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21 10:14:14 初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1

  课后与学生作交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能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例题精讲,并与中考相同或靠近的题目为例,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化解重难点,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并应用!

  (2)突出中考的热点现在中考试题强调个性与创新,我在例题中也突出(如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3,求3¤(-2)的值。)这样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作适当的拓广。

  (3)注重基础重在实效题目面对大众,不搞偏难怪。让学生“看起来块块,做起来怪怪”,使学生对此类的题不敢掉以轻心,不敢瞧不起“它”。

  (4)进行“小题大做”思想贯彻对于如:计算:

  解题前提问:如何解答?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而后我再作答,比较学生刚才他们的思路有何不同。并注: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切记应小题大做!不能单有一个答案。

  (5)强化书写格式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巡视学生的作题情况,对于发现问题作出及时处理以达到规范。

  (6)同时也存在几个缺点①有的知识点没有顾及到,②有的学生没有自觉在解决问题,③与学生互动不激烈。

  (7)以后的努力①夯实基础②题目靠近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理解中考,实战中考,对其不陌生,觉得中考不过而而。③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发问,而且也要让学生多多总结,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2

  因为视导,又因为新课上完好几天,所以没有新课来迎接视导,所以选择了代数式这章的复习课来公开课,其实,很少这么系统的一个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了,每次都是直接联系,这次因为这一章知识点比较繁多,特别是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次数,系数一系列的知识,当时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很多乱了,烦了,这次章复习就好好的学习了下,我采取的方式是,学生不看书,回忆下这一章我们都学到多少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子,回忆概念,定理,法则,对本章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做题目,我尽管这一章也学完了几天,但是难得题目基本没有,主要还是选择练习基本知识进行的,所以这次公开课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题目,例如求代数的值得时候,我们有直接给未知数的数值,而是告诉这样的式子X+7的绝对值+Y+3的平方等于零,这样的题目,还有X的平方+X+7=10,求2X的平方+2X等于多少,因为平时基本没有练习,所以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直接做出现了问题,我上完,觉得应该先出一个,老师讲解,或者和学生一起探讨,然后在来个变式让学生做,这样会好很多。

  小结与思考的课还是不好上的,以后多探索。

  最近总觉得自己遇到了屏障,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寻求突破。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3

  本单元内容繁多,教学时间又少,刚开始复习时,一节课只能复习一些基本概念,并且效果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记不住也不会用,特别是因数和倍数一章,学生概念本来就模糊,而且只安排一课时,课后又没有有效的练习,学生复习得很不扎实。我改进了复习方法:在课前出一些有效的练习,课堂上,边练习边复习概念,模糊处及时讲解,效果稍好一点。这部分内容完全复习完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课前教师应整理好复习内容,理解清楚每条概念,合理地把教材中混乱的内容进行分类,学生在复习时就会有条有理。

  2、准备一些辅助联系,如果书上练习题不到位,利用额外的题进行讲解,效果较好。

  3、家庭作业中,增加计算题练习,我每天让学生额外做一页或两页口算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对于易出错的题目,最好在练习中讲解,不好空讲概念。

  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孩子只会做笔记,不愿意思考,有些浪费时间。

  2、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但复习这么久了,最不扎实的就是解决问题。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难点中的难点,特别是单位“1”未知的问题,应该放在一起复习,进行对比练习,但教材中不但分开复习,而且出现的例题及练习都是最基础的,根本没有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4

  在复习“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们总是不敢全然放手,总认为学生无法解决问题,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恰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放开手,调动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进行探索,效果一定不错,多数小组通过自己的合作能够将问题解决掉。

  学生合作后,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不能忽视在探索问题的答案时,有的方法很好,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得恰到好处,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很好。但也有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虽然探索出了问题的答案,可是,逻辑思维却显得不够周密,思路不够清晰。以学生探索P95的第5题的过程为例,此题为四名学生(两男两女)拍毕业照,要求男女生必须间隔开,问有几种站法?有的组在探索时,能将方案非常圆满的记录了下来。讨论的答案是小明在前,女生互相调换一下位置,就有两种站法;小强在前,两个女生再调换位置,又两种站法;小丽在前,两个男孩调换一下位置,同样的道理,另一个女孩在前,两个男孩调换位置,因此有八种站法。有些组探讨的确实小明在前一种,小强在前一种,小丽在前一种,小红在前一种,然后再调换位置,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我们完全可以形象直观的对比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容易遗漏,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5

  在知识块的教学中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1、信息误解

  例: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形是根据1:3000的比例尺画出来的,它的底是9厘米,宽式6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错解:9×6=54(平方厘米)再求实际面积

  分析: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误认为长度的比也是面积的比。教学中要强调容易误解的内容,促进教学理解。

  2、信息遗漏

  一个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他们的底面积的比是3:5,他们的高是几比几?

