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我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只要老师认真钻研,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生一定受益非浅,无论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2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3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4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 、本课程探索性较强,探索研究版画的外延,以及版画语言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艺术实践与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的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流程体系。
2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了解当代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强调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动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20××年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研讨会上作为展示课,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存在不足:
1、相关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版画工作室未能配备版画机机器及丝网版画等相关设备,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种类不够丰富,创作作品时可以选择的题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使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关于黑白木刻
任何艺术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完美的艺术,只有真诚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真诚。黑白木刻从最早、最原始的形态,作为文学作品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许许多多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艺术理念的理想方式,从丢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肯特、瓦洛东、黑克尔、彼负施泰因以及蒙克、毕加索等等,都曾拿起过木刻刀。大师们的创作,为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成为黑白木刻艺术画廊中的经典。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不能算作职业的版画家,但他们首先是艺术家。黑白木刻对于以艺术养心的人,是一时抒发性情、传达观念的又一种语言方式。就如小说家也有诗兴大发的时候,也会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诗歌名作,作品甚或成为经典。黑白木刻是人类文化艺术资源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潮流同时完善和发展着自身语言。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不断在影响着黑白木刻的形式与风格。为了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突破与拓展,在当代艺术语境与文化大背景中,对黑白木刻艺术本质意义的思考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教学上,除了让学生掌握黑白木刻,还要知道种种知识,知道它的来源,知道它的艺术价值等,所以在每次上课,我都会跟学生讲讲关于黑白木刻的一些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见识,我觉得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表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因此,普通中小学美术学习绝不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献。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由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最不可少,激励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
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
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
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
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
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
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
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
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
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
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
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
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
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
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7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8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学生的一份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习形式。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第二、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如果有人说,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却认识不清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这种快感之所由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为一部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而引起的喜悦,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喜悦”。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对鉴赏基础知识的强调,这样,会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首先要了解美术语言,它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美术元素是美术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凭借这些元素,如:点、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组织原理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动感与静感等,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这些组织原理来进行构图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美术作品的特征。那么,作为老师就应首先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那么,怎样为学生答疑。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老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新的时代气息,看着那一个个渴求新知的眼神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第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种电教声讯设备进行教学,以加强视听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录像,投影仪,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9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习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习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本课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1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2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加上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的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颇深: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首先,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内容的掌握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是“讲授式”教学,就是只讲作品本身,而没有把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的情况。
再次,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门”。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两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
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学艺术,培养学生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的一个关键。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地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美术的兴趣上来。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拉近距离,减少代沟。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学好美术的社会用途和好处。再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讲到色彩给人心理效应不一样时,就列举出服装色彩与人体体形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选择深色的,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横纹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则效果大打折扣;体形较瘦的人,不要穿竖条纹或颜色太重的,否则瘦上加瘦……学生听了都频频点头,树立起信心,有兴趣去学美术这门课。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3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习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4
时间匆匆,转眼间离我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谢峨眉一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进入教师的角色。这学期收获良多,无论是自己教学上,还是自己心理成长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学期一路走来,改变了我大学认为“教书很简单”这种幼稚的想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的时候认真讲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课堂上还有这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自己花费了很多心思备的课,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
第一,课堂中的教学用语有待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课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常规性的知识点,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过多的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问题,随口就乱回答。这样的问题,经过在其他老师那里学习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观。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给学生选择性的答案,让他们先从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几秒钟的思考回答时间,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方面,还发现自己的措词也存在很大问题,逻辑性不强。这方面随着自己对课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课堂重点突出不明显。
教材上面一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很想给学生面面俱到,但到头来总结课堂才发现,其实学生什么都没记住,像是看电影一般仅仅在头脑中过了一遍,没有值得他们引起重视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次和师傅陈老师讨教得知,新教材虽然给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选取其中适合学生本身情况的知识进行重点赏析。这就说明教材中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给学生的是赏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赏析每幅画。
