿联酋变化之大,由感引发思,思考变化原因,由感促读,读中有悟,潜移默化中受到阿联酋人民人定胜天精神的熏陶。
⑷、在“代价”的比对中,升华“绿洲”
围绕“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话题,给足,让学生自主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如读句、圈词、批注、赏读等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识,感知课文内容,再通过和我们生活实际中种植花草树木所付出的代价比对,最终感悟出阿联酋人民所花费的代价之大,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整理出板书,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将学生个性的回答整理成一个体系,从中感受阿联酋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
⑸、在人文呵护的比对中,追求更美的“绿洲”
通过老师激情的语言,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对大话题进行思考和感悟,在感受阿联酋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基础上,领悟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意识的渗透,追求于创建自己心中的“绿洲”。
3、明快的教学节奏:
我希望我的课堂节奏是明快的,这样能够符合的认知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朗读环节:这里没有土,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水,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植物,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爽爽快快的三个买,不正能体现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花费的财力代价之大吗?这种明快的节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变式朗读方式是我在一次无意间的交谈中听到的,设计时我就设想,在我的教学中是否能够创设这种教学情境呢?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土是咸的,水是咸的”“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句式是如此的整齐,明快!于是教学中,我就将变式朗读融入其中“泥土没有——买,买来后挖去;淡水没有——买,买来后埋上,植物没有——买,买来后种上。”这样,我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将学生的思维整合成一个体系,的回整,变式的朗读,让课堂节奏愈发明快起来,难点就在这整合之间得以突破。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追求课堂上更多的“异”性,这些“异”让我们欣赏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美景,当然,我们追求的是“异”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创新思维也要有度,一位追求的个性如果目无原则,欠缺实效则毫无意义,异构不同展现开拓了视野,同课异构的价值更加鲜明。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同”的存在指引和你的发展,“异”的追求,只为“采得百花酿成蜜,博采众长功自成”。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存同求异,在专题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修正中进行说课评课,比较鉴别、存同求异;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3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根据教研室通知精神,我校制定了《新屯中心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的安排,我校于3月15日、3月15日分别举行了三年级品社、四年级数学和五年级科学的赛课活动。参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他们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从呈现给我们的课来看,可以说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
其中,王红艺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以亲切的教态,独特的语言魅力进行教学,通过操作、演示、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赵新莉老师执教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创设情境,促进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郑淑艳老师执教的《人娄改变地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采取用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等方法,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回顾活动过程有三方面收获:
1、“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
本次活动对上课的各位教师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对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伴互助精神。
2、“同课异构”赛课活动,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本次赛课活动,同时也是我校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着问题备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反思,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打开了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推动了校本教研工作。
参加活动的教师课进提前确定讲课主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通过观课议课,来看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实现了校本研修。
存在的不足:
一:年轻教师独立把握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前期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都凝聚了本年级的老教师的心血,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发现年轻教师在独立把握教材上还要多下功夫。个别环节的设计有待商讨。
二: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准确的数学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教研的一部分。
三:问题设计要简明扼要,切忌多而碎,低年级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使学生产生歧义。
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及时,注意积累评价语。
五、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小组活动时要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
六、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逐步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今后,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有效性。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4
第一,徐老师展示的“朗读课型”与我们平日操作的传统课型很不一样。它更侧重读,各式各样的读:生读,师读,小组读,师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共计全课朗读次数达到28次,但一点不令人生厌,从开头到最后逐步加深,要求逐渐提高,整个课堂娓娓道来,是渐入佳境,越来越吸引人,直到一课结束,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均沉浸其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环节,不仅让学生会朗读,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同时全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将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完美融合,不仅展示了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和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及小组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实行导学案之前,语文课实则成了语文教师个人素质的展示课,实行导学案之后,我们变得很被动。想多说又怕多说,不说学生又要乱说。通过徐老师的课,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导”与“学”的关系。如何导?我想,导学案的编写就成了重点。
第三,导学案的编写。
徐老师的导学案没有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个问题,但在各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指导指令,反观我们的导学案,编写简单,操作困难,每一节课都变成了阅读理解课。一篇很美的课文分成了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析问题,得出答案。小组展示分析过程,明确答案,顿时毫无美感可言,不仅消灭了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创造力,也抹杀了语文的整体性特色。我们不愿意让语文失去它本身的魅力,可是谁能告诉我们语文导学案应如何编写才能既有美感又有效果?
