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30 11:08:58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数小猴吃水果图中的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数量,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两个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相对来说学生都已经认识了,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1、紧紧围绕本人研究的子子课题《从主题图入手——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课前我已经设计了本课内容的自学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自学题目,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自学,同时让学生的“先学”走在老师“教”的前面,逐步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2、大量的游戏、动手操作以及身体部位全方面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迫使学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如出示5,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这几组数的组成,为后一步加减法计算铺设极坚实的基础。

  3、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学上,而是要体现数学独特的魅力和思维价值。因此教学中,我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进行教学,还有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先学后教”提升到一个高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合作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开展小组活动,是比较困扰低段教师的一个问题。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小组活动的.组织上不是很得力,需要课后继续钻研。

  我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要多训练,让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会分工合作。

  2、在课堂任务的设置上下功夫。在学习提示上要更加地具体,设置的问题必须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去合作解决。

  3、在课堂生成时要随机应变,不要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学设计走,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量地适应学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今天数学课,郭老师和几个实习生来听课。我的教学内容是15的认识及书写,课后郭老师和组里的其他几位老师给我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不足,并向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一、课堂行为规范方面

  1、 学具使用

  这节课用到了学具小棒,我在早上才把学具袋里的小棒发给每一个孩子,学具袋放在他们的小抽屉里。而郭老师们的建议则是:应该在前几天就把整袋学具发给孩子们。这样做,孩子们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玩学具,因为他们在前几天就可能玩腻了。是的,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看到有好几个孩子一直在玩手中的小棒,一直需要我的提醒。现在想想,这也不能怪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第一次接触学具,好奇的天性唤起了他们的玩心。因此,我把这阶段常会用到的小棒给孩子们自己保管,用橡皮筋绑好放在铅笔盒里。

  上课使用小棒的时候,有的.孩子用好了就会乱放,或者手上拿着停不下来。这时候,就需要用统一的指令性语言把小棒放到桌子的左上角或推成一堆放在一旁等。这样做不仅不会造成学具的丢失,还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几位老师传授给我的经验之一。

  2、纪律问题

  这节课总体说来纪律不错,郭老师说我们班学生挺安静的。但是,上课期间我也看到有几个爱说话的孩子总是时不时地跟周围的孩子交头接耳,这也是我比较头痛的一点。郭老师给我提了一些好建议:

  a. 利用小组争星,给纪律好的小组加星,不好的小组减星。

  b.表扬和赞美行为上做得好的孩子,比如xxx,你做得真棒,老师真喜欢你!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内所有的表扬和批评都要及时,只有及时的才是有效的(这个注意点是林老师告诉我的)。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加强对数的强化和深化

  这节课学习的是 15的认识及书写,那么对于数15需要进行强化和拓展。比如,在教学1的过程中,我用课件里的图片,让孩子们说出1个太阳。其实孩子们都知道1,因而对于1个太阳的认识肯定不在话下。所以,郭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可以从1个太阳说到班级里的1个小朋友,再到1群小朋友最后到1根小棒。这样的知识拓展与延伸,不仅使得学生对1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还能让我的教学顺利而又自然地得到过渡。

  2、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

  在课堂语言方面,我需要更多生动的元素。是的,只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才能唤醒孩子们求知的心灵,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比如,今天学习15的认识时,我们可以说数字宝宝等,还有数字王国,动物乐园等等。这一方面,我想多去听听语文老师的课,应该会有很多的收获。当然,数学语言的精炼性也是必须要有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作为新教师,首次面对的就是教学一年级的新生。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气、重拾起对教学的热情向前进,一学期过去了,有必要对这一学期进行下总结。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适当重组教材,做到能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第几”时,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厚。先让学生一起准备好,我说:“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的站起来。在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

  2、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如教学“6的组成”时,学生不仅能总结出5种组成方法,还会把5种方法并成3种。又如,在教学完0~10这11个数字,我让学生编一套操来形象的展示这11个数。可以用身体,手等。在第二天的汇报交流时,我惊喜的发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能力,每个数字在学生的深动演绎下变得活灵活现。

  3、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房间里的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同时,学生又对分好类的东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和分类带来的方便。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在师范的学习中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也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很多在书上介绍的教学方法照搬到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在本学期我试过用严厉的教学态度,也试过用温柔可亲的教学态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学期,我也许应该运用“严”和“松”并重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但何时“严”何时“松”是我作为新教师要在今后几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我希望是在一年级能用到课件的课都用课件演示生动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课堂纪律也会好很多,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所做的课件都比较简单,无法真实再现生动的画面,再者,从网上以及和各位老师交流课件还不够,这是我在下学期要努力的方向。

