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篇一: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我注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这一特色上做文章。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我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像老师一样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4、值得商榷方面
整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感悟的内容太多,课时安排上不够妥当,是否在爱派教学内容时只感受孙悟空三打的场景和白骨精三次变化和逃跑,而把唐僧三次阻拦放到第二课时,这样教学,或许在具体交流时还可以更充分,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作业没有挤进课堂,这也是很大的遗憾,今后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讲多练,把作业挤进课堂,减轻学生的压力。
第一课时往往容易些,但是不容易上好.六年级的.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两组词,分别是描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词语,让学生读完以后找出规律,并且让他们说上一段话,用上这些词语.这是我自认为效果最好的一个环节设计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让学生间接地概括了文章大意.当然,能够实现这个教学预设,还是因为这篇课文本身的内容较浅,学生对其兴趣较浓,而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
但是词语教学后我就出现很多问题了.因为课文内容的浅显,我放弃了理清条理.文章"三打"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可能有这个概念,但不一定明确,还是需要教师指导。此外,还是因为课文内容浅显,课时的划分不够清楚,明显第一课时讲透三个人物的特点时间不够,我还是放手一博,结果落得个惨败。其实文章内容浅显,但是里面有许多文字值得推敲,孩子们能说会道,但是只是基于对故事的了解,并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字,从中获得体验。因此,我这节课的问题,除了课时划分失误以外,还忽略了文本。正如校长所说,语文教学,目的不光是为了了解情节,而是品味语言。
有时候,某些地方进步了;有时候,粗心大意又退步了一些。。。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也会不断地完整。
篇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课一结束我们班学生就翻起了厚厚的《西游记》,没带书的也凑过去看。可是昨天他们还向我抱怨原著太难读了,好多字不认识,好多话看不懂。现在我没布置看书,他们却捧起来书。看到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兴奋的眼睛,我不禁有些得意。这是学生对我这节课的最好评价。我激发了他们看《西游记》原著的兴趣,改变了他们讨厌《西游记》原著的看法。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实现了。课堂上我引用了原著中三段描写,使学生感受到古典小说语言的美丽。语言美丽动人,怎能不打动学生求知的心?
《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所以在选择《三打白骨精》作为名著导读指导的时候,绝不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熟悉故事很打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这样的学情为我寻找教学的切入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特点。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题,在读中引发质疑:为什么三打白骨精,不是一打或五打、六打?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为何不“一打”结束?接着抓住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强调语言简洁,要有概括性。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
学习课文时,我紧紧扣住文本语言,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努力构建有效课堂而开展教学:
1、朗读指导到位。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赋予“朗读”更深刻的内涵。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朗读是深层思考后的感悟,朗读是个性化理解的表达。教者应运用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倾听、揣摩、看图、想象,或教者直接用语言渲染,学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文本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读进文本之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在这节课上我抓住时机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朗读。
(1)交给方法。学生有时能较好的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努力地表现“有感情”,可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教师应果断出手,予以朗读技巧的点拨。文中白骨精自言自语的一句话充分流露出人物激动的心情,暴露出人物险恶的用心,表明了故事的起因。教学时学生抓住“不胜欢喜”、“自言自语”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速、音量,投入地练习。指名读后,发现学生问题,提醒学生两个“造化”应读出变化,可以一低一高,可以一慢一快。简单提示后学生立刻领悟,朗读得绘声绘色。
(2)创设情境。课文第一句描写环境,“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写出环境的险。学生仅仅通过朗读技巧可以轻松完成朗读任务。可是内心并没有感受“险”。原著中描写环境的这一段非常详细生动,描写险恶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于是引进课堂。当学生读到“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心中生出一股寒意。再读课文句子,真的达到了“有感情”。
2、感悟理解到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这一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描写白骨精“三变”的语句。学生找出后,
篇三: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一、该课表现突出的几方面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吕老师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吕老师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吕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像老师一样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二、值得商榷方面
整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是否在自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打”进行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读、说说、议议,保证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汇报的形式,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这样教学,或许在具体交流时还可以节约时间,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篇四: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我觉得,教这篇课文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
一、三打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三打白骨精》是一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美文,课文的重点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打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先别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 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的态度。关键要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二、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
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篇五: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例如白骨精“三变三骗”,孙悟空“三识三打”和唐僧“三责”,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刻画中领悟到人物的特点,领悟到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独到之处。遗憾的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复述故事的情节。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灯光》教学反思07-29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学反思07-29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广玉兰》教学反思06-26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养花教案及教学反思07-29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07-22
初中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7-1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地平线》教学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