  错解:学生无从下手。

  分析:此题有个条件比较隐蔽复杂,既当一个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时,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同时,学生忘记或不能准确处理“”。找出了这些信息,此题就简单了。

  3、隐喻的干扰

  收音机厂生产一种收音机,现在每台成本是68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台成本多少元?

  错解:68×(1+15%)=78.2(元)

  分析:表面看是单位“1”错误,实际上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是由负迁移的干扰而产生的认知上的.混淆。学生知道现在比原来少了15元,那么原来比现在就多了15元,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在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就比现在升高了15%。因此,理解百分率的实际意义是解决的关键。

  4、数形结合不够

  王叔叔买了3本《成语故事》和5本《儿童文学》共用50元。1本《成语故事》比1本《儿童文学》贵6元。《成语故事》和《儿童文学》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错解:《儿童文学》50÷(3+5)《成语故事》50÷(3+5)+6

  分析:此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直接思考很难解决,但是用线段图来表示具体的数量,就既简洁又直观,很快就可以找到“替换”的方法。

  5、引实避虚

  小张每天读书的页数比小刘多25%,有一本书小张8天读完,小刘几天读完?

  分析:学生在未学习比例之前,要弄清一本书总页数一定时,每天都的页数与所需的天数之间的关系很困难。况且题中又没有两人每天都的页数,增加了难度,但如果假设一个人是已知的,就很好完成了。

  6、化整为零

  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

  后加满水又喝这杯的1/3,再加满水又喝了半杯,又加满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谁多?

  分析:按照常规思维,非常麻烦。不妨采用整体思维方法:李林前后喝了四次,牛奶正好一杯。那么,以为每次都加同样多的水,所以水也是一杯。故喝的水和牛奶一样多。

  7、求同存异

  例5÷(+)(+)÷

  =5÷+5÷=÷5+÷5

  =16=

  分析: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遇到A÷(B+C)的算式,就采用类比推理导出A÷B+A÷C的错误结论。这就是对比分析,求同存异做得不够。当然,如果学生知道两个式子互为倒数关系,可以转化算式教学计算。

  8、概念的混淆

  例:写出1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错解:奇数、质数无法分辨,偶数、合数无法分清。

  分析: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不够深刻。教学中,要注意挖深、挖透知识的本质特征。

  9、练习脱离学生实际

  例:小明去买自行车,售货员告诉他“这辆自行车的价格是旁边洗衣机价格(4836元)的1/10的一半”自行车多少元。

  分析:从数学逻辑上,这道题目没有问题,好像也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解答问题也不大,但是,课下学生毫不客气的说:这根本不可能发生,都是老师编的,你想想: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不赶紧告诉你价格,还让你站在那里猜,他有病呀!

  10、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正方形的面积是10CM 求圆的面积。

  分析:在平时的求圆的面积教学中,强调的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所以多数学生面对此题时,一般都会想怎么求圆的半径,但是半径又不能求,导致不能求解。

  11、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是采用过去的“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答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我认为“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答,在小学阶段更好。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我教授的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三章代数式第一课时今天感觉很成功的一节课环节来教授新课,先让学生表示出代数式,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是对这节课的引入,然后,我通过学生书写的题目,引领学生总结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最后引出代数式的定义。下来,我让学生判断几个式子是否是代数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从中纠正,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在下来,学生自己知道书写要求,这一难点就攻破了,就在此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代数式。我请了个最差的学生,他说52,这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说他说错了,此时刚好我也指出这个学生答对了。很让我吃精,我已经把这个知识点都遗漏了,感谢这个同学,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做,包含三问结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跟不上,逻辑思维能力也跟不上,最后一问,知道代数式的值,让学生去求其中一个字母,其实就是方程,可见学士的建模思想和逻辑思推理能力很差我得在这方面今后备课学要注意,要写功夫,另外学生读题的能力也不行半天读不懂题意,今后备课也得注意板书我今天也可以去要求自己,尽管效果不好,但比以前强!

