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8 09:12:01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尤其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比如: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呀,我们就要学习汉语拼音啦,它的用处可大呢!可以帮我们识字、读书、查字典、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普通话呢!只见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望着我,可见,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愿望是迫切的。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我还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和a、o、e四声的读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a、o、e的四声。如“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虽然拼音是没有感情、没有色彩的符号,但孩子们学得主动、生动,兴趣盎然。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儿歌识记汉语拼音字母,教师包办代替的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古诗《画》时,本着上一节扎实、质朴的课的原则,我选定集中识字、感悟古诗为教学目标,通过对重点字和重点偏旁进行字理分析,对古诗进行想象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

  目标确定好之后,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疑问:“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颜色的意思吗?可是除了画上的山可以有颜色以外,现实生活中的山从远处看也是能够看出颜色的。如果山上种满了树,那么远远看上去,山就是绿色的,“青山绿水”这个词就告诉了我们山是有颜色的,换言之,即便山上没有树,我们也能远远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么“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参中没有对这里做解释,虽然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强调感悟,但是,这里不明确出来会影响学生对古诗以及画面感悟的方向。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个“色”指的是“景色”。艺术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哪怕画面中的山离我们再远,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确了“色”的所指,我设计了“想一想,画中的山上都会出现怎样的景色?”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古诗的画面和诗意。经过课堂生成,感到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说得也很好,想象展开得比较充分,并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问题:“山上有水有瀑布,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幅画,你还能从哪看出这是一幅画?”进而引导学生去找,去说,去展开想象,达到感悟全诗的目的,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活动。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1个字按照“半包围”、“左右”、“上下”、“独体”四种结构出示,指导学生从看拼音读词,到去拼音认词,再到单个生字的拓展、结构与偏旁的认识进行学习。重点偏旁进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训练,向学生渗透以一带多,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贯穿《六书》中的造字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和回忆象形字,使学生记字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加一加、讲字理。课堂生成后,感觉学生对不同的记字方法还是比较感兴趣,伴随着赢得金钥匙,打开智慧锁的整体设计,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本堂课结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还有一些问题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强调从整体感知诗意,从整体中来,展开想象进行感悟之后,再回到整体中去。课堂教学中,在展开想象,感悟古诗的环节结束之后,我只通过教师结合山水画来朗诵古诗和学生集体试背、指名试背的方法来回归古诗。想想,在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完古诗之后,如果我能够再将古诗的诗境做以整体的叙述小结,再来试背古诗,进行回归,整堂课的教学可能会更充实一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苏教版小语第一册《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童话形式的科普知识短文,描写了秋尽冬来的季节特征,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如何准备越冬的情形。作者将秋天人格化,通过“秋姑娘”发送传递秋天的信息,给了我们季节变更的相关知识,自然有致,生动引人。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年级学生虽刚入学,但他们的学习经历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同样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的学习内容浅显、有趣,学生易于学懂,教学中多次创设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这样以学定教,以体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思想。

  2、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在读中体会情感。这和新课标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3.多种课程资源并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课中,美丽的动画,形象的词卡及印有课文内容的大枫叶,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以下谈谈我在这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在近一年多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的实践中,我尝试采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然后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到课堂上充当小老师,介绍、交流、表现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学习效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不仅改变了现行的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生生教学的学习效应,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影响了全体学生,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欲望,保持全体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教学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2、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秋姑娘的信》中,通过“秋姑娘”传递信息,表达了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似懂非懂,但如果换个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教学时,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作秋姑娘给好朋友送信,学着秋姑娘的样子对好朋友说说想说的话。换了个角度,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人人争着做秋姑娘来关心好朋友。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朋友间的关爱,培养人文品格的教育也渗透其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孩子们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踏入校园,才适应了拼音教学,又要面对新的挑战—学习识字。识字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老师的教学环节都和拼音教学有差距,孩子们能和自己配合好,给自己的这节课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吗?

