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2 09:36:05 初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9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9篇)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刚进入教师行列,经验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我短短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初中的音乐课已经不是以前那样非常受同学们喜欢了。相反的同学们对于音乐课的态度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听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的名字,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在音乐课中所学的歌曲,唱会歌曲的人多,但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叫他们在课堂上唱歌就像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不用心,何来味、又何来情,更何从谈感!相反对于流行歌曲他们却认为很好听、更有甚者还工工整整地把歌词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这里面是有许多原因的,我总结我自身的问题,来谈谈我教学中的不足。

  一.在音乐课中尤其是欣赏课中,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语言多,音乐少,

  二.音乐课像是技能课,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偏重技能,使得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

  三.音乐课以自我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

  另外因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比较勉为其难。教材内容方面,不受学生欢迎。音乐教材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却削弱了音乐本身。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奥运之情,了解与奥运相关的音乐文化,以及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情感,激励同学们学习、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都开过公开课或参加过比赛,要想与众不同,就要创新,所以我从每个环节开始精心设计、扎实教学。如导入这个环节,我就让它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用视频来代替以往的图片,吸引了学生,冲击他们的视觉效果。采用的四段视频沿着一条主线进行串联,从观看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创造历史的精彩瞬间,让同学们既能感受到奥运会的发展历程,又体会到夺取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那么能承办奥运会则是中国人几辈子的梦想,让学生再次重温北京申奥成功的激动画面,最后播放了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的宣传片,让我们一起笑迎奥运会的到来。此环节学生学习兴趣浓,很快融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

  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都在《奥林匹克风》歌曲教学中,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乐段来教学,将难点单独解决,特别这两乐句教学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划拍,注意切分节奏;在第两乐句中切分节奏的前半拍变成了休止符,我通过让学生采用拍手、叉腰等动作帮助解决难点,从而很快并且准确地演唱了这一乐曲。在处理歌曲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激发他们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情绪,让他们为这首歌曲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学生们经过讨论各抒己见,我也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让学生自己来表现歌曲,从而达到用准确、恰当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充分体验奥运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愉悦,通过抢答与奥运相关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奥运。此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积极性都很高。

  本节课由于准备的时间比较紧,可能有些粗糙,如在教师基本功还需努力,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加强,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得以锻炼,更希望能得到专家老师的批评与指正。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3

  通过抽签这次比赛的题目是《欧洲民间音乐掠影》,由于抽到第一个上课,早上7点15就要上课,备课时间只有一个晚上,时间过于紧迫,所以选了一个小的切入点介绍,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民歌特点。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主要是歌剧)、器乐(主要是弦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西欧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意大利人热情豪放,善于歌唱。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极有利因素。意大利的民歌主要分为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和面向地中海的南部地区音乐。音乐都是人民创造的,音乐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和土壤。

  本节课强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字、音乐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演唱、交流、听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善于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本节课是歌曲的赏析,所以采用以聆听和演唱为主,一般高中生不太乐意开口演唱,但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总结出来一是因为在上课时我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二是我所选的听赏歌曲朗朗上口,容易引起共鸣;三是意大利民歌本身富有歌唱性,感染力强。

  从整堂课的教学结构看,由课前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渲染,到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

  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些遗憾,或许是我本人不太喜欢在鉴赏课上搞些太“花哨”的东西,整堂课都是以聆听、感受、演唱、交流、讨论为主的活动,形式可能单一了些;另外备课的时间过于仓促,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材挖掘得还不够深,所选的歌曲也偏少了些,在总结意大利南北部民歌特点时应该再对比听赏一下让学生更容易去比较出异同点。<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4

  在中学音乐课当中,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它却是我们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我们刘校长所说:“我们的学校需要歌声,我们的学生需要歌唱!”

