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5 19:14:34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组成的名称,并且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就是几分之几的认识。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新知识之前,我先进行复习导入,让学生温故几分之一的内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我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底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仍然让学生思考每道题的意图和如何解答。力求做到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重点基本上把握,但花的力气不够,需要反复强调和讲解。学习分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平均分”,做好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这些方面的缺憾都值得我今后思考和改进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比眼力”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探究兴趣。

  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猜测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我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周长的概念,同时可强化长、正方形特征的表象。

  三、注意方法优化,总结周长公式。

  在总结长、正方形周长公式时,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学生在探索大量具体图形的周长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练习的设计,应有层次和坡度。

  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抢答、口算、选择、解决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道题。这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握的失控,还有习题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没有循序渐进。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二是教学用语不规范,三是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四是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实处,只注重了结果没有问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修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讲有“余数除法”时,我让学生先复习了“4×()<9,5×()<43,()里最大能填几”和“8÷4、40÷5”等能整除的竖式计算,为讲新课做好准备。讲新课时,我没有直接讲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而是先让每个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10根小棍拿出来,我带领他们做分小棍的练习:“有10根小棍,每2根1份,可以分几份?每5根1份,可以分几份?”当然,学生做这道题不困难。接着我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继续分:“每3根1份,可以分几份呢?”学生以为可以分完,可是分到最后,每人手里都剩了一根,这时,他们都发现了“分不完”的情况,于是我才开始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都能分完,而且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引出了课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在讨论到计算方法时,我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结论。如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不少学生知道要用除法计算,可是又觉得9个苹果没有分完,还剩1个,好像用已学过的除法计算解释不通。然而,这正是学生将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之处,我仍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算理,而是启发他们去想:“为什么这道题要用除法计算呢?”学生都愿意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于是就都积极地思考起来。想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终于正确地答出:这题是要求9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这样通过讨论,既复习了旧概念,又学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在讨论“9÷2”的试商方法时,学生都知道要商4,但对为什么商4的问题,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因为放两盘,所以商4。我问:如果书上没有图或者题目中数目很大,怎么办呢?这时,我努力激发他们想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说:你们想想过去学的本领,看哪个同学能够把学过的本领用上。一个学生很快举起手来,说:4乘以2等于8,最接近9。我说:有道理,谁能说得更明确些?黑板上复习的内容就有你们要用的知识。这时一个同学很准确地答出:因为4乘以2等于8,8<9,所以商2。

  在讲第二个例题“43÷5”时,我就先放手让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针对他们出现的错题,组织大家进行分析。例如,一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是,43除以5商6余13,我问大家:他错在哪儿呢?一个学生说:他的商太小。我问:你怎么一眼就看出他商小了?答:因为他没有取最大的商,13里面还有2个5呢。这样,学生对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做题时一定取最大的商,做完题后要把余数和除数比一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新知识不仅理解得深,而且记得非常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后来,在教导主任和年级组成员的共同商讨下,把例题与习题交换,觉得这样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这样,把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题整理成一个情境串,学生从开始到结束,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学得自然新鲜。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电话号码的选择、寻找生活中“0”在前面的数字排列,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电话号码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就是目标的把握,还是有点没拿准,比如,要不要引导学生计算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当初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与主任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如果要学生掌握算法的话,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再总结算法。但是这样在时间安排上就得调整,难度也会提高,估计一部分学生会有困难。

  其次,在教学例1的时候,虽然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强调要先确定一种事物,但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这个有序的思考过程,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仍有学生不按顺序搭配,出现遗漏和重复的现象。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公开课,特别是操作课,课堂气氛很热烈,优生会抢着演示、发言,有意注意差一些的孩子就成了观众和听众。我班的刘宇桐同学就是,当我说到:“······为她准备了丰富的早餐······“时,他也不听我下面的要求了,就东张西望地找。所以,让学生踏实地上好一节课,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2、引导学生感受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如下的感受。

  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根据《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课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真看主题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购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的情境中学习。并在课后练习中也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不仅理解算理与掌握方法,而且巩固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益于他们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完整的表述题意。现在的教材和一些练习的片子中,很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都是图与文字配合出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题意,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而且坚持下来,能形成方法与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三年级一个班现有学生57人,男生32人,女生22人。二班现有学生53人,男生30人,女生23人,他们均来自周边的自然村。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青岛版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分数的意义。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六个单元:万以内的减法的教学,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角和直角的教学。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口算教学,适当加强口算训练。教材把口算另列小节进行教学,一些计算的编排都是先学口算,再学笔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

  2.重视教学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两步计算应用题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进行教学。

  4.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应用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的例题,通过线段图揭示数量关系并提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进行分析。

  5.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本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

  能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号题目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方法。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9

  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

  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5、6)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证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

  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关于估算的几点思考:《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要靠老师持之以恒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除了让学生学习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形成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的意识外,在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让学生养成运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精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等。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体会估算的价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47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

  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任务。本届一年级学生人数多,底子薄,习惯差,从一开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所以,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本学期已近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迎接新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被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步得更快。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第二层次自己利用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三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五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减法还有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习惯。

  3、在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今后不断提高。

  改进建议: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计算过程: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个位就变成了17,17减去8等于9;十位退了1还剩下0,0减4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10减去4等于6;百位退了1还剩下4,4减去3等于1。应该再多让学生多说、采取全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及时巩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01-05

小学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10-20

关于小学数学上册期中的教学反思12-1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08

初中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12-1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6-17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测量》06-1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04-0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2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