  为了和孩子们上好这节识字课,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准备:

  一 、选好课文,激发识字的兴趣。

  《口耳目》这一课共十二幅漂亮的图,十二个生字,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象形字会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同时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记住十二个生字。

  二 、了解学情,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课要求孩子们认识的字虽多,但是并不难,并且这些字是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家长对孩子们的智力早期开发了,说不定许多字都认识。果然,不出所料,十二个字孩子们几乎都认识。于是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由最初的强化识字为激发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及识字的方法上。

  三 、大胆尝试,培养自学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课完全可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独立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三项准备,我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生字教学。我重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图说目,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则培养了说话能力;接着看图比字,告诉学生这是古代人写的字,进而比较古字和图的相似处,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由来:古人根据图画画出来的,因而字和图画很像;最后出示演变到现在的目字,比较目和目图的相似处。

  “目”教学完后,我让学生回忆学习的步骤:一 看图说意认字 二 看字比形识记生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五个象形字:口 耳 鸟 兔 羊。当学生感受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后,为了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我又给学生讲仓颉造字的传说。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 去认识、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字。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学生虽说学习积极性较高,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口头组词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的。但是这节课离自己设想的预期效果相差甚远,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1、设计自学的程序死板。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是对的,学生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自学过后让五个小老师说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五个孩子想象力丰富,都能看图记形。对于鸟字与图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小老师谭子杰找出了很多。比如:说一点像鸟眼睛,横像鸟停的树枝,钩像鸟的爪子,鸟字上面部分像鸟头。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象形字的由来,理解了它的字义,更懂得了象形字最简单的记忆方法,就是象形字与它表示的物体是相象的,由图识字。

  可是自己安排学生在自己学习的时候,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当教完生字“目”,让学生自己学习其余的象形字的时候,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学习。好多学生都处于观望的状态。作为自己没有及时的调控。所采取的仅仅是发一张小小的笑脸来激发学生学习。学生为什么没有动起来,那是因为自己给学生定的模式过死,没有正确地估量学生的实际。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有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反馈生字,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这个环节里,正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圈套,导致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后来时间的紧迫,生字巩固游戏,拓展识字及把这些字归类,甚至书写“十”这个字的的时间都来不及上。

  2、自己的教学机智有待提高。其实在反馈生字的识记这一环节,自己已意识到这样会使后面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可却没有想到应该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其实给生字组词是记住字的方法之一。因而不必让孩子们给每个生字组词,花去了许多的时间,应该马上让学生说其它识记生字的方法。(编顺口溜,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等)

  3、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本课的象形字充分的体现了这点。可是自己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将图字进行了剥离。尤其是将义与形分开了。当看图学完一个汉字的时候,为了巩固汉字,应该在记住形后就让学生给生字组词记住字义,可是自己在教学中却对音形义进行了分离。自己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待及时加强。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一、本节课的优点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学习拼音的音。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自己的口语经验。

  在发音规律上:复韵母的发音一味强求从单韵母到单韵母的发音,并不准确。只要嘴巴有动程变化,能够准确发音就可以了。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时空,加入一些课外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

  3.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突破发音难点。

  4.感受到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1)课堂中老师是朋友,互为师的。

  (2)学生是主人,有充分活动的时间,渗透有小组合作。

  (3)孩子在课堂上善于倾听,敢于质疑。

  (4)孩子大胆热情,新课堂体现自由的文化。

  二、本节课的不足

  1.落实不够,对于四声的练习不够,拼音教学应该严格按照“韵母──带调四声──音节──句子”的步骤来教学。

  2.小组合作实效性不够,没有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小组组词不如自由说的效果好。

  3.教师指令不清楚,导致学生的反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没有课中操,课中操可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孩子动一动,时间不需要很长。

  总体来说这节课能够体现新课标的基本思想,创设了奥运会这么一个情境。情境创设比较完整。后半节课的”拼音奥运会”训练点到位,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拼读学生姓名的环节,比较好,可以延续展开,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使用。