我想,语文的导学案可不可以这样编写?除了传统的三维目标,课前导读,课堂导学,课后总结,是否可以创造性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仅仅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就语文而言可分为阅读课型,朗读课型,读写结合课型,品析课型,讨论课型,口语交际课型,作文课型等等)去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如小说,诗歌,童话,说明文,散文等等)去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班和提高班)去编写,第一次编写的过程会非常繁琐,但几年下来,必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导学案。
第四,小组分配原则。
小组分配应同质分配,每小组的整体水平应相当,按优、良、中、差搭配,同时应考虑四人的科目是否发展均衡,四人的性格是否互补。班主任指定的小组长不一定是语数外特长生,各学科老师应私下告诉该组学科特长学生让他起到学科带头作用,而班主任指定的小组长主要是在班务方面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
第五,小组活动及小组奖惩细则的制定。
通过交流,不难发现,龙泉中学的小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从座位编排到小组活动到小组奖惩细则都非常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组交流之前,教师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指导要求,让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导”之下进行。最重要的是,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活动,并非七嘴八舌一起讨论。要让小组活动大放异彩,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小组奖惩细则,每一节课老师都应对各小组奖惩得分,每一天班委应算出各小组的分,一周一总,及时公布,并对表现最差的小组实施惩罚。
第六,语文课后的阅读。
研讨会后,我们还专门询问了龙泉中学语文课堂的设置及课时安排。徐老师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我个人认为,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外,语文老师可以在每一课导学案后增设“课后推荐”一栏,让学生由读一篇发展到读几篇,由课内发展到课外,班级也可以自行建立图书角,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目前初一七班已建立了图书角,图书涵盖范围囊括了文学、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等等)
老师们,新课改之路无法一蹴而就,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加上自身适势创新,我们能摸索出的一定是一条具有一中特色的新课改之路。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5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习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6
一学年来,我校教研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生成绩进步明显,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课堂效果较好。现就xx年来开展的一些活动,做一下总结,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年度,我们以学习《教育科研基础理论》、《教育科研理论》、《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科研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使教师认识到现代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评价观,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素养。
2、开展了一次《“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的专题学习活动。
在开学初,我们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通过教研组研讨、集体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3、开展以“研”为主题的专题研究。
教科室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开展研究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们逐步树立了研究教学,探索教学的思想,提高了研究水平,在一次次研讨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加强研究、推动校本课程实施
4、学习与应用。
在教科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如: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校本培训等,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5、教学与研讨。
本学年我们继续围绕“学习和应用教科研理论”的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与应用,使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6、课堂与教学实践。
7)本学期,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了“小、中、大三个年级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调研活动”,并在各年级开展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的研究”,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
8)组织教师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
9)组织教师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
10)参加“新课程实践”活动。
11)在组内开展“教学案例分析”活动。
1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13)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教师们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4、课题研究。
本学年,在“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了《农村小学教科研中心成果推广的研究》。我校的课题组的成员有了“小学课堂中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其他教师也都有了自己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5)组织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活动,通过“教学设计”、“实施方法”、“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研究活动,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反思。
16)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新课程理念培训活动,并参加了“新课程理念培训”活动。
17)组织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开展研讨课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交流,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18)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论文、随笔。
19)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论文、随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研组的工作得到了各位教师的大力支持,教师们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7
因为时间很紧张,没有全面准备,只是把这次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老师们平时较为疑惑的一些问题写了出来,和大家交流。
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这次活动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参与进来了,大家都很用心,年轻老师认真精心的准备课,有经验的老师不但课后要评课,有的老师课前还要对年轻老师进行指导,这是让人感觉最温暖的地方,这说明我们是一个团结、共同进步的集体。
这次活动一共听了八节课,听完课以后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讲课的老师们无论从教学理念上还是课堂表现上都进步非常快,让人刮目相看。下面具体说说:
优点:
一、课上得很朴实,注重了课堂实效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体会,准备得很用心。
比如吕老师在《圆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中,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环节,本来教学设计的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整理,但是在他发现学生个人完成有困难时,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改为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再整理,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了实效性。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不再一一赘述。
二、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次是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前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感觉老师们都注重了对教材的解读。
三、创设生活情境,努力让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都注意了把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比如马淑玲老师《统计》一课中课前就让学生统计青山泉的人口;结尾的小调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制成复式统计图,并思考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环节的设计都特别贴近学生生活。这些都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在努力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四、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吕老师在评xx老师《圆的整理和复习》一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xx老师把时间、话语权都充分的交给学生。这句话说得很好,恰当而且准确,王老师确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其他的老师在教学中也都给学生创设了学习探究的平台,努力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吕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圆的知识,马淑玲老师在《统计》一课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把单式统计图合成复式统计图等等,差不多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到“三个一”:有一条主线、有一个中心、还有一个面(也可以说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去学习探究)。
