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一篇课文教的好不好,不仅要看老师是否充分的备课,最重要的事看同学们接受的状况进行评价。下面小编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1】
一篇课文教的好不好,不仅要看老师是否充分的备课,最重要的事看同学们接受的状况进行评价。所以每次教完一篇课文,我都必须写一篇教学反思,来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下面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而学生参与课堂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认识教学问题,掌握个中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处理古文教学时,改变了以往教师讲翻译、重点的做法,而开展了一个“我来当老师”的活动。我联系第一单元人物传记,选择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第一篇讲授的古文。活动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属于过关性质,要求每一组的同学都要把本文出现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找出来做好归纳,利用参考书,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同学们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能力要求;第二个层次属于提升阶段,要求学生能就文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有所拓展,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些同学提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合纵和连衡,有些同学提到了古代的官职级别,这个层次需要同学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某些同学身上,这个层次开始出现了区分度,有的小组能够找到拓展,提出问题,有些小组则毫无建树;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能写出这篇文章的感想,如“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多一点宽容忍让”,需要联系现实,这个层次提出了写作的要求,能达到要求的小组又减少了1/3左右。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能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越来越少。
根据我的观察以及学生课后感言(写感言也是常规做法,每完成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反思这篇课文的收获与不足)分析,没能达到第二和第三层次的同学都能有所收获。第一次进行活动时学生不敢放开手脚,缺乏自信,总想从老师身上得到答案,但是在第二次进行时,活动顺畅很多,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确分工,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成就感。类似这样的活动耗时基本上是3-3.5课时。好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其实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活动中不仅是在学习语文,更是在体验生活,形成能力。
这样的操作,是行之有效的。我个人如是认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2】
今天开始了文言文单元的教学,带着同学们一起疏理了本单元的史传文学,均是人物传记,而且都是历史上或者文学史上的有名人物,有关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不放过基本字词句的翻译的基本原则下,设置一些有辩论色彩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许可以激发学生亲近文本的热情.本着这样一个考虑,我对<廉>一课从三个小故事上做文章: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请同学们讨论这一故事的理亏一方是秦王还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一节中,让同学们思考"秦王为之一击缶"背后的国家背景\政治利益的深义;在"负荆请罪"一节中,让同学们体味廉颇及时反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人性优点,
就第一个小故事,在"完璧归赵"一节中,让同学们讨论,这一环节谁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此一节不设置唯一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便可成立,并将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提供给学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而理性的认识.
如果说是秦王理亏的话,可以从秦王第一次派使者前去赵国讨要和氏璧时即可看出秦国的霸权与贪婪,再从秦王第一次看到和氏璧的表现(大王传之以示之美人及左右)可看出秦王的傲慢与无礼,由此可以推知,即使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最终割让十五城的约定也会在秦强大的国力威胁下成一纸空文,从这个角度讲,和氏璧归赵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了.
另一方面,如果蔺相如理亏的话,则应该把握住秦王在蔺相如的一番言谈之后的一系列行动方面:当蔺相如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时才将和氏璧给秦,秦王照做了,当蔺相如最终没有如约交璧秦王估计最终不能因一璧之故绝两大国之交,放弃治罪蔺相如的表现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国君,既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国君,那么也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和氏璧违背割城的约定,从这个角度来看,蔺相如应该有理亏的一面.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打破了传统意义对蔺相如的分析与看法,在蔺相如身上有了新的意义,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传统篇章可以说注入了一剂活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3】
在设计此课时,抓住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文言并重,既重视文言基础的学习和归纳,有注重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就文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前提,由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符合阅读的心理进程。探究并不神秘,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杂,上课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理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常言到:“弱国无外交”,当时秦强而赵弱,与强大的秦国相比,力量弱小的赵国凭借什么能再“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的两次外交活动中捍卫了国家的利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通过对本问题的探讨,既能很好地把握文本最精彩的段落,又能很好地把握廉蔺二人的.性格特征。可谓一箭双雕。
在分析廉蔺二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时,适时和学生一起补充了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这个环节是事先没有预设的,我只补充了一句,学生受到启发后,相继补充了后面的诗句,这是非预设的生成的精彩。
此外,在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时,也是学生经过充分的探讨之后得出的结论,比我预设的内容更完整。看来,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当然,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要看老师的功力和应变能力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老师自己磨课的功夫必不可少,课前除了深钻文本外,还要翻阅大量相关的资料,参考别人诸多优秀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佳方案,俗话说得好:厚积才能薄发,有丰厚的积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上出精彩的好课。
更多相关文章:
3.秋水教学反思
4.《错误》教学反思
5.离骚教学反思
6.死水教学反思
7.雨巷教学反思
8.错误教学反思
9.《雨巷》教学反思
10.高中教学反思数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07-27
淮阴侯列传原文08-31
《屈原列传》原文及白话翻译08-12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11-16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7-29
初中教学教学反思02-02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02-03
《屈原列传》(节选)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08-31
史记列传读后心得范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