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
作为新老师,本周四上午,学校派我参加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观摩研讨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老师在《学生在评改作文中的成长》提到:“评价要多元化”,此外,还使用①面对面;②一对多;③一对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作文评价要多样,同桌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中,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指名修改作文的方向,依据评价标准。最后,引领学生进行自改作文,需要学生明确内容上批改、结构上批改,语言文字、标点使用的批改;另外,也需要学生用红笔标出优美句子,做出简单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
还有一位老师在《教研、实践、领悟、改进》中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位老师讲到:教研—制定习作评价标准;实践—凸显习作改进优势;感悟—总结习作改进成效(总批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习作评价方式。每一个单元提前制定好评价与等级(学生先自己制定,教师后进行补充);采用星级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把评价标准详细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记在心里,写作时可用来依据。评价方式也要改进:多元开放;评语要因势利导;主体要互动交流。
七位老师讲的习作评价都很出色,这些方法是我在习作评价中没有的,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要对她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2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主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例文《龟山汉墓》,从分析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一、读了两篇习作《我真棒》、《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写完后不妨读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题目可以是“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当然,你也可以自拟题目。
二、本次习作的两大特点:
1、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长期以来,许多习作课往往是教师命题,小学生面对教师的命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是命题者一相情愿的设想、规划、要求,对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去编、不去抄、不去说那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而本次习作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对于自己,学生最熟悉不过了,写自己的长处、本领,又何乐而不为呢?
2、给学生自信,让学生“骄傲”起来。
常常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和“权威”学生所轻视,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当你问及他的优点和长处时,他会怯怯地说“我没有什么优点。”对于每个人来说,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优点。幼小的孩童因为心理的柔弱和惧怕常会不自觉地丢失自己,这是可惜
的,也是可悲的。而这次习作相信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长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可以是各个方面的:身材高大、胆量过人、声音动听、会踢足球、唱歌、书法等等。为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三、本次习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例文的作用。
第一篇例文《我真棒》选材侧重表现在“趣”上,从“最令我自豪的是我的力量”、“像腆着个?将军肚?”等语句反映出我是个有力气的男孩。第二篇例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选材侧重在“坚持”上,从“我不气馁,咬牙坚持”、“我已经学会了侧翻、下腰、空翻等基本动作”等语句,反映出我是怎么成为一个会跳舞的女孩的。两篇例文选材离学生的生活都很近,有利于开阔选材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内容和方法上帮助学生把握例文的写作要领,真正发挥例文应有的作用。
2、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做作文呢,做作文也是说话,只是把口头说的话,变成书面的话了,既然作文也是说话,就不应该说假话,小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创作,可以虚构,可以杜撰。小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写作,是打基础。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写作水平及认识能力都很有限,不允许瞎编生造,那样会使小学生文风步入歧途。惟有写真实的事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具体是文章的关键。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了解便条的主要用途。
2、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便条,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简单的便条,尽量做到正确、简练、通顺。并可以在生活实践中用便条,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教学媒体:电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放假时你去哪玩了?
生1:我去北戴河了。(你看见大海了吧!喜欢吗?我也十分喜欢大海。)
生2:我去科技馆了。(在那里你一定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师:同学们玩得都很高兴,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很苦恼,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请看录像第一节:几个同学的谈话让A很不高兴,因为自己的爸爸不能的带自己到动物园玩。他们一起议论怎样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得出好结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环节意图:谈话方式引入,使学生既有一种亲切感,又在放松的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入新课,为后面的预写打下情感基础,让学生清楚写什么。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提高:发言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锻炼,对不发言的学生也是一个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懂得讲话意思这个能力的培养。教师用这种方式真正走到学生之中,和他们谈天,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问题师:录像中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生:雪男(用不用说爸爸妈妈叫她小明。怕学生在下面环节看书时和书中的便条比较,产生疑问)
师:这位同学有什么苦恼的事?
生:她想去动物园可是和爸爸说了三次都没有去成,她不知怎么办?(你看得真认真)
师:同学们给她出了什么好注意呢?