  当我每次踏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对音乐老师那种向往的期盼。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所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作为音乐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从而更有利于对文化课知识的掌握;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多提问,多给学生课堂上展示表演的机会;同时多欣赏一些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所以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多组织一些关于音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上台表演,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又让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5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后一句,其实不然,我是想用这句话引出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抛开浮躁,体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对古曲《阳关三叠》的鉴赏。我想用这个课题,最能表达作品的意义,离别的惆怅顿时溢满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情感体验:

  第一步:铺垫,体验别离的情绪

  《送别》的旋律响起来,这是学生们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合唱比赛中会选择的曲目之一,当学生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来,旋律的悠扬,节奏的平缓,幽幽的离别情绪在教室里铺散开来。学生们进入到情绪里,体验开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题,体验时空的别离::

  对于唐诗,学生们不陌生,都能背上几首,在唐诗中,表达离别情绪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王昌龄《芙蓉搂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诗句,我开了个头,学生们就帮我举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当学生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今天的主题已经呈现。

  第三步:《阳关三叠》,体验作品的别离

  在欣赏这首歌之前,我在课下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让学生合着《阳关三叠》的二胡曲进行配乐朗诵,在二胡如泣如诉的声音中,学生们也渐入佳境,原来时空并不遥远,音乐的魅力无穷尽。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复三次,最后一声叹息,这就是“三叠”,“阳关”不仅仅是地名,而是别离的代名词,比如“断肠声里唱阳关”等等“阳关”的泛指。在二胡声中,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诵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情感有些不到位,声音太小。

  第四步;《阳关三叠》,直观体验别离

  由于我是声乐专业的,遇到歌曲的鉴赏,我总会给学生范唱,直观体验比听碟的效果要更具杀伤力,这已是我课堂的特色了。当我坐到钢琴边时,学生们就笑了,老师又要演唱了,当钢琴上的第一个音响起时,我就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动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古曲的旋律有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韵味,在娓娓到来的旋律中,感情层次的变化犹如水彩画,明和暗的对比,细腻而分明,每一叠中,又分前段和后段,情绪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钢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在古曲的曲调中,学生们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样的离别情绪。当我弹下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忧伤,相信学生们也和我一样。

  第五步:《阳关三叠》,亲身体验别离

  欣赏完后,我决定让学生们来唱一叠,古曲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涉及到的音乐,学生们饶有兴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来,我建议他们在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个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来了,学生们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阳关三叠》,体验现代人的别离

  古今的别离是不一样的,古时的别离,一去不复返,常常老死在异乡;在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距离不再是距离,而变成了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没事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上网聊天,别离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个人的心愿,双吉他弹奏的类似校园民谣的歌曲《永远的画面》应该能表达我们现代人离别的心声了,从忧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连天,固执的季节,寒冬一过,还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谢……”

  在充满希望的旋律声中,这节情感体验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为是第二次上公开课,还没有达到其他老师那样游刃有余,难免有些紧张,设计好让学生和我一块有感情的朗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部分,我自己朗读了,忘了让学生一起朗读,有部分学生是和我一起朗读的;在让学生配乐朗诵时,音响声音过大,因为学生的音量小了,朗读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这点我没有估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虽说我是声乐专业的,但课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会尽全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要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也会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次公开课,“成长杯”真的让我成长了,课程和细节安排方面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许整节课都要在梳理规整一下,恳请各位前辈老师们给予我帮助,我会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6

  《让世界充满爱》重在情感目标的培养的课题。通过这节音乐课教学,同学们对“爱”这个字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首先是体恤我们社会弱势群体,体会他们生活的艰辛,进而懂得了去博爱世界他人,并从奉献爱心中品尝到快乐;其次是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对父母亲人。师长同学有了感恩之心。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从而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所以这节课的各个环节在设计上是层层递进,逐步展开的,并紧紧地围绕着“爱”这一情感主题。几乎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全方位的参与,在自主、轻松、活跃、互动的气氛中学习,并通过音乐与美术、文学、摄影等其他人文学科的综合,去理解这个主题。从而拓展音乐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程改革中十分强调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以小组的为合作单位,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探究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性、网络的交互性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创设出宽松和谐学习环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了歌曲,更懂得了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突出了音乐的审美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达到育人的目的。

  最后采用的是以定性述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发挥其特长,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在活动过程中体验音乐、热爱音乐,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的价值。

