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4 04:00:30 高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1

  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诗歌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歌曲《雨巷》及《神秘园》的音乐烘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这节课较好地达到我预想中的效果。

  我先让学生在配乐中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在学生朗读、范读的基础上,我展示学案,抓住这首诗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共同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雨巷》的多义性主题(朦胧诗的特征)是什么?大家可以根据诗人背景、具体诗句尽情发挥;第二个问题:《雨巷》主要意象(包括“我”、“油纸伞”、“雨巷”、“丁香”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后得出不同意见,然后我让事先准备好的各小组的学生上讲台将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首诗,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很感兴趣,也愿意张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有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课后拓展延伸的两首古诗词,可是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对这两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两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图避免上述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2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于高中的教学是很不熟悉的。但是在教学中也略有接触到一些高中的教学,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在这里姑且谈一点听课和听讲座之后的感想。

  先从题目谈起。x老师的这两个教学内容,都是x老师的“命题作文”:选择读写结合的角度来设计和确定讲座内容。但是我的标题是“高中语文教学”而不是“高中作文教学”。因为我觉得,语文的终极能力就是表达,无论听说读写,最终的综合体现反映在试卷上的就是作文。既然作文需要理论支撑,那也就意味这教学需要理论支撑。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我确定为“语文教学”。

  之所以会觉得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理论支撑”(其实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都需要理论支撑的),源于我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各学段的衔接。我曾经在一篇专门阐述教学困惑的文章里大肆抱怨小学的教学不明所以,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是非常困惑,以至于当时的表达都有些不妥当了。这还不是终极,最刺激的是高中老师也在抱怨初中教学不明所以。真是相当的讽刺啊。不过讽刺归讽刺,既然大家都在抱怨,那说明确实有问题。现实是小学毕业的学生,会归纳段落大意,会概括中心思想,会分析修辞手法,高级一点的还可以阅读浅显文言文。初中生也还是要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修辞手法,学习表达方式,学习表现手法,阅读文言文。高中生,我听到的课上,也还是在讲修辞,讲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以及阅读文言文。当然个各学段的文章难度肯定是呈递增趋势的。但是关于语文的知识这一方面,却看不到有明显递增的趋势。

  曾经有一个想法:构建全面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明确界定各学段各年级的语文能力培养目标和发展的层级。当然这只是想法,一己之力难以成事更何况水平还低。在周老师的指导下,现在手上的《专题》教学的课题就是关于学段目标的。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是题外话。其实我想说的是各学段的学生语文能力达成的目标设定怕是出了点问题。

  听到不少高中老师的一些说法,例如高考作文中令人发指的凌乱表达;例如高中语文其实教不教区别不大,反正高考平均分都有100多(这是高中语文老师的说法,不是我说的);例如高中生基本不学语文,反正学了也是这点分,不学也能考这个分,不如花时间多做点数理化练习(这也是高中老师说的);要不利用语文课睡一下养养精神也好,台上那个普通话不错,催眠正好(这是我猜的)……这些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其中透露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总是在说“存在即合理”,那么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到底为什么学生学不学都能够考得差不多的分数?为什么语文课就不能给学生以“听不到就可惜了”的感受?为什么语文课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除了考试导向的因素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我们自己身上的问题。我倒也不是自己身为教师却一味的只向教师找问题,事实是除了自己的因素外,教师这个职业的能量实在太小,完全不能影响到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甚至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无奈,因为我们从事的是自己不能掌控的职业。这又是题外话,照例按下不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课后有个其他学科的老师(怎么又是其他学科,还和语文基本不沾边)问起我的感受。我简单评价后,那个老师说,肖老师的课,他觉得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虽然听得出语文课的特点但感觉很普通,因为课上的东西他都知道,不会觉得令人眼前一亮。我觉得这个老师其实很有心,他确实的听出了这节课的特点: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而且作为初中的教学,本身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作为别科的教师,在素读文本,品词析句这些比较深入的专业问题上当然会看不出好来。但,请注意: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语文的外行。接下来,这位老师同样坚决地说李老师这节课好,因为李老师展示给他的是一个全新的语文世界,是他以往所未曾发现过的,但这些高深的知识,又和以往的语文经验有着本质的联系,所以一听之下,他感觉到相当惊艳。确实,他使用的就是“惊艳”这个词语。我在想,那一天在台上坐着的学生和台下坐着的老师,是不是也有“惊艳”之感?台上的学生,听的比平时认真专心仔细的原因除了大型公开课的因素以外,会不会也有像这个老师一样更多的是发现了全新的世界的因素?

  话又说回来了。教师在语文课上到底给了学生什么样的东西,决定了这一节课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听不听,学不学,其实真的不能怪学生。能考上高中的基本都是筛选过的,完全可以认定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没有问题的。学生不听语文课,是不是我们总在课堂上重复初中的语文知识,反复要求学生达到他们早已达到的能力目标?(我是不是也总是在重复小学的知识?)学生学不学,教师教不教,最后高考成绩没太大差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在高中三年里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提高?

  初中的作文要求是能够生动详实的叙述事件,或者写简单的议论文。那么当我看到高二或者高三学生拿来的作文和初三备考作文没什么区别,仍旧是小标题、排比段、相对幼稚的思维和较为苍白的语言以及逻辑不清的论证思路,甚至还略有不如的时候,我在想:高中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做一些理论知识的提高?应该在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叙述事件要如何,展开论述要怎样这样简单的知识要求层面。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更高层次的语文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提高了课堂的层次,学生才会感觉到自己的收获和成长。有了收获和成长,才会投入到跟随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学习的状态中。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对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高中语文在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方式下完成的.。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型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心态等素质。这对惯于应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要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还要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对教师来说,最难的部分当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放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接受创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转变理念,才是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上关键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基本技能又多了一项,即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多媒体应用到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方便教学,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减轻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枯燥、乏味的现象。此外,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不用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步骤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整个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增加了一项小组讨论的步骤。这一步骤的增加,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繁重教学任务,也进一步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应用创新型教学。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步骤三方面的转变,从而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教学更为轻松、愉快。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模板4

  一路上充满着思考的语文课改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一年,面对课改新形势,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今年我担任一五、一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两类学生,两套方案,使我感觉重任在肩。在课改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一位学者言“学好语文一是有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有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几乎平分秋色,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09-09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4-05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12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13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4-17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9

(经典)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0-01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必备)07-10

(优)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7-11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品】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