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从选题、搜集资料、论文结构、文献目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拟定、撰写工作。关键词: 英语; 毕业论文; 写作
毕业论文通常是一篇较长的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研究论文; 主要目的是探索、讨论或分析一个实际的或带有理论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英语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
论文撰写准备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阅读和权衡证据的科研论文写作实践。这种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几年大学课程学习的综合知识检查, 而且对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是给毕业生一次学习使用图书资料, 吸收新知识的好机会。
一、论文撰写步骤
1 选题
一般来讲, 选题一下子是很难确定的。比较容易的做法是先选一个总的课题, 然后围绕总题找材料阅读、思考, 最后确定哪一个方面或哪些方面可以在论文中加以运用和发挥。比如, 你对语音很有兴趣。若选“On English Phonetics”, 题目就太大了, 不如选“On Teaching English Phonetics in M iddle School”, 因为这个题目范围小, 直接与你从事的英语课堂语音教学联系起来, 比较切合实际, 写起来也比较顺手。同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中学教学实习多少都有某些实践和体会, 写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在选题方面,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题目要富有意义, 要有严肃性。
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学术研究。你的分析要有一定深度和创见, 其目的是要让读者从中思考并获得新的信息。题目没有意义和严肃性, 其论文必然不会有多大学术价值。
(2) 要结合个人特长和研究能力。
比如, 你对语言学和词汇学都有兴趣, 但你更喜欢词汇学, 并且平时阅读和积累这方面的材料也很多, 可以说是你的专长; 那你最好选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因此, 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选择符合个人实际的题目去写。
(3) 要结合个人手头的资料选题。
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论点一般是以资料研究为基础的。如手头仅有一、两本书或几篇文章, 就想从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得出结论, 这样的论文也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 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你手头的资料太少, 不足为证。
(4) 要注意客观性。
题目的选择要竭力避免个人主观性。有些题目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个人偏见。比如, 这种题目: “Which Was the Creater Writer, Mark Twain or Hemingwei?”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你的结论不是“Mark Twain”, 就是“Hemingwei”。这样容易产生个人主观臆断。我们不妨改为“A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Mark Twain’ s and Hemingwei’ s Works”较妥。
(5) 要有利于得出合理的结论。
若选“On English Teach ing inM iddle School”是很难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题目太大, 无法深入研究, 应设法限制课题范围, 找到研究焦点。比如,“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太笼统、太广, 我们可以缩小范围: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in Middle School”。这个题目还可以再缩小:“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Phone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这样就把题目限制到最小范围, 从而容易得出个人的结论。
2 搜集材料
题目一旦确定, 下一步是搜集材料(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图书馆有成千上万册书籍, 每册都有书目卡、作者卡。用电脑先查阅与题目有关的卡片, 找出与题目有关的标题,在自备卡片上抄下所有的书目。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编辑一部序言性的书目提要, 通过翻阅书目提要得出新的标题, 从而进一步扩展书目提要, 形成一种文摘。
3 阅读
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是阅读, 因为论文中大部分新的材料都来自于书籍、杂志或报刊。阅读时, 要学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有用的范围, 学会评价这些文章。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通读, 先翻翻目录或索引, 找出与题目有关的章节或段落。阅读时, 对无关重要的章节要快读, 直到找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候, 我们会感到通读一本书而从中未得到对论文有用的东西, 是浪费时间。这是司空见惯的, 但不要灰心, 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那册书现在无用, 但以后可能有用。
4 做笔记
众所周知,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把读过的东西都一下子或长久地记在脑子里。没有笔记无法写出一篇理想的论文。做笔记的最好方法是用卡片。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笔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与主题有关的事实(证据)、观点或看法。多记点东西比去图书馆重读有关书籍要容易得多, 因此别怕记的多, 怕的是如何筛选有用的东西, 为论文主题提供充足的证据,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抓住要点, 有选择性地去记。
(1) 记录文献书目(见文后示例)
笔记包括两种信息: 一种是上面提到的证据(事实)、观点或看法; 一种是信息(资料)的来源(出处)。简单地说, 在文献目录卡上记下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及出版日期等, 但不要只用一篇杂志的名称。具体要求见文后示例说明。
(2) 笔记种类
主要有三种: 直接引语、释义和小结。记录直接引语指记下陈述主题的作者原话; 释义指用间接引语通过自己的语言写下某一原始资料的中心意思(即主题思想) ; 小结指用自己的语言压缩大量的材料(即综述)。无论使用那种形式, 都必须列出资料出处。
(3) 引文
