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
一、夯实基础。
(一)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老师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篇四:体会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差生,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并没放弃。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中国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海外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 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控制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3
目前,各中小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藉此,笔者想就使用新教材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切磋。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试用版)与原人教版有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外,就是新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道体验反思类的题目。窃以为,这与编者意在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有关。同时,课后练习中的体验反思类题目的设计,还起到课文内容的知识迁移,使课内外得以衔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此举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通过体验反思获得人生哲理的启迪。其实质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过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伤仲永》一文,课后练习设计了一道这样的`口头作业:从方仲永的事例所想到的……此题意在让学生从方仲永虽先天聪慧,由于没有接受后天教育,最终沦为平庸的人这一事例中,悟出道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联系自身或周围的人对待后天教育的态度及由此引发的后果作对比,即反思自身与世人,从方仲永汲取教训,从中有所悟。
显而易见,编者意图很明朗。作为教者,首先要明晓意图,其次使用好这类练习。如何使用好此类练习呢?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述己之见。
其一,将此类练习作为学生课余的练笔或课前三分钟讲演的题目。比如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首诗,待学生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心得,谈谈生活中事与愿违,不尽人意的经历及其当时的感受,与普希金在被流放这种人生逆境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作个比照,从而反思自己在逆境中困难面前种种表现,从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如此作文,多是触及灵魂的反省,往往成为日后学生考试作文中一些亮光,毕竟这些是真情实意,避免了假情矫作。同样,课前三分钟讲演不妨让学生谈谈学习心得,想必少了无病呻吟,多了灵魂深处的触动。
其二,将此类练习代到教学设计中去,作为教学环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写了一件英子因赖床不起受到父亲责罚的事。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体悟父爱之深沉,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曾经有这样相似经历,你爸爸是怎样对待的?仅此一举,课内课外就飞架涵桥,由此及彼,学生既体悟到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又感受到父亲那份严厉中的关爱。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4
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
通过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长时间的培训,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一、提高了思想,净化了心灵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美好的前景。因而提高了思想,心灵也得到净化。受考评制度的影响,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也存在功利性,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考学,成绩不理想时闹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听了各位教授的课后,我开始重新思考语文教学的意义,从长远考虑,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培育高分低能的人。功利如浮云,不能为了外在的物质,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二、提高了能力,内化了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对学生我注重了对他们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课堂上,将问题分层设置,调度好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让学生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的道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可我知道,仅仅学到知识还远远不够,不能当两只脚的书橱,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有所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努力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第一线,在实践中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了情感,碰撞了心灵
通过这次培训,我开始重视情感投入。我明白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以前我以为,只要学识渊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让学生心生佩服,学生自然会效仿,会努力学习。可是这次学习却让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现在,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学生,询问他们的生活,在意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做朋友,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自己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自己,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何愁达不到师生同心,黄土变金的教学效果。心灵的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世上最美的教育。
四、注重了内修,加强了读书
要想教好语文,自己必须先学好语文。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摒弃世俗名利的引诱,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
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语文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本次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帮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对于“后进生“的认识,我以前有所误区,听了教授的报告后,改进了我之前的认识。后进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差。前两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结果,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而改变的。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差生。
六、此次培训让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认识了许多仰慕的专家,还接触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中有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经常在语文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更被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此次培训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到处参加培训。而有些培训是搞形式主义,没有实质性作用。这次培训我认真听讲座,写心得体会,写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撰写日志、总结、论文,参与研修论坛等,让我感觉到了学习的充实与快乐。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训学习,为我的语文教学奠定了实战基础,我会学习老师们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让我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此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七、通过培训更新观念。
以往的语文课堂完全是程式化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听讲、记忆、回答题目是学生的
任务,老师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完规定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都在老师预设的框架内展开,学天生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听专家讲座与交换中使我明白了,若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必须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预备工作,把课堂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预设出来,把每个细节,没个环节都要设计的周到,才不至于在课上浪费大量的无必要时间,比我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效果要好很多,课堂气氛也能活跃起来,学生更爱学了,爱好有了,效力固然就高了。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根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进行操纵。我知道了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展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利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新视角新理念新思惟,正在更新着已成定势的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势必取得丰富成果。
八、在以后的教学中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在平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末些个落后生,教师已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天天仔细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平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讲实在让人堪忧。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平常工作中根据本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教研方法的更新。一直以来,校公然课的展开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现,不但让我对如何课堂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让我熟悉到在平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展开学校公然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反思和相互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九、从培训中得到了深入的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面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时,真怀疑凭自己这点学识能否自若地驾驭新课程的教学,能否真正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进程中,能否顶住考试和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主流观念的冲击。我问自己:你浏览了多少本中外经典著作?你能背诵出多少篇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优美诗文?你能出口成章、提笔成篇吗?你的知识面能应付得了信息如此畅通的今天的学生的海阔天空的提问吗?你有扎实雄
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常识吗?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你能快速读完并正确掌控主旨、思路和特点吗?你能以高雅不俗的气质和睿智幽默的谈吐征服自己的学生吗?面对这些题目,我不由酡颜心跳,忐忑不安。的确,我欠缺太多太多的适应新课改的学养和能力啊,不学习、不读书、不研究,就赶不上新课改的步伐,要落伍要淘汰啊!开卷有益,充电要紧啊!