  感谢我的同事罗主任,宋老师,李老师,薛老师,谢谢你们的帮助!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7

  线性代数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我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大多学生普遍反映线性代数课程枯燥无趣、计算繁琐,毫无实际意义。要想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兴趣,学好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认为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五点。

  1.注重在原有知识上建构新知识

  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和他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他们过去的经验或已经掌握的知识相关,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概念、知识来解释建构新概念、新知识。这样引入新知识不显突兀,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例如:行列式定义的引入。

  在中学,同学们已经学习而且牢牢掌握了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因此可从一般的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出发,引入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即由已知探索未知。

  通过对一般的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引入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式,后继学习中引导学生观察二阶、三阶行列式计算式中的项数、每一项元素的特点及符合特征,进而让学生自己尝试定义n阶行列式。得出n阶行列式的定义后,让学生思考:在什幺条件下可以利用n阶行列式表示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等问题。诸如此类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望,提高其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人们常常关注那些引起他们情绪反应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对那些缺乏兴趣的事物不愿多关注,因此,富有变化、新颖有趣的教学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例如在讲解定理“任一排列经一个对换后奇偶性改变”的证明之前,可以用与该证明思路相类似的生活例子去引导。即:10个1至10岁的小朋友随意的站成一排。问题1.任意对换两个小朋友的位置分几种情况?问题2.对换两个相邻小朋友的位置,队中每个小朋友右侧比他自己年龄大的人数是否改变?问题3.对换两个不相邻小朋友的位置后得到的新队形,如何由仅仅对话相邻两个小朋友的位置得到?这样的定理证明类比过程,会让学生感觉定理的证明不再那幺枯燥难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教学过程中概念图的使用

  概念图[4]是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代表概念间关系的一种图示法。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将所学知识、概念紧密的联系再一起,可以建立一个个概念图,进而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整体的把握所学知识。如图1的行列式概念图,借助图该概念图,有益于学生对行列式相关知识的掌握,从整体上理解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尽而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知识概念的“相同”和“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两种不同事物的“相同”和“不同”,针对相同之处,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不同之处,分析其原因,深化理解记忆。比如:矩阵的学习中,关注以下几组公式的相同,通过归类总结便于学生记忆及应用。

  在关注相同之余,注重不同。比如:行列式的加法仅仅是对同一行(列)的元素进行相加,但其他各行(列)元素不变; 而矩阵的加法则是两个相同行数、相同列数的矩阵对应位置上的元素均相加。再比如:数乘行列式仅仅是对某一行(列)的元素乘以该常数,而数乘矩阵则是该常数乘以矩阵的每一个元素。诸如此类的总结,对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完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5.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线性代数不仅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难以解答的问题,倘若能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且用线性代数相关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比较简单的解决方法。比如:指派问题[5],即欲分配n个人去做n项工作,每个人做且仅做一项工作,若分配第i个人去做第j项工作,需花费cij单位时间,则如何分配工作才能使工人花费的总时间最少?该问题的求解如下:定义矩阵A=(xij)nxn,其中xij=1,第i人做第j项工作0,第i 人不做第j项工作,则该矩阵的每一行、每一列的元素之和等于就是该问题所满足的约束条件即线性方程组:=1,j=1,…n,,那幺满足该条件使目标函数:min达到最小值的解即是所求。总之,无论是数学的学习,还是其他课程的学习,都应该注重应用,让学生知道有什幺用如何用,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8

  第一、能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例题精讲,并与中考相同或靠近的题目为例,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化解重难点,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并应用!

  第二、注重基础重在实效题目面对大众,不搞偏难怪。让学生“看起来块块,做起来怪怪”,使学生对此类的题不敢掉以轻心,不敢瞧不起“它”。

  第三、进行“小题大做”思想贯彻对于如:计算:

  解题前提问:如何解答?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而后我再作答,比较学生刚才他们的思路有何不同。并注: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切记应小题大做!不能单有一个答案。

  第四、强化书写格式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巡视学生的作题情况,对于发现问题作出及时处理以达到规范。

  第五、同时也存在几个缺点①有的知识点没有顾及到,②有的学生没有自觉在解决问题,③与学生互动不激烈。

  第六、以后的努力①夯实基础②题目靠近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理解中考,实战中考,对其不陌生,觉得中考不过而而。③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发问,而且也要让学生多多总结,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9

  这几天进行了数与代数的整理复习,在复习中我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思路大胆、新颖、独特。根据学科结构论,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分系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最后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注重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全面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数与代数”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的知识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此为知识结构的概括提供材料,二是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系统性去对所回忆的知识进行编排,使学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知识系统;三是教师对学生概括给予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2、给学生一个开放、探究的学习空间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 篇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概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代数式的概念,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在学习例1和后面的“想一想”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中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归纳中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创新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二、恰当插入背景,渲染了气氛。做一做中引出身体质量指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在例1和后面“想一想”,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

  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内容、分层要求,使他们人人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节课。

  第二、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直观,新颖,会让学生感觉数学不枯燥,喜欢数学。

  第三,以乐观的心态看学生,相应学生就有向这方面发展,只有很好地学习心态,才能够让学生爱上数学,愿意学习。

  第四、让学生还能获得数学思维的锻炼,这是课堂的最高境界。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的学习。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代数式》教学反思12-07

初中数学代数式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1-16

《代数式》初中数学说课稿09-1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1-20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5-29

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09-0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1-26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1-26

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