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4 10:40:40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5篇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具有科学性,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这篇文章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接触、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在教学时,我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一些,但更多的是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一、成功之处:

  1、本堂课前播放歌曲《种太阳》,让学生可以一边随着音律舞动,一边跟着唱,营造了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谈自己对太阳的了解。(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学生资料搜集途径少,但对太阳的认知还是有很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也做了一个铺垫,比如:一位学生说出了这样一个句子:太阳像个大火球。我就及时提出了表扬,并说明这是一个比喻句。因为文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就运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即打比方。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画出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句子。然后再选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仔细研读。我深入小组指导,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畅达地学习,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学习效果较好。

  3、结合课文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阳光下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直观形象。

  二、存在问题:

  1、在学生浏览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都了解到了太阳的哪些知识时,学生基本不动脑,就是照本宣科。因为这已经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了,我也未能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地说,耽误了太多时间,学生的能力未得到提升,知识收获也不大。

  2、举例子说明的句子没有引导学生体会其好处,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还有“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些句子不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举例的说明方法。教师未能及时说明引导,属于知识遗漏。

  3、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我们的各科教学,教师首先得具备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我本人对计算机操作只是略懂皮毛,所以,我执教《太阳》一课时因为播放器反应过慢,而误以为视频播不出来。一连打开几个,导致学生一片哗然。教学机智也欠缺,其实那时候教室窗外正是阳光灿烂,草翠花开,绿树成荫,虫鸣鸟叫的景象,如能借机引导学生望望窗外,既能调节紧绷的神经,又能切实感受一下阳光下充满生机的校园,也是很不错的处理办法,不至于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教师的教学情绪。

  4、学习第二部分时,已经不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了,而且内容较多,仍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目标不明晰,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很不好。

  5、学习方法单一,时间把握不准,所以最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而是教师一语带过,给人感觉课上得不扎实,有点儿浮。

  6、整节课语文味不浓,比如体会用神话故事开头的好处,还有对设问句:“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的理解和设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的感悟,以及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作用,都未能点到。

  7、其实这节课思路应该是十分清晰的,课文我也背过了,由于自己对教材钻研不够,加之基本功不扎实,所以细节处理上很粗糙,导致过渡生硬,不自然。

  8、因为担心时间不够,在学生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时就急忙出示了作业,显得不合时宜。再说作业小练笔在将要下课时出示,显然流于形式。(因为是赛教课,不是本班学生。)

  9、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不能突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三、改进之处:

  1、上课开始让学生说对太阳的感知时,还可以让学生唱一唱自己会唱的有关太阳的歌曲,让课堂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生浏览完课文回答:“从文中了解了那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时就应引导学生概括地说。一是节省时间,二来能让学生锻炼概括能力。第一部分是重点教学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说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这几种说明方法的好处,而不是教师代劳。虽然说顺学而导,但知识点教师应明晰,不可模糊,要及时做好引导。

  3、让学生说说用神话故事开头有什么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以后自己的习作中也能借鉴这种方法。

  4、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在本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似乎忽视了这一点,指名读,齐读似乎多了点。其实,我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对比读,男女声对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5、应做到读写结合,语文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缺乏“写”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声情并茂的读,也要有扎扎实实的写。在学完第一部分时就可以增加个小练笔,比如可以指着教室窗外的那棵大树说:“这棵树很高!”然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写一写。

  6、学习第二部分时重点品读相关句子,适当引导一下煤炭形成和太阳的关系,让学生能用联系的眼光看事物。

  7、最后联系实际谈了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以后,可师生合作再读第八自然段。还可指导朗读背诵第八自然段。

  8、拓展阅读:,告诉学生要想知道有关太阳的更多奥秘,需要不断地到书本中去寻找,教师可推荐教材后面的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深层原因。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2

  本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课文。本文也是苏轼完成《水调歌头》的一个心路历程。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以及他那豁达开朗,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 借月抒怀,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把原本心中的心绪不宁和埋怨化成了人世界美好的祝愿。

  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出示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清静,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和本班的有同学一起读文、诵词,品读本文的独特语言魅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课后,我还布置了相关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询苏轼的其他诗词佳句,以求在课内外都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授本首古诗的过程中,现往学生自习,扫清障碍,继而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词义,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记下来,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家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都拿到小组中去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自学自悟的办法,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抓住“思念“这个关键的词语进行学习,可以说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学生归纳总结的办法。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3

