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1 10:49:44 志华 高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21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21篇)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

  一、引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始终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并发展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然而,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因此我时常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回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我尝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来讲解抽象概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实验教学的实施:我注重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学生能够亲手操作,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学生互动与参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在教学中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课程内容与难度的平衡:有时我发现课程内容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或学习困难。

  实验教学的挑战: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实验教学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实验只能进行演示,学生无法亲手操作,这影响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不足:我在教学中有时过于关注整体进度,而忽视了个体学生的差异性。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或无法跟上课堂节奏。

  四、改进策略与未来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优化课程内容与难度:我将更加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加强实验教学:我将积极争取更多的实验资源和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我也将探索虚拟实验等新型教学手段,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

  关注个体差异: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以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

  五、结语

  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化学教育。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2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3

  我对前段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料。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

  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

  (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

  (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

  (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构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

  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终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教师不要帮忙读题,因为教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经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经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

  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5、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到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功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能力、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

  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6、吃透《中考复习指要》的要求,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中考复习指要》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其它各种渠道获取的所谓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中考复习指要》进行取舍。认真研究《中考复习指要》,要经过研究《中考复习指要》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中考化学命题趋势,要严格依据《中考复习指要》准确把握复习资料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往年《中考复习指要》比较对照;还要注意研做《中考复习指要》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经过研做题例明确考

  试资料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经过试题来体现的,还能够进行怎样的变化都要认真思考。切忌选择一些需用特殊方法才能解答的试题来进行所谓的能力训练。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4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资料。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经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忙。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资料。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景。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景和素质情景。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我,改善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景。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教学资料担负着培养不一样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职责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经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资料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5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6

  我认为: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

  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

  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

  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本人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1、总结经验规律。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注重实验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

  在未跨入高中门坎之前,我就听人说过,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大不一样,要跨越一个大台阶,当时我还不相信。上了高中之后,上课看老师做实验,觉得很好玩,下课后就同初中的学习一样,结果我在第一次化学小测便挨到了教训。老师出的题目看起来挺眼熟,可就是一到写起来就觉得很陌生。经过几次教训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认真观察实验,积极动脑思索,作业认真完成,有空还做一做课外一些习题。结果没过多久,我的成绩便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我便继续下去结果学习变得轻松了许多。以上便是我的学习心得,按照那些方法,学习化学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高一上学期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我不会去发掘问题,这对我也是不利在。其实,从整体看,第一、三、四章,是在为下一章即第五章作准备。一、三是介绍P区第ⅦA族和第ⅥA族的,这一区可以看成非金属,这些族的性质大部分与周期表的元素性质一样,非金属就对应氧化性,非金属性强氧化性就强。显然,S区第ⅠA族,是碱金属,这与表中的部分性质一致,同理,金属就对应还原性。那么非金属与金属之界就二者都有了。这样,有了这几章的垫底,后几章应不会太难了。当然,上课时老师有补充课外的,那自然更好。但是只要理解了,我想大问题不多。第二章是一种计量法,以摩尔为中心展开。从刚接触至学完后,感觉自然不同。若要从记忆角度去分析,也就与Cl、S的展开一致了。克拉贝龙方程PV=nRT无非就是波义耳、查理萨克等定律的结合,至于它的推论,不背也可理解。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7

  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1 )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 )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 )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的教学效果。

  但这节课也有诸多不足,探究点的设计还值得推敲琢磨。首先,这堂课的重点应放在酯化反应上,对于酯化反应两种脱水方式的探究应大步走,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给出“ 同位素原子示踪法” ,由教师总结。对于酯化反应的实验,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比如:第一组用乙酸、乙醇加热,第二组用乙酸、乙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加热,第三组用乙酸、乙醇、蒸馏水加热。()通过这样三组实验的对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催化剂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优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8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积极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9

  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整体上感觉教材在不断的修改,一些名词、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课本知识的难度在逐渐下降,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在逐年下降。不少老师都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也许是事实,我们在教学中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学生学不好化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弥补和预防?下面中我的几点反思。