十、通过此次培训展望未来
通过此次培训,我心里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在提倡课改的今天,我们是否是都预备好了来迎接新课改呢?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标准的教育大环境能否发生实质性改变?教育部分评价学校,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高校录取新生,社会衡量人才??这一系列的标准能否完全发生改变?学校能否给语文教师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我们希冀这一切发生可喜的变化,我们都来迎接新课改,适应新课改,实践新课改,收获新课改吧!
最后,经过此次培训,我熟悉到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的技术,以书为载体,活到老学到老,以爱的渗透为激活点,抓住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会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勤练业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5
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当前新课改的实施,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和?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他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实行计分制。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计分评价。比如展示自己的一个问题、帮助他人解决一个问题、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他人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要计分,一节课下来学习委员要记录各组的分数,每天在评比台上公布,每周一总结,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这样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小组的团结与合作。
为合作而合作是一种课堂误区。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
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上好课的关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的组织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合理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较好的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我做了以下安排: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课堂中,我让学生采用不同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式读等。通过细读课文,学生不仅体会了荷花的美;而且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看学生会不会认,会不会写。还要看他在学习中是怎样获取知识的,存在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才能及时的调控教学进程,将问题解决在课堂之中。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的体现。
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学生乐学、会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放心教”的勇气,相信学生的能力,彻底革除“满堂灌”的传统做法。
三、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确的课文朗读,把感悟的情感给予充分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读的内容来看,有全文朗读,有自然段细读,有句子精读,由整体到部分;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自由读,有指名个别读,有师引生读,有全班齐读,有朗读,有轻声读,有不出声地读……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读的层次来看,开始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是读中领悟、读中理解,最后是感情朗读,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有“质”有“量”的读催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学要求无限制提高,严重偏离了教学大纲,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碍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钻研大纲,把握大纲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遵循起点低、台阶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
(二)调整课外作业结构。调整课外作业结构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调整课外作业结构可将单纯的书面形式变为多种形式,如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语文课外活动等形式。例如,我们学了几篇有关描写春天的课文后,结合探究型课程,就可以布置“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去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谜语、谚语、古诗、诗歌、文章、故事等等;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画成图画;可以把踏青的春景拍成照片;也可以编制春天的剪贴小报、手抄小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最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体验了“春”的魅力,激发了对“春”的喜爱之情。同时学生的欣赏、想象等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意识,采取相应的对策,真正转化师生角色,努力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从而创造更高效、更优质的课堂。 (责任编辑:龙大为)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6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看到新的天地。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7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步,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和挑战。尤其是在小地方,无论是新的理念还是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是空前的、革命性的。面对课改,“上级唱高调,学校哼低调,教师唱跑了调,学生跟不上调,社会根本不知什么调”的现象比比皆是。虽说目标令人振奋,但过程令人质疑,基础令人忧虑。如何破解这道方程式,需要我们立足现实,树立“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活动。从现有的教学行为去反思,从教学反思中去诊治“病根” ,对症下“药”方为上策。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与意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临控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俗话说“败局有妙招”。从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中盘点“存货”,清除“垃圾股”,扩张“绩优股”,整合自身教学资源,无疑是现实的。反思教学正基此而产生。在教育战线上,许多教师一辈子都是在“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都在做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的奴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到头来紧攥一张“旧船票”难于登上教学改革的航船,只在岸上听“依旧的涛声”,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匠”,岂不可叹?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的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学反思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是转变教学观的转折点,是新旧理念碰撞的焊接点。从一定角度上说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主要从备课和课堂教学两个基本环节进行。
(一)备课反思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备课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学校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充分、认真。备课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备教案等同于备师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是单一的、浅性的,静态的、大一统的流水线。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这种教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单一的传递信息与接受信息的关系。是以教材本位、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的原则设计。其价值可想而知。像这类备课乃无效劳动多,仅为应付检查而已的,是空洞的,是狭义的备课。
