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5 13:53:58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

  教学的路不是一直顺畅的,大家需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得失!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范文【1】

  这一章 ,应该是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内容了,而学生由于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太少,理解能力稍差,所以难度可想而知。我在讲这一章的时候把内容稍微调整了一下,先讲了地球和地球仪,在这里只是先让学生感受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尽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空间的概念,并充分想象地球的大小。然后过度到地球仪,并让学生认识地球仪。在讲这里的`时候,有一点不足就是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地球仪,课后我感觉这里应该让学生明白地球仪的形状,放置原理,地轴以及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北极并介绍不同地球仪的用途。 然后我通过使用立体地形地球仪让学生认识表面不同颜色的意义,然后过渡到讲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一节大洲与大洋,认识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较,以及各大洲与大洋的分布和分界。在讲解时漏掉了大陆、岛屿、半岛以及海峡的定义,使以后的教学费了很大的周折,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放在大洲大洋的分布之前让学生先掌握。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范文【2】

  《陆地和海洋》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并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第一节《大洲大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复习掌握的重点。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则侧重于科学观念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内容包括“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块的运动”三部分,教材通过大量实例说明海陆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运动学说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本章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看似十分简单,但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概念差,有关分布的知识并不容易掌握。同时,本章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对七大洲地形的特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的气候、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以及分区地理等整个世界地理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复习过程中建议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牢固掌握本章基础知识。

  按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由于是复习课,因此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实现知识重现,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记忆,掌握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建议安排学生读图探究、回顾知识的活动较多。建议老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特别要多鼓励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分层教学,难度大的问题给优秀生回答,比较简单的内容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做,做对了及时肯定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是复习课,练习肯定少不了,建议练习形式多样,可以小测,可以小组互相问答。当然测试练习选择要精,不要太滥。要让复习课上成让学生开心并有成就感的课。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范文【3】

  一、讲评课必须对考试总体情况进行汇总

  对每份试卷认真批改,要进行试卷分析,找准学生做错的原因;对要讲的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讲法,确保学生尽可能高的掌握率;对学生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合实际有选择公布。

  二、认真设计课堂

  对讲评课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详讲、略讲、不讲;先讲、后讲的关系;该讲的一定要讲懂、讲透、扩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应计划预留给学生消化整理的时间。

  三、知识迁移和变式训练

  坚持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坚持一题多解,常规方法为主,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坚持多题一解,这是归纳题型的`最好办法,意在培养学生的同向思维能力,确保做一题,会一类、带一串。

  四、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技巧和心理素质

  1.讲题的重点应放在对题目的分析上,在这个过程中,要展示整个审题过程和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要与学生同步进行,这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2.地理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教给学生审题方法。要给学生讲清如何理解关键词语,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排除干扰因素等。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看到题长就打怵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题,找出有用条件,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化繁为简,逐步理解。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范文【4】

  “海洋与陆地”这个活动中,教材上用方格纸和世界地图,让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得多。在之前试教的时候发现:有的格子里面既有陆地也有海洋,学生就不清楚该放在哪一类了?学生们都能数出海洋的格数多于陆地,但是得到的确切格数却有着多种不同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用一个小游戏——看看右手拇指在哪里?替换了教材上的这个活动。但是这个游戏实质运用到了 统计方法(如果累计抛地球仪的次数足够多,经过计算能够得到:海洋的`次数/总次数≈71%,海洋在地球表面所占的面积越接近),这对二年级学生很难理解,绝大部分学生在乎是否能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没有意识到它的实质。如何把趣味性和学科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去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真的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吗?替换了教材上原来的大气层这个内容。之所以这样设计一个方面是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前面一个环节已经学习到海洋与陆地,这时又折返学习大气层,不免感觉有些突兀,内容上没有一定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大气层对于二年级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它存在于地球的表面,这和学生理解的地球的表面这个概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出于以上两个原因的考虑,未设计学习大气层这个内容,而是围绕“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但是人类能够使用的水资源却是很有限的”这个主题对这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设计。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使用量筒演示,演示过程中出现了容积和百分比的表述,和韩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提到了此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没有具体的概念,这个内容过深了,当时只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的多少就可以了。对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要更为细致全面,应该更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017年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08-13

世界海洋日口号通用10-11

海洋世界导游词01-10

暹罗海洋世界游玩攻略06-29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精选11篇)06-21

颠倒世界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8-01

世界海洋日宣传标语06-25

世界海洋日的宣传标语06-12

宁波海洋世界游玩攻略08-23

五一海洋世界活动主题方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