  一、高一新生在初中学的化学知识有多少?教师该怎样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难理解、习题不好做,学习兴趣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初高中学习要求和内容衔接的不好,高一化学突然比初中更系统、更深入,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但更重要的却是第三个原因,即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看待课改后的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过高,平时的教学和测试难度过大造成的。有些知识点在初中的新课本中已经删去或淡化了,高中课本也不再详细讲,就直接拿出来让学生用;有时候为了讲清楚某一道课外习题甚至还要临时补充知识点。学生要记的、要理解的太多,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不停的记笔记,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自然就感到很吃力。

  因此,高一的化学教学,必须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重点复习初中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介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和背诵常见元素化合价、复习酸碱盐、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好铺垫。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对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加强对当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多与初中化学老师联系,多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2.控制教学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速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刚开始学习的困难。

  3.经常使用“直观性”教学。尽可能以实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要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4.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面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想学好是不容易的。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先理解后记忆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知识点暂时不理解也要先记住,如果既不理解也不记住,等于没有学,知识就出现了断层。化学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过程。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还是必要的,象基本概念、物质性质、试验现象、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必须记忆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记忆的。要善于运用“不求甚解”学习法,“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思想在初学化学时并不都是正确的。从化学发展史看来,化学其实就是对各种试验现象的纪录和分析,学好化学必须记住一些基本知识,才能谈得上理解后面的知识,才具备了问问题和与人讨论与争论的资本。

  5.提倡“出声思考法”。在慢速的信息加工中,尤其是解决问题时用“出声法”,可以展示思维过程,给学生启迪与思考。教师先作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大家讨论,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建构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一步步跃迁。

  6.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询问,在知识的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日常教学中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传授模式,重视课堂提问功能。尤其是学生自己的发问,更能凸现学生内心世界。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提问、反馈、补救、巩固几个环节,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自己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一节课老师究竟该讲多少?讲得学生心服口服无言以对不需要思考频频点头才是讲到位了吗?我们学生为什么不会思考、不愿思考?究竟该怎样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辅导时要有耐心,有问必答,不会就讲。但是,学生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什么时候用来思考?老师都讲清楚了,学生怎么思考?我们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我们曾对学生讲过学习“五不问”:学过的内容未经复习的不问、教师提出的参考资料没看的.不问、未经深入思考的不问、找不到矛盾所在的不问、提不出自己思路的不问;我们为什么不给老师定个“五不讲”呢?学生没有预习的不讲、照本宣科的不讲、刚讲完就来问的不讲,问的内容是课本资料中的原话的不讲、强调过多遍依然不停地问为什么的不讲。在当今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又有几个老师能理直气壮地坚持不讲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要少讲、精讲,要经常运用“蓄势待发”、“引而不发”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学会,不要让学生“全都是听会的、没有一点是自己学会的”。教育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学生登山的向导和路标,指给学生一条前行的路,让学生自己走,跌倒了可以爬起来,脚磨破了包扎包扎继续前行。而不能背着、抱着、拖着学生。当学生登上山顶时,应该有资格自信地大声欢呼:“我付出了,我胜利了!”课本知识是死的,而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是活的。学生不是机器人,也不是只知道接受各种知识输入的电脑;老师更不是复印机和资料库,教学不能是“复制”和“粘贴”。教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事实上,过于勤快的家长培养的必然是一个极其懒惰无能的孩子。同样,过于勤快的老师培养的也必然是一群极其懒惰和无能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一定要“狠心地”看着学生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磕磕绊绊的自己前行!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0

  20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既有欢喜也带有点滴的遗憾。

  成功之处

  1、首次担当高三的化学教学,我通过听市、区的高三研讨会、交流会把握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更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思路,树立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依据,抓住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复习战略战策,以及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水~平。

  2、回顾高三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章复习;第二阶段:分块复习;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冲刺高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3、认真学习和领会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化学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认真分析了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总体的复习计划。

  4、从对理科综合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考的知识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双基知识进一步融合而已。所以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本着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更要体现出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作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

