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7 20:02:35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每学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第四、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

  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傻子当沙锤,还可以用饭盔当打击乐器,从生活中可以提出来很多乐器,非常普遍也很实用。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2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粹、清晰。孔子不只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实际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实际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实际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粹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装置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和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原本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终究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当无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小朋友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点点残暴。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示,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办”,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办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身画画的要求高中一年级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示,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溢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出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3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也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教科书、黑板、乐器、图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录音机、唱片、电影、电视等视觉与听觉媒体辅助设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又将电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课开始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上学歌》这课时,我制作了清晨鸟语花香,旭日东升,人声渐显的动画。话外音:太阳公公醒来了,花儿在晨光里笑了,红的脸,黄的脸。小朋友们背上书包上学去,小鸟在前面给我们带路,一年级孩子对动画特别感兴趣,特别是那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们的心弦,课堂兴趣倍增。又如在欣赏《星光恰恰恰》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夜渐渐拉下帷幕,一群可爱的小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会要开始拉,随着欢快跳跃的音乐,小星星们扭动起来。这群可爱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乐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是,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多少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埋怨学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实上,小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加上小学生具有小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没加什么辅助性的素材或教学活动,他们是没有这个耐性来坚持下去的。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尽管安静的听,我想也是很被动。固然,会出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音乐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说明它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我想,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

  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生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我在课件设置上,简介乐曲内容时,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资料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多机并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乐曲欣赏环境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场景。音乐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欣赏的情境,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仪、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体对化解重、难点的作用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所在往往抽象难懂,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难点之处应用了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动、静结合无疑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和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什么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例如: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过多媒体,使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

  四、多媒体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引入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音乐课创造出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它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能较好的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良好动机,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美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们必然情绪高涨,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乐以他独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桥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小学音乐《小雨沙沙》这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一上课,老师首先出示一幅多媒体课件:(音乐大楼),然后讲解;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有一座奇妙的音乐大楼,里面住着几个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歌曲都是由他们组成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这些作曲家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小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多媒体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学生在声、图、音、像的多媒体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地全过程之中,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4

  “音乐游戏课”是音乐课中常见的课程。尤其在小学一、二年级教学中表现非常突出。课程在游戏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以及音乐的相关文化的教育。在《哈里罗》的教材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创编者的用意。他们选取了风格浓厚且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歌曲,使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厚悠久的民族文化。在游戏活动的同时体会音乐的的音乐性。

  当然,作为教师如何将音乐中的相关文化有机地得以展现,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怎样让学生在有效游戏活动中掌握音乐的音乐性还需要不断实践。在我的《哈里罗》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一些体会。我不仅让学生欣赏、演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同时还穿插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服饰、习俗等知识的介绍,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音乐性,但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游戏教学。从这一点来看,音乐便更加突出地显示出了它的育人功能,音乐不再是单纯地、孤立地,而是更多地赋予它文化内涵。我们设置好的游戏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挂钩。学生在玩的游戏只可精练不可放浪。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性艺术表演课,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即兴做动作,在本节课我设计以“两只老虎”的律动组织教学。进一步通过模仿老虎和小猫声音与动作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用肢体即兴做动作。

  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小猫可能用了什么好的方法智斗老虎时,学生们思路敏捷出乎意料,我及时用赞美的语言和奖励头饰的方式鼓励肯定他们。

  在歌曲教学中循序渐进解决重难点,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小猫用了什么办法智斗了老虎。在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时,我应该给学生多些时间表现小猫的神气动作,不宜仓促。再引导他们唱到“只凭一招会上树啊,‘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时用手势来写一个“王”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唱准唱对“王”字的时值,学生们掌握的很好。在“老虎被弄的稀里糊涂哎”这个环节我课后反思应该在“稀”字处板书上画两个圈,再在“涂哎”时写出要数的拍子,这样就更容易的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乐句的时值。也可以渗透音乐知识,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自己找出时值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简单评价。在本节课表演环节我引导学生佩戴头饰师生表演、生生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表现歌曲,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在歌词编创环节,我原本设计加入猫和老虎的叫声只是在“吔吔吔”和歌曲结尾处,结果学生观察力丰富,思路开阔,基本每句都加入了声音,使得我不得不及时改变思路,第一次表演时加入的声音比较紧凑,显得有些慌乱。第二次表演时我给学生分了组,这时就有了层次,课堂的表现效果也非常显著。

