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1 02:58: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顺序很明显,写作方法很值得学生学习。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以游者的身份走进文本,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和作者精美的语言文字。

  一、 自渎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游览顺序。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游记课文的经验,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写了哪几处景点?你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找到了每个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并且从中知道了作者些了哪些景点,本文的写作顺序也就很清楚了。

  二、以导游的身份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一个当游人,一个当导游,选取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把课文读美,把景点特点介绍出来,然后在班上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展示时,很多同学不仅把课文读美了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游人介绍了颐和园景点的特点。在分段学习展示时,我发现学生能够把自己选取的段落清楚的介绍出来。

  通过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学生充分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他们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学生资源共享了。

  三、课后延伸,巩固学习。

  在感知了颐和园的美之后,我让学生对全文写一篇导游词,并加以此来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觉得懂教师不仅自己要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怎么样走进文本,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颐和园》教学反思

  一、知识的积淀阶段:

  陈科长说得好:“要想把一节课教好,首先得先把它读厚。”因为本节课是写景文章,怎样将《颐和园》读厚,我最先要做的就是要将本课熟练的背诵,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开始忙着查阅有关颐和园的文字介绍、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利用接近半个月的时间了解颐和园的历史风云与建筑风格。浏览了上万幅相关图片,下载了200余张精彩画面和十多种有关颐和园的不同视频资料,同时也做了大量的笔记,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开始翻阅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参考,利用网络将有关《颐和园》的教案设计汇集在一起,仔细阅读并整理他们课堂上的精华部分,为备课做好前期的知识储备工作。

  二、教案设计艰难的摸索阶段:

  教案的最初设计,我只注意到怎样让这一节课上厚实,整节课的教学过多的渗透了课外资料,老师讲得过多,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总起来感觉到老师教得非常辛苦,而学生也学得非常被动.后来,在反复揣摩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对长廊与昆明湖的学习感悟上,同时将这两处的教学重点落在对长廊的长和美以及昆明湖的美学习感悟上,最后,经过反复比较,将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②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地划过,不留一点儿痕迹。确定为本节课学生品读感悟的重点。但是,试讲了两次之后,总感觉课堂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尤其是在学生这方面,依然非常被动。

  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学校里刘淼老师的一句话,我觉得对自己启发非常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谈,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引领着他们更深层次的感悟。怎样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大胆地谈?在自己的引导下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一开始,我觉得自己非常迷茫,不知该如何去处理。在经过多次修改、两次试讲后,我把学生大胆说这一环节设计在学习每个景点的初读感知之后。那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究竟要达到哪种状态,通过什么形式让学生品读感悟重点句,又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感悟长廊的长和美这一环节上,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初步感知后都能够说出长廊长、美的特点,于是就设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词汇归纳总结长廊的特点,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将自己总结出来的词语板书到黑板上的长廊中,教其他同学在书本上做好批注。怎样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廊的长呢?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和他们合作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多次品读这一句。而对于长廊的画美这一句的处理,我分别出示三幅图: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牛郎织女让学生猜,目的是提高参与度,点燃学生的热情。接着通过老师的描述,让学生感受14000多幅这么美的画连续不断出现的美,再次品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和最长的长廊,应该让感悟提升到更高一层次:让孩子们为我们的长廊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对昆明湖静的感悟上应当说是煞费功夫,尤其是对“滑”字的品味上。曾经实施过多种方案都不尽人意。怎样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它的静,又能够较好地感悟呢?最终,我选择将“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地划过,不留一点儿痕迹。”中的“滑”字错打成“划”,让学生先自己发现,然后根据理解谈哪个字更合适,接着教师让学生做“划”的动作来感受,要想让船划动就得用桨使劲划,这一使劲就会把这么静的湖面给划破了,就把这像镜子似的湖面给划坏了,而这样“滑”过之后才会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在对比中,联系上下文就不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自己刚刚感受到的朗读昆明湖的美,这只是达到对语言文字简单感知上的读,并不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通过精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昆明湖那种静,那种美,在此基础上的品读感悟就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了。

  说起这节课的板画设计,有三大功效:一是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各个景点的位置;二是让学生与老师同台板书,充分体现平等与合作;三是在学生当小导游一环节,帮助孩子回忆整节课,引导孩子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参赛课堂反思:

  应当说这一节课,上得比较顺利,无论是学生的配合上,还是老师的发挥也都算得上正常。整体感觉学生的素质非常高,因为与他们见面比较晚,又赶上要上兴趣活动。只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预习,而第二天课堂上学生的品读感悟不但没有丝毫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多处完成得非常到位,学生的品读领悟能力很强。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仍有欠缺:

  1、引导孩子对昆明湖静和美的感悟提升可以再高一个层次。

  在这一个环节,我只是将孩子们的品读感悟预设到感受到美和静就可以了,如果通过引导孩子们恰当地想象:如果此时,你正坐着一叶小舟畅游在这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欣赏着两岸如画的风景,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咱们再读----如果将这种感受提升到心情美上,学生品读起来一定会有更有味道一些。

  2、对学生评价语言不够适时,到位。

  记得在让学生谈自己沿着长长的堤岸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觉得湖中心小岛上的宫殿很美?我愣了一下,因为她的回答似乎离我的“标准答案”很遥远。因为我记得,文中只是说: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感觉到这里的树多才合适,于是,我并未对她的回答做一评价,而是引导她去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树木的繁多。其实,当时我应该轻轻地问一句:你是怎样知道这座宫殿一定很美的?引导她联系自己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感悟来谈自己的想法,同时应该不忘称赞她一句:你真会读书,是一个富于想象的女骇。可是,我却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实不应该。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这一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三维整合”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颐和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反思精选07-18

颐和园教学反思3篇07-18

《颐和园》教学反思(通用10篇)08-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03-2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06-30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07-29

颐和园指南08-05

颐和园的传说06-07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