  6、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在五月学生容易出现松懈,厌战,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恨不得明天就考试。对学生的这种情绪,我有意在五月中旬给学生安排了一节错题知识竞赛课。我将学生平时常犯的错例搜集起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抢着说出错题的原因,正确的答案,与之 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争先恐后解答问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改正饿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暂时忘记了高考的焦虑。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信心。 我班学生禹忠心我经常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有野心,高考理综正确拿到学校第一名,经过努力高考他以三分之差,获得了理综的第二名。而且总分以530夺得了平行班的第一名。

  不足之处:

  由于初次带高三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自信,心里也知道一定要抓基础,不做怪题、难题,可有时试卷上有了就有不讲不放心的感觉,结果就有了一节课费劲将一道题,学生还是晕晕乎乎,浪费时间。还好本人醒悟较快,出现一次后马上改正。由于高三的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答题的巧法,妙法肯定传授不够,有待进一步充实自己。

  感激:

  带着很多的疑惑,很多的新鲜初次进入

  高三的我感谢本组葛个宁,杨宝英,李振玲高三前辈的支持、帮助,没有你们有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高三教学。尤其感谢师傅葛纪宁手把手带我走完高三。忘不了你刚上完自己的课又赶来听我的课,并为我指出教学中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在高三的教学中越来越有自信。记得二班学生邱凯的话说:您讲的课越来越好了。让我心里甜甜,告诉自己我没有耽误了孩子们,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帮助了他们。

  展望未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做到:多进修,多看书,多听课,多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1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资料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此刻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一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资料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潜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构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到达,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能够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状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能够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2

  回顾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结合这次的研讨课,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前几年用的是老教材,近几年改用新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两个单元,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必须的阅读时间。针对不一样的学生设计不一样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于真实情景之感,到达良好的效果。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所以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提高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忙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简便高效中掌握知识。

  (七)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资料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当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职责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景、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3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应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高中的课程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资料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供给了基本框架,而相应资料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教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教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很多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资料选择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三个星期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忙。因为此刻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一次周测,有一道书里四个试题,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所以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资料,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并且绝对结合了不一样学生的实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经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经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4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

  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

  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积极、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

  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学。根据准备性原则,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可以说初中的化学教学是高中的化学教学必需的学习准备,高中化学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延续和提升。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发展,培养真正既具有丰富知识、又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改变不同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加强学段联动,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目标不同,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正因为如此,对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对于完善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衔接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将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是缩小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距,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几年教材变化很大。经过多年的教材改革,初高中教材的严重脱节,已有所改进,但目前初高中教材中还有知识的断裂层和重复面。而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这些变化。总之,由于初高中都全面使用新教材,执行新课程方案,对初高中教师在短时间内认真“备教材”带来难度。

  2、初中阶段的化学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学,将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化学学科既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又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只有将初高中的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系列。

  初中化学内容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化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化学较难学,内容抽象微观,不易理解,经常有学生反映即使把教材的内容全看会了,一到练习时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应用;许多高中教师也反映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中化学教学难度大。

  3、随着近几年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地区将初中、高中分校而设,教学中“备学生”环节初高中严重脱节。加上初中与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各自为阵,高中不知道初中教了些什么,反过来说,初中不知道高中需要什么,要求初中作好什么准备。有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感觉。因为许多高中老师不太清楚初中的教材、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等,很容易造成教学上脱节的现象。这种不衔接给化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障碍。

  4、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有个共同的学习起点,并能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整理,温故知新,着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指导,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十分必要。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1、教材的衔接

  随着多年中学化学教学者的共同努力,随着化学新课标的实施,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情况比以往有较大的改善。

  初高中化学教材中都有的知识面,不能说只是简单的重复,虽然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有很多相同部分,但有些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初高中都要求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但初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金属腐蚀需要的条件,如水和空气等,并以此推出防腐的条件即为隔绝空气或水,而高中对金属腐蚀的认识要求是从原电池角度深入的,要求学生清楚纯净的金属并不容易腐蚀,不纯净的金属内由于形成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因而使腐蚀的速率加快,并要求会书写电极反应式。显然在要求上高了许多。

