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8 14:48:49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反思【精】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学反思【精】

小学教学反思1

  我国民族小学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西南边疆一所美丽幸福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和祖国各族人民的友谊团结。在本文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各族孩子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快乐的学习生活,感受到了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誉。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拓展资源,激发兴趣

  本文主要介绍西南边疆各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少数民族有浓厚的风俗习惯。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住得离他们很远,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背景。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全国海关展览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我国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课外收集信息的方式很少。因此,我根据活动主题在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资料,并在教室外墙上开辟了一个数据展示平台,供学生阅读和选择我感兴趣的内容。

  在开始上课时,我得出以下结论:;民族风情展”学生在课堂上整合并反馈通过数据显示获得的信息,兴趣浓厚。展会结束后;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许多民族和睦相处。不同国籍的孩子也一起在学校学习。目前,有这样一所民族小学。您是否愿意参观&rdquo

  假设参与的介绍,学生们对学习新课程有着很高的热情并更加关注。

  第二,促进理解和激发兴趣

  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承载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心灵的觉醒和潜能的开发。语言作为表达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语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转换、补充和生成。这种转化、补充、生成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部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坚持学生注意理解课文的目的。

  例如,课堂上没有具体描述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情况,只有他们悦耳的阅读声音写在课文中,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民族小学学生的情况。孩子们表达了他们的意见,非常热情。有人说:";他们无法转动眼睛&有人说:“我不知道。”;他们很有进取心,举手发言,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有人说,“他们的表现很好。”

  全班同学的总体感觉是教学环节相对清晰,重点也非常突出。有些教学设计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我觉得我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有点笨重。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语言、过渡语言和激励语言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慎重考虑、锻炼和准备。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小学教学反思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教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我想称文具盒”“我想称钢笔”“我想称校牌”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称物体的重量,另一些人却讲闲话,摆弄天平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延续)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二: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师翘起大拇指。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予以学生主体的人文眷注。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真棒”“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笔者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误区四: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我们正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髓,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成长,我们必将会很快走出与新课改理念“貌合神离”的尴尬境地。

小学教学反思3

  《阳光》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前做的踩影子游戏,进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这么开心的做游戏,都是因为有了阳光,那么有了阳光,我们还会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样的设疑导入激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识。在初读课文后我又引导学生: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生字宝宝,你能自己认认他们吗?让学生自由地读生字,学习生字,然后各自交流:你学会了哪个生字?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学会的生字,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很愿意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记记字形,读读字音,组组词语等等,学生互相补充,我在边上提醒、引导,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读代讲,充分朗读

  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要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句子的感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阳光》这篇课文的教材特点,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安排: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先听老师读,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要读准字音,最后让学生拿起笔边圈生字边读,争取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顺课文。这样有层次地进行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第二段比较长,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这一段上,我先让学生看图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给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加上动作,如:“更高了。”学生用双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为止,这样边做动作边朗读便于学生记忆。由于这篇课文要背诵,而这一段又很长,学生记忆有点难度,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记住课文的内容,而且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做做动作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把学生的个性读充分展现出来。三、拓展延伸,语言感悟 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拓展延伸,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如:在学习第一段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这句话时我进行拓展,让学生也来说说:“阳光像金子,洒遍( )。”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两句的时候,我引导说一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然后又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说:“ ( ),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这样的设计从扶到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是好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以后,我会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小学教学反思4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通过这一周教学,收获最多的——可能就是在课后汉字的书写上加大了指导和批改力度,对生字的把关从平时书写到作业都是比较严格的,包括拼音的规范书写;同时努力弥补了在期中考试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包括在平时尽量多穿插短文阅读和看图写话的练习,使孩子在平时能够多听多练,才不会在考试中束手无策,同时每项练习尽量落实到每个人。

  不足: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感觉自己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感觉分配的不是很协调,前松后紧的情况时有出现,甚至有时会因为考虑“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实”。有时候一节课既想要练习说话,又要练习阅读,还要讲新课,所以会出现阅读练到了,写话讲到了,但是新课的讲解没有砸实。如25、26课因为穿插的其他练习比较多,导致识字课的正课时间也就在20到25分钟,这直接会导致新课的讲授受到阻碍,教师讲了,学生听了,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却没有检测的时间。因此平时的教学还应具体明细,新课就是新课,练习课就是练习课,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在课堂的管理上,还应加大力度,对孩子的听课状态即时调整。同时细节的处理上还应认识上去,对有的孩子上课脱鞋的情况,没有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这也是教师需要改正的问题,教学的前提应该是教育为先。同时不能因为即将期末考试就一味的练习再练习,应当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将每堂课落到实处,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扎实掌握知识。

