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

时间:2021-01-13 19:04:15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

  音乐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音乐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堂的基本内容依据新课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制约,特别是教学观念、教学设施和师职能力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提

  升。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音乐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成为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唱会歌曲是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唱熟一首歌不仅仅是把歌词背下来,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声音的记忆,储存旋律的印象。教学过程一定要把学生唱会歌曲作为重点,课堂教学无论多么生动,师生互动无论多么热烈,如果学生唱不会课堂歌曲,不能叫做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精心准备感动人高水平的范唱,对学生从心理上作总动员,让学生一听就觉得好听,有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学唱欲望。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有资料表明,音乐听90遍终生不忘,即使是无意识的听也是如此,为了达到学生唱会歌曲的目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害怕重复教唱、反复学唱和反复练唱。

  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反思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将是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思想。本文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五个方面,剖析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如果只是靠老师的一张嘴干巴巴的讲,在教具的使用上,只使用音乐教科书、乐谱、乐器、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学生会索然无味,但自从将信息技术引入音乐课后,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调动学生兴趣,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

  二、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化作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去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

  三、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教师只机械的面向学生传授知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四、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只强调了学生“学了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去学”。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网络,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把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而离音乐越来越远了。

  教学策略反思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

  1、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通过以聆听、体验、表现、创造性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面向全体学生与注重个性发展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三、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四、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

  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独立学会唱歌,还要学会演奏和表演,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歌曲的目的。

  检测评价反思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因此,音乐教学评价的对激活课堂教学的作用便突显出来。《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新的评价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那么,在小学低中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评价的手段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时,发现有效的评价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师生课堂教学中配合默契,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而有些评价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在低龄小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巧妙的运用评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小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正是在新课程评价理念支撑下,针对低年级小班学生特点实施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1、评价主体双向化

  音乐教学活动中评价的对象主体是师生双方。要求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学生既是自我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对象的主体双向化,能促进教与学在评价的环节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评价方式综合化

  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将多种方式综合起来,相互弥补不足。小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兼顾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自我评价、集体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形象评价、激励评价、等级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结果学生看得见、能接受并产生激励效应。

  3、评价内容多元化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考察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评价。评价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学习简单吹奏乐器的态度和方法等的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导向的特征。

  针对低年级小班学生的特点进行的教学评价,使教师从学生参与、交流的情况,判定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从而改善教学。那么,小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是可行的呢?答案当然有很多,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特点的评价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评价应激励适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使孩子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方法如下:

  1、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如果小学音乐教育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那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参与精神。

  首先,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体。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得到关注。如,在一3班音乐教学中,教师发现这个班学生注意力差,想说就说,想动就动,更本无视课堂常规的要求。于是教师在课上提出“看谁不干扰别人,将得到小奖章”的办法,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状态。教师又提出,“看谁回答问题,将得到小奖章”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于是,学生乱插嘴的少了。关注学习的人多了,关注自己得到多少奖励的学生多了。师生都从评价中尝到了甜头。

  其次注重正确的引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就更加深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尝试改变自我、挑战自我,探究音乐。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教师用创编歌词配音乐的方法,使多数学生跟着教师表现音乐作品。最后,凡是参与表演的学生都得到了奖励。学生们怀着高兴的心情离开课堂时,还在盼望着下节课继续表演。

  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才能激发创新的思维,培养能力,并能充分享受音乐。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更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用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

  2、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对学生个体要充分关注。现在的学生在家庭中得到了众多的关注,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教师的评价要考虑学生身处的环境,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集体主义观念。做法可以是这样的,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先提出评价的要求,然后在实施过程中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如果有做的出色的,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有学生没有一次到位,那对不起,只能等待下次评价时再得到奖励。当某个同学获得奖励时,其他同学们都透以羡慕的眼光注视,于是教师告诉大家,他做到了,很了不起,没有做到的同学,下次努力做到就会产生一样的结果。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与赞美。于是,孩子们总能为自己树立新发展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提高的过程。孩子们在教师的目标以及自我设定目标之间寻找着平衡,在平衡中师生都将进步。因此,教师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教学的契机,简单的认为好同学就是好,差同学就是差。要多考虑孩子的难处,多问为什么,用发展的眼光注视每个孩子的成长。有时候,教学就是需要耐心观察、细心分析、静心等待的。