  不足之处:①学生对作品结构简单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②内容较多,时间不够用,所以在挖掘歌曲的内涵上显得欠缺深度,在表现歌曲的内容上显得不够充分。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7

  在新学期伊始,我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势可以不断的发扬,对于不足之处要认真的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改正,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让同学们真正在良好的音乐课堂中进行学习,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精神都得到陶冶。心理学书中曾经提到,人的发展或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成分.所以很多学科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情感教学,试图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师生情感得到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音乐教学更离不开情感,音乐教师要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可能枯燥无味学习变的生动、有趣起来,把抽象的音乐变的风家更加形象和具体。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积累了一点经验,主要用了以下的一点方法和技巧:

  一、我努力做到以自身情感去感染学生。

  (一)作为音乐教师,情感应是最丰富的。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比如,在欣赏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单元《祖国颂歌》时,由于这个单元的歌曲是以歌颂祖国为主要题材的颂歌类型时,我采用语言中速、语气干脆、语调抑扬顿挫、情绪热情激昂的语言特色。以自己干净利落,表情坚定而又富有激情的教学技巧,使学生深深感受到颂歌的风格特点。

  (二)课堂上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否感情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只有用心来演奏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在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范唱,如《黄土高坡》是一首具有陕北信天游风格的、豪放热情的民歌,节奏富于变化。在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自己的声乐优势,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这首歌,使学生在很快解决节奏难点的同时,饶有风趣地学会了这首歌。所以,音乐教师需身、形、情俱佳,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二、我用直观的教学模式来再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通过生动感人的旋律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具体生动的'形象能使学生生理、心理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所以,动用多种手段,丰富地、多侧面、多途径地再现音乐作品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综合应用美术、音响、电视等多种形式生动而直观地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授初中三年级的欣赏内容《蓝色狂想曲》一课时,因为作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就运用了电脑这一高科技手段制作了一些网页作品和幻灯片作品,让学生较快的理解了作品中所描述的美国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看到当时社会状况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到”音乐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比用语言“干说”要来的更加形象、直观一些。

  三、用作品为主体,我以作品的内在情感引起学生们共鸣。

  音乐作品有它们各自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内心世界的秘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等等变成旋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应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时的意境、风俗人情等,并透过作品的表面层层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忆秦娥.娄山关》这是作曲家田丰《为毛主席诗词谱曲合唱五首》中的第三首。这首词,协作时间注明“一九三五年二月”,其实是触兴于当时而后来追写的。作者回忆道:“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100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来哼词呢?”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沉郁”心境重越娄山关,被战场惨烈景象和战斗巨大胜利激起诗情兴起的。词的描写非常合适当时的情境,使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作品中肃穆、激越的,带有悲壮、沉郁色彩的情绪。我用低沉而富有激情的声音引导学生学生用心灵去体会红军指战员攻取娄山关的壮烈情景在学生的心中很快引起共鸣。

  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作品的情感为悬念,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因此,音乐教师就必须重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用音乐情感悬念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才能。例如,在欣赏《牧童短笛》,初听时,我不出示什么,只是边听边启发:你听到点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中间部分是“跑”的话,前后两部分各是什么?如果描写的是牧童,几部分分别好象描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分享他们的音乐感受。然后出示课题,讲创作背景,复听音乐,引导:如果中间部分是牧童在草地上“嬉戏”的话,第一、三部分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在学生讲述他们的理解后,老师不作评价,顺势出示挂图,学生再听音乐时,能很好地讲述音乐形象并贴切而又创造性地进行了表演,使教学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了解自己的问题并能够加以解决我认为是极其重要的。

  一、现阶段,还不善于利用一些网络以及其他方式所带来的知识资源。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化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和迅速传播,这使现代的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作为现阶段的音乐教师,我应该多多利用电脑这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它会使我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采。

