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8 23:46:39 初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也是台州学院郑友霄教授定位的实用文。所谓实用文,“大致相当于与文学对举时所称的‘说明性’文章”。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一

  宜昌之行,所有参加教学研讨课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宜昌的老师所讲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授课老师得体的教态、精妙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与会的老师们。整堂课节奏紧密,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控制,充分体现了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课后,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幸运地保存了当时老师上课的课件。这学期说要讲公开课,我便想到借荐下当时老师讲课的课件,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方式在自己的班上实验一下。

  教学思路是根据宜昌老师的课件来安排的,没有准备很多文本以外的拓展,仅仅只是围绕文章内容准备了几个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读课文,包括初读、再读和精读。初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罗布泊往日“仙湖”风采的句子;再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讨论:1、失去了生命力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2、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的消失?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塔里木河两岸的.人们是对哪些自然规律认识不清,才导致如此盲目的行为?”并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想想“如果要恢复罗布泊的往日生机,应该怎样做?”

  在完成这些问题时,主要是鼓励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内容,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根据朗读情感的指导,进而揭发出文章的主题:消逝了的罗布泊是令人心痛的,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懊悔。

  这节课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上的表现极为踊跃,各小组都是争先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下课,一个个儿的还在那争论着。本来因为有听课的领导和老师还稍显紧张的我,在他们的带动下,“砰砰”跳动的心也逐渐平复下来。甚至于后来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跟着学生们的发言来开展的,都跳脱了我事先的预设。不过幸好他们所说的,也一直是围绕着文本内容来的,所以终于很顺利的在下课前一分钟结束了整节课的内容。

  课后,再细细回想起这节课,不足之处显而易见。因为自己教学思想的不成熟,单纯借荐他人,却少了自己的思想,因而导致课堂虽然活跃,但知识性不强,学生从这一节课的收获甚小(这个是后来通过学生了解到的),这也就成了一种“空而不实”的局面。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是件好事,但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活跃而失了教学的本分——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有什么样的收获?这个问题,在课前我甚至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而仅在于想模仿老师的课堂。殊不知,自己对于课堂的掌控力还远远不够。

  这次的讲课,也让我想起了去年对王君老师《老王》这堂课的模仿。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尽管孩子们很配合的读、思考、讨论,但结果依然是不尽人意的。很明显的,他们并没有通过学习,而对老王的悲惨遭遇有丝毫的同情心,反而是当作一个笑话,他们觉得好笑。这个,实在是让我这做老师的觉得可悲。

  两次模仿,两次不太成功的课,给我最深的启示是,语文课,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路,要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看法,要教给学生自己从文本内容中所能理解出来的东西。名师的课堂,因为是他们自己的思想,所以精彩。而我的课堂,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一步步走,一步步前进。

  前路,在自己的脚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易懂。按照我原定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可谓是有喜也忧。

  一、注重朗读,以读观“变”,以读悟情。在本节课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读课文,根据提供的画面,在文中找恰当文字配解说词,使画面与文本巧妙融合,学生自主灵活地选择画面解说,又让学生互相进行解说评价,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读的过程中,多种形式交互进行,个人展示读、齐读相结合,朗读文本与静观画面结合,朗读文本与体验修辞效果结合,于朗读中进行无痕的知识传授,于朗读中进行震撼人心的心灵之旅。

  二、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环节,即课题质疑,看图说话,拓展延伸三方面,我又将重点的三个方面(对比了解罗布泊前后的状况,明确其变化的原因。)同时,我将板书和教学流程充分的结合起来,很好的呈现了课文主要内容及教学结构。

  三、导入环节不够恰当。等到我真正的上这一课后,才发现我曾经的自以为是。为了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干瘪的进入到课堂主题,想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设置的讲梦话,学生难以理解,且关系好像不大,反而为后面教学走了弯路。其实,我下来之后也看了网络上有很多很妙的导入都是值得借鉴的。如一位老师朗声诗歌《罗布泊今昔》——

  楼兰女郎/有着西子的明眸/她的笑脸/映亮罗布泊涣涣的春水/胡杨树像茂腾腾的小伙子/却羞涩地撩不开她的.面纱……

  楼兰女郎把明媚的眸子/留在罗布泊的梦里/罗布泊把涣涣的春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把所有的美丽/留在了黑色的文字里……

  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导入新课,就是不错的做法。

  四、朗读缺乏层次性。我在引导学生赏析第22段时出现的过错就很明显。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当一个学生读完这段话后,我便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他回答后我马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学生读完后紧接着找了几个同学来读。看学生读得差不多了,便开始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赏析本段,赏析完毕后,马上又提问:“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结果学生又读了好半天,就这一段浪费了近乎十分钟。课后想来,这个细节处理得不好,其实,一学生读完后,就可以从字词入手赏析,从而深化到情感朗读上。而无需让学生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新的语文教材,加强了给学生审美体验、情感熏陶的文章的选入。这一鲜明的变化,其实也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教育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于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标准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既重认知又重情感,既重理性又重感性,既重工具又重人文,尤其是在阅读目标上,应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分析的偏差,强化感受性,强化体验性。”纵观全课,我在新课标的把握上还欠缺很多,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不多。对于“少教多学”这一理念实践的还不太好,后期须待继续努力。


更多相关文章:

1.信客教学反思

2.桥之美教学反思

3.春望教学反思

4.社戏教学反思

5.伤仲永教学反思

6.理想教学反思

7.Is this your pencil?教学反思

8.《谈生命》教学反思

9.教学反思:《天窗》

10.《口技》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7-06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08-08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6篇)10-19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08-26

消逝的爱情语录11-14

抚仙湖自驾旅游攻略06-16

云南抚仙湖导游词06-07

玉溪抚仙湖的导游词10-18

九女仙湖导游词10-19

澄江抚仙湖导游词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