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
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事。
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由于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量较大,但是平时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同时保留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实验手册等。这些作业我都能全批全改,但学生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平时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经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听课,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现在的高考都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已经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3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教学反思《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www.dtjj.com.cn/amdb/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新课程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教学后,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并与化学组成员讨论后,总结出更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思路。现简述如下:
教学案例原述:
⑴教师出示一集气瓶盛放的二氧化硫,让学生观察现象。问:二氧化硫有什么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⑵教师演示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实验。问: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什么?学生回答。
⑶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二氧化硫还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氧化性、还原性。然后启发学生:二氧化硫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分别体现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师生共同总结。
⑷教师演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与氯气的漂白性作对比研究。
⑸小结后反馈练习
教学案例分析:
本课从教学理念上看似乎达成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充分地被调动和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到位。但学生的兴趣、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观察能力等化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是很不到位的。这是因为这堂课从一开始在理念上就发生了偏差。
教学反思观点:
教学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呢?
教学反思二:仅仅从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三: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师是否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而不是老师来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适当提练几个有价值的,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而不是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已思考获取知识。
教学设计改进:
针对上述的反思观点,我把它提交到化学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录象镜头立即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呢?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的危害?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总结酸雨的危害。然后通过三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虫子为什么会死呢?(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仪器与药品——pH试纸、火柴、烧杯、酒精灯(让学生仅用给出的仪器与药品来验证二氧化硫溶于水的酸性),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组长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科学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学生做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投影)酸雨——“空中杀手”,酸雨的形成过程图,得出结论: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H2SO3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还原性。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氧化性)。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证明其氧化性?学生设计实验,二氧化硫与硫化氢都有毒,采取全封闭装置。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分析、讲评。最后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颜色逐渐边浅,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
课后反思:
学生的问题全面而细致,从观察中得来,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动的思考。从知识的生成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每每上课后,从理念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对照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提练精华,弥补不足,从教学理念上不断总结、升华,根据教学理念选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优秀教师。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5
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1 )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 )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 )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的教学效果。
但这节课也有诸多不足,探究点的设计还值得推敲琢磨。首先,这堂课的重点应放在酯化反应上,对于酯化反应两种脱水方式的探究应大步走,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给出“ 同位素原子示踪法” ,由教师总结。对于酯化反应的实验,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比如:第一组用乙酸、乙醇加热,第二组用乙酸、乙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加热,第三组用乙酸、乙醇、蒸馏水加热。()通过这样三组实验的对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催化剂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优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6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鲁科版的新教材,对于任教老师来说,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新教材,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如何发现不足并进行调整便成为我们“新教师”需迫切思考的一个课题。新教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在什么方面,新教材都体现了新的特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应该要充分了解新课程的特点,及时反思自已各方面的不足,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象新,内容新,相比之老教材,彩版且图文并茂,既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把原来枯燥的、专业性很强的题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给人遐想的题目,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教材上介绍的生活中的化学必须清楚知道原理,还必须多学习一些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并收集相关的一些图片、音像资料,一是好学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二是适当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必修和选修部分内容在难度上存在明显梯度。如选修部分物质结构和与性质的基本内容在必修均有介绍,但选修中难度加深了不少,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增多,不少理论是过去只有在大学才会学到的理论,但在教材中又没有完整的内容,感觉缺乏系统性。可能大部分老师刚上这些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怎么上这些课。但是如果我们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更及时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如新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没有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这就理解了为什么会感觉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而为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老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等到学生的知识准备得很充分、很完整时才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新教材则是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有知识缺陷,就去查知识点、查课外资料来补充完善,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会学”而不单单是“学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
