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1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有的孩子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有的孩子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有的孩子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有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在教学实际中我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的源泉。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想让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的表演……充分解放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如《难忘的运动会入场式》,《我的生日》,《我参加了……》等题目都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层层浪花,对于很多内容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那么写作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热情就必然高涨。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在教学中,作文命题应开放,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六一儿童节时,命题为《六一,我想……》;期末家长会前,请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还可以让孩子们写写《我最喜欢的游戏》。这些内容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在生活中经常交流的内容,因此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也就有兴趣了。
其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在班级中作为范文宣读,小作者就会充满自豪和满足感。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写作吃力的学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还可以请孩子们将将自己的假期见闻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想象,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就会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首先,在教学中,经常进行想象练笔。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假如》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要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且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其次,借助插图,观察想象。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如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时,请学生想象:早春时节,除了苏轼想到的,“春江水暖”和“河豚欲上”还有哪些情景是我们也可以进行描绘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最后,大胆假设,虚构幻想。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自己选材,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如我以《假如我是校长》、《孙悟空和我在一起》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象翅膀,写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来。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首先,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意地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运用恰当的比喻分诉庐山云雾的样子,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即对写景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其次,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例如在写作《我最喜欢的游戏》时,学生在描写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冰心的《吹泡泡》一文中,描写孩子们制作肥皂泡及吹泡泡的过程的写作手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知道,面对这样的作文应该怎样入手。
再次,加强阅读、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不仅课内要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并且,我每天都会给孩子有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渐渐地想读书、爱读书,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读、背使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最后,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但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作文课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教师应该在这里尽显才华,大有作为,为学生创造更多地写作空间,让写作帮助学生过滤情感,形成人格,为学生铸就辉煌的人生奠定基础。
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2
隐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课改的不断深入,已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作文教学依然未见有像阅读教学一样的大举突破,原因较多。作为一线教师,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从教师功利的思想来说,作文的地位在应试中的逐渐颓弱已是现实。特别是统一阅卷流水作业时,大面积的作文只是被看了个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数参差较小,要想通过作文占据优势不如通过强化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来得轻松直接。其二,从教师非功利的立场来说,作文的训练涉及师生多种能力的整合,其繁琐程度不亚于其它方面的教学,且作文指导见效慢,周期长,好多老师不愿意花过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作文指导。这就造就了为了省事的“先进经验”——一味地、频繁地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既无老师有效指导,又无自己灵活借鉴,但抄得多了,总有几个类型、几个事件可以“信手拈来”,考试的作文还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时候,阅卷老师明知批阅的是抄袭的作文,但因为种种原因,还不好下手扣分,总不能在阅卷场上被人索要证据吧)。殊不知,学生不愿自己思考,同一题材的事可以从四年级写到六年级甚至初中;学生抄的习惯成了自然,考试时,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数达标,文句通畅,表达优美,看似有真情实感,夹叙夹议甚至颇有哲理,实则是无病呻吟,莫名空叹!写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写事必定会“真、善、美、假”,看到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被弄得这样无趣,让人担忧;想到我们是一个还没有培养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国家,无尽悲哀!