新课改形势下的备课应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广义的备课——备课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强调教师的学习、生活都是 备课的一部分,它包含师生阅历;它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包含有形的书面教案及无形的融入教师心田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及教学机智与激情。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上了一节公开课后感慨到:他这节课表面上只花了15分钟准备,实际上却是我一生的准备。的确,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
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多了,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得少了。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三要素中,大纲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了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
如何落实呢?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要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要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二)课堂反思,放飞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
1、课堂实施由严守文本向超文本变迁。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说: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对教材进行更多的延伸、迁移、拓展。
可在现行的课堂中,巨大的习势力严重地阻碍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出笼”。应当说,“异见”的产生说明这个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经验背景,对文本进行了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思考,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可教师没有珍视,掐灭了学生在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时迸溅出的智慧火花。这就是只知道囿于教材而没有把教材当例子教的典型标本,这就是教师本位与教材本位的典型例证。更精典的还在当教师讲冬瓜是躺着的,茄子是挂着的。有几个学生马上接嘴说,也有的冬瓜是挂着的,(原来这其中有2个学生的外婆家是蔬菜专业户,成规模的菜地里,冬瓜地里搭 起了排排支架,冬瓜长大后就在排架上垂挂着。)可教师断然否定。这使我不由得起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咏菊》之争。
宋朝时的一年秋天,宰相王安石忙于变法,不在家。造访的苏东坡进王安石书房后,见案几上有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菊花只有枯死在枝头,哪会落瓣呢?当即续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家见后,见苏东坡孤陋浅薄,十分无奈。后来适逢“乌台诗案”事发,王安石就让皇上派他到黄州为官。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秋,苏东坡果然见菊花被西风吹落,满地金黄,只剩枝条儿在风中晃动。想到早年在王安石书房续诗一事,深感自己学识不够广博,歉疚之意顿生。回京后立马登门道歉。
“冬瓜也有垂挂的”,这里且不说为师者的孤陋寡闻,也不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为师者总要有姿态,有宽大博爱的胸襟吧。怎么能武断地斩断学生对文本的“异见”呢?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唱“独角戏”,又如何能落实新课标要求的理念呢?如果教师能“蹲下来”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不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许多知识么?若利用学生在与文本中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同构时产生的个性化阅读,不正好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何尝又不是件快事呢?
2、真正理解自主互动学习的内涵
新教材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 ,什么是真正的自主互动。
例如我在新课改教学研讨会学习上听到的一位语文执教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的第12课《甜甜的泥土》,讲了被父亲离异了的生母在儿子亮亮生日那天送来一包奶糖的故事。让小亮感受到了久别的温暖,而后母的虐待却使小亮产生巨大反差而痛苦伤感。有位教师在教学中第一块“整体感知”中,在听完开头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后,要学生完成对联:甜甜的泥土, 的妈妈。学生答案众多:关爱孩子、无私、狠毒、自私、爱子心切、失落、离愁、望眼欲穿、伤心、悲痛、无情??学生尽兴后,马上转入第二版块“把握人物”的教学。在评课中,当资
深人士提到教师应在第一版块以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互动对话,以提升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或给予适当引导时,那位授课教师马上以这样做就以“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权力”来反驳,使在座的各位同仁哑然。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有的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满堂灌”“满堂问”的老路。而我认为,在教学时,如是浅显浅易与学生 的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已设疑、自已解答,或者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互动学习;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选文还是应重视教师的“桥梁”作用。
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目前的语文课堂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检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教师淡化出场,一切都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8
1、本教学设计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情而来的。
在教学中通过“读、想、议、写、吟”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诗。从他们那兴奋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本节课我运用画面、朗读、音乐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诗句,谈理解和感受,达到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走进诗心的目的'。
3、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
本节课我就把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读熟诗歌、感悟诗意最终都是为了体悟诗情。这种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
4、语文课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
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是否还有更适合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这是课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9
反思教学中的教
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习惯于每上完一节课就会一遍遍的重温教案备课,揣度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堂课即使准备的再好,也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文教师的好课堂就是在不断打磨中炼成的。
所以说语文教师都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该发扬的发扬该摒弃的摒弃。唯有如此,才能根据自己的反思重新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制定更为出色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反思教学中的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互动式教学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常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语文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此,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那么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身份,真正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而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的参谋。学生的学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的拨云见雾,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反思的。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真是需要,语文教师才能有目的的积累自己的课前准备素材,使自己的教学准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反思教学的亮点
所谓教学亮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处。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课堂,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曾经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不想有学生突然提出想让老师也背诵其中一段,笔者当即声音并茂地将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学生的热烈掌声。