  当然,有些知识点初高中教材的编写中并没有明显的深度区别。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史等,高中老师就没有必要累赘复述了,往往是高中教师并不清楚这些内容是初中已经学习过的,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重复教学,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初高中对于知识点具体要求的层次,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不能一堂高中化学课与初中的没什么区别,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生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拔得太高。高中老师尤其不能把学生的起点想得太高,认为有些知识初中已经学过,高中与初中是重复的,学生应该已经掌握,高中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讲,其实不然。一方面由于初中化学知识以识记为主,学生为了应付中考,往往只是临时记住而已,不是真正理解,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不能忽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

  2、教学策略的衔接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高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初中课程改革以后,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内容多、课时紧等的限制,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满堂灌、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

  (2)相反的是,有部分教师由于受困于现在中考的压力,往往采用的是应试的教育,特别是一部分教师并不是化学专业毕业的,而是物理或生物专业的,对化学知识知之有限,所以教师在讲解较多知识点时常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量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就表现为很难及时跟上。

  (3)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而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知识难度增加的压力下又加上了教法的不适应,从而从高中一开始就出现了掉队现象。

  (4)迫于中考的压力,往往会出现与课改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也即应试现象。初中由于化学内容少、知识浅,并且各种考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课内内容的考查,所以,许多教师通过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大量练习的突击,都可以使学生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甚至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突击一下也能够过关。所以这些学生以为学习化学就这么简单,但是到了高中才发现,学化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碰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变时,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

  (1)整体把握教学方法

  通常的化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法等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化学教学各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衔接,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而具体某一堂课,教学方法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开拓、发展的过程。因此化学教学不可拘泥于某种单一方法,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作为实现化学教学总目标的一个个梯子,将随着各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化学教学方法类别多种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优化组合各种教法和学法。化学教学方法受一般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方法、手段归根结底是为目的任务服务的,完成不同的目的任务,必定要求不同的方法。比具体的“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和教会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呈半成熟、半幼稚性。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认识,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而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均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得到极大提高,各种思维方式也迅速发展,自我意识高涨,价值观开始确立。因此高中教学应重在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目的和需要创设独特的学习方法。

  (2)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直观化的教学原则促进思维的过渡、实现教法的过渡。初中教学的共性特点是直观形象,所以在高一的起始教学中更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同时加强思维训练,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并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学科素养。如讲授卤代烃时,介绍DDT从获诺贝尔奖,振兴农业,到逐渐被限制取消,介绍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讲授蒸馏装置内放置沸石,起到防暴沸作用时,介绍同学吸取家庭煮牛奶豆浆的经验,增加感性理解;讲授石油化工知识时,介绍加油站97号93号汽油及0号柴油的区别;讲授苯、甲醛时,介绍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从调查中可知,学生对于一些微观的、抽象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例如有关原电池的许多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没有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掌握好,一直是高中教师的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例如通过比喻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原电池装置比喻成一辆公交车而把移动的电子比喻成上下公交车的乘客。电子在电极上得到或者失去,就相当于是乘客在公交车的上客门或者下客门进出。如果这辆公交车在使用时,乘客们在同一个门的地方既可以上车又可以下车,那么乘客们在门口拥堵,速率较慢,也就是化学反应速率慢。如果这辆公交车的两个门一个只管进,一个只管出,那么没有

  了拥堵现象,速率就大大加快了。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强比喻,把公交车内乘客的移动比喻为导线内电子的定向移动,把公交车外比喻为广阔的电解质溶液,乘客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登上公交车等等。

  (3)安排衔接授课计划。

  熟悉初高中的化学教材,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找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点,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授课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并使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此外,高中化学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有机化学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方面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化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这一切,最好自己有一个授课计划,以便备课时能及早关注,不轻易放过关键的一些衔接点。