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二、新授:
(一)预写:
师:给爸爸写些什么呢?我们现在就帮她试着写写吧!注意把你想说的话写清楚。
生:写条
环节意图:通过看录像,学生在情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这时让他们试着先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写条的格式是否正确,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这也是学生的自主尝试的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比单纯的教师传授要好得多。学生尝试就是他们自己感悟的过程。
师:巡视。①格式有错误的学生的条
找到2个条
②格式和内容都比较好的学生的条
注:先找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只是自己读读,格式有错误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写的?
生(格式和内容都比较好的学生的条):……
(你把不好意思说的话写清楚了,不错;你是用商量的语气写的,真懂事;你很诚恳,我想爸爸看了这张条一定会带你去的)
环节意图: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尝试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写条的格式和大致内容。
(二)与留言条比较:
师:这位同学自己也写了一张条,你来读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和留言条一样
师:留言条是我们二年级学的知识你还记得,真好!
师:到底是不是留言条呢?这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留言条,对比着读读。
生1:格式一样。(是呀!这和留言条的格式一模一样,你读得真认真)
生2:留言条只是留言,就一句话;这张条写出了心里话。(你真会读书,一下就抓住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环节意图:留言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便条的格式完全是留言条的迁移,一次格式(或是说他们间的相同点)就不是教学的重点了,而重点在揭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出示留言条学生自读、自误,体会不同之处,教师给与适当的激励,这节课的地一个难点可以说就解决了。
(三)揭示“便条”:
师:这就是“便条”?(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留言条就是便条的一种。
师:“便”是什么意思?
生:方便、简便、快捷。(对了)
师:“条”呢?
生:小纸条。
师:就是这一张小小的纸条写的内容既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又要简练
环节意图:让学生清楚便条不是写信,只是生活中有需要时用的简单、明了的条子,所写内容要件练,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四)录像展示便条的作用:
师:爸爸看了同学便条真的带她到动物园去玩了——请看。
师:这张小小的便条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环节意图:让学生看到便条在生活中的作用之大,也是对所写便条的一个回复。
(五)拓展学生思维:
师:这是写给爸爸的便条,还可以写给谁?
写些什么呢?快把书打开P13页读读第二张便条吧!
师: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便条也可以写给老师(不只写给爸爸,还可以写给老师,你读得真认真。是呀!便条写给谁都可以)
生2:要写清是谁写的,给谁写(真好,你说出了写便条的格式)
生3:还可以写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你真有想法)
生4:还可以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你读懂了写便条同学的心)
师:便条可以可写给爸爸,老师,还可以写给谁,写些什么呢?
生1:写给同学: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你是在和伙伴交流当面不好意思对他说的话,是在道歉)
师:板书:道歉
生2:写给妈妈:批评我是为我好,感谢妈妈(你真懂妈妈的心,妈妈知道一定很高兴,同时你也是在对妈妈表示感谢)
师:板书:感谢
生3:写给爸爸妈妈:他们经常打架(你是在劝告爸爸妈妈不要打架了,每天都快乐多好!)
师:板书:劝告
……
……
师:看来便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很多方面可以用便条的形式来表达。
师:现在你就试着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吧!
生:写便条。
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便条准备展示。
师:写好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小组交流。
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会展示的便条。
生:展示。
环节意图: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灵魂所在,主要是想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清楚:只要自己需要便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使用。在课堂上完成一张完整的便条,每位学生的思路应该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便条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三、发散、总结:
师:同学们的便条写好了,你打算怎样交给对方呢?
生1:放在手中就跑(你是直接交给对方的。为什么马上跑?有些不好意思)
生2:放在……底下、铅笔盒里(这个方法也挺巧妙,不好意思直接给可以放在别人注意的地方)
生3:转交(这个方法也可以)
师:你写的条的对象在现场吗?在的你就想办法交给他(她)吧!
师:我收到了一张便条。读给大家听听。(回复)
师:谁还收到便条了,给大家读读行吗?
师:有的同学为什么没动呢?
生:我写条的对象不在现场
师:你一定想好怎样给对方了,回家把你写的便条交到他们手中吧!