课内容除了教参、教材、对应的佩套练习,还要备教学生学习方法。
像如何使用课本目录标题,如何分析课本内容,如何归纳整理;还有我们现在用的志鸿优化练习有什么特点,怎么使用等。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7
——以《物质的量》为例
本学期在校领导及科研处的安排部署下,我校在教研活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在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同年级的化学教师除了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外,还增加了同说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环节。这个活动给老师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深入思考的平台,通过参加“同课异构”的活动,我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也让我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学到了其他同事的优点,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更是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可以说“同课异构”使我受益匪浅。
一、我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成功之处
我们高一年级化学组选取的课题为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的是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微粒个数与物质的量间的转化关系。本节课的几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也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这块知识常常成为高中化学的第一个拦路虎,甚至会打击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如:1.在新课引入时,我先展示一杯纯净水,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①如何用所学知识知道这杯水的质量?②如何知道这杯水的体积?③如何知道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通过前两个简单问题的回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提出第三个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起学生求知新知的欲望,顺利引入新概念。2.在讲解新概念时,我把它与长度,质量等熟悉的物理量作对比,让学生不至于有陌生感;在对概念分析时,我以一包香烟,一打啤酒,一双手套,一个班级等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解释集合体的意义,并强调所举例子是宏观能看见物质的集合体,而物质的量是微观看不见粒子的集合体,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比较具体清晰的理解,从而消除概念的神秘感。
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两点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感觉比较成功,也符合高一学生思维认知过程的环节。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评课后的收获。
1.在引入“物质的量”概念时,只是一味强调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增减文字,它是一个新的物理量,其实完全可以举例像长度,质量一样是不能分开读的,也不能随意增减文字。
2.在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后,应该及时举例明确他们间的关系,如:以1l、2l、0.5l表示物质的量的大小,跟1g、2g表示质量的大小做类比,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并运用。
3.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前半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用常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很难做到,根据以往经验这节课的练习时间往往很紧张,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中,对ppt的制作做了改进,设置的问题循循善诱,内容更加的直观,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明显会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从而加强了对难点的训练,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以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还有一位老师的做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在讲物质的量及概念时,为了加深印象,避免出现错误,可以让同桌间、前后左右的同学间相互提问这两个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5.这是我认为收获最大的一点,因为在以往听课当中没有人专门提出来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以前没有重视的地方,那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我一直模糊的认为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值,直到这节课我才搞清楚阿伏伽德罗常数与6.02×1023之间的关系,事实上NA它是一个确定的值,而在它用于具体数字的计算中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大约的数字6.02×1023。这也是学生在练习时容易混淆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有很强烈的畏难情绪,大多数时候是将这部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从精心备课,听课,评课等环节使我对这节内容有了清晰的、系统的认识,瞬间也感觉轻松很多。本次活动的收获将是我教师生涯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改变一直以来接受他人理论的被动局面,让自己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可以加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成长,能够不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也就深刻体会到其职业幸福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学反思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后盾;教学反思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有效教学、课堂时效性得到加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加快了学生的发展。
1教学反思的特征有
创造性,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把反思的结果创造性地用于后续教学来改进教学的过程;过程性,教学反思要经历意识期、思索期、修正期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对自己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做好每个阶段的教学反思;批判性,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前提,只有批判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促进教学;实践性,教师是通过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完善自我的过程完成教学反思,教师不仅要思考,还要通过教学实践把自己的反思结果体现出来;时效性,及时的把自己的成功、失误做个总结,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内隐性,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在内心世界完成的,属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教师要把内隐的教学反思显性化,才能更好地进行反思。
2教学反思的内容
2.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具有导向和控制作用,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以和谐统一的发展。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目的和教育精神,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规律。
2.2反思教学内容
一是教学内容深度的反思,教学要让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由浅入深切不可一步到位,进行适度的内容拓展,过多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成为学生的负担。二是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教育内涵进行挖掘,也可适当调整教材顺序。
2.3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较强的预见性,预测学生对某一内容的学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策略。对教学计划要进行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对教材的分析要把握重难点,对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补充;还有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总体评价等。
2.4反思教学技术
对课堂情境中的教学策略、技能、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反思,选择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是否合理,有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3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面对的问题