  (4)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实际,采取“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有区别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等,组织分层练习,即因材施问、施法(方法)、施练,使每个同学在刚接触高中化学时,就能人人喜欢化学。目标分层可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优等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领头羊”;也可保护相对较弱的同学的积极性,使中等生或“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获得成功感。“教育的作用不是‘补短’,而应重在‘扬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人都找到努力的方向,体验到成功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一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太远、太难,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要注意避免脱节、跳跃,提问的速度不能太快,要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5)控制授课节奏。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不能求快而增大学习难度,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相互关联,高中化学知识要涉及初中的内容,甚至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旧知识基础上,恰当地进行铺垫,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把握最近发展区,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掌握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必要时应进行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掌握。而认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不同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老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将思维的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慢慢提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原有认知结构一认知冲突一新的认知结构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21]根据教学理论,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所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例如分散系概念的教学,首先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以上混合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有一种难溶固体放入水中,然而沉淀微粒直径非常小,用肉眼无法观察,那么这种混合液还能叫悬浊液吗?让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微粒直径大小这个本质来区分不同的分散系,并加入胶体的概念。最后用丁达尔现象来检验不同分散系内的微粒直径差别。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6

  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1、教材的问题:

  ①教材内容多而杂、教学要求浅而泛、知识主线散而空。而各类评价性考试内容实而精、试题难而全;

  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学知识还零碎地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表格、实验步骤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积极性不高;

  ③课本习题少而窄。

  2、教学目标的问题:

  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制约着这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②教学中要实现四种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内容有限的机会达成这些能力的培养确实有限。

  3、教学时间的问题: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极其有限。习题课没法上,综合训练难上加难。

  4、学生的问题:优生吃不饱,困难生还吃不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5、评价的问题:化学成绩的评价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试题难而全。过程性评价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6、成绩状况的问题:考试平均分不高,两极分化严重。

  二、新课标理念下应有的教学思考与要求

  1、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实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

  三维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从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对于教学难度的把握,还可具体参考下列建议:

  ①比较现行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和江苏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②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三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学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为学分认定内容;

  ③市教研室化学科组织编写必修模块各章节的教学要求说明,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避免这类内容学习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定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习。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过去熟悉的线索,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使基础知识清晰。

  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习的一个范例和文本,教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4、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探究或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有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模块的主干知识。探究活动应该围绕主要教学目标展开。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

  5、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多种功能

  化学实验既是课程目标,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容易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若对实验的启思功能开发不够,只着重其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价值,就会陷入重“做”轻“思”的误区。

  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三、个人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第1节《元素周期表》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浏览课本尾页的元素周期表→寻找硅元素的位置→请说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平面中点的位置的确定→学习周期、短周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确表达与书写。

  ⑵、画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激发学生在硅原子结构与硅元素位置之间寻找数值上的关联→用钠原子结构与钠元素位置的数值关系进行验证→得出“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⑶、利用课本第5页、第7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提炼、归纳“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课时:

  ⑴、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用钾、钠的实验验证元素金属性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用第8页的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资料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小结金属的金属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案设计→总结并板书“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⑵、借助第7、8页的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归纳、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⑶、由学生中的双胞胎→引出并理解同位素→简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扬顿挫地示范背诵1-20号元素→说明记忆的作用,指导背诵的方法→布置书面作业和背熟1-20号元素的顺序。

  个人的教学认识:上述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落实了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得出了“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归纳了“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等。“过程与方法”体现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等知识的产生与形成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的奥妙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和成功感中。

  2、第2节《元素周期律》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开展组与组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背诵1-20号元素的比赛→落实1-20号元素的记忆→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提出同一周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引出问题与冲突→指导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比较的方法→结合对硫和氯气的知识→归纳“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⑵、作业完成第18页的第2、4、5、6题。

  第二课时:

  ⑴、背诵1-20号元素→回忆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以解答实验习题的方式解决第14页的实验1→验证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第15页的表格信息→补充sih4、ph3、h2s、hcl的稳定性比较→巩固同一周期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归纳并板书“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⑵、作业完成第13页关于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填写。

  第三课时:

  ⑴、背诵1-20号元素→分别回顾同一主族及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⑵、观察、填写第14页的两表格→体会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归纳概括元素周期律。

  ⑶、由学生阅读第16页的《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交流阅读中的收获→深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四课时:课堂用最多30分钟完成《元素周期律的达标演练》,评分,有选择性地讲评。

  个人的教学认识:在教学中对如何选取知识,选择哪些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进行了二次创作,充分考虑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整合了教学资源,灵活处理了教材。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也重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课程目标的体现。

  2、第3节《化学键》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利用健身的哑铃,解释了“键”及其作用。

  ⑵铺垫性讨论一:商户甲需要卖“电子”,客户乙需要买“电子”。甲乙接触后,结果如何?铺垫性讨论二:两位同学都需要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两位同学单独都买不起。他们怎样愉快合作才能共同达到目的?达到目的后他们会分开吗?