  二、还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正常课堂教学和口风琴训练的问题。口风琴训练是很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的。如果掌握不好教学时间的问题,不仅口风琴训练不好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音乐教学。今后,我将在这个问题上多进行一下深入的思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学的运用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不管唱歌综合课、欣赏课、乐理综合课等等,音乐教师都要用满腔热忱,捧着一颗心来,将炽热的爱心化成感人的情愫,浸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8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样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样样才能透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必须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是要“听”中“说”。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构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能够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

  总之,此刻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9

  《阳关三叠》是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以华夏古韵为主题,这首歌曲是古代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是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而音乐作品《阳关三叠》正是根据王维的诗改编而成的,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

  不足的地方,课下找了很多影像资料,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放完,《阳关三叠》演唱部分只听一遍,应该全听完就好了。设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应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0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与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上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实施音乐课分班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音乐课的专业,课堂的管理也没有以前难度大。

  舞蹈教学中,真实的体会到“愿教、愿学”教学氛围,也为舞蹈特长生提供了自由施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感中焕发青春的朝气,因为学习压力而麻木的身体逐渐活跃了起来。每次上完课,不管有多累,心情都会非常的舒畅,非常的有成就感。

  新开设的口琴课,让原本五音不全的学生不暴漏在音乐方面的缺陷,从而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初中生活中的音乐课丰富多彩,拥有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和特长,对于老师来说能大大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合唱课教会了学生怎样运用嗓音去正确的唱歌,在节奏节拍的把握上更加的准确,懂得了合唱体现的是和谐的团队精神,

  用“共性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的美。

  但分班上课也给音乐老师在课堂纪律和学生考勤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我们几位音乐老师的共同切磋商讨,也制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目前在实行中不断改进完善。我们有信心把我们音乐课的分班上课打造成我们二中的亮点课堂。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1

  如何能使学生的音乐课上得轻松自在,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的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通过让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尽量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如:说、动、表演等等。

  《过新年》一课,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通过念念锣鼓点、扭扭秧歌的方式来引入教学。先教唱一、三、五乐句,然后再学唱全曲,通过让学生自由表现所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尽情的表演中使学生不断的重复歌曲的旋律,使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在课堂教学中,歌词按照节奏读会之后,我就打开录音机让学生欣赏范唱。一个学生听到音乐后就在座位上扭了起来,随后在听到“咚咚咚咚呛”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使劲地的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几下。这一举动猛然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又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于是听完范唱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锣鼓声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样一来,教室沸腾了,也很快静了下来。小朋友们都拿好铅笔整装待发。

  第一次尝试时,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显得有些乱。于是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呛”字时才敲打一下。第二次在我强调了要求之后,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做到。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生怕会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再敲一遍”。

  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颇有收获。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2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3

  音乐教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带动学生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学中,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音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进取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小组,或者借助多媒体模式等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学习,教师用爱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提升自我自信心的同时愿意去学习音乐。

  二、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

  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根据环境调整音乐教学的过程。比如,在郊游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环境心境把音乐教学也融入进去,还能够根据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各种节日等去适应音乐教学的过程。

  最终使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教师用自我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齐进入教学资料所规定的主角,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师生思维同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这样也与所学音乐作品紧密连接,启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学生审美本事、审美意识的发展,让学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

  三、音乐为桥,培养学生本事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能够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必须的影响。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可经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这样不仅仅能够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本事。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十分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本事的培养。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且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有很大的差异。不一样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进取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一样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我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理解性的育人观成为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料,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教育中能体现出美学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关系中学生人格发展的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塑造学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4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的时期,除了要加强知识框架的构建与积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心智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好的德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帮忙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环节。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却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资料不难发现,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教材中很多资料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学生理解起来不仅仅存在障碍,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学生的参与极少,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

  在音乐课上,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资料着手,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课堂上教师不应当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

