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时间:2020-12-08 18:37:46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钻研课标 坚持扬弃 教学相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摘要】课改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然而,作为教育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师对课标领悟不深,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理性说教、缺乏形象;教师至上、以教定教;混淆是非、模棱两可;无疑而问、不思就问;评价乏味、缺少激励。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思考了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教师把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然而,作为教育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师对课标领悟不深,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思考了其相应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现状1:理性说教 缺乏形象

  课堂上有的老师热衷于似乎每堂课必不可少的“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教学《丑小鸭》理解课文后,老师就问:“我们班上有没有‘丑小鸭’?”学生就说:“XX同学像丑小鸭,很胆小很可怜。”老师又问:“我们要怎么帮助他?”如此教学,就像《品德与生活》课的“辨析导行”。如果学了《万里长城》,学生只知道了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学了《刘胡兰》学生只知道要敬佩英雄,那我们的教育就真成了“叫育”。

  矫正策略:潜移默化 熏陶感染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语文课堂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丑小鸭》,只要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丑小鸭不幸遭遇的重点词句,读出丑小鸭的可怜无助,同情感自然油然而生,潜移默化中自然知道不能嘲笑欺侮别人。

  现状2:教师至上 以教定教

  课例呈现:《一夜的工作》

  师: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生找答“劳苦”和“简朴”)

  师: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很劳苦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学生引用课文的“厚厚的一叠文件”作答)

  师:周总理是怎样批阅这一叠厚厚的文件的?(生用文中语言“一句一句地审阅”回答)

  师:这真是我们的好总理啊。课文又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呢?

  ……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一根线,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读书、思考着,没有个性地言说。学生接受的是老师对文本的阅读,成了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课堂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被动学习,亦步亦稳,思维千篇一律,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机械。

  矫正策略:以学定教 动态生成

  教学的即时性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敏锐抓住即时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突破教案束缚,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现状3:混淆是非 模棱两可

  课例呈现:《落花生》(1)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重点句——“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你们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生;我们要一个有用的人,像花生。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作者叫我们不要做讲表面的人,像苹果、石榴等。

  师:棒!你很会读书。

  ……

  有一生:老师,我觉得作者的想法太落后了。

  师:噢?你是个很有见地的孩子,能说说你的独特感悟吗?

  生:像苹果和石榴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人,我觉得他们既好看又实用,比“花生”那样的人更好!

  师:(教者眼睛一亮)你的见解真独特。同学们,你们的看法呢?

  (不少学生表示有同感)

  师:那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生:外表不好看,用人单位不欢迎,找工作都困难。

  生:像花生一样深深地埋在地下,没有表现的机会。

  生:外表好看也是一种用处,起码让别人看了“赏心悦目”。

  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个个见解独特,值得肯定。

  反思:诚然,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有师生、生生、生本和师本的对话。但是,生本之间的“超文本”对话,是不是要我们脱离文本,咎由我们自主生发、自由发挥呢?新课标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性的特点”这一理念时,明确提示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阅读教学对话中,要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眼里的“哈姆雷特”各不相同,但却仍然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能是奥赛罗或麦克佩斯,更不是夏洛克或别里克夫。

  矫正策略:大是大非正确导向

  任何一个文本,必有其植根的土壤,如果语文教师只能看到作为物质存在的语言文字,而看不到产生这一物质存在的历史渊源,那就如同只看到模特身上的衣服,而不了解设计师是何人,更不了解其设计意图。而课例(1)中的教者,无视于这一切,实不可取。当然,如果我们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那么,生成出的价值取向定会走向与文本契合的地方,才能体现出对文本的尊重,对语文的尊重,才能还文本以本真。

  现状4:无疑而问 不思就问

  课例呈现:《鸬鹚》(1)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两个字都有鸟字旁,它是一种鸟吗?

  生:鸬鹚生活在哪里?长得怎么样?有怎样的生活习性呢?

  师:你们很会提问题,要获得问题的答案该怎么办呢?

  生:读课文!

  生(突然地):老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都知道,前几天我还看过一篇介绍这种动物的文章呢!

  师:是吗?你平时最爱看课外书,知道的一定不少。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当个小记者,向这位同学进行现场的采访,好吗?

  (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显得特别活跃。)

  生:鸬鹚生活在哪里?

  生:当然是水上了!

  生:你喜欢鸬鹚吗?为什么?

  生:有些喜欢,又有些不喜欢。喜欢它为渔人捕鱼,动作敏捷。不喜欢它的懒惰,总是要等到饥饿时才下水捕鱼,并且是渔人从它的喉囊里将鱼挤出来。

  ……

  反思:《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案例中的这个长达几分种的`现场生成环节却是天马行空。文本都不知所踪,还谈什么心灵对话、潜心会文?热热闹闹的生成场面,不过是游走于文本之外的对话而已。毫无疑议,《鸬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用词经典,描绘的意境如诗如画,这是语言营造出的美感,是作者奉献给读者的文字盛宴。即使案例中的“采访”再贴近“鸬鹚”的特性一些,又与郑振铎先生所作的文章如何媲美呢?毕竟,文本传达的不仅仅是动物常识。

  矫正策略:提供时机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要建立在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抓住文本反复处、结尾处、标点处和重点词句质疑,要提供时机,引导学生在课始质疑,课中质疑,课尾质疑,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去质疑。案例中学生提到已经对鸬鹚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动态生成点,只可惜教者太心急,错把学生的课外知识等同于教材文本,从而削弱了教材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忽略了其个性。假若教者如此生成,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现状5、评价乏味 缺少激励

  理念呼唤激励性评价语言,然而,很多老师对“激励性”的“正面引导”理解很模糊,以至于滥用表扬,过度褒扬,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膨胀,严重时会使学生心态浮燥,以至容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教师的评价,游离在“好,很好,真棒”等之类简单、重复、没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听后往往没有什么心灵的触动,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矫正策略:加强激励促进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是一种即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口头创作”往往不被教师们重视。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实践证明,有时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要使自己的课堂光彩夺目,同时也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并逐渐学会语文,学会做人。因此,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注意评价语言的激励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尽可能具体地指出学生的表现到底好在哪里,不够的地方在哪里,让他们知道今后又该如何扬长避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相关文章:

当前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论文08-04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09-27

综述文献存在的问题08-19

综述文献存在的问题08-15

大学存在的心理问题08-12

老人存在的心理问题08-17

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08-17

歌唱发声存在的问题09-20

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10-04

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