  不足在于前半部分的教学不够落实,复韵母主要是让学生熟练识记,拼读已经不成为难点了,所以,巩固和落实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步骤一定要清晰。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的指令性语言一定要清晰,而且要让孩子养成通过指令做事的习惯。这节课的教师指令不是特别的清楚,导致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些导向性的错误。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时给与网络延伸,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

  当然,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教学形式及方法比较单一,低年级儿童最喜欢是游戏、比赛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还需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二:识字教学中,没有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

  第三: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7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8

  《秋天》是一首诗歌,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课前我先带学生看校园内的秋景,看石榴,闻桂花。课上引导学生与实际秋景联系起来,学生进入情境,在品词析句时,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课上学生情绪没有我预期中的饱满,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激发起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美。

  我请学生课后去采集落叶,通过观察五宝(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看:落叶的颜色,形状,虫咬的洞洞,叶脉,裂痕等;听:风摇树叶的声音;闻:树叶的味道青草味、臭味、太阳的味道等。尝:香、涩、苦;摸:光滑,刺手,软软的。再想象树叶会落到哪儿,去干什么?学生的奇思妙想充满童趣——也许会落到小河里,变成蚂蚁的小船,蚂蚁高高兴兴地去远方旅行;也许会落到鸟窝里,成了小鸟的被子,小鸟感到舒适又温馨,在甜美的梦乡中乘着树叶飞毯去追寻太阳升起的地方;也许会落到小姑娘的家门口,小姑娘捡起来夹在书页里,变成书签。小姑娘时不时地翻开书来欣赏……

  在秋天的背景下,借助秋风、秋雨、秋阳,秋天植物的特点清晰地现秋天的美。适时地加入一些小动物,例如一只蚂蚁、一只蜻蜓,这些植物便多了情感色彩哦!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物可以结合进来,为描写植物服务,例如蟋蟀不再嘹亮的歌声、流水带走飘零的落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9

  《雨铃铛》这篇课文,内容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是一篇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能力,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好课文。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如何通过朗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巧设环节,引导学生想象,促进个性化学习?是备课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后,我对这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成功之处:

  一、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是这节课的一个优势。

  二、提高兴趣,让学生爱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学这课时,我以《小雨沙沙》这首歌导入,看着他们兴奋自豪的样子,我知道这节课开了个好头。课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你真棒!”“你真会想!”“你读得太美了,真希望现在就下场春雨吧!”等鼓励的话我会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特别是送给学生第一份“丰厚”的奖品时,我感觉到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学习的动力更强了,都纷纷举起了小手,用渴求的目光注视着我,显然这种奖励机制奏效了。

  三、以读代讲,让学生感悟春雨的美。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这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为了让学生对春雨的美有所感悟,我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正确读文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再流利读文,最后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指导朗读这一环节,老师先配乐示范朗读,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该如何读好“沙沙响”、“丁零当啷”,再指名请学生朗读,最后集体朗读。在清脆悦耳的《春姑娘的歌声》的配乐声中,同学们显得特别兴奋,通过一次次地美读,细细品味,渐渐地把作者的情感化为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了。

  四、展开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结合儿童生活经验,借助情境,请学生说说平时听到的雨声是什么样的?能学一学吗?孩子们的思绪犹如闸水一样涌出来。“滴答滴答像闹钟发出来的。”“噼里啪啦像放鞭炮的声音。”“哗哗像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声音。”接着,我又戴上小燕子的头饰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春雨在招呼谁回来?能和小燕子打个招呼吗?能和我说说话吗?”上,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我带着他们一遍一遍地读着“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每一次读似乎都有新的体验,孩子们喜欢极了。于是,我借势引导学生春雨还可以招呼谁?做些什么呢?请仿照诗歌最后一句续编儿歌吧!孩子们一边想象春天万物的变化,一边将想象到的内容以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自编儿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春雨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课文。有的说:“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来捉害虫。”有的说:“它在招呼小树苗,快快长出新叶子。”还有的说:“它在招呼桃花,快快露出笑脸来。”多美的诗句啊!孩子们把书上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与交流中展现个性的童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这节课出于向老师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环节较为仓促。另外,让学生回归课文再读时,忘了让他们加上动作读。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进一步探询有效的反思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基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方面,首先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一年级上学期是意义识字的关键期,不仅要求对课文内容熟悉,同时加强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并通过一段时间后又对多篇课文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达到识字的目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读书的训练上我采用了当天阅读最认真的小朋友就可以当隔天的小老师进行带读的办法,或者是小组读、合作读、擂台读等多种形式的手段来提高孩子们对课文进行多次阅读的兴趣。