  3、延时评价

  教学中教师将课堂上预想的结果进行评价比较容易,而对待课堂没有预设的,临时生成性的内容怎样进行评价呢?例如,一次在口风琴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吹奏《粉刷匠》,教师还没有教歌曲之前,一1班吉诺同学就说:“老师我会唱歌词和歌谱,我学过钢琴,我自己会吹。”面对性急的学生,教师只好停下教学,给他展示的时间,让他当众示范,结果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也会。于是,教师马上调整教学方案,让会吹奏的同学指导不会吹的同学。最后,教师评价吉诺同学,好学、发挥自身带动作用,还奖励给了他小奖花。教师不仅为大家提供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且锻炼了个人应变能力。因此,有时教学中对生成性内容采取延时评价的方法也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教学评价方法,可以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是不是随意评价、延时评价呢?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中也要掌握时机、程度、方式。

  改进补救措施

  音乐课堂教学补救措施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制定了如下计划:

  改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改进对策

  1、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聆听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已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5、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6、应事先录制欣赏的音乐: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7、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8、欣赏的曲目应广泛: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具体措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随音乐做身体律动、画图。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传统的教学看似重视身体律动的表现,但是主体角色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学生的动作往往是在老师的故事、歌词、比喻的牵引之下所做出的样板反应。学生对于欣赏的音乐内涵仍然一无所知。所以,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借助律动的表现,学生从中能体会、理解音乐基本乐理概念。例如: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引导发问。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想

  3、哼唱主题演奏曲调。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念故乡》这首优美而富有乡愁的曲调取材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德沃夏克引用在他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的第二乐章,该交响曲因此而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念故乡》的中文版,其充满思乡情怀的文思再配上哀愁的曲调使旋律更加优柔动人。有的乐曲,其主题虽然不是取自民歌、名曲,但本身具有歌曲的形式,令听者印象深刻。老师可将曲调编配歌词,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唱歌,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喜欢这首乐曲。

  4、配合音乐表现节奏。

  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问题建议

  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播“美”的教育的责任,音乐教学是传播“美”的教育的基本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出点滴建议。

  一、现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音乐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的学习成果,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不厌其烦的进行单调枯燥的技能训练、基本知识学习,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过分夸大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忘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限度的制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更多地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只围绕着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作为具有“知识传授功能”的人而存在,而学生也就成了知识的接受容器,形成了典型的“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化、程序化

  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传播知识的单向教育模式仍然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与程序化,使得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得毫无生气,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师的照本宣科也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新的发展。

  (三)对音乐功能的认识不全面

  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还会起到辅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感受力和潜能的培养,特别对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音乐课的观点就是唱唱跳跳的娱乐课。在家长和学生们看来,音乐课通过经典作品学习音乐文化与人文知识未免有点儿勉为其难与小题大做。所以始终把音乐课看成“小三门”之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的建议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难题,令教师们感到疑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面临的最大的课题。因此,音乐教学的创新是改善音乐教学课堂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音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教学”不仅要“教”,更要“学”。教师不能停留在把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听、机械的记就满足的阶段,而要设计、构思出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须建立在平等和互爱的基础上,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成为音乐真正的主人,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首先,要让学生多聆听音乐。如果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音乐是有灵魂的,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体会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情感。音乐教学中应注重聆听的作用,在课堂上一首歌曲应聆听3-5次,只有熟悉的东西才会让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使人感兴趣。

  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性格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是不会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凭借教师的权威主义和管理主义来教育学生,只会熄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才能。由此还可能使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中,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必须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音乐课堂教学应强调教法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的陈旧、单一与程序化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音乐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论文10-0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08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08-13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06-2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23

信息技术及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探讨论文12-10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10-15

小学音乐《过新年》教学反思06-16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有效整合毕业论文06-18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育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