小学教学反思5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画。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教学反思6

  一、总体情况

  期中考试已经圆满结束了。回顾这次考试,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收获和启迪。这次英语测试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且注重了小学期间英语知识的整合。试卷从听、写、认、读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难易适中,基本能考查出六年级学生英语的真实水平。知识覆盖广,重点、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以发展学生为目标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既有利于准确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又有利于引导小学英语教学。

  二、主要成绩

  本套试卷共分为听力、笔试和口语三大部分,其中听力占30%,笔试占40%,口语占30%,总分100分。

  听力部分共三道大题,分别从听音选图、听音排序,听音选答案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考查,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听力方面的分析再认能力所以前两道题失分率较低,听句子选答语,学生做得不佳,可见学生们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加强。尤其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学生捕捉关键词的能力。

  笔试部分第四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汇及句子结构的掌握情况,除学困生和极个别学生马虎失分之外,大部分学生答的都不错。第五题答的不太理想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比较浅显一但综合运用就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学生不会融入情境,不能再情境中准确运用知识,所以今后应加强这方面习题的训练量,在复习时,也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第六答题,完形填空,此题是学生们首次在考试中见到,答题情况较差,学生在做这种题的时候,不会联系上下文,总是单一考虑答案,今后要多培养学生的理解意群的能力。第七大题阅读理解很简单但有些学生比较死扣句词而不是真正理解句意所以导致判断失误也有失分。尤其是对talkto和talkwith的用法不甚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近义和同义的词或词组,在下一步的复习中要重点区分和理解运用。第八答题,基础写作。此题失分较高,有60%的学生都未得到满分。失分较多的题是对进行时句子的描述,学生总是丢掉be动词,另外就是特殊疑问词的选择,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今后要多加强写作的训练。

  三、存在问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和成绩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太死,运用不灵活。从试卷中可看出,学生们对教材中的词、句子、对话单纯地死记硬背,不甚理解,习题稍微有变动,就不知从何下手,结果一做就错。2、题型见得少,练得少,导致学生不会做题。3、学困生是一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在抓好全面的基础上做好学困生的工作,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抓基础,培养能力,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常用句型,要反复训练,做到举一反三。

  2.在上课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差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扎实的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加强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中成长,从而增加他们的能力,取得好成绩。

小学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能培养儿童的平衡感和节奏感,跳绳时的动作可谓左右开弓,上下齐动,有助于儿童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能帮助儿童确立方位感和培养其整体意识,儿童在跳绳过程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有时是多人数,这有利于儿童形成准确的方位感。儿童在跳绳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形成组织纪律性,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学生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训练。

  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在学跳绳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做一些练习跳跃、练习耐力的活动。比如小青蛙跳荷叶、我跟球儿体跳、跳蹦床等,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好地完成跳绳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弹跳能力和下肢力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配合和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 点:在练习中,能够掌握跳绳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

  教学流程示意

  1、游戏导入。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走、跳跃。

  2、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随着节奏跳。

  3、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学生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4、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5、双手拿绳实际练习。

小学教学反思8

  面对课程改革,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讲解;新知—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归纳;学法—让学生总结。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教学反思9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小学教学反思10

  这一节课是小学美术(湘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4课内容,本课融折纸、剪切、图案、色彩于一体,属于立体造型的范围。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在制作作品中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活动中获得相关技能和知识。教学设置思路如下: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方法指导—评析交流。在教学实施中可先让学生探究作品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讲讲镂空蝴蝶的制作步骤,然后再具体分步骤探究,探讨制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很重要的。最后是评析作业,交流经验和拓展环节。

  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个人感觉在围绕重难点确立教学方法上有突破,通过我制作的作品,为学生的观察、欣赏、制作提供了参考。感觉所设计的教学措施有实效,如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很快就掌握到用几何图形概括外型的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体会到蝴蝶细节描绘、装饰效果的表现方法,还有剪制蝴蝶的方法,并且在后来的作业中许多学生都运用到了这些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是很好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绘画制作上有收获。

  本课涉及的教学内容特别杂,知识点多,跨度大。包括蝴蝶的外形、色彩、纹样、特点、立方体的制作、蝴蝶与卡纸颜色的搭配,还有镂空剪制蝴蝶的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蝴蝶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上课一开始的范品展示就勾起了大家创作的欲望。