  课前我要求每天学生需预习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开始阶段,教师不需要过早给学生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先行感知课文,那么这第一次的感受能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错误,经过之后的共同讨论、共同订正、理解课文,都能够解决。先学后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课文的感知和学习。课后要求不定时复习,巩固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帮助新知识的掌握。关注差异,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解决辅导上的难题,也同时认清自己教学上各个方面的不足。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愿意读了,课文中的、课外的故事也愿意读了,不仅增加了他们识字量,而且认识的词语也越来越多。组词训练不再是单调的了,总听到“我还有”“我还会别的”这样的话,课堂生动多了,有更多学生愿意展示自己。

  要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教师风采展示上我与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节语言活动“咕咚来了在本次语言活动中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们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孩子们遇到事情不要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后再行动。

  首先我利用“咕咚声音调动孩子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接下来利用小兔子拟人化以及ppt进行故事的讲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我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及丰富的表情将故事绘声绘色的展现给孩子们,孩子们听的也聚精会神,故事讲完后通过几个小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回顾故事的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了细节上的了解,孩子们在故事复述及扮演中表现的很棒,我通过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不仅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同时孩子们也逐渐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慢慢的与我熟悉起来,虽然积极参与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个孩子都会认真的听其他人回答,本节课在角色扮演及创编环节中进入了尾声。

  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反思到,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及空间,同时在今后设计课程环节时也要仔细反复推敲自己的课程,按照园领导的培训及《纲要》中的要求将每个环节运用特色教学手段进行精彩的设计,不要过于心急,这样一节好的语言课才能很好的呈现,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知识!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本教学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1、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进入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本设计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所见》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语句展示了“意欲捕鸣蝉”的乐趣:那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见》这首诗的教学反思:

  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

  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学习内容是“ɑi、ei、ui”。整个教学设计是先进行激趣导入,请出“ɑ、o、e、i、u、 ü”这6个老朋友,说说这是什么音,发音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引出复韵母“ɑi、ei、ui”,在教学“ɑi”的时候,先请小朋友看图说图意,从乌龟排队引出“ɑi”的读音,然后,师范读,生再跟着读一读,师总结“ɑi”的发音方法,指名正音。本来在这之后是要请小朋友们自己认认“ɑi”,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环节没有落实下去,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就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知识点。

  接下去是进行“ɑi”的四声教学,我是事先准备好“ɑi”的四声,然后在课堂中贴到黑板上去,事实证明,这样既花时间,又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可能还是直接板书“ɑi”的四声既省时,又让学生能在看老师写的时候在温故知识。

  然后是拼读练习的环节,但是由于学生对“ɑi、ei、ui”的四声还不是很熟练,就马上进入拼读,导致绝部分的学生容易拼错,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拼。

  整堂课虽然课堂气氛还算活跃,但是,小朋友们都处于情绪高昂的状态,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应该适时地控制一下他们的情绪。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本节教研课,课后感到诸多不足。对文本的挖掘和解读还不够深,导课、引课还不够顺畅。课堂教学过于拘紧、紧张。对学生放手学习和合作学习做得还不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

  教学中对学生领读、多读重视不足,课堂气氛过于呆板,没有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学习。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到位,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好。面对聪明活泼的孩子,微笑和激励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是对他们潜能的开发,又是对他们个性的张扬,运用得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这一点本节课作的不够好。另外,板书不够规整,有待于今后教学中注意改正和规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5

