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在教学《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一课时,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三维”目标。
一、自主学习,贯穿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我讲授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我以“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又干什么去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一与上节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有紧密联系的问题为切入点,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我安排了第一个层次读书,并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或问老师,问同学。读完后,我鼓励学生站起来轮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紧接着我安排了第二个层次读书,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每一自然段写小黄鹂干什么去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个层次读书,也就是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以上三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体现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到实现了读的目标。
二、多样识字,读中悟情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这节课我注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多种方法识字,再借助课文内容,入情入境的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真”先从拼字音开始,再想从这个字中想到哪些字,谁真可怜,怎么读出老白头翁的可怜呢?然后在范读和仿读中,为学生以后的情感升华作了铺垫。再比如学习“跟着”时,我把对字形和字义的认识做为重点,鼓励学生用换偏旁法记,在自己的身上找带有“跟”的词,然后再结合课文理解“跟着”的含义。特别是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达到情感的升华,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老师来做解说,由学生来做小黄鹂和黄鹂妈妈,看谁读的像。学生在这种趣味的读和演中再次体验到小黄鹂热情助人和虚心好学的情感,此时情感目标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误,比如:对于每个字的字形的认识还不能做到有轻有重,学生的一些情感体验不能做到有收有放,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
总之,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本着只是起着一个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体验后的感悟。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3篇。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真正使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我来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一、焕发激情,在情境语境中学习字词。
离与鹂,这是一组同音字,它们都出现在课题中,舒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你熟悉她吗,看老师写她的名字这一情境来学习“鹂”字,学生熟悉小黄鹂的名字的爱好很浓,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课题本身又提供了学习离的语境,通过读学生能感悟离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在鼓励指导中朗读课文。
1、示范引路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教学小黄鹂的语言,舒老师采用了范读,读出小黄鹂的年龄特征,果然同学们练得爱好盎然。
2、激励等待 学生读文出现问题时,老师耐心等待,鼓励他们,给孩子自己读好课文的机会,让他们体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全班学生的热情都会激发出来。
3、学词练句 段由句构成,句由词构成,教学时,老师注重读好词,连成句。减轻了学生读文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朗读能力。
三、识读结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随文识字,使识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前我们的教学往往先搞一块孤立的识字教学环节,把几个生字音、义、形都解决了,然后再来阅读。这样做识字的时间拉得很长、很孤立,阅读的时间被侵占了,结果使识字和阅读互相干扰,两败俱伤。教学中舒老师以读为本,寓识于读,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音、义、形可以分散难点,分布到位,这样既加强了识字又联系了阅读,使识与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效果就好了 最后我有一点疑惑,就是一节课学完这么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会不会记得不扎实?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
《两只鸟蛋》,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教学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开课时出示一个魔术盒,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把里面东西的大小和形状描述给大家,让大家来猜一猜。学生猜出是“蛋”。老师板书“蛋”字,指名读字音并组词。出示课题《两只鸟蛋》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这样的开课特别有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读通、读准课文,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对于由问题的字词、句进行全班的反馈及引导,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及合作能力。
3.深入学习,朗读理解。
通过拿两个鸟蛋让学生玩一玩,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体验文中小朋友对鸟蛋的喜爱之情;创设情境理解“焦急不安” “捧”在反复朗读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关于鸟的资料读了读,有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在故事中传递自己对鸟儿的爱。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同学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同学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身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同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小朋友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胜利的快乐,使同学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沛锻炼自身,展示自身,提高自身,为同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下面这一语言活动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柳树醒了》是一首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写成妩媚动人的春姑娘,同时也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小朋友们一起构成了美丽的春之景。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同学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的课堂,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小朋友们的语言,发展语言,打开小朋友们想象的大门,相信他们眼中折射的画面,比诗更蕴涵深意。
师:读了这首诗歌,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它写出的春天真美。
生: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
师:把你喜欢的局部读读,争取读出美的韵味来。
(同学自由读文后指名读)
师:春天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更美了!春天这么美,我们也来仿照课文作诗,好吗?
生:好!
老师出示句式:春天跟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
生1:春天跟大地说话了,说着说着,大地哟,醒了。
生2:春风跟桃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桃花哟,红了。
师:这首诗更美!说出了桃花颜色娇艳美丽。
生3:春雨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哟,绿了。
生4:春天跟风儿说话了,说着说着,风儿哟,暖了。
生5:春风跟小燕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燕子哟,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6:春雷跟小蛇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蛇哟,醒了。
生7:春风跟小河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河里的冰哟,化了。
生:老师,我能不能说夏天?