  对于接下来的整个制作流程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学生们的制作过程也很顺利,包括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颜色的对称、剪裁的保留部分等等),只是40分钟的课程过于仓促,一半的同学还都是半成品。所以到展示部分就稍欠加一些。再就是教案的设计比较传统化,仍然是老师讲后学生练习,缺乏新意。

  根据美术课程的标准,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应该进一步的运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从整体把握教材的角度,设计出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实效性、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包括先进的多媒体电教手段等等,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创造思维,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小学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所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 “多” “少”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小学教学反思12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 课文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

  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 课文 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 课文 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 刷子李 》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 9 个小组,每个小组 6 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 刷子李的绝活是什么? 2、 课文 是从几方面来写 刷子李的绝活 ?3、 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态度变化 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三、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小学教学反思13

  抗日时期出现了刘胡兰、董存瑞等为国献出生命的无数烈士。走近很容易,也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就已感受他的可贵品质。

  然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分角色对话很成功。特别是同学们的点评很到位,很热烈。在他们的点定评中,他们不仅很好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其次,这节课目标很清晰。就是教会同学们会对话描写。考虑到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学生,更重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原文的对话描写改成一般的叙述性语言,然后作比较阅读,这样,同学们一目了然感受到描写的妙处,后经过两次的训练,感觉同学们都会运用了描写。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系列训练,我想同学们的写作会大大提高。

  一份清醒。

  首先,当同学们浅层次的目标达到后,应该在处理一些环节上还可以深一些,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讨论,如: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还需要清贫的生活态度吗?我想如果有了这样的讨论,同学们的情感上感受会更深一些。

  其次,同学们的的确很好,也都积极紧跟课堂。但是,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开阔一些,让一些思考更深一些,照顾一些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当然,有一些内向的学生,我应该给一些特殊的关爱,给更多的鼓励,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教学反思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了高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事说出来。我就做过这样的范例,不能说经常这样,至少在必要的时候,我会这样做。每次批好作文之后,我都会找几篇好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热情好奇,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如果光观察不记录,那些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

  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1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小学教学反思15

  《荷叶圆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语言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本课中我的设计理念是“快乐识字、快乐朗读”,通过创设各种宽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了我们区的识字教学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我们多数学生的识字量较大,再加上课前预习,学生对生字的认识不是难点,所以在开始的看拼音读、去拼音读、读生字这几个环节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识字方法的交流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上。比如,说到“膀”的记字方法时,我相机出现了一些有关月字旁的生字,拓展了学生识字的范围,还引导学生联系偏旁的意义来记字,一举两得;仿说“ABB”的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透明的___,让学生运用语言。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以后的写话都非常有利。在巩固生字环节中,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生字,并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这道题直接由字跳到句子,特别是里面还有像“露”这样没有学过的字,有些难度,所以让学生能读几句就读几句,这个训练不仅再次巩固了本课的生字,还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了识字理解。

  本课中的另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朗读。这里我重点指导了第二段的学习,在朗读中,我贯彻了“快乐朗读”的理念,让学生边读边悟,读出童趣。我首先让学生先体会摇篮里的宝宝被妈妈轻轻地摇来摇去那种舒服、幸福的感觉,然后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水珠,带着这种感觉去读课文。当学生心领神会以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表演读、合作读、比赛读等形式来朗读课文,我还亲自扮成小水珠,用换角色读的方式,把小水珠直接换成了“我”的语气,让学生又进一步走近了角色,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小水珠,那种真情自然流露,真正实现了“快乐朗读”。

  在总结第二段的学法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几个自然段。在汇报中,为了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情感,我让学生像小蜻蜓那样展开透明的翅膀;男生们就是英俊的、自信的青蛙王子;想像小鱼儿游来游去的愉快,从而引出《江南》这首诗。最后又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与小伙伴之间情感上的融合,使本课基本完成了“快乐朗读”。

  只是教学的设想和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操作中,感觉自己在感悟课文环节中,读得还不够透彻,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后会继续立足于课堂,多学习,多感悟,多实践,多反思。

【小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2-01

小学的教学反思11-02

小学教学反思10-20

小学教学反思05-27

小学教学反思11-23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

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反思10-30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和感想05-29

《小学乘小学》的教学反思10-27

小学教学反思范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