引用别人的原话, 一定要加引号。有时候, 只引用某些部分, 而省去一、两段, 要用间隔小园点“•”。如果省去一个句子或两个句子的某一部分, 要用三个小园点表示省略。如果省去一句的开头, 在省略的前面用引号; 如果省去句末部分, 在省略和句末标点符号后用引号。这里要特别注意: 使用省略形式并不意味改变原文意思, 句子结构必须完整, 不能省略句子的主要成分, 如主语和谓语。还有一点需要提醒: 不要以为凡印刷出版的作品都一定是真实的。要学会在做笔记时区分作者对某件事的陈述和对某种看法的表达。如果出现几个作者对某个事实有不同的看法, 而你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哪种是对的, 一般的做法是如实地陈述两种不同看法,让读者去鉴别, 谨防主观偏面性; 或者找有权威性的参考资料或百科全书查阅, 得出可靠的、具有权威性的看法。
(4) 整理笔记
搜集了充足的资料, 在着手撰写论文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少材料是重复的。这时就要停止阅读, 整理一下笔记。要重阅笔记, 按不同标题分门别类。这有利于我们对手头的笔记进行评价。有些可以舍去, 有些可以用其他材料补充。这时重返图书馆翻阅与主题有关的其他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5) 组织笔记
为了充分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而且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必须在整理笔记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和组织, 留下对主题有用的, 舍去与主题无关、模棱两可的东西。
(1) 论据与观点
如果一篇论文论据堆积而没有充分材料证明或驳斥一种观点, 此文是没有说服力的。尽管这些证据很有价值, 但读者从中并未得到什么启发, 因为读者不清楚这些证据要说明什么问题, 论证什么观点。反过来讲, 如果一篇论文表达了不少观点而没有充足的论据加以说明, 也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它没有说服力, 读者无法相信作者在阐明哪种观点, 甚至会认为作者的态度是不严肃的, 是不够诚实的。
因此, 论文必须把论据和对论据的评价结合起来, 必须把可靠的、经过核实的真实信息与以此为基础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样组织成的论文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 撰写提纲(见文后示例)
提纲本身就是每张卡片上简要标题的合理编辑, 可以用短语, 也可以用句子, 通常多用句子结构。这样做会强使你简述论文的各个部分对主题的作用。
6 撰写论文
论文撰写不同于作文写作, 但写作课上学到的写作原理对论文写作都会适用。撰写论文必须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串通起来。大量阅读、做笔记、研究和整理笔记, 这些都算准备工作, 也可以说是完成论文的一半。但是, 如果仅把笔记串在一起, 这不叫撰写论文, 叫誊写笔记。撰写论文必须用自己的话语陈述他人或自己的观点。这种陈述应当贯彻于论文始终, 并且要有一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关于风格方面的几点意见: 一般来讲, 风格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但对初学撰写论文的毕业生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段落与章节之间的逻辑性。论文中的所有论据和观点都应当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主题为核心, 要有逻辑性。这样, 读者会容易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容易接受你的结论。各段通常以主题句开头, 接着用论据阐明主题句涵意。同样每一章也要以概括要点的段落开头。
2. 语气要客观一些。论文本身是对一些客观事实或问题的探讨或研究; 结论的基础是资料, 而不是个人的偏见。一般避免用第一人称。
3. 语言要清晰、流畅、开门见山。撰写论文不是写小说或编剧本。华丽的语言或复杂的语言结构往往会转移读者的注意力, 忽视主题思想。多用间接引语可以使语言流畅。
二、总体安排
1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 题目,(2) 摘要(或前言) , (3) 提纲, (4) 正文, (5) 结尾, (6) 注释和文献目录。
论文开头用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要点, 说明文章宗旨, 这叫摘要(即主题)。接着是写出提纲。前言不必太长, 用一、两段说明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主题范围或焦点,也可以先提出问题或要阐述的观点。然后是正文。正文分章节, 每章节有标题, 但标题不宜过多, 因为过多的标题势必出现过多的数字序号, 使读者难以抓住要点, 造成思想混乱。结尾一般与前言相呼应, 要么进一步加强提出的观点, 要么回答提出的问题。注释包括两种: 角注(footnote) (在正文页底) 和补注(endnote) (在结尾之后)。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角注读起来方便一些, 而补注打印又方便一些。
2. 引语的运用
原则上少用直接引语。不用直接引语的论文也是有的, 但通常直接引语是需要的。(1) 如果选题是文学方面的, 必然要涉及原作者的文体。这就要求对作品中某些篇章进行分析, 势必要引用原文。
(2) 如果原文对某件事或观点陈述非常清楚, 无需多作解释, 最好引用原文。
(3) 如果某些资料对论文的观点有不同的陈述, 最好引用这些资料证明, 以免引起读者对你的论点产生怀疑。
3. 角注的运用
凡引用原作者的证据或观点都必须加角注(或补注) 说明出处。如果用间接引语陈述可以不加。角注主要是用来说明新的论据和观点的出处, 否则会被认为是剽窃。
(1) 避免剽窃
剽窃指使用原作者的证据、观点或语言,不加声明或不表致谢, 是地地道道的盗窃或欺骗行为。让他人为自己写篇文章, 或完全照抄他人杂志上的文章, 或一本书的有关章节;或这里抄一句, 那里抄一句; 这里抄一段, 那里抄一段, 凑合成一篇文章, 这都是常见的剽窃行为。
(2) 角注形式
角注包括与文献目录相同的信息, 但编排和标注有所不同。释义的材料可以加, 也可以不加。如果对释义资料的可靠性拿不准, 可以加。对材料小结时, 可以在开头句子上端用
角注符号表示。
4 文献目录
文献目录指论文中使用信息资料的书目、文章和其他出版物的细目。有两种: 工作文献目录和最后目录。工作目录是一套卡片,在上面列出有用的资料; 最后目录是论文完成后要准备的参考书目, 也是写论文时实际要用的资料目录, 因为你不可能预知哪些书或文章包含对你有用的信息, 你得为每种资料准备文献目录卡、阅读对可能舍去哪些无用的资料卡。
书籍编目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用卡片目录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 包括书名、作者和主题。
(1) 书籍文献目录卡此种卡片包括以下内容:
1) 著者的姓后用逗号; 首名和中名的首字母后用句号。
2) 作品的名称后用句号。整部著作的标题用斜体字(或下面划线) ; 汇编中的作品标题用双引号; 除了不在标题之首的冠词、介词和连词外, 所有的词通常要大写。
3) 版次后用句号。
4) 译者、编者的姓名后用句号。
5) 出版地址后用冒号。
6) 出版单位的名称后用逗号。
7) 出版年份后用句号。如果出版日期未出现在标题页上, 而在书中其他地方出现, 则应将日期置于方括号内。若找不出日期, 应记录下版权日期, 并在日期前面用“c”符号加以说明。例如, c. 1956。如果既无出版日期又无版权日期, 要注上n. d. (no date: 日期不详)。
8) 该作品的页码或有关内容的页码后用句号。
下面是文献目录示例:
1. 书籍:
1) 作者是一个人。例如:
①Carroll, J. B. “Process and content in psycholinguistics.”In Current Trends i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Behavior, R. GLaser, ed. Pittsburgh,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58, pp. 175- 200.
② Capell, A. Studies in Socio-L inguistics. The Hague: Mouton, 1956.
2) 作者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
①Blom, J. P. , and J. T. Gumperz.“Som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verbalbehavior.” In 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J. J. Gumperz and D. H. Hymes eds. N 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2.
②A ustin, David etal. Reading Rights for Boys: Sex Role and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Experienc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Crofts, 1971.
注:“and others”也可以用来代替“etal”.
3) 未标明作者。如:
Lottery, The. London: J. W atts, 1732.
4) 英语译名。例如:
Flaubert, Gustave,M adame Bovary. Trans. Gerard Hopkins.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mpany, lne., 1959.
2. 文章例如:
①Bursill-Hall, G. L. “Levels analysis: J. R. Firth’ s theories of linguistic analysis I.” Th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Linguistic Association 6, no. 2 (1960) : 124- 135.
②在百科全书、词典中:
“Drama - Stories on the Stage, ”Compton’ s Pictured Encyclopedia. (1967) , IV , 169- 192.
3. 报纸例如: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7, 1972, Sec. 4, P. 3.
附: 论文提纲和参考书目示例:
Effect of in struction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Ⅰ. Introduction
——“Does instruction promote second language leaning?”
Ⅱ. Developmental Sequence/accuracy order
——It investigatesw hether instruction enables learners to acquire a devlopmental feature,which
may or may not interfere with the natural process of acquisition.
——Early morpheme studies support Chomsky’s “Universal principles” “Innate abiliry” and Krashen’s natural order.
——There are constraints on the effect that instruction has on the accuracy order of acquisition.
Ⅲ. Acquisition Processes
——Comparative morpheme and syntax studies in obligatory contexts.
——Mixed results ( instruction is not influential- influential- mixed results).
Ⅳ. Rate of acquisition
——Two arguments:
——Instruc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acquisition of linguistic rules. Some studies claim that L 2
acquisition involves certain natural oredr that can not be bypassed.
——Instruction can have an immediate or a delayed effect on acquiring L2 rules if instruction confirms to conditions:
• Instruction should not include any psychological complex operations.
• Instruction should perform a single and clear function.
Ⅴ.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How to address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rlanguage
Ⅵ.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Recommended references
Doughty, C. (1991).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does make a difference: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of SL relativiza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3. (14) , 431- 469.
Long, M. H. (1983). Do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TESOL Quarterly. 17. 359- 82.
Pienemann, M. (1984).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teachability of languag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 186- 214.
O’Malley, M. J. , & Chamot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 Jones, C., Zelinksi, C. and Usprich (1978). How important is instruction? ELT Journal, 32. 257-261.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撰写优秀的个人简历12-08
如何撰写个人基本信息12-26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02-21
写简历 实践经历如何撰写才打动人03-18
求职简历的撰写标准12-14
简历撰写三大技巧11-23
撰写简历必须注意的问题03-26
简历撰写遵循的原则与方法02-26
2021年简历撰写小技巧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