师:(满含鼓励地)当然可以呀!
生:夏天跟荷花说话了,说着说着,荷花哟,开了。
生:秋风绿色圃中小学m/showtopic—51438。aspx跟葡萄说话了,说着说着,葡萄哟,紫了。
生:秋天跟高粱说话了,说着说着,高粱哟,红了。
生:冬天跟北风说话了。说着说着,雪花哟,飘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啊!你们的诗和课文做得一样好。将来你们一定能写出比课文更美的诗歌来。
(此时,同学显得很兴奋。)
生:我可以用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吗?
师:可以呀!
(此刻,同学显得更兴奋)
于是,同学们又动手画起来,有的还在画的旁边加上相应的文字加以描述。这一张张美丽的四季图,牵动着小朋友们美好的心灵,寄托着他们无限的神往。
【反思】
这一课,同学们真的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让我惊讶于他们语言的美丽,心灵的美好,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广阔。
1、善于模仿令人喜悦:
在设计这次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在担心同学是否有困难。可是课堂上同学的表示真的令人惊讶,从他们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诗的语言源源流淌。不只语句优美,而且与课文格调一致,这真是难得。
2、意境可深入令人惊喜:
真没想到,小朋友们不只诗模仿的好,而且,思维能更深一层,让人惊讶不已,同学能够抓住季节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说出它们的特点,而且用词准确,不只如此,同学还能从花草树木想到动物、自然现象,一句“小蛇哟,醒了”就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春天已经在我们身边了。“……小河里的冰哟,化了”,“……风儿哟,暖了”……真不敢相信,这一句句富有诗意的话,竟出自一年级小同学的口中。着实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3、思维的飞扬实在可喜:
你瞧,“……葡萄紫了”,“……高粱红了”,“……雪花飘了”……多么有想象力的.语言!此刻,同学的思维就好象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虽稚嫩,但美好。
4、锦上添“画”,喜出望外:
更令人震惊的是,小朋友们不只心中有春天,而且,画笔下的春天更加艳丽多彩。
他们用童心去描绘自然,歌唱生活。小朋友的心就是一篇最美的童话。同学带给我的一次次惊喜,让我感到,小朋友的内心世界是广大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把善于开启同学心智的钥匙,就能去唤醒小朋友个性发明的潜意识。必定有利于同学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关注同学生命的发展、弘扬同学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同学发明展开灵性双翼的机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4
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一个猜“棉花”的谜语,形象地描写了棉花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关于棉花故事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读课题,发现“花”和“娘”的轻声读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别从图和文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以图为载体,让学生看图猜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中讲,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讲,最后做到集思广益,完善自己的讲法,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完整的话讲。注重鼓励有创新的讲法。接着,图文对照。先听看课件的视频范读课文。通过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评价教师朗读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正确流利地练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做到图文对照读文。在初读中还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理解生词。让学生介绍对词语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如”“蚜虫”师生交流资料,并补充课件中相关图片与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下一个环节是细读感悟课文。这一环节通过老师提出的重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角色内心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一部分分组商讨怎样读好每一个角色的语气,在读中悟,悟后又读,并结合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来体会。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跟着配乐,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读出发自内心的情。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商议扮演文中角色把课文演一演,后在全班展示。通过这些环节设计,已能让学生把文学透,内化为自身的才学了。
在“升华主题”一环节中,第一步的设计,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学生总结收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认识的捕虫能手,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充还知道哪些益虫和益鸟,在此教师也为学生补充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爱护益鸟,保护益虫的意识。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实到行动中。第二步为布置课下实践任务。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继续寻找一些益虫和益鸟,并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可画成图画或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待以后交流。这样,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益虫和益鸟的爱,愿意和它们做朋友,保护它们。这一课的教育作用在此更彻底地落实和深化了。第三步讲故事的设计,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听的能力,并在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认识了哪些益鸟?既检查了听的效果,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到此,本课也结束了,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练了读,悟了情,增长了知识,思想受到了教育和熏陶。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证了学生始终能以很高的兴趣参与学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5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
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当讲到文中的小学生都把垃圾捡回垃圾箱去时,我环顾教室,说:“我们班也有很多失物需要招领,你们瞧,很多同学的桌子底下,脚底下就有很多垃圾……”正当我要进行一番长篇大论的教育告诉学生我们班级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自己的教室,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而大家也心情舒畅。可还没等我接下去说,只见我们两位小女孩不约而同地弯腰拾起旁边的废纸,走向了垃圾篓。全班同学看见了,大家都蹲下来把地上和抽屉里的垃圾捡起来,排起了长队,纷纷把废纸扔进垃圾篓。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惊喜,脑海中闪现出一首古诗的两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们在读文中感悟到乱扔垃圾的羞愧,爱护环境卫生的可贵,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都愿意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微小的力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6
本文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春雨的色彩在读完全文后,利用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春雨的美好。不能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学的目的或重点。在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春雨的轻柔、欢快,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我除了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边看边读边想像文中小动物的对话外,还激发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通过观察春雨的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我在组织学生识字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将读句、识字、解词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看图片识字。课堂实践反映出:一年级学生这样识字学习效果很好。