3.1正向价值观的缺失
一些教师虽然有教学反思,但是他们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这方面,为了提高分数,没有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内容的正确性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观念。如果教师只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反思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数,那么这种反思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2自觉意识缺失
教师如果遇到教学中的困境并且要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时,就会倾向于教学反思,而人的惰性又使教师用原有的习惯、经验、方法来教学。有很多教师知道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不愿意去进行教学反思,认为这是一种负担,更多的是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显性现象,忽视了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
3.3实践创新的缺失
基于实践的教学反思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反思没有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对反思的结果没有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使反思不了了之。这样的反思习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
4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对策
4.1教学反思的主观性对策
(1)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新课改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刻变革,教师是其实施者,要改变旧的教育理念,让新课改顺利进行。
(2)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前提,很多化学教师问题意识淡薄,致使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教师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就要培养问题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获得反思点、阅读文献的.时候要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理论修养,经过学习、反思、实践,把理论与实践创新统一起来。
(3)重视教学实践。教师要把做好的反思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再好的反思如果没有实践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觉察,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实现反思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提出并编写改进方案。
(4)知识结构的拓宽。化学教师要从多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不光对教学反思有好处,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有帮助。
(5)教研能力的提高。教学反思和教学科研能力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6)个人效能感的提高。个人效能感属于教师的基本信念,调节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专业发展。提高个人效能感,刺激教师教改的欲望,实现有效、持续的教学反思。
4.2教学反思的客观性对策
(1)环境对教学反思的支持。从学校、课题组、讨论小组等团体出发,让教师生活在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中。
(2)给教学反思创设动力系统。适当减轻教师在学生成绩上的压力,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并适当给教学反思的教师提供奖励。
(3)教学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去评价教师的教研能力,拉动并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9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能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结课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当然,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0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资源匮乏:
高中化学实验室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高中的化学实验室得不到完善。主要由于学校领导及教师缺乏对化学实验的根本重视,投入的资金与精力较少,实验室的设备不足、仪器少,药品难以满足实验需要,如蒸馏、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存在难度,无法确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高中化学实验教师,多是由理论课程教师兼任,他们沿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放任学生自由实验,不管学生的实验效果如何;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练习,以备高考,所以简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
以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局限于“应试教育”,高考成为教学与学习的指挥棒,弱化了实验教学的功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以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往往让学生读懂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即可,以讲实验的办法代替了演示实验的过程。再加上多媒体的全面应用,教师又将实验课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虽然这种方法降低了实验消耗,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仅适用于化学实验的补充与扩展。
实际上,化学实验是学生接触化学、认识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
二、新课改下做好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大量的弊端,集中表现在实验资源少、实验设备陈旧、师资力量差以及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低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笔者基于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大教学活动中。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增加实验难度等激发学生求胜心。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分组合作与竞争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大对高中化学实验资源的投入。
实验资源是进行化学实验的物质基础,是保证高中化学实验课顺利实施的前提。针对现阶段一些学校化学实验资源缺乏现象,需要做好以下措施:
(1)合理充分地利用学校教室资源,将一些闲置的教室或办公建筑改建成化学实验室。
(2)学校应该加强对化学实验课的重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试验设施。
(3)设立学校实验教学专项资金,用于实验资源引进以及教师实验培训。
3、不断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教师是化学实验课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实验课教学的走向。
(1)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了解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掌握课改下教学内容的变化,基于新课标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课教学目标,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素质。
(2)教师不仅需要提升化学知识,还应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
(3)化学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轻松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4、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搞好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中学化学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体会化学实验的价值。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与实验方法。
从而加深对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在“渗析”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学生会想到鸡蛋内膜、鱼鳔等,那么不妨拿来逐个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
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化学实验。如用墨水瓶可改装成酒精灯,喝水的无色玻璃杯可代替烧杯,矿泉水瓶的上部分可做成漏斗,用输液气管代替导管,用一次性注射器做量筒,用眼药水瓶做滴管,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作点滴板等。
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的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内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以提高化学成绩。
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中的分工协作等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1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
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2
