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反思

时间:2020-12-13 13:12:26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反思

  一、环节的设计也要讲究科学性。

小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反思

  为了追求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准备了两辆相同的小车,请两个同学上来现场PK一下看谁的小车行驶得远些,以此引出让同学猜一猜,小车行驶的距离远近和什么有关。虽然同学也猜想到可能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课后细细考虑,不同的小车,不同的橡皮筋,不同的人,不同的操作,所引起的变量太多,可能性也就很多。以此来引出猜想,缺乏科学的严谨性。科学课原本就要求同学学科学,用科学,教师的环节设计一定也要讲究科学性。

  二、要注重实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同学实验完毕后,由于已接近下课时间,我只请了一组同学汇报实验纪录,而没有展示其他组的数据,就此得出结论: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近;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远。一方面结论的得出缺乏科学性,因为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多个数据的支持,只有一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另一方面不利于发现其他组同学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我为这节清楚的课定下了两个任务:一是让同学认识什么是弹力;二是让同学经历探究橡筋圈数与行驶距离的关系的活动。

  所以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弹簧拉力器,让同学体验弹力。同学感受到了弹力,但很难描述清楚什么是弹力,容易和拉力混淆。在这里必需要加强与拉力的比较,进而发现“弹力”其实正好是和我们的拉力相对的那个力。是弹簧或皮筋这样的物体在被改变形状后,要恢复原来面貌时发生的力。我们老师的这几句小结必需要精练、准确。否则就可能造成同学思维困难。

  在认识弹力之后,引入探究“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活动,同学目的性非常明确。这个环节关键是器材的准备。我在准备时发现配套的学具很容易打滑,不利于关系的有效得出,同学容易被此现象分散探究目标。所以事先,我就对小车进行了配重,以保证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为了提高活动效率,我还统一了绕的'圈数为:5圈、8圈、11圈。因为我的这批橡筋12圈以上断的概率较大,容易降低活动效率。在排除了这些容易影响活动的细节后,这节课的活动效率还是很高的,但还是因为这是一节教室内外结合的课而浪费了不少组织的时间,从而没能完成最后的数据整理、交流和汇总。打算下节课再花些时间完成整理结尾工作。

  幸好五年级的进度还比较快,这个单元的活动我还可以放心的充沛展开。不像三年级那么郁闷,课时量太大,无法充沛展开。

【小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和感想05-29

小学教学反思范文01-12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2-17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12-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0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2-03

小学书法教学反思08-15

小学试卷教学反思07-20

小学《荷花》教学反思05-31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