  《un ün》一课是在学习了“an、en、in”3个前鼻韵母的基础上学习的,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复习“an、en、in”的读法,重点抽读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发现一些差的孩子还不够熟练。

  在进行“un”的拼读音节教学时,我没有教而是直接让孩子在4人小组内学习,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小组长在带着组员拼读,有的小组长在让组员轮流拼读,孩子们在小组内都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在4人一组的汇报拼读中,大家的学习效果都不错。对于孩子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在教学时,我觉得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

  对于拼音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体现坡度教学。我觉得这节课的重点是强调“ün”和“j、q、x”相拼时,“ü”头上的两点要抹去。通过同桌完成小练习,大家齐唱儿歌,再通过开火车等各种形式的轮读,孩子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而拼读的难点在于后面音节词中的三拼音节,有的孩子读不准确。我就把三拼音节单独拿出来,让孩子复习巩固它的组成,再指导拼读,然后再过渡到音节词,这样孩子读起来就顺当多了。我出示音节词的时候,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一个个出示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6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1.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7

  当前正值新一轮课改的高潮。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学会和会学,将课堂40分钟的效益最大化,这是课改的目的,也是每一个教师的心声。

  如何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就语文教学而言,我认为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遵循教材的文本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建设具有普遍实效,又有教师个性特色的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江南》一课的教学,我以本校的模式为蓝本,积极探究更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有收获,有遗憾。在此总结,以备下一步改进。

  一、导入语句要适合儿童认知特点

  我一贯认为,一开课就生硬地进行预习检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使用了情景导入法。1分钟视频,欣赏西湖的荷花,我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孩子们对视频感兴趣,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都看得入神,但对我引用的诗句,似乎不怎么感冒。由此我觉得,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导入的语句应该更浅显易懂为好。

  二、必须充分预习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布置了孩子在家里预习,但早读课老师没有领读。大部分家长对督促孩子预习不够重视,也缺乏指导方法,如果老师不参与孩子的预习指导的话,预习几乎达不到效果。一是读音不准得不到纠正,

  二是学生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当课堂上我问孩子:“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孩子们一片茫然。又问:“那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呢?”学生还是无动于衷。难道真的是读懂了吗?于是我又问:“那么,你知道采莲到底是采的什么吗?”学生皱起小眉头,我心里揪起个大疙瘩!“你们知道‘何田田’是什么意思吗?”还是石沉大海。也是我恼火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思来想去,我认为,质疑是心智较成熟的表现,对一年级上期的孩子来说,要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真比登天还难!也许,他们读了课文,只是懵懵懂懂,说不出所以然。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教师引导质疑是对孩子必要的扶助,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问出有价值的问题。当教师有价值的提问多了,孩子们自然能从模仿中逐步学会提出的'问题的方法。结合本校课改模式,我觉得,在课前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比在课堂上质疑更重要,时机更好。给学生的预习适当增加难度,发起挑战,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思考,我想,到了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能够更加灵动。

  三、生字教学和朗读感悟孰轻孰重

  本校低年级模式里面把检查生字放在第一步,我觉得还是有些道理。教学《江南》一课,我因为课前没有了解孩子的预习情况,上课时先检查指导了朗读,其实并无大错,但一堂课下来,却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问题在哪里?沉思默想之后,我认为,先完成字词教学,对朗读感悟的教学是必要的铺垫,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字词教学后,学生再读课文,研讨问题,要比一开始就研讨整篇课文要容易得多。

  由以上三点,我给自己提醒:

  1.面对低幼儿童的教学,老师的语言也要适度低幼化。

  2.充分预习,在预习时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效果会更好。

  3.一年级教学先识字,后学文是比较科学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8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短的一个月又要过了。仔细回想这一个月,突然发现孩子们长了不少,而自己也成长了不少。最初的孩子们都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现在来看他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比较安静地在教室上自习,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所以孩子们长了不少。相比较而言,我也长了不少,我开始总结经验,知道好孩子是通过鼓励得来的,也知道好学生是通过百分之七十的关爱加百分之三十的教育得来的。

