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5 15:12:12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自认为本课比较简单,就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的法则进行计算,可这两天布置作业时,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大不如以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有错题,改得我的头都快晕了。问题的原因在哪,我十分疑惑。

  还记得第一次月考后,我班的试卷批完后,我仔细分析了他们的考试情况,20分的计算题,全班25人中21人丢分,我十分生气,认为他们做题不认真,于是我从那天起,每天留6道计算题,目的是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率,端正他们做题的态度。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做题的准确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认为初见成效。可学期刚刚过半,问题又出现了,他们做题还是不认真,我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我自认为我的课上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了出来,可是到了课外没有很好的监督,尤其是家庭作业缺少了家长的有效配合检查,学生家庭作业质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出来吗?

  这两天我开始了对学生实施做错题目进行惩罚的措施,在这样的惩罚措施之下作业的正确率还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学生的那不愿的情绪。这使我的内心始终感到不自在,但我还没有找到更加两全其美的有效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摸索,让学生们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在教学时我主要是结合例题的安排,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的。至于具体的计算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教学如何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从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还是有一些模糊的,尤其是在综合练习的时候,有的问题有单位名称有的没有,学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学时,也对这两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比较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与肯定。学生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处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不必作具体的解释,更不应要求其他学生也掌握这样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时候,遇到过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给三个分数通分的练习,教师讲解过方法,有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给一次通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习(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习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完第一课时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两局部内容之间的联系,紧紧围绕分数的意义展开教学。下面是我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课后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重点是同学对算理的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1、在“知识回顾”环节,要让同学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上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的意义,这是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课时的关键与基础。所以,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必需要求同学充沛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2、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不要停留在同学学习的自然状态。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把教学内容提高到更高一层次,让同学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如:在同学讨论并研究完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后,教师要和时引导同学明确每一步与前面知识之间的联系。

  3、引导同学明确每一步的任务。

  通过观察与讨论是同学明确异分母分数加法在计算中遇到的了问题怎样解决。

  异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数单位相同,这是计算的基础。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数)----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与方法,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教学时就比较自然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沛利用分数的意义展开全面的教学。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习惯。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本课的预习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习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向来被老师们认为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好,计算的正确率极低的一个数学难题。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带分数的计算已经从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对而言被减数是1的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难度大一些,学生也比较生疏,在这被减数是“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种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单位“1”突破隐含条件“1”这个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决第1和第2个问题时,既对上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巩固,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了准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近学生,让学生从容去认知、从容去研究、从容去建构。

  “计算不等于死算,计算追求巧算”,是课堂极力宣扬的主张,在通常情况下,分数加减混合计算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也就是分两次通分进行计算。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有时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虽然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错。另外在计算过程中,着力渗透一边计算一边约分化简的思想,让学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混合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1、脱式计算的格式错误。

  2、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几点: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差生,讲解的时候稍微语速放慢一点,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计算教学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或多或少多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搭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上课时要考虑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在三年级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学期也刚学分数的通分。

  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激活,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服务,做好铺垫呢?我是这样考虑的:

  1、学习新知之前,有必要复习一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为避免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给学生造成暗示,把异分母建行通分这一感觉,在学习新知之前,没有必要复习通分知识。所以,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口算,并让学生小结其方法,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接着,通过创设情境引出:1/2+1/4、1/2-1/4,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题与刚才口算得几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1/2+1/4、1/2-1/4”与刚才口算题的区别在于:分母不同。这时,我再揭示:分母不同的分数该怎样计算呢?这样,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产生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2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8-12

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7-09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11-24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篇11-25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篇)11-2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1-1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08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4篇)11-25

小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