环节意图:在学生感知——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由根据情节书写的便条过度到每一位学生的亲身经历,现实生活中的切实要求。这就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锻炼了她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把便条交给对方是一个现实问题,在课堂上安排这一个环节也是开拓学生思路的一个环节,学生应该是很有兴趣的。
板书设计:
便条
感谢道歉劝告帮助
祝福惊喜商量认错
教学反思: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事情写出自己的心声,同时由于留言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在写便条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学生的写的比较好,效果不错。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情况。让学生代表汇报活动情况,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阅读1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三、按同学选择内容分为三个组找好位置,并确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导辩论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确定好辩论双方的角色,帮助明白各自的任务。
五、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对辩论小组评选出最佳辩手和获胜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习作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范围。
三、带领学生再次重温学过的课文,体会故事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强调真实,有重点,有条理,精彩的地方要善于描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采访笔记要注意格式,注意语言的真实,要写出自己的心得。记一次辩论,要写清楚辩论的经过,精彩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辩论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自己参加过的同学要写出自己在辩论时的表现,心理活动等。还应该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学生交流选材、写作内容等。
五、学生自己动笔形成初稿,教师随机指点,个别辅导。
六、学生交流阅读习作,相互提出鼓励、帮助和修改意见。
七、讲评范文。
八、学生再次修改,誊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6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三上教材的试教和习作反馈,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教版国标本紧扣《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一洗陈旧思维定势。以“勇立潮头敢当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匠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
习作教材特点分析
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
1.本位转向。
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到《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
2.本体确认。
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
3.本源回归。
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到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
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
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
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
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
所谓“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一学期下来单靠8篇习作显然是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指阅读,要大量阅读。这里的“练习”,指练笔,要多写。笔者认为,结合阅读进行尝试性运用练笔,是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张庆先生说到读写结合时要求:“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长线”应该是一种隐陛的言语积淀,有一个先吞噬后反刍——吸收、内化,再到倾吐的过程。而“短线”则是一种显性的,“趁热打铁”式的小练笔。例如,学了《雨点》,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不同的句子:雨点落进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课文开头段总写的句式结构仿写:海口是_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学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课文段式层次,用上“这条河好宽哪!——这条河好长啊!——这条河好美啊!”开头学写三段话。还有,学了《小露珠》之后导学:假如你是一种小植物(或小动物),会对小露珠说什么呢?先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这些因势利导式语言实践,既有句式历练,也有段式的尝试运用。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的理解,又为习作储备了怎样表达的语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语串”读读背背的积累和内化,已为儿童自主建构句段、重组相似模块、习作成篇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8
大家好!下面,我反思一下这节习作指导课。
10月8号接到任务,当晚,我和刘老师在qq里聊教学设计时,几乎同时各发出一条关于管建刚老师的消息,刘老师近期比较关注管老师的先进经验,而我,由于要开展小课题研究——《五年级叙事类记实作文教学模式与实践的研究》,近期也在向各路名家学习,对管老师比较佩服,很想借鉴他的教学模式。
所以,这节课,我努力做到:既符合《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注重评价标准的细化,又争取融入我对管老师作文教学成功经验的模仿。比如,学生升上五年级之后,我注重让学生制作素材积累卡以及配套的阅读积累卡,并创办班报《五三之声》,目前正在选稿编辑阶段,下周会出版第一期。之前,为了动员学生,我提出:优秀的作品,老师将发表在班报的“经典片段”一栏中。
关于五年级上册习作评价,《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结合本次习作指导课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习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在选材上,我担心部分学生难以打开思路,特作如下安排:
1.从教材的四篇课文出发,联系阅读教学,做到温故知新。
2.通过小组讨论及部分生活事例的呈现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结合习作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互改是本课设计的另一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平时教学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我还要更扎实地推进这一措施,正如前辈们评课时指出的,要让学生能指出为什么这样评分,点出习作中的不足并给出改进措施,这样才能落实得更到位,效果才会更显著。
评改习作时候出示老师的作品,也是我们班的另一个惯例。四年级时,班里的作文高手唐宇轩同学嫌我给分低了,不服气,说以后老师也要写,其他小鬼跟着闹,我下不了台,就被逼上了梁山。现在每次随堂习作,我都要绞尽脑汁写好文章,才能“镇压”这帮小鬼的“反抗”。不过,这对我也是个促进,起码能更深入的体会写作过程,指导学生的时候也更顺手一些。
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虽然用力不少,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在我巡视学生写作的时候,发现部分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如何将事情写具体这一点上,暂时还不得其门而入,需要老师付出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就像盖大楼,我还处在选址打地基的阶段,希望大家多多指导,添砖加瓦,让我不至于盖出个烂尾楼来。
再次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9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喜欢作文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将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文课上课前,学生都流露出厌烦情绪,叹声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写不好,无事可写。试想,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潇洒行文,轻轻松松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学自是一件易事。
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创新;
二、没有真情实感,空喊口号;
三、语言乏力,品之无味。
四、字数达不到要求。
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兴趣,搜集材料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缘于学生知识面窄,可写之物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较难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网上的新闻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来,交流后在写,并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2、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还是很多的,只是学生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老师的一个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嘱,同学的一个灿烂的微笑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学生写作的题材。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学中我会就某一件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
常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从写作手法,修辞,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怎样遣词造句才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对作文有了很大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0
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
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1.老师谈话引入。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
第二课时
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
3.全班评改。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来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对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显然学生还没写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来修改。我们读了文章后,大家发表了个人的意见,慢慢把文章修改出来了。最后文章是这样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没人帮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吗?