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有这么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重难点突破:
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大家熟悉的调味剂食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中醋酸物理性质了解和冰醋酸实物观察,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形成乙酸物理性质的纵横向联系。
关于乙酸酸性的教学,可从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入手,重点说明乙酸的弱酸性并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同时将前面学过的乙醇的性质通过比较联系起来。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结合学案“请你设计简单可行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能力;以“生活小窍门”食醋为什么能洗涤电热水壶中水垢为问题,进行乙酸酸性知识的应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在说明生成物酯的结构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与中和反应不同,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并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得历程不是根据化学反应式推断的,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实验就是研究反应历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以“你对实验还有哪些疑问?”养成学生细致观察和质疑的习惯,同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假设、猜想、分析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
(二)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整个案例中,总共可以进行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是在乙酸的酸性中,由已知的生活小知识推测乙酸的酸性,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论证乙酸的酸性,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酸的认识,同时也得出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对比,二来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次探究是在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由现实生活中糖醋鱼的制法入手,让学生猜测原因,同时设计实验以论证,用乙酸直接和乙醇反应,或在加入一些催化剂条件;第三次探究针对酯化反应实质的探究,教授学生用同位素示踪法来探索反应的本质,从信息中得到提示,将提示应用与实际问题中。
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让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材难度的把握和教材深度的挖掘
教材将乙醇放在乙酸之前,让学生学习有机物有一定的基础,不会十分陌生,但掌握的仅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知识缺乏系统性。高一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按旧的教学大纲和使用旧教材学习有机物,讲究官能团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知识的'系统性。而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在化学②《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中对有机物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因此,在化学②《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的教学中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这些工作留待学生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后再去做。
(四)新教材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方面
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景意识: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创设一种情景或介绍某些背景引出。
2、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绝不能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惟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注重探究活动的评价方式,营造和谐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唤发出生命活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真情和信任感染学生,以赞许和肯定激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给每一位同学平等参与的机会,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留下充分思维、提问、质疑的空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我校高效课堂的优势,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出发,让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主动,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3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4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个性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透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透过同行们探讨来到达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透过学生反馈推荐来到达对教学的改善,有时透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资料,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向持续澄清,之后,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齐的,那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透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
①溶液先呈蓝色;
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
①+2I-=I2+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I2+6H2O=2IO3-+COCl-+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
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
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
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状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透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资料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透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匪浅。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5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大,源于课本,注重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和技能的考察。因此,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梳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抓好化学规范的教学,规范化学用语,规范化学表述,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抓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寻找化学规律,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把握基础教学,努力提升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以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改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知识结构特点编写的。而高三第一轮复习,必须以课本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根据内容模块的要求,宜于准确把握重难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将零散的知识点捏合在一起,从而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促进能力的提高。
我们建议还是按概念和理论、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本来,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获取的知识较为零散,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就更应该知识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在粗线条下,落实具体知识点。
例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二、从规律中提炼规律,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第一轮复习,本就是完善知识体系,落实知识要点,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炼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牢固把握住化学规律展开教学。解决学生盲目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