  ⑶、从氯气的化学性质→钠在氯气中燃烧的事实→投影钠氯两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两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组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及判断。

  ⑷、介绍电子及其书写→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用氯化镁巩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⑴、分析非金属原子得失电子的特点→联系两位同学aa制共同购买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都达到稳定结构。

  ⑵、从氯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事实投影氢氯两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形成共用电子对构成分子→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由分子子构成→组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及判断。

  ⑶、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用水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极性共价键。

  ⑷、用氮气展示用电子式表示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非极性共价键。

  ⑸、思考与交流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归纳化学键→化学键的形成方式。

  ⑹、利用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用动画模拟其化学反应过程→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

  个人的教学认识:借助学生熟悉的现象和事例,应用拟人化的讲解,采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化抽象为直观,努力做到教学形象化。根据学生的抽象思维弱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以及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把本来是很抽象的教材变为生动形象的教材,以揭示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想象表象,从而加强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考虑化学键理论的逻辑性思想性很强,因而重视严密的逻辑推论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使基础理论的讲解富有论证性,全面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努力:

  1、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二次开发,使教学主线清晰,知识逻辑合理,教学内容在落实知识与技能上充实。

  2、重视对知识产生、形成以及延伸的过程铺垫、设计及有效教学,在过程与方法中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3、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与求知欲望,在探究与求知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重视建设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课堂,重视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辩论,重视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5、用每节的“达标演练”确保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用每月的月考强化巩固知识与技能,进行月度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评定。

  6、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强化教学的责任心,改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心态提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加强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内化。

  7、不断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7

  如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怎样学好化学?高考前的冲刺如何提升化学成绩?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师一直在讨论的重点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我从学生实际、教学实施、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实际对教学有效实施的影响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大多都来源于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很贫穷。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生计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学生渴望着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只能在孤独中曲折前进,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学习习惯差、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松懈懒散。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二、关注学生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责任

  高中生正?于青春期,性格叛逆,容易急躁,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就会使教学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来迎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更是一个引导者。有效的引导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都说“化学化学,变化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机。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师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实施在教学中的权重认识不够,直接用讲“实验”代替“实验”,要求学生死记实验现象。有的教师直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给学生观看,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差,极度缺乏动手能力,考查实验时看到一桌子的仪器、药品无从下手。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再引入慨念。如苯与高锰酸钾溶液――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种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又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冬天烧煤取暖时将食盐洒在碳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介绍节日五彩缤纷的火焰,更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

  四、良好的习惯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将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好习惯”的培养应该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得到逐一落实: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一般是课外进行的,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法,如小节预习、章节预习,预习时抓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做到对本节知识点有个了解。

  2.培养学生听课的好习惯

  学生听课的过程,既是理解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知识的过程。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要效益,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就能在课堂上及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学生为得到答案,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化学虽然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然而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很多知识点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支撑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例如讲解乙烯时教师可以列举用苹果催熟猕猴桃,其实是利用苹果成熟时所散发出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来起到催熟效果。在讲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雾霾天气为例子,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更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在各个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课后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知识点、小测验也是有必要的。

