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到您!
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一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先学
“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先学”,“教”要促进学,最终实现“不需要教”。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先学。学生不是—张“白纸”,教学不能从“零起点”实施,因为任何—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经验、储备和能力。比如,刚入学的新生,如果有正常的幼儿园生活经历的话,其经验、储备和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入学教育”、“拼音教学”的先学任务,即使没有正常的幼儿园生活经历的孩子,在6岁前,也接受了父母的教育,会说话、有伙伴、能交际,进入小学之后,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孩子就能够把原有储备转化为先学的能力。
先学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安排在课外。一般地说,低年级安排在课内,便于教师指导,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逐步放到课外。当然,中、高年级的课内也有先学之要求,只不过,一般不放在上课之初,而在深入学习探讨阶段,比如,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大家读书、思考、同伴交流等等,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同伴合作,再解决不了,由教师点拨、归纳、提炼、总结,甚至于留到课外,让“问题”伴随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先学,学什么
根据我的上课和听课实践,先学的内容因年级、课型、课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低年级,主要是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提高要求 ——通过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提出问题、做读书笔记、查阅资料等等,这是阅读课;习作课,则先行观察、记录、搜集素材等等。习作课内的先学,主要是学生尝试写作,教师再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同学互评,以指导修改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光学已不仅仅是为了“教师顺利地上课”、学习新内容而学,而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独立学习、为了自主发展而学,这是与传统的预习的本质区别。传统的预习主要是为了“教师顺利地上课”,是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从属性。而先学是一条教学规律,“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具有独立性。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做读书笔记、提出问题等等,是“预习”,而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查阅资料、持续探究某些问题等,则是“先学”。举一个例子,上《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前,学生就想方设法搜集更多、更详尽的关于二十世纪人类发明发现的资料,探究计算机是怎么运行、程控电话是怎么回事等等;上《少年闰土》一课前,学生就想尽办法找《故乡》来阅读,甚至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等等,这是“先学”,“先学”无止境。
(三)先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换一句话说,先学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呢?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或者说课内学习时间的多少(预习属于“课内学习时间”,而先学则不一定属于“课内学习时间”,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掌握的学习时间)、负担的轻重,是衡量课题研究的重要指标。学生学习生活愉快、学习负担轻,而且学习效益高是“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先学首先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即学生形成自觉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当成是快乐的事,乐此则不疲,就不存在 “负担重”的问题。比如,学生因学习《少年闰土》而“爱上”鲁迅,大量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即使废寝忘食也其乐融融。
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二
一、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引入新课时,教师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进入准备阶段。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人类的语言》这篇课文时,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课时,教师让课代表去办公室取书,课代表问什么书,教师不正面回答,反而催促课代表抓紧时间去取。这时,全班同学纷纷向教师提意见:老师语言不准确、不严密。这时,教师对同学们说:"语言不准确,害人不浅,可见,语言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语言》这篇课文语言使用就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运用准确并说明理由,看谁找得既多又准确。"教师就这样巧妙地使学生进入了“准备状态”。
二、自学阶段
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便乐于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自学。一位物理教师在教“浮力”这一章时,在准备阶段讲了死海淹不死人的奇怪现象,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接着说:“谁能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开这个谜?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有关章节后回答。”这样,学生的内动力被激发起来,他们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认真思索,大胆探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和克服困难的极大勇气。这样的自学效果非常好,按教学大纲规定5课时授完的课,这位教师只用4课时就完成了。
三、讨论阶段
学生在自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到解决。在讨论阶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同桌学生或座位前后几位同学可以交流自学收获,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不仅能够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相信学生的集体智慧,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要进行调控,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自学、讨论情况,及时发现和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例如偏离重点、学法不当等。
四、点拨阶段
在学生“先学”后,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巡视或课堂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可以略讲或不讲。例如,课本中常常运用例题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这些概念和例题往往是比较简单的,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够理解,少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讨论阶段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教师仍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势必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相反,教师如果集中精力对症下药,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延伸阶段
延伸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升华。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做到“三化”:①知识的深化。教师主要通过变式、求异、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加大知识信息的输入量和思维的难度,而且可以进一步揭示问题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例如,数学中讲“内错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把内错角设计在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之间,再设计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如设计在两条横直线之间、两条竖直线之间或两条斜直线之间),然后设计在四线形中,最后设计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②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改造世界,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因此,在延伸阶段,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这对于学生巩固和检验新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有重要意义。③学习方法的固化。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这篇文章时,鼓励学;己总结出这类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写作要领。这样生不仅学会了这篇课文,而且能够运用自己总结的一般方法,写其他题目的读后感、观后感、听;等。
【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反思07-18
先学后教心得12-01
语文先学后教教学反思范文07-20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11-18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09-23
先学后教的心得体会03-21
《学棋》教后反思08-08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07-14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文言文课堂上的运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