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精篇」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生命生命》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一
今年学校围绕“有效教学”举行了课堂展示活动,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19课《生命生命》一课。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从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先让学生交流知道的珍惜生命的名言,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始,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关注生命,再品读词句,感受生命然后通过资料的交流,情感升华,最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下面就上课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品读生命
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导学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等词语和三个“!”,一遍遍转换角色的朗读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个事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生命。
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用认真、郑重、自豪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出了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也给了杏林子以启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并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飞蛾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从对杏林子的介绍中让学生体会到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联系实际生活举个例子来说说怎样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杏林子的决定就是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的阅读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感悟“如何让自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学生列举了雷锋、保尔、革命先烈等人物。通过简单了解人物的事迹,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这一堂课虽然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有了进步,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了让某些问题的探讨更深入些,在感悟第一个事例中占用时间比较长,以致课堂密度较大,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和到位,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
2.文中的一个亮点,让学生书写生命感言,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落实在课堂上,没有达到检验学生对生命理解的程度。这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3.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简练,评价还应再多样些。
4.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不够丰富。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学会取舍,不要面面俱到,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二
如何让学生从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义,体会杏林子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命运不幸的不屈。如何让这两个“生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使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教学设计时我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又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地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学习,在有序的课堂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主要体现在:
1、呈现梯度了解作者。将作者简介分成两个阶段出示,第一次在谈话导入课文时引用作者的名言“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让我们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导语中简介杏林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对“生命坚强”的诠释,再通过杏林子的具体事例来感动学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上呈现一定的梯度。第二次的作者简介主要是介绍杏林子在病魔缠身的五十年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使学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精心的设计了课堂学习活动并引发了学习活动单,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与提示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先自主学习,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写出自己对这些重点词句理解的批注,再在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汇报,共享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乐, 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阅读课重在让学生读,只有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学生才会从文本中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朗读指导上,我引导学生用“强调法”,“引读法”“填补空白点”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化朗读,用“想象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力求将有形的朗读技巧指导渗透到无形的朗读训练中,将技巧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读并说出真实的感受,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这样通过反复的品读,理解作者的感受已经水到渠成了。
4、读写结合,拓展提升。在教学之前我就让学生搜集名人生命感言及身边感人故事,并渗透了一些课外阅读,《峭壁上的树》、《在黑暗中写作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感受这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虽然生命短暂,生活坎坷,但是却创造了非凡的价值。还叫学生搜集背诵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初步感受生命的意义。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拓展提升时,在深情的音乐声中,通过课件展示一个个像杏林子这样的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以及有关生命的名言,让学生抒发“生命因( )而美丽”的感言。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最后又用冰心关于生命的一段名言,作为课的结束语,来激励学生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本课后,我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了读写有机结合。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我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尽最大能力弥补“教学这一门有遗憾的艺术”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精篇」】相关文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11-22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08-25
生命生命读后感01-15
探讨生命化音乐教学论文07-01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说课稿(通用5篇)10-01
《生命 生命》100字读后感10-10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反思09-09
【精】小学体育教学反思11-1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10-17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精】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