现在虽然是春天,但春天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学生对春雨的观察和了解也甚少。我想这节课如果能适机的带领学生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一下春雨的特点,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分角色朗读,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果允许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效果可能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7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引出了要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情的课文。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个教学片段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设计特别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优点是给予了孩子们充分读的时间,充分去感受读的快乐。然后从同学的评价中去感悟课文蕴含的情感。在新课程下小组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了合作的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分角色朗读,一个学习小组内肯定有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这就可以互相影响。还有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环节,我觉得也很好。使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完课后,我将近用了20分钟的时间来讲讲班级中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举例说了爸爸妈妈是如何的关心我们的成长的,我们要体贴关心父母长辈。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半的小朋友感动得哭了。下课后我又找了几位小朋友谈心。孩子们都认识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表明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我觉得效果来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教育效果真的很起作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8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小池》这首诗,通过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下面是《小池》这首古诗的教学反思: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
“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
“不一定没开呀。”
“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
这个问题是我在写《小池》的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才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在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无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备课亦是如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文本如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迪》(《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的简称)课,当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讲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应该再完美和改进一些,就是应该再“洗一洗”课。
一、再洗一洗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再洗一洗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再洗一洗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 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 “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洗一洗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五、再洗一洗写字环节。
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范写。但学生观察字的时间比较短,给学生讲评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再整合一下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静地[写字,写字的时间至少保证在十分钟,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贯彻。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迪》课的“洗课”,通过自我“洗课”洗净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富有内涵,且充满张力。立足于新课程,适应差异性,让潜意识的“师生互动”剥笋似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之召唤,敞开心扉言说,质疑问难生成。此外,在反思聚集“洗”出的文本重点,审视教学中的困惑,在质疑与反诘中不断地建构,不断地完善,使教学流程设计得更简约、更智慧些,努力使语文课堂创生得更本位、更真实些,使学生能力的习得更高效、更快捷些。我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个性和智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0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在学习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的非常好:有的说是没有朋友玩,有的说是孤独,有的说是寂寞,有的说无聊,没意思。看来,学生能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联系上下文怎么理解?让学生读课文,从哪些词语看出“孤单”的意思?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找出了“只有,一只一棵一个”,看出树和喜鹊真的很孤单。看来,一年级的孩子也真不简单。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孩子们学习第二课《姓氏歌》,在导入的时候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问:“光头强姓什么?”孩子们:“姓光”熊大姓什么?”姓熊”。“语文老师姓什么?”孩子回答“姓向”。“校长姓什么?姓刘。”然后过度读到课文,理解课文。本课我采用一问一答地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学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节奏感。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同桌、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2
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且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开学一个多月了,很有必要小结一番。
一、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分类》这一课中的“做一做”时,大多数学生都分苹果、梨和桃子三类(3个苹果,3个梨,3个桃子),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是按图形分类的,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她说:“有3个三角形,3个圆,3个正方形,共有9个图形。”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这幅图还有不同的分法,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不同颜色来分类。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对各种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
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女分,上厕所时男的上男厕,女的上女厕。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二、我的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了过培训,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到最后我的嗓子也变哑。
2、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这在我班显得更为严重。年龄悬殊较大,大与小相差一岁多。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
3、好多课得准备很多的材料,由于任教两个班、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平时上课很忙,课后也有很多工作,所以不可能一一去准备教具。
4、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没有配套的课件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无怨无悔地做好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很有必要反思一番。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我觉得做得较好的方面
1、摸清底细,熟知学生水平。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数学学习的基础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每一节数学课之前,我总是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不局限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如:教学“位置”,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说谁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等,然后让说中的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说的是否一致。又如:在上“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主动手实践,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人民币的计算》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在用20元钱买物品时,都列算式为:12+3+5,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5+5+5。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这样呢?”她说:“我最喜欢小人书了,所以我想把20钱都用在买小人书上,所以买了4本下人书。”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道题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小小商店》时,我就模拟超市布置物品,然后让一些学生当收银员,一些学生当顾客,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气氛相当好。通过此游戏,确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又学会了人民币计算知识,又培养了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真可谓一举三得。