  过去的一个月,我们重走了语文课文,重新巩固了知识,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我们几乎是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就检验一次,发觉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觉得是挑战,开始竞争,个个都想做得更好,这让我很意外,这就说明了自己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必要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都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所以都很认真努力地在完成每一项任务,在严寒的冬季,在下雪的日子,他们仍然能够漂亮的完成任务实属不易,这让我很感动。他们的手都冻得通红,看着每张稚嫩天真的脸庞,他们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更加爱他们。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还要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打着电筒来上学,这些都让我觉得羞愧。所以,我从他们那里重新学回了坚强。

  在这一月中,感觉孩子们似乎还是吃不消的,不仅要重拾忘记的知识,还要牢记他们。几乎每天下午,孩子们都会留下来听写、默写,似乎给他们的任务还是太重,但是由于自己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没注意到知识的巩固,所以才会加大他们的复习难度,所以,我要谨记这一点,争取让孩子们学得更轻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9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三个半月过去了,与此同时,我的新课也告一段落了。虽说任务完成了,但仔细想想自己还是有很多方面没做好。

  第一、教学与实践脱节。“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用的结合”,这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告诉我的。在没听说这句话之前觉得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可是听完这句话才让我如梦初醒:语文不再是大学里面的交作业,不是任务,而是责任。自己到底还是没有好好地对孩子们负责。虽说自己认真地完成了新课的教学,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到底他们是不是真的会用这一个知识了?听来就有点吓一跳,似乎自己完全忘了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在认清了学用结合这句话之后,就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孩子们学会运用。

  第二、读与写脱节。很多老师都很清楚,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要注重孩子们的形象记忆,他们大多是比较直观的记忆事物,所以读写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写的能力,只读不写和只写不读都是不行的,必须注意到读写的结合。所以,我要改正以前的只注重孩子们读的能力培养,而忽略了他们写的能力培养的这一严重错误。

  第三、巩固复习的忽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老是会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们学过课文后,再提到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他们又记不清了。仔细想想,这是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注意到知识点的巩固。他们这时的记忆正是瞬时记忆,而要把它变成永久记忆就必须得巩固练习,反复提及,这样孩子们才会深刻的记住它。

  以上的是我这一段时间里想到的,也是自己忽略掉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谨记这一点,时时以学生为重,替学生们着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0

  对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他们的入门课,也是基础课,所以必须让学生开始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着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基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方面,首先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拼音教学,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我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开火车、比一比、猜一猜、变魔术比赛等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拼音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样的话,课堂生动多了,有更多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给学生创设生动的互动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学习着并快乐着”。

  要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因为“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过多,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

  2、对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1

  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识字乐趣,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创设情境,巧妙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从内心感受识字的快乐并在语言环境中掌握数量词的用法。采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看图识物,学词读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幸福的生活。

  注重以读为本,自主识字。数量词的运用并非死记硬背,归根到底是生活经验所积累,是在运用中熟悉的。以多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从而熟悉数量词的运用,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及合作意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的随机评价,本节课中师生之间的评价语运用得当,不但注重用激励性语言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坎上,促使他们努力地思考,大胆地表现,更注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课文讲述的是夏天的乡村夜晚,和识字5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趁热打铁,通过观察图,使学生初步获得乡村夜晚充满温馨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图上的事物,体会夏天夜晚的特点。在朗读上,学生通过模仿,一边读一边打着节拍读,基本能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把这篇识字文当作韵文来诵读。在这篇课文中还蕴藏了一个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学习“牵牛”和“织女”这两个词语的时候,我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孩子记忆词语,孩子们兴趣盎然,连平时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孩子都牢牢掌握了这两个词语。看来,今后的教学用恰当的故事来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2