第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够严谨。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安排时间的容错率太低。有的课堂学生反应强烈,很有积极性,就容易过多的去拓展,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课堂中学生很困乏,不愿意听老师所讲,很多知识点讲到位就过了,没有去展开,甚至有时候受到学生的影响,本该深入的知识点,却始终讲不出该有的深度。陈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老师是课堂的导演,要把控整个课堂,训练老师用自己情绪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性。这条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
第四,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有的时候,看见学生实在很疲、很乏,抬着头都能闭眼打瞌睡,实在不忍心再去打搅他、吼他,以至于到后来班上纪律显得有些松散,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开小差。我认为这是这学期下半期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也找老师们请教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一项“师能”,然而课堂的管理就正好体现一个老师的师能。如果连课堂中起码的纪律都管理不好,谈何行课。其次,建立课堂的规矩。比如:学生觉得困乏,可以让他自愿起立站着听,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觉。最后,让他们对美术课堂引起重视。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美术虽不高考,但它是培养我们审美情操,开拓眼界的必备课程,更是建立我们正确审美观,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
本学期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点。我很庆幸自己第一学期就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再次感谢陈雪峰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5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新,这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它是中国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必将肩负起对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探究与践行的义务。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曾经有过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太多慰籍与欣喜。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肤浅见解。
一、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贫乏
现阶段,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等技术型人才为目的,更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美术理论的学习。所以大多的高中美术教师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乏对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我们的美术院校是在培养杰出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艺术人才的培养。
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修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可见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外,更应具有广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国家规定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担任,而目前从大部分高中学校美术的师资配备来看,都远远不能符合标准。故而,教师的配备就成了制约高中美术欣赏课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当前我国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到了不堪其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尚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相对体育、音乐学科来说,美术要求学生的天赋没有那么的高,只要有兴趣,胡乱涂鸦两笔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目标只有一个,“挤过独木桥,走进象牙塔。”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满足兴趣了。沉重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故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是高中美术教师首要之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米罗维纳斯》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洋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大家都“骚动”起来了。紧抓住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别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三双手分别是谁的呢?”——“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罗维纳斯”。“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三双手被誉称为西方美术史中最美丽的手呢?”——这三双手性质不同,感受也迥然有异。圣母玛丽亚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着神圣、慈爱的共性;蒙娜丽莎的手,是个别的手,只属于达芬奇笔下十六世纪意大利贵妇人的手,有着“丰满”、“优雅”、“柔美”的个性;米罗维纳斯的手,则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灵去想象。虽然维纳斯没有视觉的手,但我们相信,会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观众的心目中,为她创造出一双最美丽的手……。
《米罗维纳斯》是许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冲动”。为了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课堂讲解中可适当穿插一些与作品或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如:从19世纪以来,各国选美的标准均为据米罗维纳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戏言,维纳斯是人类选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的.原来姿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右手拿着苹果呢?还是拿着别的东西?”“左手举多高,伸多远?弯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关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这么多的复原图中到底哪个复原方案是正确的呢?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案都没有现在的断臂维纳斯更美、更动人,更接近艺术本质。因为她是艺术家与大自然和时间共同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杰作。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是情节性的,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学生是不太愿听的。此时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壁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人物,以“找出叛徒”为任务来进行展开。向学生说明作品画面紧紧地抓住了原来传说中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来刻划十二个门徒听了这话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犹大的面孔整个是黑暗的,由于惊慌失措,犹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倾,同时死死地抓住他的钱袋。与犹大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态度安详,从他背后窗户中射进来的夕阳光辉,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稣和犹大,一个崇高,一个卑鄙,对比十分鲜明。在欣赏地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艺术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多媒体手段或问题的设置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各种新奇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匮乏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
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组织好高质量的美术活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能依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但课与课的差异仅仅是教学重点及内容上的差异,而不是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单一及缺少个人风格。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是在背教材和教案,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照本宣科地进行“授惑”。碰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就显得措手无策,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种契机。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丽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默视一分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时,忽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一角传来,“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种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该假装没听到糊弄过去呢,还是要正面应对学生的“异议”呢?!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一个对作品进行深入展开辨析的方法吗?所以,我决定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冲破笼罩欧洲中世纪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笼,以一个普通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对人的本身价值的肯定。然后再让学生重新欣赏这一作品,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有开始时认识的偏差,而是带着新的认识、从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他们的感受也会因此更强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对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辞,不是唯一的标准。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使现代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趋以多样化与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人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诚然,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美术教师们的青眯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过于迷恋于此。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仍旧没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兼顾全面而发展。做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在艺术欣赏的“旅程”中拾得学习的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线上教学反思11-20
高中美术教学教学反思07-19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06-30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06-12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精选07-20
【推荐】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2-21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精】12-21
【热】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2-21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荐】12-19
【精】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