于是我回忆起爸爸妈妈折被子的样子,然后我一边回忆一边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铺开,走过去把每个角落拉直,这时看看被子,被子铺展得很平整,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于是我就开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对折,被子就变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提着被子的两个角,往另外两个角上折。这个时候被子就变成正方形了。
这时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后”我们用波浪线来表示,还特别提醒大家这样就能把顺序写清楚。在用到动词的时候,特别强调孩子用准确的词语。正在这个时候,又下课了。
第三课时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1
习作3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经验告诉我,这次习作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怎么办呢?那就引领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我设想了教学思路:
一、猜谜导入: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正是春天,你发现了什么 ?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结并板书:植物、人物、动物
二、学习例文
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总结每一段所写的内容:1、发现什么,2是什么样,3、想到什么。
三、设想发现
如果老师带你去校园中发现,你觉得会发现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要发现动态美和静态美。
在观察的时候要带着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范文引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我还找出来以前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设计思路,到校园什么地方观察呢,我多次到校园中采风,确定了学校西南角的小花园为观察地点。
万事具备,之前东风了,这天,天不凑巧,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有些凉意。不知道小动物们是否能出来呢?带着期待,我在教室里指导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们下楼了,刚到了地点,远处的杨树上就飞来了几只小鸟,在喳喳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接着,我们来到花园观察了梨花、海棠花,苹果花,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闻了气味。结合《荷花》一课对花的形状的描写,我让孩子结合实物,观察花园里的花。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散开,去寻找小动物的踪迹。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小动物都躲起来了,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蜘蛛、一些飞蛾、半截蚯蚓。时间关系,孩子们不能再找了,我告诉他们,下课的时候,再来找找呀。
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写好了,个个有话可写。写好后,我又进行了讲评,结合孩子们的薄弱环节——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这样,孩子们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文章。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中真的又发现。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
在教学经历中,我认为最难教的并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课文,课文的教学只要基本达到了三维目标,课文后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就是掌握了课文。但是,作文的指导如何才算是教会了呢?而且每个学生的程度都不一样,如何让好的文章出彩,差一点的文章有所改进,习作教学似乎并不是一遍就能通过的。
这次的习作是学写一封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情景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一、情感。
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在上课时让学生谈有关老师的话题,调动学生情感深处,有感而发,融入了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再现生活现实,一个个关爱的例子让学生回味无穷,体会六年学习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为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而薄发,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源活流,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课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导语让学生走入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意识。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激活学生的情感,产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这次习作指导中体现明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涤,真正落实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观。
二、方法。
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在上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一些写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书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写作的难点。出示情景片段帮助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做到每次习作有一得。
三、改进之处:
本次习作的关键词是“打开记忆的闸门”,但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的情谊,这些情感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照片打开记忆闸门等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勾连他们对即将话别之人的回忆,激活他们倾吐的欲望。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7-17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反思01-28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11-2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05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26
小学语文《太阳》教学反思08-18
小学语文《白鹅》教学反思08-14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08-14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8-14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