笔者趁热打铁又将王勃的《<滕王阁>序》也背诵一遍,看着学生目瞪口呆的样子,笔者因势劝谕学生学习古人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因为有些文章确实是千古华章,经常颂之,既能提高语感又能陶冶情操,实为一举两得。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提示,每节课都应有每节课的出彩之处,只要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对即对错即错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语文知识至今都存在学术争议,所以即使有教学上的瑕疵也不难发现。
如果能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作将来改正之之用。同时不断地积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鲁迅的文章是晦涩难懂的。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理解他的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怎么选择切入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慎重的选择切入点。
记得最初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用了一周时间,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我很累但是学生却没有收获。我在反思我的教学思路。我是一个勤快的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时间长了,把学生教得没有灵性了,不会思考,语言贫乏,感情冷漠。
为了不重蹈覆辙。在学这篇这课文之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以这两句话为指导的:“小疑有小近,大疑有大近”;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因为这是一篇小说,我从小说的三要素中的人物入手。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刻画的就是两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说的主题。让学生找文中对这两个人物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造成人物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深层原因。其实也就是在探究小说的主题。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最好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材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学生们探究的结果还是很不错的,其实放开学生的手脚,他们有时真的会给你一个惊喜。我趁热打铁,把文章最难理解的一部分拿出来让学生去质疑。然后大家讨论,分析。虽然学生有时提出问题没有任何价值,但是这也证明他们是在思考,只是他们思考的深度不同。有好多学生不理解文中“高墙”、三个辛苦的含义。以及对文章的结尾句的理解,这些问题的提出 说明孩子们真的在思考。而且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
探究出答案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是我这些年来在教学中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因为他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特色,有几点学生自己是能说出来的,例如: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人物的描写)对自然环境的的描写。有些则需要老师的引导。
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我的教学切入点选择的较好,但是没有引导进入深一层的分析,就是对主题的探究。这一块在教学上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课时我才引导学生去探究。现在我发现我在上课时,有时教学时间调控的不好,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没有教给学生什么,上课讲的内容 随意性太强了。而且,有时讲课时,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围。拓展的内容虽然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但是与课文内容又没有多大 的联系。就拿今天的第一节课来说,我在对杨二嫂进行分析时,突然联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时对家中的晒衣绳的所产生的感慨对学生一通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送给我热烈的掌声。但细想下来,我的感慨对学生能有多大的影响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因我的感慨而改变吗?
对于现代文的教学,我越来越感觉到很乱,可能是我的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与科学性。我的教学仍然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仍然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现在的教学怎么是越来越倒退了呢。也许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还是不能超越教案,还是真正的不能实现老师个性化的阅读。我仍是教案的木偶。这种现状我一定要有改变。否则我的业务是难以提高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以后的教学必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永远在重复着昨天。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1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2
为了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的视导工作,我们语文学科安排了两节公开课,他们上的都很成功。
第一节是胡凡勇老师的九年级复习课。我们学校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开课形式多样,激昂的歌曲振奋人心,接着是古诗的经典诵读,让学生的积累得到充分的.展示。
整个课堂分为三大块:我来写,我来做,我来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是胡乃美老师的七年级新授课。主要是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课前学生把能自己解决的内容展示在黑板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并且针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诵读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引导练习。
课后,来视导听课的张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且对语文课上应该注意的地方,跟我校老师进行了研讨,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视导听课,我感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又得到了提高,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才会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我们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再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做到愿学,乐学。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3
这节公开课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一、能流利地背诵文章,结合注释,能口译全文。
二、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三、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短短的四十分钟,这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作为一篇文言文,字词的疏通释义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尽管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我还是安排了一些时间来进行字义的复习。同时,作为一篇寓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学生分别从老虎的角度、驴的角度、其它角度品味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从驴的角度为不能外强中干等。
另外,这篇文言文中有很多动作和心理描写,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能更清晰的明了老虎和驴子的心态变化。所以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本文寓意,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最后,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篇文章能不能改名为《黔之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了很多的原因。这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大家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时间的`安排上,学生由于复习的不到位,在字义复习这一环节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就公开课而言,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些复习的环节放在课后或作业整理课上,没有必要放在课上宝贵的40分钟里。
另外,在让学生进行动作与心理的分析时,我不能够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是在学生进行分析后又重复强调一遍,这样,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一次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样,就使得全文最大的重点――对寓意的分析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一堂公开课来说,缺少一节课的完整性这其实是最大的失败。