  突如其来的提问:这节语文课,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读到第4小节时,第一小组伸出一只小手。“方妍,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方妍站起来,奇怪地说:“老师,为什么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就会暖和呢?”我当即对她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她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一生说:“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阳光钻进棉花,棉被就会暖和起来。”另一生马上反驳:“不对!我们站在太阳底下,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衣服都会暖和起来。”最后讨论得出,棉被会暖和是因为太阳是会发热的球体,阳光钻进棉被,把热量传给了棉被。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历了这一次后,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3

  《小山泉的心愿》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阐明了小山泉的心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的,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需要自己了,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心中装有他人了,才能为别人服务,这才是幸福的事。

  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体现在一个“读”字上,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

  首先,课堂导入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思考:小山泉的心愿是什么?在讨论回答后,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的话:“我储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取用,为人解渴。”使学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愿。接着再读小山泉的所有话语,提问:“小山泉为什么会说野兔不了解自己的心愿呢?野兔说什么话了?”回答后,理解读第一节。最后第三次细读课文时,要求想想野兔说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却说野兔不了解它的心愿,那小山泉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呢?它是怎么想的?再次去读小山泉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说的话,更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在读后交流读后感想,说说读懂了些什么,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三次读文不仅提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层层推进,学生通过朗读,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小山泉的感情,做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情感、重体验,重感悟。

  不过这节课上完后有一点我觉得有点遗憾,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时,指向还不够明确。比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朗读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究竟是评价音准还是评价语气、语调,这样学生在倾听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发言也就会相对集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4

  本节课我特意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故意用增、删、改等方法“篡改”课文12处,再制成朗读录音,让学生挑刺,“帮助”老师找出错误所在,利用商讨策略,先合上课本倾听,再翻开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边演,为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提供了放矢之“的”。

  六七岁的孩子上课易于疲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给“权威”挑毛病,在“助人为乐”中成了真正的“发现者”,通过近似竞赛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创造了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具有争强好胜特点的学生们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形成了“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5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讲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的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联翩呀!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

  一位名叫王嬴的小姑娘站起来说:“李老师,我想唱《嘀里嘀里》给大家听。”“是吗?”我很惊奇,让她唱还是不唱?下面的同学看着我,几个孩子已毫无顾及地哼唱起来。看者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而后孩子们一起唱,配上动作,边歌边舞。“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天真稚气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讲台上站满了一群手舞足蹈、兴致昂然的孩子,当然还包括我这个老师,多么欢快的时光呀!

  课堂中的这一幕,是我始料未及的。它当然不在我的教学设计之中。是孩子们的兴之所至感染激发了我,让我感悟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纳入即兴创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标设定的要求。我想,这样的课堂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6

  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讲完课以后,我深深地做了反思,并及时找到帮扶我的骨干教师曹老师,让她帮我进行评课。曹老师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几句话就点出了我课堂设计中的很多漏洞。

  首先,在我把图片和对应的甲骨文贴在黑板上时,直接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掌握现代简化字的情况,而没有一个过渡。曹老师也给我指出来了,她建议我在出示小黑板之前,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发现甲骨文和简化字的异同,并指出这些字是象形字。这才是本课的重点,而我恰恰把这一重点给忽略了,这在以后的讲课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重点。

  其次,在出示卡片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的时候,一味地开火车,让学生起来读,曹老师建议我在这个环节中,适当地点出几个重点生字,让学生组词或说一个句子,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在教授学生生字笔顺时,没有强调重点,一味地让学生写,这也是不应该的。毕竟我面对的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是一群才刚刚学会走的孩子,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眼高手低。

  从教学设计到评课,曹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并对我进行悉心指导,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在此,对曹老师以衷心地感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反思(语文)04-29

小学教学反思语文10-19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1-1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学反思11-07

小学一年级语文《早操》教学反思11-30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教学反思05-1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03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反思03-08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5-15

小学语文一年级拼音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