  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为学生们设定了奖品——卡纸星星。适时地对表现积极、踊跃的个人,进行奖励,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可以热情饱满地进行乐曲的演唱,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自信心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流畅。在教学过程中的瑕疵就是在运用多媒体播放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的缘故导致速度不适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感触颇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学习,努力改进,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活动“美”的内涵。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4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本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特意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

  在读的片段里我让学生先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

  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5

  本课是教材中线条系列教学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对自行车的写生,引导学生精细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这一系列课程看似简单但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课程。

  教学中,我以问题的方式导入,同学们大部分都见过自行车,并能较完整的说出自行车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各部分采用的不同线条意识模糊,对于这一点,我采取两种办法解决。首先,我现场板画并分析各部分线条的不同,然后又让学生分组观察教材中优秀的'学生作业是怎样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细节的。这也是我认为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不足的是,从学生作品来看,我输忽了自行车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各部分过于松散、紧凑、大小关系不能把握等情况,教学中我应该在现场板画得时候就注意引导学生多注意相互之间的比较,并加强在学生作画中的指导。另外,由于平时类似的课程教学较少,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正反应出线造型是学生的弱点,今后应加强练习。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6

  刚读《诗人》还以为这是一诗歌,因为它的语言像诗,细细读了几遍后发现它是一篇说明文。全文总分结构,线条清晰,分别讲了诗人是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最后告诉我们诗并不难学。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就构想着何不就紧紧抓住文章结构上特点,以“在作者眼里,诗人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孩子们在文中去探索和寻找答案呢?然后通过“读”的指导和合作学习,让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孩子们读诗、写诗的兴趣,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就按照这样的构想逐个环节组织下来,总体来看效果是不错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在带着大家学完“诗人是个大画家”一部分后,我让孩子们举一反三,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学习其他段落这个环节上,我有了意外的惊喜。说意外是因为刚认识他们,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了解,有些担心他们完成不了合作学习任务。交流汇报时,开始只有一两个同学的小手举起来,我不断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大家分享了,孩子们不但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而且找到了信心。

  本课教学最大的遗憾是原定2课时完成,实际用了3课时,我反思原因有三:

  一是孩子们课堂习惯非常糟糕,随意插话,思想开小差,不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我不得不三番五次进行提醒和纠正,耗费了很多时间,需要尽快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二是课前对课中出现的问题预设不够,考虑不周,研读教材还不够细,备课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还是习惯性的站在了教师的角度;

  三是孩子们课前预习不充分,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预习,基本的扫清生字任务都没有完成。要加强预习训练,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规范预习内容,在每一天的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7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本课教学重点在认识长城的雄伟,感受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的骄傲,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创造力的赞美。文中蕴涵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如果单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因此,朗读感悟对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是很有必要,行之有效的,我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

  1、集体朗读,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2、同桌朗读,交流讨论自学提示。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再点名朗读。

  4、对文章的重点句,中心句加强朗读。

  在课堂上,我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词悟句中感受长城的特点和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图片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还是太单一了,学生对于长城的不了解,感觉书本知识与拓展知识没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带给学生的冲击力不够强烈。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8

  网络信息的运用只是一种尝试,在这样的尝试下,我把以往针对专业知识的教学改为互相评价为主,重在参与的另一种形式。学生的作业质量不是衡量一节课的全部标准,一节课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动手参与,动脑学习,用心思考可能更为重要。

  任何一种改变所带来的思考都是难免的,我一直这样想,常规美术课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一个将来又专又强的绘画型人才重要,还是给全体学生灌输一种审视美,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习惯重要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我这一班学生,若干年后怕是坚持从事美术的人少之又少,但每个人在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审美方面的问题,所以灌输一种美的习惯比教学生学习美的技能更为贴近生活,贴近需要。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9

  北师大版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钻研教材,深入探索教法,现总结如下:

  一、知识的掌握:

  1、在加减法(一)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摆小棒、计数器、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具,探索并掌握计算“十几减9、8、7、6、5等”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减、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等。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并解决够不够的问题。理解并能够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这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退位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退位减法的意义,并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了用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观察物体教学中,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辨认从不同位置(同一物体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再到空间想象,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生活中的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数红果、数小动物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大校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在比较熟的大小时,通过“动手操作——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过程,概括出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认识物体的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七巧板,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初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5、在加与减(二)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a.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的写0;b.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加上整十数;c.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相加减,再加上一位数;d.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如果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如果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6、在加减法(三)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法,会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结果,能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在数学好玩教学中个,学生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能用给自己的方法记录下分类的结果。学会看懂游戏规则,在给定的条件中找到突破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