  新课程指出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音乐游戏,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所以在拓展活动中,我设计学生戴头饰表演、创编歌词、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小组合作表演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合作,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6

  《长大要当宇航员》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们“长大要当宇航员”的理想。全曲仅四个乐句,富于乡土气息。歌词中的衬词,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轻快、活泼的特点。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的优秀教案思路是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身,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自身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示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考虑,充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体表示如下:

  一、律动导入,让音乐被快乐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强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动教学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导的启迪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发明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就是以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带领学生一起律动,给学生们发明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发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的教学。

  二,适时哼唱,让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教学手段,而且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用具,学生能够张嘴就来。因此在学唱环节我先让学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哼唱中让学生自身去发现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和点节奏、四分休止符、切分节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第一遍由老师带领哼唱,第二遍老师不带唱,学生自身听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时在学生每一次的哼唱后都作出相应的评价与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这样,通过哼唱旋律这个保守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有效地走进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为后面的歌词加入作了有效的铺垫。同时,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歌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连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都乐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投入范唱,让音乐清晰出现

  教师的范唱有着磁带、光盘无法比拟的一个优点——对比。声音的对比、表情、动作、情绪的对比等等。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模仿力强,假如光听声音,也许只能模仿其声而难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师不同的演唱中学生才干获得审美的体验,逐步意识到怎样才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学歌曲环节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范唱外还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多篇与对比,这样做不只能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轻松地解决一些难点节奏的学习。例如教学“2 2 5︱2 5 5︱2 6︱1 0︱”这一乐句时,学生很容易把“|2 2|”这一八分音符唱成两个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范唱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是怎样表示的。有了老师动情的范文,准确的音准掌握,学生也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极力地去模仿老师的歌声,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用歌声把它表示出来。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通过情感体验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完全进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主动地像小朋友一样天真烂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小朋友们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天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多篇、发现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课堂气氛逐渐高涨,始终充溢欢声笑语。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7

  1、用故事去引发想象。

  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特别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时让学生说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

  2、用表演激起情感体验。

  在学完歌曲之后,我便让学生上来表演,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对猫和老虎的个性把握得较好!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还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歌曲表现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较为精确!歌曲最后一句歌词:“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唱的很有表情,把小猫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3、以兴趣为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今天这节课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模仿动物来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到最后,探索到最后,而且效果很好。

  4、探索过程有浅入深,环环相扣。

  要使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探索,教师必须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研究学生,根据学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识水平进行设计。

  5、教师语言的引导。

  教学过程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语言的引导是致关重要的。在探索过程中,除了让教师自己来说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的方式从中来体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很喜欢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编写是在原来歌曲的基础上,把它变成了(卡农式)!学生比较的陌生。于是,我就顺势把歌曲的两个声部变成了“两只老虎”,请学生来唱第一只老虎,我就在后面当第二只老虎,让学生听,找一找这两只老虎有什么区别,学生听了几次后就找出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与我合作,从扮演简单的第一只老虎开始,然后逐渐让他们也来扮演第二只老虎。最后由学生来扮演全部的角色,就这样慢慢的学会了歌曲!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的。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8

  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新课标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艺术表演、艺术批评、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和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体验式、探究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丰富了艺术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

  快乐无限一:把快乐带回“老家”(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资料

  师: 孩子们,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资料,行吗?

  生:行!

  师:这首歌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请你们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例如:服装、草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2)有条件的同学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回来。

  (彭可荧一2班)生:老师,我妈妈在育新幼儿园当老师,她会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学习一两个动作……

  (刘子健 )生:老师,我们家有很多的民族图片,是上次妈妈旅游的时候买的,我到时候带回来,好吗?

