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0 11:23:15 耿烽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继续尝试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不仅唤起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记忆,更为后面的两步解题做好准备。

  在探究新知时,我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研究新知,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找出不同解题方法。学生们在交流碰撞中很快就找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

  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

  算式:10×8=80(人)80×3=240(人)或10×8×3=240(人)

  方法二:先求出3个方阵一行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8行的人数。

  算式:3×10=30(人) 30×8=240(人)或 3×10×8=240(人)

  方法三:先求出3个方阵一列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10列的人数。

  算式:3×8=24(人) 24×10=240(人) 或 3×8×10=240(人)

  在学生重点汇报完几种不同方法以后,我并没有急于结束此题的教学,而是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新发现?问题一出,原本热闹的教室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思索。很快就有学生发现:同样是一道题目,由于我们开始选择的信息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对于以后用多种方法解题是多大的一个启示啊!

  从课题效果看,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叙述完解题思路后的答题更清楚、正确。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2

  开学第一单元就是解决问题,教了一周,脑袋都大了,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写下如下内容,请大家指教。

  本单元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例1的综合算式是加减混合算式,例3的综合算式是乘加乘减类型的算式,这两种类型的题在上学期就出现过,学生学的还可以,所以自己就以为学生会做这种类型的题了,但是恰恰相反,错误很多,刚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疑难问题问答,才知道学生学不好,有很大的原因是自己没教好,自己总是让好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以为其他学生也应该会了,而且是必须会了,自己没有细化,看了问答后才知道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在引入时,老师可以从一步过渡到两步。比如教学例1时,老师可以先从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这样的情境: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现在看戏的还有多少人?然后自己解决。接下来,老师再出示又有13人来看戏,再让学生提出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戏?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知道用剩下的人加上新来的人数就可以了,也就是16+13=29人。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把中间的过渡问题去掉,让学生直接解决:原来看木偶戏的有22人,现在走了6人,又有13人来看戏。现在一共有多少人看戏?在学生交流分析思路时,老师要强调为什么用两步,在学生汇报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问一问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的问题:

  1、高估学生,总是觉得一个好的学生说了,其他学生也学会了,当作业反馈回来不理想时,又再次的用上面的方法,所以总体效果不好;

  2、在新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就是引路人,一步一步指引学生该怎么做,而现实中自己却担当的是路人的角色,原因还是自己方法不得当,没掌握要领,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3、可能还是自己欠缺经验,一节课的容量太少,所以有些内容没时间讲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3

  在新课学习时,我利用教材的主题题给出完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首先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并且整理信息,要求学生会正确、有序地看图。要让学生知道看图的一般方法:先整体地了解图中的情境讲什么事,再看图中的其他信息,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仔细地看图,把所有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再理一理: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哪些条件对这个问题有用,哪些条件对那问题有用。

  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它是解决多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转折点。虽然只比低年级多了一步计算,但在思考上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步计算只要思考怎么列式就可以了,只用一个数量关系。而两步计算要用两个不同的数量关系,要列两个算式才能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先分析和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个环节中我力求突出思路的提炼和反思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说出“怎么想的”更通过追问让学生反思“怎样想到这样想的”,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信息解决问题,也就是这一过程中实现“从信息到问题”与“从问题到信息”两种解题策略的沟通,使学生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有六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这些人后来去玩只能坐3人的碰碰车,问需要多少辆碰碰车?” 课堂上有学生利用拆分的数学思想解决的:每条船上去掉一个人,每条船上还有3个人,这样相当于要6辆碰碰车,再把拿出来的6个人可以坐2辆碰碰车,2加6等于8,需要8辆,于是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其实只有部分学生能想到的,除了要表扬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最优化解决问题。

  我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春游游玩这一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由于赛课只有三十分钟,最优化策略的思想未能完全渗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4

  在现今的数学教材中,每一重要知识章节都安排了相关的解决问题,所涉及的问题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换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后,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成功之处:

  1.在导入阶段,我在大黑板和小黑板贴满数学书,然后问学生哪块黑板贴的书本数多,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和黑板的面积有关,于是引出课题,解决和面积有关的`问题。

  2.在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算什么,然后算什么。要求学生思路清楚,语言流畅。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稍重

  这节课我教学了例1和例2中的第一个问,内容有点多,导致在课堂上有抢时间的现象。

  2.教材钻研不够

  问题二的教学有一个较大失误,就是菜地和草坪的区别没有提到,导致学生对问题模棱两可。在雷老师的提醒下,我才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细致深入地钻研教材。

  3.注意教态要自然得体

  改进措施:

  如果现在让我再来上这节课,首先我要减少教学内容。只教学例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油菜田收油菜籽的千克数等于每平方米收的油菜籽千克数乘平方数。其次增加课堂活动,如通过量每张课桌的面积,计算全班课桌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板。在装修房间中,根据房间的面积选择合适的瓷砖。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5