5、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多一些,少一些”时,我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多一些”,什么是“少一些”,怎样算“多得多、少得少”等,同时也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6、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时间》课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合理的一天作息时间表,请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7、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过了新课程培训,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
2、像好多课得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由于身兼一年级班主任之职,所以有时会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的。
3、一年级这个班学生基础差异大是令我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三、几点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当然这有时我也怕考试不这样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学前班(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但家长的想法跟不上时代(有溺爱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一年级教材难,孩子能学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长大点就会知道的。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过问,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不跟教师配合共同帮组学生。如:帮助学生制作简单的学具、批改家庭作业,老师显得很无奈,这样的局面怎么办?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习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习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3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 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这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学习生字本身很枯燥,如果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往往事半功倍。《猜字谜》一课,在课上学生积极发言,踊跃举手,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优点:
1、生字教学的时候,边写边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2、学习新生字时先不急于写字,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把字写好看、写美;
3、解释“相遇”这个词语时让两个学生演示体会怎样相遇;
4、最后作业超市中的编写谜语,可以让老师在课上先带着练习编一编,有梯度的练习;
5、课中操让学生动起来,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
“猜字谜”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办法很多:一堂课的中间做一次课中操,缓解学生的疲劳;适当利用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肢体语言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4
在教学中,我把握住了低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
一、这是一堂识字课,我觉得我的教学主要突出的有三点: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教学时我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我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识字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读儿歌前,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
3.迁移学习成果,拓展学生语言
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下面我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做一下反思。
1、在教学编儿歌时,我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拓展学生语言。不过学生的写作没有得到启发,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参与。我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说一说。甚至鼓励学生自己写一写,写完后,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都有成就感。
2、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把它落实到备课、教学各个环节中去,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我在教学时有一名学生用本班同学的名字组词。这是我料所不及的。说明我在上课前在有些问题上没有认真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来备课,这是我的疏忽之处。
3、我在范写生字时,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参与。一年级的学生控制能力较差,有些学生坐在下面已经自己做自己的事,没有认真看老师范写。老师在范写时,可以让学生同时书空跟写。
总之,在以后的识字教学这片天地中,给孩子们一点空间,他会带给你一份惊喜,给孩子一点自由,他会给你创造无限奇迹。我要注意解放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走进识字的天空,自主识字,识字的天空将是一片明丽与灿烂。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5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中的《绝句》,这是一堂考核课。
我一直觉得诗歌是教学的难点。我跟曹校说起此事,曹校说:“那你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备一下,尝试一下,说不定会得到进步。”于是我便决定试一试。
不足之处:
首先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吧
1、在变诗这个环节,我自己在上的时候,觉得有些生硬,过渡把握得不是很好。自己讲着讲着就有些生硬了。
2、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个毛病,那就是在上着上着课加入一些原本教案中没有的东西—,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分析有两个
(1)、自己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
(2)、我还没有全面把握学生的学情。这也变成我好几次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因。这次就加入了生字分类。
3、没有把握好时间,后面有明显拖延时间的嫌疑。
然后,谈谈张老师的意见
1、张老师认为我在范读方面还需要加强。这次我没起到范读的作用。没有提醒学生应该注重的停顿。
2、在学生寻找完景物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在写字中可加入学生的修改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写字进步的乐趣。
曹校同样给了我很多意见
1、基本功方面
(1)、要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2)语言要抑扬顿挫,起伏变化,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
2、识字应是先自读,然后指名读、分类,最后测读,教学一定要遵循先会再测的规律。
3、在描绘寻找景物时要学会渲染,不要太干瘪。
不过,曹校也肯定了一些我的进步,我还是非常开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不断进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4-14
小学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2-11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03-03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6-1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0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纪念》教学反思09-29
小学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10-0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1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的内容12-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