  (温梓源)生:我爸爸去过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

  师:太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找资料,下一节课一起带回来好吗?

  生:好!

  快乐锦囊: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各个同学及其家庭成员的所长,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快乐无限二:快乐大家庭聚会(上课学习)--游戏课堂、边学舞蹈边学歌曲

  片段一:

  (上课前同学们教室门口列好队)

  师:同学们请你们骑着马儿到“大草原”……

  生:模仿骑马的动作进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师:是呀,老师上网下载了蒙古这块美丽的草原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让音乐课成为“快乐老家”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9

  一、主题与背景

  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一、主题与背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本质”。因此,该如何合理、适当地运用姊妹艺术等学科综合的内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在一节学唱歌曲《过新年》的公开课上,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并能歌表演。就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汇报表演”,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学生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活动。由于形式多样丰富,学生兴致勃勃、激情高涨。

  忽然,我看到有一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皱着眉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是在上音乐课吗?”“是啊!”我好笑地看着他。“为什么音乐课会人那么多人画画、剪纸,还有做贺卡的,我觉得这像一节美术课呀!”我半蹲着的身子,因为他天真、朴实的话顿时僵在那里!

  对啊!这是节“音乐课”,怎么让我上成美术课了。回过神来,我迅速走到讲台边,对已经准备了好一段时间的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完成了吗?如果没有完成的,请下课再去完成好吗?”“老师!还没画完呢!让我们再画一会儿吧!”“老师!等会,儿歌还没编完!”学生都坚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不忍打断他们,我就焦急地等了一会儿。

  过了几分钟,他们总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个个满怀欣喜。在音乐声中,他们有的表演着,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着。“小朋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欣赏了你的优秀作品,现在请把你的作品等放进去。最后,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歌曲吧!”说着,我就弹起了钢琴,可很多学生还沉静在欣赏作品成功的喜悦中,难以回过神来。七零八落地开始表演唱以后,我发现学生装唱的时候,感情还不够到位,没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时候,很多人的动作不够协调,也不敢放开地大胆地跳起来。

  三、问题讨论

  以上综合汇报表演这一课堂环节,虽然教师运用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形式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多样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这样的综合教学,并没有完成本课“学会歌曲《新年好》并能歌表演”这一基本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师执教的有失偏颇。从本质上说,该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与音乐没有密切联系,脱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音乐”这一课堂的“主线”。

  新课程提倡各类学科的综合以后,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中出现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各科综合的运用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是课改带来的新成果。《新课标》同时也指出“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若综合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引用过多的形式而脱离音乐主线,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偏离《新课标》,成为我们教学的败笔。因此在实施综合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各科运用的“时机”、“程度”和综合教学的“运用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音乐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服务”。加教师在具体安排以上歌曲的综合汇报课时,可以安排成舞蹈编排小组、乐器伴奏小组、合唱演绎小组等与音乐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另外再加入个别非艺术类的教学环节,没必要用则不用。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不管综合教学能引起多大的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时候才适时地用;与音乐联系不太紧密的环节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教学设计更应该围绕教学的目标、围绕音乐的目的进行展开,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光彩夺目而喧宾夺主。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0

  在《猫虎歌》中,我主要运用鼓励评价法,对于不够自信的学生,灵活的运用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言为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随着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语言、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并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对引发学生提高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情趣的一种情景教学,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本课所有环节都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充分的感受音乐,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更好的聆听音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给学生大胆的展示机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肢体打击乐伴奏、歌表演、创编歌词、编故事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17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07

小学音乐《折纸船》的课后教学反思12-02

小学音乐《龟兔赛跑》课后教学反思11-19

小学音乐活动《我当老师》课后教学反思12-11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精选5篇)06-11

小学音乐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06-30

小学音乐《哈里罗》课后的教学反思07-01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