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改革学生自我评价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自我评价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革学生自我评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革学生自我评价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愈觉得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呼唤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适应社会需求。教师呼唤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改革。家长呼唤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呼唤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满足学生欲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方方面面的呼唤,认清了现行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我们全体教育界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改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课程改革了,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新课改中,我们如何检验接受了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通过纸笔测验,分数定论的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探寻一条评新的途径来评价学生。我认为,只有建立一套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来取代传统性的考试,才能使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让学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迸发出创新的活力,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我就新课改下如何对学生实施评价谈几点思考,以赐教于各位同仁。
一、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课改下的教学环节中常设置有提问、讨论、小组活动、表演、手工、演讲、答辩、采访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多 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然而,一张期末考试试卷是无法检测评价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的。因此,新课改下对学生实施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等到学习终结才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把握时机,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评价的场所可以是课堂,办公室,升旗场,劳动工地等等,只要学生随时随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个性的张扬,哪怕是品德上一点点闪光之处,我们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这个表扬就是评价,是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成长过程中的评价,这个评价更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会促进学生不断地转变和发展,最后为有一个良好的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 注重观察学生生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应该把评价学生的标准狭隘地限制在成绩的高低上。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每个学科的学生的学习潜能与收获都是各不相同的。成绩不是评价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任何学生都是一样的,学习成绩不突出,并不等于这个学生一无是处,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以成绩论英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
学生,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任何一方面的闪光点,留心观察,及时引导,增强他们的兴趣,及时恰当地激励评价,学生一定会是可造人才。
二、要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我所教的
学生中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期末考试总是不及格,因此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厌学。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是数学教师,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厌学时常不带数学练习册,于是我给学生定了这样的规则:凡 是学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老师都要表扬,并记入平时成绩,平时成 60%,期末考试分数占40%,两者相加,最后得出终结性评价。常言到:分、分,学生的命根根。学生都很害怕闭卷考试,相比较,平时分数要好拿一点。于是,带数学练习册来上课的学生多了,积极发言的学生多了, 参加小组讨论的学生多了。
水到渠成,因为有了一个好的学习过程,于是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学习结果,本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期末考试无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远远超出年级同类班级。然而我更重视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方面学生得到了更高的评价。事实证明,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自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已达到了探究的目标,哪些方面还未达到,帮助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地分析评价。及时地自我总结,归纳,反馈。教师要鼓励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使“自评”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动力。
学生互评,可以提高他们的比较,鉴别和判断能力,可以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感染、互相激励的氛围。学生互评,可以通过角色的变换,获得自尊感的满足。教师可在学生的互评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自己与集体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增强了学习的热情,扩大了成功的机会。
三、灵活多样地对学生实施评价,传统的评价体系强调选拔
的功能,因此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这个结果常常取到“一锤定因”的效果,为了能“公平、公正”地选出“最好”, 卷面测试几乎成为评价的主要方式,课堂里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是常有的事。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要体现激励与改进的功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因此,新课程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
1、灵活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不受时间、地 点、传统方法的限制,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日常化。
2、多样化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再整齐划一,可以将量化评价(卷面测试分数)与质性评价(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和考察)相互结合,于是,评价的方法就可多种多样:闭卷考、开卷考、课堂提问、演讲、辩论、
随机表扬等等,只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都可以使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成的恰当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同学的羡慕。
四、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氛围,
传统的课堂评价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的表现全凭老师的主张决定优劣。然而,有时候人的眼睛不能看到所有,耳朵不能听到所有,思维存在局限,判断会出现误差,因此,学生的能力常被教师片面地评估和否定在课堂中。由于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永远只能被动地作为被评价者,他们希望改变角色。
新的课程改革呼唤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我认为,这种体系下的评价来自这几方面:1、教师评价2、自我评估3、小伙伴的评价4、家长的评价5、社会、公众的评价。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多元评价中才能得到更客观的认定,才能更客观的地认识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单一的功利性的评价,只重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的过程。教师学生心中树立了牢固的分数意识。
学校考评教师也只重成绩,不看重教师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新课程中,教学评价是一种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经历做出不同的评价,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 我在课堂上常组织“讲一讲”活动,就是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数学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然后由大家对他作出评价。讲故事的同学时常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来自伙伴的鼓励使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我也时常让学生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每次搞这个活动时,学生都很兴奋。 同学在纸条上写到,缺点:上课讲小话,不完成作业,会顶撞老师,欺负同学。优点:爱打篮球,玩电脑,长得帅。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请他帮助我在电脑上输入材料,并对他的输入速度大加赞赏,赞赏声中,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目光,他在认识自我中一点点长大了。
五、合理设置评价内容