记得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还在鼓励老师们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从这学期的情况看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和本次老师们选择的课型也有关系。)
五、 课件的使用精彩纷呈。
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 课前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我们平时总说老教师经验丰富,老教师的经验体现在课堂掌控和教育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对教材,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上,这是他们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学习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年轻教师学不来的,所以,年轻老师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关于读懂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准确预设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课堂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学期初省教学评估的时候,省教科所副所长,主抓小学数学的赵杏梅老师到永南去检查,赵老师可以说搞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教研,老太太说话很利索,当时我和两位老师跟着一块儿去学习,永南的老师讲了一节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在评课的时候,找杏梅老师针对这节课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1)、学生今天学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2)、请说一说教材编排。
(3)、你觉得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这节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4)、这节课上完以后你感觉学生哪个环节学的不理想?
在这四个问题里面,有两个就是关于读懂学生的,一个是关于读懂教材的,还有一个是关于课后反思的。有的老师可能觉得我的学生我了解,其实我们平时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针对某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做更具体准确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准确的预设难点和生成。
下面说说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部分我们可以做细一点,把每一个例题的编写意图,例题中每一个数据的使用意图,每一个插图的编写意图,课本中每句话的编排意图,课本中活动旁边的批注的意图,每一个练习的意图,教材要传达的思想方法等等都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彻底弄明白,这一点对年轻老师尤为重要,可以看参考书,但不要先看参考书,更不能依赖参考书。第二步:数学一条线,语文一盘沙,这句话说明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在解读教材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再说一点对教材的使用上大家有疑惑的地方:能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前两年有个提法是: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提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两年老师们可能发现从国家到省到市,尤其是一些专家教研员听课的时候,遇到改动教材的情况大都会问授课老师为什么改动,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教材不能改,当然有的评课老师也会直接否定教师改动教材。
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材是专家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实验才确定下来的,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年龄特点,具有科学性,同时他的编排还要适应所有地区的孩子,所以它要具有普适性,可是我们教学针对的是某一地区的一部分学生,它在针对性方面可能就差一点。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教材科学性和普适性的东西保留,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优化教学素材(不一定非得优化,认为合适,可以不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比方说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
李雪《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老师在领着学生做练习的时候,课件上把课本练习上一个找角的习题的水管的图换成了一幅钟面的图,其实水管图比钟面图直观而且简单,在评课的时候赵杏梅老师就问为什么要换,指出“换教材上的材料必须要有自己充分的准备”。(这里把准备换成思考我更喜欢。)
二、 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还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现在能给学生提供机会,那么给学生提供机会了就达到目的了吗?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是我们在在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上跨出的一大步,但下一步怎么走还继续思考:
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观察、合作、实验、推理等探究和活动的平台上,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动中学习交流、学习思考,感受和别人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感受探究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探讨要有深度、有广度,思维要有撞击、有提升。不能浅尝辄止,走过场。给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的机会不是目的,达到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开放、更自主,预设更细化、更充分。
三、 多维教学目标,注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时每个班和每个班的孩子水平没多大差别,可是六年学上下来,能力就有了高下之分,教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体会应该更为深刻,有的班的孩子能力强,思维快,有的班就慢一些,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对孩子的影响。
数学学科因为其特点,可以看作是小学阶段训练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学科,学生开放型思维、逆向思维、举一反三思维、质疑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行成,和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知识为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的,目标过于单一化,目光太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考虑。
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不教傻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形成思维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并且有提升。
最初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种方法,但慢慢可以转化成一种能力。例如最初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去这么想,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多了就会上升为一种能力。
四、 要关注课堂、关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注意细节。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文,让学生读懂课文;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这句话放到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教材——让学生学会知识;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第一种境界——走教案,我们可以达到第二种境界——心中有知识,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要力争达到第三种境界——心中有人,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培养。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比方说老师可以预设一个情境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其实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老师预设时没有的东西,这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更应该看成一种课堂资源,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儿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对“课堂生成”的一点认识:
·精心地预设生成;
·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性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细节。(课堂生成的处理可以看做是一种细节、老师针对不同孩子思考和回答的引导评价是一种细节,甚至老师的不同语气和笑容都是细节——关注细节,细节让你更精彩)
五、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一是指提要求的时候,语言要明确,指向清楚,要让学生通过你的话知道自己要干嘛;二是在评价或引导的时候,你的语言要有引导性或激励性。