  五、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学会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有预测性、调控性,形成理论的评价,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从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进行反思,善于发现问题,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强化自身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的愿望。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判断力,使化学教学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一堂课受益的不只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班级。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8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中,我担任高一 班的化学教学。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重。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越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也相应作出了很大的改革,比以前更系统,知识拓展较多,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要求在备课时,教师要参考很多相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做好归纳,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水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苏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趣味性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努力做到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三、共同研讨,提升自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新教材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教学重难点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积极与其它老师进行研讨,共同研究教学,取长补短,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邀请领导来听课,广泛吸取课改经验,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两个班中,大部分同学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认真听课,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学生拖后腿,已经跟不上教学进度了,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私下找他们个别谈话并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举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先打一棍再给一甜枣(即: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态度的,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期末复习阶段,针对班型特点,我重基础,重点分类复习,并把以前的错题拿出来重做,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最终,大家的考试成绩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学期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要不断的充电和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9

  匆匆一年,又一届高三学生迈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学生远去的身影,回忆这最后半年的悲欢离合,内心颇感惆怅。本学期担任高三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学校的特快班,名校生皆出自这些班级,作为学校的中流砥柱,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进入高三,也就是高中和大学的转折点,到底该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决定了是否能顺顺利利考上大学,实现人生理想。而这也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近年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新课标和全国各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扎根的土壤。因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月试、周测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都指导学生整理到错题本上。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高考题,研究不够,更不透,导致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对学生,课下辅导不够。本人,不善于抓学生,都是凭着自愿学习为主,然而学差生一定是自制力差,就需要老师的狠抓。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教学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愿以后更进一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20

  时间飞逝,一眨眼又到高三,面对希望走向名校的学子、家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师是摆渡人,要载着学子到达成功的彼岸,然后再回头接着渡人。而摆渡人也要做到审时度势,以最佳的路线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完成这次摆渡。自xx年使用新课标卷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现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将半年来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从高考题中研究将来高考的走向,猜测出题范围,明确复习方向,对高考备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这就要教师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教授给学生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

  三、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就好比考试之前已经知道了考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有利于把我考试策略。因此,对于考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既然变化,肯定有考点,不然也不会特别指出变化,要特别强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为将来的备考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

  四、分析学科特点,增强复习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单个物质,进而扩充到一类物质,虽然可以知一反三,但细微的变化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知识显得比较杂乱,无从下手。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实验性强,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对于以后,要加强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会记忆的方法。

  五、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学生80%的时间都在教室学习,因此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成绩的最终好坏。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限时回答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只有功夫下在平常,在考试中才能应对各种突发问题。

  六、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绝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均存在心理问题,学习的,生活的等等。而健康向上、勇于积极、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我加强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4.放平心态,成败均是经历。

  存在问题:

  1.在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有时还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2.习题选择不够精,需大量做题,选题,筛题。

  3.学生的应试学习心理还有待辅导,功夫下平常,多跟踪。

  4.学生的答题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21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鲁科版的新教材,对于任教老师来说,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新教材,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如何发现不足并进行调整便成为我们“新教师”需迫切思考的一个课题。新教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在什么方面,新教材都体现了新的特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应该要充分了解新课程的特点,及时反思自已各方面的不足,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象新,内容新,相比之老教材,彩版且图文并茂,既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把原来枯燥的、专业性很强的题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给人遐想的题目,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教材上介绍的生活中的化学必须清楚知道原理,还必须多学习一些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并收集相关的一些图片、音像资料,一是好学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二是适当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必修和选修部分内容在难度上存在明显梯度。如选修部分物质结构和与性质的基本内容在必修均有介绍,但选修中难度加深了不少,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增多,不少理论是过去只有在大学才会学到的理论,但在教材中又没有完整的内容,感觉缺乏系统性。可能大部分老师刚上这些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怎么上这些课。但是如果我们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更及时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如新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没有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这就理解了为什么会感觉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而为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老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等到学生的知识准备得很充分、很完整时才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新教材则是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有知识缺陷,就去查知识点、查课外资料来补充完善,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会学”而不单单是“学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内容除了教参、教材、对应的佩套练习,还要备教学生学习方法。

  像如何使用课本目录标题,如何分析课本内容,如何归纳整理;还有我们现在用的志鸿优化练习有什么特点,怎么使用等。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10-12

(精选)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7-06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12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24

(经典)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12

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01-15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06-09

(必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5-17

[精华]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12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