我需要吸取这次公开课的教训,在今后的备课工作上,考虑的更全面,更到位。特别是时间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根据课堂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完整。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4
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社会发展观为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实验稿)和与之相应的实验教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与设置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切实是一个难点,笔者就近三年来组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一点浅谈与反思。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但对其内涵未作确切界定,以下三种观点较有代表性。 观点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观点之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观点之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鉴于以上说法,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第一是学际性。即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沟通。例如《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的设计,以文学为基础,融入了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的学科知识,以复数的知识开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间采风去”等活动的开展,能沟通学生同大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获得成功感,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此次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搜集、整理、分析,与同伴交流合作,学会表明观点,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做到会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农村初级中学现状
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差异较大。云南是西部较为贫困的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相当薄弱。首先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而我们农村中学在这一方面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例如我们临沧市临翔区共有人口27万多,其中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均不到500元,生活比较贫困。辖区内共有中学24所,其中农村中学18所,占75%;有10所地处高寒山区,18所农村中学中没有一所有图书室、阅览室,只有简易的图书保管室,生均占有图书不到10册,图书陈旧,多是余留的旧课本、旧教辅、旧期刊;有17所没有多媒体电教室;有16所中学没有计算机室。由于诸多原因,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每学期生均投入不到20元,广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城乡差别严重,教育不公平现象非常突出。
其次是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由于“普九”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语文能力整体下滑,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令人堪忧,许多初中学生的作文错别字特多,部分同学写不出一段像样的话,有的同学甚至读一段文章都磕磕碰碰,让他们讨论问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难开展,或者说只能在较低层次上开展。
再次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了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三维目标,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无疑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对语文知识要能较全面地把握,要有丰富的情感,对教材的剖析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可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教师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语文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上课缺少激情,有的教师甚至范读课文也或结结巴巴,或读错字音,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也会出现错误,语文教师的素质确实需要提高。
在众多困难下,我们许多教师发出疑问,实验课该怎样上?特别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做到对传统的东西合理扬弃?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个“度”应如何把握?等等,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实践一:立足当地,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组织难度大,学习资源短缺,因而我认为应该多从学生身边能感触到的人和事出发,本着让学习感兴趣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如八年级下册设置了“到民间采风去”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命题大、范围广,如果泛泛让学生去做可能效果不佳。我根据本乡傣、汉杂居的特点,把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探究傣族的民情风俗”,并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调查访问傣族的信仰、禁忌、婚嫁、节日、民歌、传说。经过近一周的走访,结果显示,学生对傣族的认识不仅仅只停留在泼水节上,而且对傣族的文化、风俗有了较深入广泛的了解。班里一位傣族同学这样对我说:“老师,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了解我们傣族,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又如另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涉及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写好游记,能介绍家乡,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天天生活在大山中的学生,对于山他们并没有什么鲜新感,加之本地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确存在很多困难。那么怎样开展才能实现活动目的?要让我们农村学生做到行万里路,畅游天下是不现实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同学到灵山寺(这是我们当地人认为的名胜地了),让同学学会用“眼”用“心”去观察,并现场作文。那些过去在同学眼里不值一写的风景,今天全在他们笔下生辉,那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磐石、碧水、楼亭,全充满了灵性。作文写得格外的细致而真实。
实践二:融会各学科、拓展教材,培养综合能力。 发达城市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和信息,但农村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我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教材,以及我力所能及找到的报刊、资料等来整合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例如开展“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先让学生翻阅了历史、地理教科书,结合学生实际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方案:(一)黄河概况,(二)列举黄河流域的文明化遗址和历史故事,(三)黄河为什么断流了?(四)歌颂黄河的诗文和音乐。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能找到的。这样开展学习,既促进了学科的相互联系,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查阅无处下手,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我一直收集学校订的《云南日报》、《临沧报》、《澜沧江晚报》,还请朋友收集《云南法制报》等报刊杂志,每周抽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能了解到本地区, 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读后让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在班上交流。交流形式有时口头交流,有时书面交流(写成日记)。用这种形式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学习,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使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实践三:启迪心灵,体验真情。