  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那就到达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资料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此刻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材资料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教材的资料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大部分是民族音乐,此刻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而教材中的资料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此外,教材中的资料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要说是初中生,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想要逾越这个障碍,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不必完全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那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资料,如果这些资料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能够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并且以简单简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资料的相应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理解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课堂上教师能够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资料,教学形式也能够有相应改变。比如,能够让学生们来表演自我最喜爱的歌曲,并且阐述自我喜欢的原因及自我对这首歌的体会,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东西,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教师应当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总之,现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教材的资料过于空洞,关于“音乐”的地方比较有限,不仅仅如此,教材的资料和学生的生活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严重脱节,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提不起兴趣,对于课程难于理解,也无法产生共鸣,这都是需要改善的地方。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资料更充实,教学模式更新颖。此外,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教学目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5

  一、教材使用说明

  本学期音乐教材,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修改发行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中学音乐新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6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5教时。根据教材资料,依据学生理解本事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资料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4教时。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工作量

  本学期担任初二年级14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校本艺术课程(小品、曲艺)每双周三两节,音乐教学全学期代课总课时196课时。

  三、学期音乐教学反思

  1、坚持音乐教学新理念,实现目标,落实标准。

  本学期音乐教学,能够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本事,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

  教学中,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能进取思考面队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样教,预见目标能否到达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2、立足课堂,促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型。

  本学期在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改变备课方式,立足音乐教材文本钻研,能对教材有所侧重地梳理、选择、补充、整合,努力做到各单元主题资料生活化,把教学资料设计的活动化,注意每单元资料的课前准备,了解学生上课前的心理状态,灵活采取恰当的手段,保护学生学习情绪。课后备课,经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课堂常规教学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本事、水平的试金石。在每节音乐课后,我常常问自我:本节课的教学资料明确否?对学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否妥当?课堂上我的语言是否生动、确切精练?把学生“学”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联系比较,细心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教学中,能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大胆采取生动启发,研究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教学依靠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上来,教学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自觉改变主角,以“朋友”的形象与学生真诚相对,因为在教学中,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当教学资料得不到一些学生理解的时候,我会心态平静,微笑应对,说一声“别着急”“没关系”,所以本学期当音乐教学结束后,我们征求学生意见当中,最多最好的评价,认为我“和气”“好玩”,我觉得从学生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了我能进取转变教师地位、主角师生新型关系的建立,实质上是极有利于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

  四、本学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施的梦想与现实差距大。

  新课程的目标,标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异常是在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活动设计的本事,组织管理的本事及教师语言表达本事方面,都有着新的期望。音乐新课程要体现新、趣、活,就必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上述各方面的本事,在这方面,我认为自我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经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本事,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一样期望。

  2、音乐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资料还不够丰富,有些资料学生难以理解和理解。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理解的现象。

  3、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社会、家庭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仍把音乐课视为“无所谓”的课程,所以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要扭转这种思想,启发这些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量相当大,效果也难以预见。

  4、长期从事音乐教学的所产生的厌烦情绪。

  我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已有11年,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异常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我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6

  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重要资料,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初中生陶冶高尚情操和培养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进取作用。但如何让音乐欣赏教学获得其应有的效果,在教育中发挥更进取的作用,首先要思考音乐欣赏课中常见的问题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经过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音乐元素,如音乐中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另一类是音乐常识,如词曲作者、音乐背景故事(含相关音乐史)、地域民俗、作品体裁等。这些在音乐欣赏中需要学生学习和积累的诸多知识和素材,最终构成了他们把握音乐整体综合效果的阶梯。

  音乐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每个人都对一首乐曲或一个主题所表达的特性有自我的理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一样时期欣赏同一首作品,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要注意的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谁的感受正确、哪一次的感受更接近作曲家本身的情感,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和描述音乐所带来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从简单的“感官层次”向“表达层次”迈进来认识音乐。

  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经常会用一些常规的手段:

  一、情绪的分析——“音乐表达的情绪是什么”作为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出发去挖掘探究音乐影响情绪的因素,如节拍的特点、速度的快慢、音色的特性、力度的强弱等等,这些诸多因素的结合让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某种情绪。但由于个体的阅历不一样,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还应与自我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教育活动、情感欲求等加以联系,在音乐意境中激活情感和精神,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最终再经过学习和积累的音乐语言来描绘音乐、表达感情,这样的音乐教育才到达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目标。