一个成功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激励机制,激励着被评价者向既定目标奋进,因此,明确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不仅确定有知识目标,还确定有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评价内容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要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积极情感体验的检测,特别是要落脚到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教育效果的检测,以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例如,我上“植树问题”这一节课时,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植树问题”环境改造问题,给新加坡学生写一封信。课堂情况是: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同学都在很短的时间里给新加坡小学生写一封信,他们在信中向新加坡小学生表达了渴望绿化家园,希望和平共处,中新友好合作的美好愿望。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朗读自己的杰作,抒发自己的感情,我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以了很高的评价。 我认为,我所设计的这个评价内容即检测了学生对生存环境、生态问题的了解程度,又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科渗透,特别是暴露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环境的教育,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因此,课程评价内容必须围绕课程目标来设置,只要有助于检测目标,其设计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授课教师可以做到“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新课改呼唤新的学生评价方式,当然包括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可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工程,它不是一所学校,一个教育机构所能改变的,因此,教师和学校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就是转变观念,结合实际地建立一套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来取代传统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中找到自我,建全人格,得到发展,让素质教育之花开遍校园,滋润学生的心田。
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已成为教育界有志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新课改精神也要求我们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为交互主体。评价内容更为广泛、全面,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质性评价的大量使用,使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及时性。学生综合评价是随着新课改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它必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逐步向科学、民主、个性的发展,必将在教育领域里大放异彩。
改革学生自我评价2
任县第四中学 贾现芳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价学生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很迫切的现实问题,而现实中的学生评价问题重重: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择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一步步从理念层面走向实践。本文将从问题剖析入手,在对现有学生评价中的局限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学生评价及其意义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在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评价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及时调节、提高和改进完善学习行为;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提高;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等方面的状况,为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和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学生评价,还可以从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课程实施的状况、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以及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等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是建构教育评价改革体系中的首要问题,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自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推进中的重要问题。
二、现有的一些学生评价观点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认识到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与新课程实施间的许多矛盾。由于现有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不仅没有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而且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来说,现有学生评价中主要存在如下的局限和不足:
(一)选拔性评价的观点
这种学生评价观点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考试成绩决定高低和优劣,评价关注的是知识而不是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管理者。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和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反映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考试就是评价,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所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评价都成为“应试”的附庸。学生评价最关注的是“分数”,追求的也是“分数”,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终结性使学生不能从日常即时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对学习进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水平性评价观点
这种学生评价观点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侧重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是一种绝对评价。它面向的是学生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是对过去的一种资格鉴定,主要目的在于鉴定学生是否合格,是否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往往引导人们只注重评价的结果,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评价主体单一性观点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其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极其优越,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同伴及群体、家长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更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消极地位,不能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体。这不仅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影响了个体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三、学生评价改革的对策
新课程需要新的学生评价机制。面对新形势,学生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学生评价改革做了如下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从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来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对开展学生评价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指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贯彻发展性原则,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发展性评价观,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以及只有难倒学生才能体现评价人的水平的落后观念,反对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评价和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二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三要多用肯定性评价,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的水平,并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四是确定评价目标、标准、程序、方法、主体,得出评价结论等,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需求,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发现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反馈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五要激发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二)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原则是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
贯彻这一原则,
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突出人的多种能力、态度、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要注重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平时表现和学生成长档案袋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杜绝用单一的方法评价学生。
三是评价标准要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分层化。
(三)差异性原则
学生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关键一点是尊重学生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同时,不同的学习个体完成同一活动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同一个体在完成一项活动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因人施评,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差异性原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对学生个体的尊重。遵循差异性原则,在评价目标设置上应有多种层次,在评价方法和主体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出评价结论时要因人而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不足。