在农村,家长更多的时间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关爱城镇家庭相比要少一些,以至农村学生情感贫乏,写亲情的作文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所以我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特别注意挖掘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时,我不仅把口头作文训练(自我介绍)作为活动的一部分,还让学生展现他们的特长、兴趣爱好,思考怎样与同学和谐共处,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体悟生命的价值。让他们明白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又如组织“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选“老照片的故事”展开学习。一位女生给大家讲述她8岁时与父亲的一张合影,这是她父亲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许多同学边听边流下了眼泪。就是因为她讲了自己的`真实故事,是自己所熟悉的,动了真情实感才如此感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了只要我们细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处不在的,懂得了理解父母、体验关爱。在后来组织的“母亲的颂歌”一次活动中,学生交流的作文比过去生动了许多,事例更丰富了,情感更真实了。
四、几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新的实验教材每学期设计了三大三小六次综合性学习,可我们农村中学很难达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要求,但也并非如有的人所讲“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得看教师。
首先教师要全新的课程意识,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有利的学习资源。虽然我们地处经济文化落后的偏远山区,但农村也有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等,都是有益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资源等同于各种资料,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去挖掘素材,组织活动,别总盯着那本教材。教材虽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桥梁,但我们要创造性的去用它、丰富它,别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死搬硬套。
第二,先进的教学手段虽能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没有它我们仍要开展教学。没有精美的图片我们可让学生自己画;没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力所能及地提供和让学生把各自的资料集中起来,相互传阅,达到资源共享。
第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是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如果把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只是定位在提高写作能力上,这是不全面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第四,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农村学校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不要贪大。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定好学习方案。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以激励为主,方法手段要多样。
第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好导师,教师对活动要收放有度,学生能自己去探究的决不要包办,但如果一味放手活动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六,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营造平等、和谐、安全、愉快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提高“综合学习”的效果。
第七,语文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设计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课,力求体现一种艺术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第八,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的发展,具有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多种智能和管理能力结构,指导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面前学会选择信息。要学习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技巧灵活而巧妙,教学手段现代化而优化,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整合的能力,从而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人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并和其他教师交流,肯定成绩、克服不足、共同提高。
第十,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达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不断流动的小溪”。
总而言之,农村中学由于学生水平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硬件奇缺等原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发达城市相比,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探索出一个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语文结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资料:
① 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② 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语文建设.20xx,4.
③ 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课程 "教材 "教法. 20xx,3.
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15
自从听了县教育局徐主任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后,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班级的小组建设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与任守昌老师的探讨,我初步打算在班内实行以下几点小组管理的细则:
一、本着“事事有人做,人人事做“的原则,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牵头,把检查作业,课堂得分的记录及各科的特色作业的检查等工作,分别落实到小组内各成员,班内不再做统一要求,各小组长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相互监督。
二、为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每个小组都必须树立“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不让一个成员掉队。要将课堂展示的机会均匀地分到每个小组,在学生回答问题、黑板展示中,能做到讲解清析,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充满自信者,A类学生每展示一次加1分;B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加2分;C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次加3分。各小组长每天将各成员在各节课中的得分情况汇总到合作小组成员得分表中。各小组长一定要做到认真、公平、公正记录每一个成员的得分情况。并于每周五的最后一节汇总到班主任。
三、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各小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的完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答案的形成,应该充分调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特别鼓励B类和C类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先听取这两类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答案合理就应该采纳并对该成员进行鼓励,其它成员可以采用鼓掌或口头赞扬的方式对其鼓励;同时为该生记相应的得得分。
四、以这两周为起点,将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未成绩作为参照,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学生个人在班内每进步一个名次,A类学生得3分;B类学生记2分;C类学生得1分。各学习小组内,成绩能进入年级前10名的学生加5分/生;11——20名的学生加3分/生;21——40名的学生加1分/生。
五、针对组内成员学习不主动,合作不积极,像上课随意说话,吃东西、睡觉,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以及早退、迟到、旷课等违纪情况,根据实际,一并给相应小组扣相应的分数。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06-27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5-29
初中语文个人教学反思12-20
[精选]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7-07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6-12
对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6-26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11-07
精选初中语文教学反思03-19
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03-16
初中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