  3、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反思: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然后思过,通过这一学期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地方要改进和加强: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2、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还不够。在教学中还要改变教师提出问题和方式,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要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适当扩展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评价来促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0

  今天上了口语交际一,交流的话题是景观的奇特之处。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子弟,见识比较少,备课前,我担心这一课非常难上,第一担心学生说不出什么,第二担心学生不知道怎么说。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把主题定为我印象中最美的景物。二是搜寻自己的回忆,也来说一说我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一开课,我就把主题亮出来,我让孩子们读:我印象中最美的景物。接着,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过了一会儿,李贵升同学举手了,他的答案让我惊喜。他说他印象中最美的景物是日落,我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这么会从生活中发现美,马上随机表扬了他。之后同学们开始活跃了,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中最美的景物。有山,有水,有雪景,有家乡的景色等。趁着孩子们反应热烈,我试机说了我心目中最美的景物,并出示了图片。一看到图片,孩子们全都哇的一声,我知道他们直观感受到美了。接着我出示了一段文字,美美地把我心目中最美的景物表达了出来。

  阳朔的遇龙河,有着蓝得空灵的天空,白得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清澈见底的水,形态各异的山。映衬着蓝天白云,环绕着青山绿水,遇龙河美得就像一幅画。

  伴着和煦的阳光,迎着轻轻的风,撑一支竹筏,在遇龙河逆流而上,仿佛置身大自然美丽的山水画卷。弯腰,掬一汪清水,那天空,那山,那水,清晰地倒映在水底,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让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浑然天成。

  接下来到了展示部分,我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最美,美在哪里。我要求学生学着我的样子去描述,可以实说景物是什么样的,也可以说游览感受。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说景物美的时候,不再只是一个劲地只会说很美,很好玩,而是会说一些具体的景物或者感受了。比如颜诗文说夜晚的珠江很美,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珠江的水仿佛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微风一吹,水好像皱起了眉头,有了动感,美极了。这让我想到昨天我们学的一副对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想不到她马上学以致用,真不错。还有说长隆欢乐世界的,比喻句一串一串的,还有说荷花池的,突出了池的美与好玩。因为昨天我没有布置孩子们准备口语交际,所以今天课堂上的一切都是当堂想的。虽然孩子们稚嫩的话语,还不那么有文采,但是能初步感受到美了,这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希望在接下来的习作一,他们能把美具体生动写下来,不是像三年级那样初略写,而是能写得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反思口语交际课,主题非常重要,要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点让学生展开教学,并为习作准铺垫。二是老师的下水文很重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说,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参与了学习,学习热情自然比较高涨。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1

  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收获。也对我教学中得到的反思和大家交流下。

  第一课《举手的秘密》

  《举手的秘密》是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记叙了“我”小学四年级时,由于缺乏自信心,上课不敢发言,以致举手站起来却说不出话来;以后老师与“我”有了个秘密约定:不知道答案举右,知道答案举左手,最后终于树立了自信心成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作者赞扬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友善、和宽容,表达了教师爱学生,学生感激老师的思想感情。

  这样一篇平淡情节中蕴含深情的文章,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秘密的内涵”呢?我对文本是这样理解的:举手的秘密表层意思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到。而为什么有这个“秘密的约定”,这个“秘密”的真正情感及深远意义,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要靠教师的引领、铺垫,最后让学生明白这“秘密”的主旨是教师的爱让“我”获得了尊重,得到了自信,最终走向成功,而要让学生从“秘密”中体会对“我”的尊重、友善、宽容,就要抓住文中两次描写老师眼神的细节,感受到这是一个细心关怀学生的好老师。还要抓住“我”举左手和举右手时的不同表现,体现教师的爱的力量之大。为此我为第一课时设定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预习交流,解决生字词,训练默读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理解“举手的秘密”的内涵,体会“我”对老师的关怀的真挚的感激之情,明白“尊重”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甚至改变人的一生。教过这篇课文我很受感动,文中的老师能这样尊重学生,宽以待人。真让我深受启发。我也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我的工作又做了多少呢?我付出的爱多不多呢?我是否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呢?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反思。我很喜欢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我把他们每一个都当成我的宝贝,他们的秘密都会在日记里告诉我,但是和文中的高老师比起来还差得远呢!班里的唐杨阳是插班生,学习基础很差,我与她何不谈谈心,用一种更细腻的爱去关注她的成长呢?课文教育了我,我也要那样做!