  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刚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本身就有些困难,再加上还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

  例5学习的是用“进一法”解决问题,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很容易理解还剩余的2个人也要坐船,如果这两个人坐到其他船上,人数就多了,不符合最多坐4人,所以这2个人要再坐一条船,要用5+1=6(条)。我带领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进一法,用做了相应的练习,学生掌握比较好。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去尾法”,这种题目也不难理解,剩余的钱不够买一个面包了,所以只能买3个,还剩余1元钱。我给学生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要先认真读题,正确列除法算式并正确解答,然后根据题意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最后写上简单的答。学生对于这两种题型能熟练正确的区分,只是个别学生加单位名称时经常写错,他们还是不理解题意。

  例6是解决有规律的排列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目有点难度,做了两道题以后,他们就已经很熟练了。我们还一起总结了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先找规律,看看是几个为一组排列的,第二步列除法算式并解答,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

  总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小,还要带领学生加强练习,并且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反比例之后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复习导入,一是找出哪一个量一定,二是如何判断另外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在新课的教学中,围绕比例的知识特征提问: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使学生清楚这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写出等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从学生回答问题看,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哪个量一定,需要学生自已从已知的两个量中发现定量,因此学生有时找不准什么量一定,这样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出现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在教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担心怕学生不会做,还是自已包办代替讲了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那些会做的学生也觉得太哆嗦。

  (3)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但是如果难度稍有提高,正确率就难说了。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7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与学生在这之前所采用的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以四则运算和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思考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未知数能以一个字母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解决了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较大的缺点。

  通过学习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受算术解法影响,不习惯用方程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不会找数量间的关系,或是有时找到了等量关系,但列不出方程。

  3.在一个问题里含有多个未知数时,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量来设未知数。

  学生对列方程解法很不适应,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算术解法,通过例题分别用算术法和列方程进行分析解答,然后说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方程解法的优越之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应该可以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促使学生迅速适应方程的解法。仔细分析列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发现,列方程中最关键的是怎样在题目中正确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8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在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通过先复习旧知识,创设帮助面包师傅解决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信息,找到所有信息中隐含的信息,找出问题和隐含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

  2.通过练习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一、重视生活情境的引入(引导很重要)。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烤面包的情景图, 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 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

  课堂上在复习上学期学的简单的混合运算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不错。注意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先引导学生总数是多少(即一共要烤多少个面包),其中的一个份数是多少(即已经烤好的是多少个),最后没有烤的还有多少个,所以要先算另外的一个份数要用减法计算,剩下没有烤的每次烤几9个,要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平均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想先算加减法,需要加上小括号。得出结果后,进行验证,带上单位,作答。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需要的时候注意小括号的运用。

  学生知道先算减法,不注意加小括号,在这里强调了很多次,但是,做练习题的时候还是有学生忘记带括号,本节课注重强调列综合算式的时候需要和不需要加小括号的情况,注重区别。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解决问题注重解决思路,读题、审题、列式、检验、带单位、作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不足之处:本节课我发现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总是有点困难,很多学生不会分析题意,找不出题中的主要信息,不会解答,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难题的心理,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我的表扬性语言较少,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要丰富评价语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10

  说实话,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就在思考:我要怎样讲。如果不作为公开课去讲,我本打算把算术法解题作为重点去讲,而用方程解作为辅助。可如果作为公开课去讲,我只能把急功近利的讲法收一收,而是去看课标,看教材,看编者的意图,去想除了教会学生正确解题之外,还需要教会什么,渗透什么?

  看过课标,又看了教参,真正的体会到了编者的意图:教材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考虑,选择了相对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可由于小学生目前尚未接触到比较复杂的,用算术法很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对方程解法的优越性认识不足。

  正因为此,我特意制定我的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

  2、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重要性,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

  怎样设计教程,怎样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我又一次陷入沉思:课始,我出示了: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对这条信息分析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这条信息,你能再补充一条相关的信息,并提出问题吗?,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学生通过补充条件和问题,意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正因为等量关系式不变,学生很容易想到了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问为什么会想到用方程,学生答:因为这样顺着想很容易呀?我给予了认可和肯定。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说出了算术法用除法。这里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和停留。结果导致讲课后,好几位同事提意见说:讲算术法时间太短,太过仓促,没有讲为什么“分率所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

  后来我又出示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4万平方米,比故宫面积的多8万平方米。故宫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更加认定了在解决单位“1”未知的题中,用方程解还是有其优势的。

  课讲完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似乎又有一点失落。为什么?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上好那节课吧!自己的课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吧!听听领导和同事的建议,自己收获颇多。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1-04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2-03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1》的教学反思01-29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09-01

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0-23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8-10

小学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10-06

小学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1-08

小学数学第四册《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