总之,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生评价的方法是多元的,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是片面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指导思想,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改革学生自我评价3
一、中学生教学中存在问题
1、学生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考试就是评价,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所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评价都成为“应试”的附庸。学生评价最关注的是“分数”,追求的也是“分数”,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终结性使学生不能从日常即时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对学习进行调整;评价更不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为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意义的参照。
2.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
在原有的学生评价中,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从而,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较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导向,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与畸形,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忽视对其他学生评价方法的运用
学生评价的方法除了现行的、运用最多的纸笔测验外,还有许多体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评语、日常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和学习日记等等。纸笔测验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学生某一方面发展的手段,如果不能与其他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便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性。
4.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张扬,使其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极其优越,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同伴及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更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消极地位,不能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体。而学生评价的主体也没有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二、课题提出的原因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家长、学生本人并没有没有参与对孩子的评价,这致使评价的功能只强化了区分优劣,只重视结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各个领域的评价方式加以改变。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新方式逐渐代替了应试教育。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跟着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的教育模式。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我评价在学习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使自我评价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自我评价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修养,形成良好地品德习惯的方法。自我评价会使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及行为作风上自觉地控制和不断提高。如:以初中学生为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评性,初步具备了探求真理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意识的日益提高,渴望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产生一种关心自身才能和品行发展的强烈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基层单位,对学习实行德育渗透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身心的健康发展。自我评价的作用在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德育过多地强调灌输,导致德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性。这种无视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育的作用。再次,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理解为智育,又把智育浓缩为分数,像日常行为规范范畴的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急功近利已经把教育引向重智能成就轻德性养成、重埋头苦读轻心理健康的误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要把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作为我们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切实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较高素质的人才起到实践上的示范和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三、提高中学生的参与及自我评价能力的措施
1.设立特殊分值
了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对学生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参与过程等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所以,在具体操作时,设立个人努力分70%,小组合作分30%,还设立特殊分,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加分规则。个人加分情况:被选拔数学竞赛班参加竞赛的加5分,若取得名次的加3~5分;数学报上发表文章的加5分;担任数学课代表工作的加3分,担任小组长工作的加2分;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上有明显进步的加2~4分;独立思考,解题方法独特的加2分;调查报告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加2分;作业完成且能很好订正的加1分。这种留心“问题——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和富有想象力的智慧去识别,解决问题,极大地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回归自然,生活和社会综合实践中探索奥妙的潜能的形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加1~4分。集体加分情况:集体加分主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本着优生不会受到嫉妒,学困生不会受到歧视的原则,令学生“助人自助”,一方面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让学生有压力感,不断努力,挑战自我,挑战成功,最后达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讨论,积极合作的小组每人次加1分;能得出精彩的结论,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对其他组的发言能指出不当之处的小组每人次加2分;能互帮互助,请组员耐心讲解,整体成绩提高的小组每人次加3~5分;小组间能合作交流,带动更多同学进步的每人次加5分。
2.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的评价,同伴间互评的资料,教师做出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测验评价等,家长、专家的评价资料等等。成长记录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完整过程。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档案包括: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最满意的作业;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单元知识总结;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果;在实际评价中,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作业情况、读书笔记、活动报告、小制作、章节趣味题展示、测验出卷、小组阶段性成果、求知欲与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品行和兴趣发展、习惯养成、责任感与进取心等等都整理装入档案袋,重视学生潜能与特质的发展,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捕捉学生每一点滴的成功和进步。
3.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即发挥学生自评的作用;同时,注意学生间互评的作用。实施效果:⑴学生参与自评,在学习后能够比照学期目标进行自我反思,能够制定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体验到学生自身的存在对他人和对社会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完善自己。⑵在自评的基础上,实行学生间互评。如将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设组长一名,先由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小结,然后组内成员根据班级平时对该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其进行评价,以肯定成绩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和改进措施;最后由组长作书面评价,并向组内成员公开评价结果。通过小组互评,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组员间合作交流,互相鼓励,互相鞭策,相互间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够悦纳自己的行动,认识到自己不总是处于外在的批评、指责和敌意的包围之中。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评语,既客观全面,又易被学生认可,同时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过程,学生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他的关心及希望,班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学生个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总结
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为自我评价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内在潜力,促进其全面成长和成熟。自我评价活动具有激励、调节、教育、改进的功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学生自我评价】相关文章:
幼师学生自我评价_自我评价06-08
学生评价表自我评价06-11
学生的自我评价01-05
自我评价学生12-08
学生自我评价[精选]07-18
(精选)学生自我评价07-11
学生自我评价(精选)07-11
对学生的自我评价01-19
学生自我评价(经典)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