  第二课《陶罐和铁罐》

  在《陶罐和铁罐》一课的预设学情时考虑有片面太片面。我只想到了孩子们能提出“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么的态度?”这类问题,可是我却没想到还有不会提类似问题的可能性,这就导致我后来在面对孩子没能提出这类问题时,绕了很多的弯还是没引导孩子说出我想要的这几个问题。时间花费了,孩子们也被弄晕了。就像谭校所说,孩子们已经能提出第一个问题很不错了,这时候就可以体现教与学是相互促的,老师可以直接说自己也有两个问题想和孩子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确实简洁明了得多。

  第三课《谁敢试一试》

  教学《谁敢试一试》这一课,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感觉效果很好,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很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写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瓶盖的一件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文章结尾耿老师的话耐人寻味,点明中心。

  耿老师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遒劲大字:“成功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为了让学生增强记忆,我让学生把“你”改成了“我”,即“成功和自信是我成功的朋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说出“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让我自己来吧”。鼓励学生要用于迎接学习道路上的挑战,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课堂临近尾声时,我请同学们讲爱迪生.居里夫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这些名人自信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回家积累这方面的名言等。我觉得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自己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的加工、重组、更改,有利于教学实际,可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第四课《是乐谱错了》

  以题破题,锁定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在熟读课文时,通过一个问题 你们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挥家? 让学生了解内容,从整体上去把握人物特点后,迅速呈现课文主旨,开门见山、蓄势待发,整堂课的基调在此一锤定音,直奔中心,直奔课文深处去研读。最后,我设计了 面对这位著名的指挥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得到了好的效果。

  第六课《小草》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在第一课时扫除字词障碍之后,这样设计的第二课时:第一个板块是回顾作者是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对上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回顾,为下一板块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个板块是抓住赞美指导学生深入读文,进行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的每一次读,教师都要结合文章的首尾进行内容上的点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作者对小草的热爱,并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感受到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从而产生对小草的赞美之情。第三个板块是抓住第五自然段,教学生学习总分段式的构段方式及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调动各个感官使描写生动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第二个板块时间处理的不好,个性化朗读占的时间过多,总想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来。所以到第三个板块时就是教师讲的多,学生 自己发现的少,并没能真正掌握总分段式的构段方式。如果能够再用一节课专门讲总分段式,并进行实际练习,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第七课《未来的智能汽车》

  是一篇简短的说明文。文章以小刚乘坐智能汽车上班为话题,显得轻松有趣,顺其自然的介绍未来汽车的特点,展现未来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教学中,我先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解决预习中不能弄懂的字、词、句。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小声议论后指名回答。在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归纳出未来汽车的特点。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为课文列了一个提纲。再次了解未来汽车的特点和优点。

  接下来我就布置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相关的练习作业。一切教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课后听课的老师问我小学高段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我说就这些,这样简单的课文学生一读就懂,老师用不着引着学生做深入地研读。过几天后,和几位同事谈起现在很多人都说小学教师比较肤浅,太单纯。心里听着虽然不怎么服气,但想想自己有些时候好像是这样。比如上《未来的智能汽车》这一课,我还可以引着学生去分析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智能汽车的,是怎样开篇布局的,我们如果写这样的说明文又该如何去做……。是的,我们小学教师还可以做得更好。

  第八课《新型玻璃》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的文章,学生极易理解。我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以培训为主线,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后又告之学生要推销产品,为学生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进入了“推销员”的角色,跃跃欲试者大有人在。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

  这时,我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兴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也就在教学中的疑问提出我的看法。

  第九课《飞夺泸定桥》

  “飞夺”二字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课文中“抢时间”“攻天险”这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时紧扣重点部分,以质疑---解疑---悟中心这三个环节来学习。

  教学“抢时间”这部分,先要求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想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因此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攻天险”这部分,具体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按照: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进→三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熊熊烈火→消灭守桥的敌军这一过程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领悟文章的中心目的。

  本课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像这类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进行,感觉比较成功的有这样几点: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对时代背景还是有所了解的。老师在课堂上还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多留给学生读、思、议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发挥想象,感受惊心动魄的场面,说出自己的见解。

  1.在交流红军遇到的困难时考虑比较全面,得益于小组学习。在集体交流时,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急于要向别人倾吐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朗读训练时,采用选择自己要着重练习的来读。先在小组中展示,再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参与的面广了,同时又展现了几个班中的“朗读之星”的风采,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3.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学习,思考,这是取得教学实效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同时,我在设计问题,提出自学要求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该怎样走,即教学要把学习方法给学生指引好。

  第十课《丰碑》

  品词品句,情感迁移。

  “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为什么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呢?这需要品味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词语“镇定”和“安详”时,师生进行了如下对话:“镇定的反义词是什么?”