  3、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特别是我教学的一个班级,程度好的学生对于难题点拨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说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总之,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给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议。希望下学期我会有所进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教学“十”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数出10根小棒,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还有5根5根数的,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小棒用一根皮筋捆起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后,他们对于一个十是10,不仅能记住而且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在孩子们深入理解10之后,我边摆小棒边让他们数数,11、12、13、14……当数到19以后,我问:再添上1根,是几呢?这些单根的又够一个“十”了,我们又可以把他们……孩子们紧接着说“捆起来”,于是我就是顺其自然的.接着问:“20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很清楚的就知道了“20里面有2个十”。虽然孩子在学“十”的概念时学的比较扎实,但在学习数的组成时,问题仍很多,我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对于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一个数时,孩子在表达上依旧存在不少小问题。

  纵观整节课,虽然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很积极,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我教学数的组成时,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在教学后面的内容时,显得有些紧迫,在出示直尺图时,我让学生从0数到20,又从20数到0,只强调了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并没有深化,没有拓展到基数和序数的认知上。同时,我在教学时使用的素材不够丰富,如果能用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数一数,去圈一圈十个,那么他们的认知就不会仅限于小棒上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加或减》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设计的一种数的计算的学习活动。借助富有合理数学意义,包含情感价值和数学价值的'“逻辑图式”这一学习载体,使学生在趣味有益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加与减”的整合,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入门的基础,仅有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倍感亲切,参与欲望强,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数学背景的联系。要学生讲出游戏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学数学有用。而将设置成游戏状态的“逻辑图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计算资料巧妙而自然地还原于生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与数学的'亲和力。

  以“讲一讲,问一问、喜欢哪个组的方法?”为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线”,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我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讨论争辨中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我和别人的观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仅仅掌握知识,并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一下几点:

  1、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虽结束兴趣还存在。

  2、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在教30+4=?时,我是让学生先自己摸索解题方法,感悟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的异同——数的组成,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小猴爱吃桃的情景,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提供探索与交流时间和空间。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总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我和小树一起长》是小学数学第一册下第三单元后的一个综合整理内容。教材借助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课涉及很多知识,如数数,比较大小、多少,估计高度,对数位、长度的认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横式、竖式的书写以及观察物体。尽管只有一个情境,但需整理的知识点还是很多的。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看旧照片”、“欣赏现在美景”两个主要环节。将书上三个植树的情景描述成我们启慧小学几年前一年级小朋友植树的场面,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教师悦耳的讲说,把孩子们带到现时中长满绿树的山林中,使孩子们得到休息,激发学习的欲望,得到美的享受,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设想总是美好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 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自己的教学

  备课,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时,不一定要遵循教参的说法,教参也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师不能完全不变的照搬照抄。在第一大环节中,让孩子们看图后提问题、解决问题,教参上说“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整幅图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中包含很多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复习学过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中,我也让孩子们小组内说故事,可气氛不浓,达不到我预想的那么好。他们说的“故事”也无非就是提一两个数学问题。孩子们并没有按我给他们规定的路线走。

  其次,备学生也很必要。教学效果如何,最终是从学生身上体现的。在备课时,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在数一班植多少棵树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数对,并且也有自己的想法,在集体交流时,没有必要耽误太长时间,只需点出几种数数方法即可。之后,是由淘气的身高1m20cm估计小树大约的高度。有的孩子说1m 19cm ,有的孩子说1m 18cm ,有的孩子说1m 。我发出疑问,“你觉的谁的观点最合理?”有的孩子还说1m 18cm 。最后我亮出自己的观点:100cm 。对于孩子们的想法,我没有加以否定,只想让他们找一个合理的答案,使他们建立实际的估算意识,但孩子只要不说大于1m 20cm 的数就应该肯定。

  二、 把握好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前每人一道口算,我的一些话语的重复,再加上我本身都没有紧迫感,使得孩子们提问题的时间太少,总是我在牵着孩子们走,并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教学重点。既然是一节整理课,就应该让孩子们多说说。

  三、 教师语言要尽量精简

  低年级的内容较简单,难就难在题型多样化、灵活化,算法多样化,想象思考的空间增大了,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的'成分加大了。要使孩子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应把握好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精简,大约时间在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孩子们探索、练习。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做不同形式的适当加量的练习。教师在时间上要有紧迫感,要让孩子们忙起来,没有玩的时间。以前课上练习,我都等着最后几名同学也做完了,在集体订正。这不对,这只能养成一种惰性心理,影响课堂效率。以后在这一点上,我要注意。

  自己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精心制作的课件,却没有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这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前松后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只能说明我准备的不够充分,以后还需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 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 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听“听铃声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而没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图学生说的形式,这样做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一题很好的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让他们打乱顺序来说,如“5的后面是6”、“最后一个是9”这样的形式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 个桃子与第9个桃子”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吃第9个桃子为什么吃不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动物园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买了8 个桃子去分给它们吃,想一想,老师可以怎么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揭开数的组成。结果学生反而被情境所干扰,由于考虑到了分的公平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习。

  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习。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

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12-14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06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11-15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1-09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5-15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4-1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13

有关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7-03

小学数学减法教学反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