比如:“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就具有名确的指向性——说说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达到自省、修正方向的目的。
六、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学有兴趣的数学。在这八节课当中,有的课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气氛比较平,缺乏亮点。
兴趣的来源一是来自外部感官刺激(例如动画、声音等等),二是老师引发了发自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要想调动孩子兴趣,还要从这两方面多下功夫。
缺乏亮点——和课堂生成有关系。
七、 老师不能强势,他只是引导者。
八、 说说复习课
因为这次活动中有两节整理复习的课,而且现在有的老师已经把课讲完了,快要进入复习阶段了,所以借此机会说说复习课: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的三个功能:一、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三、逐步养成学生归纳整理的习惯,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复习课的基本步骤;
九、 注重在平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的能力,主动成长。
课堂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只能是课堂实践,即使是从理论学习中得来的东西也要在实践中去试一试。大家肯定都有这方面的体会。
比如老师要想在公开课上——平时就要——,你在公开课上展示的绝大多数还是你自己的平时的状态多一点,学生也一样。
人总是要成长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与其被别人逼着被动成长,不如自己选择方向主动成长。
十、最后一个建议是多听听其他学科的课,比如优秀教师的语文课。
我们学校年轻老师比较多,希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也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8
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是我们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出发点。“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效果。“同课”是指同一节课、同一教学内容,课标的要求相同,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相同;“异构”指的是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特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不同,即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的切入点不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异”。听课者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取得的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逐步改进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教师岗位练兵、共同提高、推进课程改革的目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意义匪浅。
一、“同课异构”优化课堂结构,推进课程改革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向课改靠拢,教的课堂逐渐向学的课堂转型。活动中教师们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又达到同一教学目的,并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提升我旗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
二、“同课异构”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作课教师的成长
“同课异构”给作课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作课教师从讲课到课后交流,有机会与其他作课教师充分交流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享成功的喜悦;也聆听众多活动参与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得到点拨和启发,同时也在众多同行面前展示自我,展现才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就是同伴互助,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小小的提示或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活动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观课过程中很好的观察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取先进经验做法。尤其在说课、议课环节中收获颇多。说课、议课环节是“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所在。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在这里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升华,取长补短,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学校发展
(一)校际间的“同课异构”对承办学校来说是一种担子
为了办好活动,从校长到学生都感到自己有无形的压力,学校的环境卫生、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得到有效改善,再加上会后总结提升,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得到一次洗礼,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二)“同课异构”对参与学校也是一种刺激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9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效果类型
教研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研活动开展的最根本目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举办,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探讨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不同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由于本身教师对所授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人格魅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课异构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反思、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异构,对课后评课的异构。同课异构的概念归结为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并且进行互相的评听课,实现彼此间的互相学习,以助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形式。
1.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专业有威望的资深教师,或校外专家全程指导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2.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这是由组内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发起的教研活动,直接是组内本学科教师之间的较量,选定同一教材内容,由多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全组老师参与听评课过程,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就不同教师的不同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动结束后,再由上课的老师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3.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场合开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天天在做,这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更能够看出教师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是更好的学习机会,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浅,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班级的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程,了解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化为己用,并再教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成熟经验又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好处。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作用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指能意识到并能够表述的知识,它可以在教师以前的学习中所获取,例如:语文中语法等,而缄默知识是指无法表达和无法意识到的知识,必须有过亲身的教学经历才可以获得,这种知识不能光通过言语来传授,但是它可以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因此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节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这是教师的必做任务,但是教师之间的理解不同,使得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同,可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确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每名教师的风采与魅力都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与讲解方式也不同,那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最好,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一目了然,对于教师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完善自我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有的教师选择发现法;在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上,有的教师是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阶段和步骤,有的则把教学划分为若干平行的单元;在师生活动方式上,有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策略;有的则采用学生中心策略……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优势,提高并锻炼自校的教师队伍。