  “慌张”。“军需处长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慌张?”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

  “人在什么时候才安详?”

  “在安全舒适的时候。”

  接着引导体会寒冷的感觉:“面对死亡能够镇定而安详,而且前边还加了修饰词——”“十分。”学生反复朗读。

  “那么军需处长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呢?”

  “我年龄大了,让年轻人活着去打敌人。”

  “看到战友们能活着到达陕北,消灭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我死了也心甘。”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感动!学生的朗读引起了听课老师的强烈共鸣,也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可以使弱小的红军战胜强大的敌人,今天如果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我们的学校会日益繁荣,我们的城市会日新月异,我们的国家会日渐强大。莫说是小小的非典,就是整个世界也会向我中华民族顶礼膜拜!”

  第十一课《长城》

  一找奇迹,感受长城的长。

  首先请学生通读全文,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具体写长的句子是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以及词语如“一万三千里”,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自然而然地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对长城的长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二找奇迹,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对于这一段的处理,我觉得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我用多媒体出示长城近景图,然后采用导游形式小组介绍,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找奇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这一点是最难处理的地方,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再次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同学重量,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动笔写出自己的赞美的诗或联。学生这样写道:长城东起山海关,高大坚固保家园。劳动人民多智慧,雄伟气魄世人赞。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问题仍突出表现的声音不够洪亮上。

  二、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我们讨论到长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光辉灿烂的遗产,有一个学生说,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是他让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针对这个问题,我只是又回到文本,引导学生从劳动人民的血汗筑成的,觉得自己的引导有点肤浅。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还比较大,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 。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2

  英语情境是学习英语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十分注重活动情境的创设。本课通过教具的演示和操作,简笔画演示让学生在说、唱、玩、做、竞赛中感知、实践、运用语言,让学生在交流、参与、合作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感。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紧张、刺激的英语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来,从而对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起到辅助和推动的作用。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并为其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跟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帮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其感受到学习英语是一种快乐。

  在本课中,教具和简笔画的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新课导入这个环节,采用了自制课件与教具相结合的形式,来呈现场景,创设情境,将孩子们带入一个想象的世界,学生不仅有说的机会,还有上台操作表演的机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想象表达自然地导入新课。其次是简笔画这个环节,从视觉的角度出发,给人以新鲜感,同时也达到知识巩固、衔接与扩展的效果。

  本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老师针对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角度训练。

  本堂课还存有以下不足:

  在写的方面有所欠缺,本册教材供五年级学生使用,教师应该注意到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听、说、读的层面上。在本课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天气或者季节。

  在回答问题方面也只是停留在老师问学生答的水平上,应该加强学生笔答的能力训练。

  本课虽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占据但课堂时间还是过多,还应该让学生能够多说多练,教师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3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

  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

  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和发现,特别是在读数与写数的实践中也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方法,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4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本课教学有四个亮点: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爱玩,抓住这一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模仿秀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愉悦的看、说、模仿中学到了知识,对猫加深了印象;

  二、创设视听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

  视频资料与美术的有机结合,能同时给学生以视、听、感觉多方面的享受,无形中使其深刻感受到猫的活泼可爱,大大激发了学生继续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事物联想能力,更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将学生分组作画,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三、创设故事情景,将创作权交给学生

  我用照片《五只小猫》引导学生想像小猫们在做什么?它们的伙伴去哪里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呢?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空间里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这一环节效果很理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后面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四、组织展览,制造艺术氛围

  举办了小小展示会——将学生作品粘贴到黑板上,让学生体会感受,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老师总结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带着欣赏的眼光肯定他们的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作品展品时,自评的时间短,有些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我就谈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贝瓷枨榫常导情激趣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激起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例如:在上《巨人的花园》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中住着一位巨人,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一下这座花园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同学们都好奇的期待着,这时老师适时的运用资源课件出示用的各种画面再加以相应的配音,声情并貌,生动有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科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点拨,自主探索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四、重视朗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2-01

小学教学反思05-27

小学教学反思11-23

小学教学反思10-20

小学的教学反思11-02

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07-08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

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反思10-30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和感想05-29

《小学乘小学》的教学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