我们在新课教学中,都很注重化学规律的教学,总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规律的掌握,能自主认识理解很多具体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有热情,学生每次的练习也不是尽如人意。我认为,这里面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掌握规律转化为能力的提高,中间欠缺一种有效的纽带——提炼规律。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我们同学们都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甚至有的同学能全部背诵,但其利用周期表解题还是一头雾水。我们就应该在大的周期表结构的框架下,提炼出更为实用的规律,指导其分析问题。举个具体例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核心是核外电子排布。
虽然有很多方法,如记住0族元素序数的方法,常常是些非化学规律的规律,其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对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益。不妨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找更为让学生接受,且能体现在实际应用上的规律。我觉得有两条就很能体现问题:第一,核外电子的排布是一种相对的对称图形。第二,ⅠA和ⅡA的元素中,在长周期的原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而ⅢA—ⅦA和0族元素中,在长周期的原子次外层为18个电子。有了这两条,学生就能独立的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自然就能确定位置,推到性质。学生本来认为的难点变得不再难,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再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尽量开展类比教学,不能是复习哪族元素就死缠着其性质,要大量的举出例子,丰富内容,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更能将规律的应用达到熟练,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轮复习最忌讳的是“炒现饭”。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服务学生要求的,服务重难点适当的问题和练习,不能象新课一样的流程,避免给学生造成“已学过”,“炒现饭”的暗示。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求全”,但必须“求精”,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主动地调动自己大脑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
对基础知识,要尽量让学生主动。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础知识都要老师列举,这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学习自尊。教师可以构建学习框架,让学生自我梳理,教师的点评和恰当的例题必将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喜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研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在与金属、非金属、水、酸、碱、盐反应中讨论性质;我们也可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分析推断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质,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掌握知识。
对重难点知识,要“亮牌”。我们在新课课堂教学中,由于起点低,所以学生能较好地跟着教师的思维懂得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往往就只顾梳理和挖掘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什么都要记,什么都好像学过,却不能感受到,我学了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每节课开始前,就应将本节课或者是本单元的重难点“亮”在黑板上,紧紧围绕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让学生能明确地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对问题和例题的设计,要反映出学习效果,培养信心。我们在复习的问题和例题的设计上常常一味地追求新和全,而忽视了问题的针对性和例题的典型性。我们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知晓的基础上体现知识间的联系性。例如,在化学键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由学生书写NaOH、Na2O2、NH4Cl、MgBr2、N2、NH3、HClO、H2O2、NH4-、OH-等相关物质的电子式,将基础知识问题化,赋予纯理论化的知识更加直观的阐释,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我们的例题应该在知识应该在知识应用上体现能力性。例如,在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上,我们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典型的代表现象。这一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另一方面是现象的完整性。
应该让学生知道时间上的现象——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和反应后;同时注意空间上——装置中的每一部分,装置的内外等。再如,在实验题的原理解释中,学生往往只答出了原理,却忽略了与实际题设的结合。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例题的设计上下功夫,构建起模型,提升信心,培养能力。
对知识体系,要大胆地颠倒秩序。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仍会出现根据课程的设计复习,即:性质——规律——应用。而没有注意到知识梳理和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大胆地对知识体系加工,颠倒秩序,即:应用——规律——性质。也就是,由实际的问题或例题导入(激发学生自我查摆问题),提出规律(构建知识体系的骨架),解决问题(物质的具体性质和相关原理解释等)。由普遍规律指导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框架的构建,同时,从中找出物质性质的特殊性,将知识体系构建的更为完整。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氧化性强弱:Cl2>Br2>Fe3+>I2>SO2,然后展开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让学生课堂学习有“主心骨”,体验原来的学习成果,有学习的线索,让学生懂得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四、让学生动起来,强化细节和规范。
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够,演排不会或错误较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而,课堂上常常会包办,让学生养成了“坐着听,仰头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规范变得力不从心。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写”应成为我们第一轮复习设计中的重点。
首先,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追求“说和写”,而丢掉了课堂的根本。说和写,应抓住化学用语,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如,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的正确书写。又如,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再如,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其次,不要过分地追求学生语言的完整,动听等,把重点放在规范和逻辑上。例如,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微观上进行详细的语言表述,重点还应该是应用。再如,化学反应为什么有热效应的问题,我们也没必要让学生用语言解答,还是应该通过焓的计算说明。这就是说,指导我们复习的根本,还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不能因为教师对问题的个人喜好,或者是以面面俱到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
再者,“说和写”必须将规范和能力结合。要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框架下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写。
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学科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四种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其目的还是为培养学科能力。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控制好课堂。
我们的课堂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问题、例题和练习要控制好难度和容量,紧扣基础,注重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知识要讲究规律指导和应用,注重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精心设计课堂,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让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切实找到自信,提升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10-12
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07-14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7-20
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07-14
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01-15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12
(精选)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7-06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6-09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7-11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