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时间:2020-07-20 18:27:48 初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闻一多的说和做》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一】

  闻一多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名字。最初我对他的认识是很浅显的,我甚至只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后来参加革命了,至于他是怎样做学者,怎样做革命家,怎样做大写的人,直到今天领着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才从心底里认识了这个不一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理解。

  按照常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讲了人物什么内容,那么这个课堂是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人物不够立体,不够有血肉,不够有感染力,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上的共鸣。

  所以我觉得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首要做的是深入理解文本,确立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大胆的创新。过去的那种介绍作者,归纳段落大意,说说思想感情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介绍闻一多做学者时,要充分理解他为什么要做学者,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具体是怎样做的,他做学者的态度如何,我们能否做到他那种实实在在做学问的态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既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实现阅读的目标。否则,僵死的接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特别是分析他做学问的态度,呕心沥血,兀兀穷年,足不下楼,夜不入眠,这种一丝不苟刻苦勤奋的态度,如今的我们何人能及呀!我们真的应该找找差距,紧跟先烈。

  对于做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我们则可以联系中国的时代背景,结合他的《最后一次演讲》,切身的去感受他所经历的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常规学习他做了哪三件事,课本上给予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而要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去了解他那样一个伟大的人。仅仅依靠课本远远不够。课堂应该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激情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和美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汲取广泛的知识,深入挖掘闻一多这个人物本身蕴含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和你一起全身心投入,以情动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事实证明学生在缺乏情感感染的环境下,是很难从英雄人物身上,得到启示和激励,更难在情感美的陶冶里,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的。

  同时对于导入课题时,我建议采用一些伟大人物赞颂闻一多的话导入课题,比如: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恩来,邓颖超:“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董必武,李维汉:“我辈犹生 变悲哀为力量公等不死 继传统有人民。”

  最后教师设计“感动中国”活动场景,让学生为闻一多写一段颂词,从另外一个角度,形成更高更深的理性的认识,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悟、评中充分发挥思维,充分锻炼能力。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迸发出新的活力,让每一个智慧都能闪烁出新的光芒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二】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对这样文章对初二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而且本文应是初二下学期的课文,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三】

  这堂课是在新课标精神下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同时又是教育的过程。这是本堂课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采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是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为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教学思想,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层面五个过程(即导入—讨论-朗读 -比较-拓展、迁移)。

  (一)、精心导入达到了预想目的。

  一开始引用邹韬奋对鲁迅的悼词:许多人不战而屈,先生是战而不屈。紧接着再现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声音,创设情境,从理性到感性让学生身同感受中碰撞出思想火发和想象空间。可谓先声夺人,从整体上初步感知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和人格魅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并使他们很快地进入了文本情境,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闻一多先生的欲望。作为本课堂的第一个高潮 ,我觉得达到了目的,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此,接下来的讨论,也就顺利了许多。

  (二)、 紧扣主题,走入文本,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

  这一教学设想基本上起到了人文素养教育作用。这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我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组织的主动者和引导者”为指导精神,设计了讨论、朗读、比较理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之中,主动建构生成知识、能力。本课文主要内容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方面的说和做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方面。我设计了以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说和做为教学第一大块,作为本堂课教学的突破口,直奔主题,掀起了课堂的第二个高潮,如通过设疑、讨论、朗读、理解,引出主题: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人,与开头引入“战而不屈”的人遥相呼应。

  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可从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投入的热情程度和解答问题的质量上得到了明证。在第一大块引导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某些词语的品味、某些语段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这在教学实际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但在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卓越的学者第二大块上,朗读不够充分,品味的时间较匆促。这是这堂课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因为这篇课文语言是诗化的语言,而这诗化的语言又特别集中在这一部分,实际上我在备课的当下和课堂的实际操作上,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并作了详细的朗读文本、体验语言情思的教学设计,也付诸于实践;但实际操作上由于时间关系而漠视了有些语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应该多朗读、多品味,通过语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的。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应是本堂课的第三个高潮。从整个课堂效果上看不错,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课上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质疑:虽然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是一致的,但前后期的“说”和“做”是有区别的。对于这一点,我应该适时地伸发开去,以此来说明正由于它的不同才更好地证明了闻一多是一个“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人。这也正是闻先生之所以成为卓越的学者和大勇的革命者的原因之处。

  (三)、从文本走入生活,这一教学设想的实施成效较为突出。

  这一部分主要侧重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即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实践运用。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表现上,我都比较满意。这是本课堂的第四个高潮。主要特点话题开放——由闻一多的言行一致联想到历史上、现实中一些人物如屈原、周恩来、雷锋、抗非典的医务人员、广大教师等等,然后由学生来谈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对待言行一致的呢?让学生畅所欲言,事实上学生谈得很好、谈得很活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这其间渗透了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教育。

  在作业设计上,我采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作业观,这是我这堂教学中较为满意的地方。第一题能起升华主题作用,即要求学生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要有自己的理解,其实在暗中呼应导入的“战而不屈”和“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一思想。主要目的引导学生较深刻地感悟闻一多伟大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第二题加深理解课文,考查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第三题全面理解文本,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总之,本堂课教学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仔细推敲。如钻研教材时怎样由粗线条型向粗细兼备转变;在教学实施中,怎样在一堂课中兼顾思想、内容与趣味的统一,品味语言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矛盾的统一;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教师怎样进一步下放自己的权力,放开胆子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多给学生能动的、合作的、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真正自主建构生成知识、能力。总之,一句话,本堂课教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更多相关文章: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2.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3.中学《社戏》教学反思

4.理想教学反思

5.秋天教学反思

6.Is this your pencil?教学反思

7.口技教学反思

8.《师说》教学反思

9.《山市》教学反思

10.心声教学反思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怎样做教学反思才有效05-08

播音概说和播音发声的特点09-18

表示据说和相信的英语句子梳理11-13

教学反思的意义07-16

教学反思的写法07-20

教学反思的误区07-19

书法的教学反思05-07

教学反思的方法04-04

教学反思的形式04-02

数学的教学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