3.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用尽多少教学手段,多少教学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来衡量,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自己日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做铺垫。
总之,“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比较式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本专业同名课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中的事件和情景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在知识的碰撞中,交流经验,比较教法,即激发了教师间的上进斗志,又促进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xx,(7).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0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学期学校组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我们四年级语文教师便积极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全校第一个进行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本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们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不仅使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1、组织动员: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5、实施教学,听课评课。
本组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3月x日至3月x日上午上课,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听课,下午在本组办公室,集中评课。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四年级语文科教师。
2、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
四、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
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
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本组四位老师各展风 采,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1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习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习“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习
多向名师学习,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习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真正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2
20xx年11月27日参加了扬州举行的全国典型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深有感触!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听的四节课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上课老师分别是:节:扬州教育学院附中:高亮荣老师节:洋思:封涛老师第三节:宜兴实验中学詹慧老师第四节:杜郎口中学刘桂喜老师四位老师各自给我们展现了同一内容却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精彩课堂感受如下:
1、精彩的课堂需要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及亲和力。
2、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在第二节课中,封涛老师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当时一个男生每次都举手回答问题,他说“你们班是不是这个男生最聪明?”我想封涛老师会说大家要跟这位男生学习,没想到他却说:“我觉得这位男生是很聪明,但并不是最聪明的,还有许多同学比他聪明,只不过有点含羞而已!
3、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4、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5、授课、自然流畅。有的老师语言的经典,体现了超凡脱俗,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的声情并茂亲切又富有激情,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3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4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和情境性机智可以被相互。
长期以来,教师的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在每个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要明确,否则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和内容的注意力等。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
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长处,不断在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5
本学期,我的收获:
本学期教研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但对于教研组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在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学习中,我们综合组的全体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另外还开展了座谈会,读书摘记,学生书画、唱歌比赛等;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博客,在博客上综合组的成员可以发表有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内容,为科学、英语、音乐等教学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本学期教研组的教课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争辩,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教研组的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记得那次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课上下来还是很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实验交流时,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在听,自顾自的。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教研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下学期,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新教师,每次上课之前关注自己的教案和课堂时间的分配,所以课堂上我很少注意学生的各种表现;还有由于刚刚接受教学任务,对于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忙得一团糟,以致影响我的教学过程。所以下学期,我打算把课堂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如听课效果、发言情况、纪律情况,尤其是学生的课堂纪律,我一定得下功夫狠狠地抓一抓。作为班主任,我打算寒假期间整理好班级里的一些事,下学期开学就可以和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在管理过程中,我继续要求自己做到赏罚分明。
下学期对教研活动的建议:
1、每次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只有听课、上课、评课都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使参与活动的教师都有所收获,不会为活动而活动。
2、教研活动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师,指定不同的活动要求,安排的内容要有变化。这样才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可以多安排一些竞赛类的活动,汉字书写比赛、学科设计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通过比一比,让教师提高兴趣。
总之,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和评课,而重在一个“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学思维等;研究学生的学法、基本技能等。
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5)
2、学校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5)
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5)
4、小学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6)
5、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总结(20xx—05—24)
6、体育课教研活动总结(20xx—06—27)
7、体育教研活动总结(20xx—06—2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6-21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7-01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11-24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1-2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5篇01-1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5篇)01-1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精选5篇)09-1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5篇11-30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