思考与对策
如何才能让老师们重视作文教学并重新审视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病,除了改革评价方式,(专家已多有论断,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还是要从老师的观念入手,摒弃过多的功利思想,真正回归到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来,从教学策略上下功夫,一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指导学生学积累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修改,乐于展示;坚持批判地借鉴,坚持原创,坚持我手写我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发掘作文训练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学高段作文指导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浅薄见解,望批评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习作最广的源泉,培养兴趣是首要条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去年接的班,别看已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还经常为写什么愁眉苦脸,提起笔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点,急得抓耳挠腮,一说到写500字就仰天长叹,对老师提到的例子、片断、技巧、思路,好多学生感到只可欣赏,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课我就先败下阵来。我认识到这些孩子没有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没有用作文这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动的爱好,没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风采的信心和乐趣。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让他们练就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创造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管以何种方式,首先要他们开口!于是我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愿意写就写,时间自由,形式无限,写一些只想告诉老师的事,未经作者同意绝不分享。刚开始几天里仅收到了几张纸条,后来逐渐多了起来,甚至还有孩子深夜难寐,写家庭离散、亲人逝去、悲恨相续,写爱恨哀愁、郁结于心、不吐不快……教学之余,我读着孩子们的“悄悄话”,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郑重对待他们写的每一件事。在后来的几次练笔中,曾经被我批改的“悄悄话”竟然成了学生作文的素材,以至于有个孩子边写边叹,泪眼潸然。如果事先没有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留意、积累,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谈,没有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确定好主题,适当增加练笔次数是好事,但学生必定不是高产作家,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记,我相当不赞成。理由很简单:第一,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批改,如果只是批个“阅”或是“很好”,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学生还是不知好在哪里,得不到有效指导;第二,学生没有那么多素材可写,勉强写一点不痛不痒的事,即使写了也难以深入,每天的日记极易变成每天的痛苦与敷衍。我只让学生写写周记,且上交作业时间可以“谈判”。每周一就将周记要求解释布置到位,余下几天学生可以尝试着思考,并与我交流,我常说:“有空有心情的时候你就写写吧!”结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评讲时不吝惜对学生的赞扬鼓励之辞,学生写作的兴趣就日渐高涨。
策略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学会修改,乐于展示
首先,借助生活经验,积累素材,让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经验需要立足生活“亲历”。去年,我既上语文课,又上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写热爱祖国的演讲稿,作文前,我就先让孩子们在办手抄报,在《品德与社会》书上找材料,开展辩论会等积淀材料和语言。我上品德课,每两周要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例如:给父母洗脚让父母写下感言贴到班上张贴栏;用30元给家里操办一顿周末午餐,从采购到煮饭、饭后洗碗都是自己干。在后来的作文中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见到这些活动的影响深远。
间接的经验可以立足书本“经历”。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工程,广泛、深入开展的课外阅读、亲子共读活动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涵养。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读书、看电影成了我班学生的最爱。素材多了,就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
其次,借助文本的研习,在阅读课中渗透作文技巧的传授,让孩子“言之有序”。
对于作文技巧讲授的有关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人认为“文无定法”,学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对于这种看法,我不能完全苟同,我觉得,作文虽无定法,却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需要讲授出来,否则,一味多练,免不了走弯路,浪费时间。那么,作文如何讲授?每周的作文指导课只有两节,要想通过这两节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鉴于此,我认为,作文讲授的触角,不仅要伸向作文课,而且也要伸向阅读课。在阅读课中,重点词语的分析、几组词的比较、仿写句子等都是交给学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词用句;在阅读课中,因文而异,设计一些课堂即兴练习。如:扩写——补足细节,补足对话;改写——变换人称、变更顺序、将古诗改成记叙文;续写——顺着文路写下去,编一个意料之中的结局,以此训练学生求同思维,逆着文路写下去,编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以此训练学生求异思维。今年在教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以后,我让孩子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鸟儿为了一句话的承诺追寻树的故事改写成“树等鸟”的版本。通过这些联想和想象的小练笔,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在训练中我还注意强化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训练,每一篇作文经老师批改后,再进行小组内交流,评讲后还要进行班内交流,学生每次读别人的习作不少于三篇,现在作文交流传阅已蔚然成风。
策略三,教师要拓展作文教学的视野,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坚持原创,坚持“我手写我心”。
我们很多老师常常感叹不知该怎样上作文课,所以我们先要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习作训练措施的多样性,传统作文教学中训练的基本途径: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从部分到整体;从课内到课外。然后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学流派的独门绝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学法”;余同生“童话引路作文起步训练” ;丁有宽“读写结合法”;吴立岗中段作文“课内素描”;刘中和“片段训练与快乐作文”等等。都特别强调让学生的作文能够保持新鲜,流露真情实感,透出那份与他们实际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如今孩子们在考试中为了追求作文高分,普遍存在着说假话、写空话、讲套话,而且写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妈妈背我去医院;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扶盲人过马路,得到了盲人的夸奖……怎么办?我们教师必须要做到收放自如,还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当学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门打开以后,才适时向他们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学生在习作时应当写什么,这是“收”;再放手让学生去写自己想到的、认识到的、要表达的事物,想怎样表达就怎样写,可谓“放”,只有教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点燃学生思维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实感”。
策略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发掘作文训练的效益。
用聊天的时间打自己的优秀作文并发到老师的邮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来合编一本精美的作文集并请我来写序,是我们开心的事;推荐优秀作文评奖更是让我们无比兴奋的事……有了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和拉动,作文教学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总之,作文教学无难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认定目标,努力去做,终有回报!
【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2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10-09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7-17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7-17
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07-17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和感想05-29
小学教学反思范文01-12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2-17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12-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