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8 13:02:04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雷雨》教学反思

  以下是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雷雨》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参考!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一)

  《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下面谈谈自己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因此,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 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教学“ 雷雨中 ”时,我让学生看课件, 听 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 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 学习的兴趣, 引领他们 感受 大 自然的变化 ,激起他们 探究自然奥秘的 欲望。 “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雷雨后 ”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词非常精炼。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出示图片 让学生看 (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里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再如理解句子: “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 我先请学生欣赏课件,理解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然后请学生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小蜘蛛,读读这句话,体会“雷雨前”小动物的不同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来了。……现在想想,学生那天的朗读真的很精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绝伦。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 对“雷雨中”这一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如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透过茫茫的大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 这一环节会变得更丰满。 在教学 “雷雨前”时,只考虑到品词析句,指导朗读,引导感悟,忽略了教材的整体性,教材处理有点散。而且,雷雨前的景物变化是紧密联系的,当时备课的时候,这一点考虑得不够周全。

  《雷雨》教学反思(二)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 越 越 ”、“ 渐渐地 ”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读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垂”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 ,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如:有的学生用拍手打节奏或小手轻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雷雨》教学反思(三)

  《雷雨》既是一篇讲自然现象的课文,又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中语言生动优美,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一定会得到许多快乐,发现许多秘密。新课程人教版的标准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注重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课堂教学,我充分利用课件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放开手让学生们去读、思、悟、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着眼未来。”

  一、 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学’出发。”

  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重视学生的亲身体会。如雷雨前、雷雨中天气的变化、雨后的美景,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创设文本情境,让学生观察,在情境中体会、感受。

  二、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

  潘菽先生说:“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声的语言好像是感情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它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把课文细细咀嚼,细细品味,体会出语言文字的含义和韵味,求得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比从老师那儿听来的要深刻得多,感受得深。《雷雨》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练习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读”占熬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 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等,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并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法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以此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天气的变化、雨的变化。

  三、比较句子助理解

  赞可夫曾语: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我在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通过比较句子,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体会意境。如雷雨前部分,虽然每个句子都描写得十分生动、具体,但学生不易理解句子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比较辨析。

  如: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飘下来。

  通过提问:“压”能改成“飘”吗?让学生比较、辨析,使学生知道乌云“黑沉沉”,说明云层又黑又厚,而“飘”表示轻飘飘的,使学生具体地体会到雷雨前天空的景象。

  四、板书助背诵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一个重要环节。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广读熟背,不断地吸收、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

  《雷雨》这篇课文不要求背诵。但课文语句生动、简短,易于上口,不过段落多,语句的顺序容易颠倒,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加上富有童趣的剪贴画提示,更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掌握课文。

【《雷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04-07

高中雷雨课程教学反思11-29

小学语文《雷雨》优秀教学反思通用04-19

小学雷雨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08-10

《雷雨》教学案例06-05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3篇)05-12

小学二年级下册《雷雨》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0-03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9-22

话剧《雷雨》08-27

雷雨的日记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