  二、背唱音乐作品主题旋律音乐主题作为一首作品的主要乐思,所表达的必须是该作品最核心的部分,音乐的变化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主题旋律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表现力强,有时在作品中重复出现,或在其基础上加以变化构成主题变奏的旋律。有些大、中型音乐作品中主题也可能有两个甚至更多,在欣赏的过程中比较聆听,感受各主题不一样的音乐性格。学唱和记忆音乐主题旋律是音乐学习的重要资料,也是学生理解音乐须掌握的学习方法,记住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才能更好的感受作品中的主题发展和变化。在演唱这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旋律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还能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积累作品,构成学生人生中的文化积淀。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7

  我在教学中的感受如下:

  一、教材资料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刻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而对音乐课上教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学生对革命传统歌曲没有兴趣,这也是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为音乐教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所以,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进取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经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习。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请给予指导。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8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音乐教学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模式等种种问题都大大影响了中学音乐教学的提高,素质教育理念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贯彻,音乐教学创新也无从体现。可是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审美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需要经过不断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进取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传统教学观念为导向

  传统教学观由“教师、教材、课堂”三个方面组成,学生只是知识的机械接收者,而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所在,掌控着课堂的进度,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学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单向的静止的,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很难与教师进行交流。整个课堂似乎成为了教师的“独场秀”,教师按照书本,教学参考向学生教授着教学知识,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作用,将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却很少关注到学生创新精神,审美本事的培养。

  2、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

  音乐的学习与领悟需要学生用心的参与课堂,用心的去感受教学。可是很多的中学音乐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师时只是机械的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教学,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述求、实际学习本事与水平。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产生了脱节,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很难获得创新才智、自身潜能的发展。相反地,学生的心理感受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还将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倦怠,心理的疲惫。课堂学生本应当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欢乐成长的重要场所,如果音乐教学不能让学生感到愉悦和幸福,那么这样的音乐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3、缺少创新,学生进取性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几乎已经成为在传统的音乐课堂的常态,教学模式单一且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新意自然也不愿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一上音乐课就打瞌睡,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么差也很难将教学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久而久之就构成了音乐课堂的恶性循环。所以,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引导。进取融入新的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与主动性。

  二、创新视域下的音乐教学优化

  1、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微课教学

  新的教学方法的融入不仅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推动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入中学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微课就是指教师采用视频为主要的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环节开展的全部过程,更为贴切的说,微课是为了适应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而存在的。在微课教学中,教师经过录制教学视频,充分研究学生的的学习情景与学习的欲望,录制10分钟或者更短时间的视频,来帮忙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知识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进而让学生在微课的环境中对音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层次地进行掌握。微课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资料较为专注,就是针对主要的知识点中的难点一点展开或是对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能够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充分研究到这一点,在音乐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春》这首轻音乐时,教师在播放乐曲时能够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大自然完美景色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由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比如在学习《喜庆》这一曲目时,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乐曲中出现的唢呐、吹打乐器等,并让学生上台来亲自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如何舞龙灯,经过舞龙灯来感受《喜庆》这首歌曲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3、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中指出,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发现学生的身心规律,不断探索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本事提升。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有自我的独特性与个性,在教学中不能用分数权衡所有的学生,这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一样的学生适合不一样的声部,教师能够经过前期试音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不一样的音部,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而针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从基础知识慢慢进行推进,逐步提升教学资料的难度。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与提高。而这样的改变往往是多方面的,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学生更加重视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本事与创新精神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说,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本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源泉所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进取融入创新元素,对课堂进行创新。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9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资料,我发现此刻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此刻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经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能够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此刻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此刻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当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到达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可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当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坚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教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要说动,那可动的资料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期望准确地模仿教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我的反应本事,所以他们会很安静地听教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能够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经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齐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并且经过画旋律线,能够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构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必须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必须能得到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的音乐教学反思10-15

初中音乐的教学反思10-28

初中的音乐教学反思随笔10-21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05-31

初中音乐教学的反思11-11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1-23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1-28

教学反思之初中音乐11-18

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反思11-19

初中音乐老师教学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