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大全【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当他学完这课后,他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
为了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龙头和一把螺丝刀。水龙头是去五金店里借的,学校可没有,最好找那种“轮”可以卸下的.水龙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轴上用力扭水龙头那费力的感觉,就对“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最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的现象,学生能说出很多很多,除了书中五种,还提到了,自行车的龙头、钥匙、电扇开关等等开红酒的开瓶器等等。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机械应用无处不在Щ械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课教学,也更使我感觉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很重要,课前教师自己的操作体会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上课时就要事倍功半,就要出洋相。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2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
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
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
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
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
之所以这样处理,
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
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3
(一)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在学生观察比较香樟树和狗尾草的特点后,我让学生明确维恩图的.操作方法:先把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有的特点写入交*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让学生第一次就牢固掌握这一种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
(二)
我对本课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变动,课一开始在引出狗尾草之后,我先带领孩子们去校园里寻找并小心的采集狗尾草,然后在教室里展开小组观察交流,完成对狗尾草各部分特点的了解,最后,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结束本课。课刚结束,听到有几个学生在交流:科学课真有味道!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做一个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一直是我的追求。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4
《岩石的组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中第三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主要有两个,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二是利用工具,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培养其观察身边矿物的浓厚兴趣。了解学生关于岩石组成的初始概念,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向科学概念转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石英、长石和韵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为主线展开系列观察活动,在观察中确定岩石鉴定的有关标准。本课教学设计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让学生说说不通岩石颜色的差别为什么会那么大;第二部分,观察花岗岩,在提供云母、长石、石英标本,以次辨认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常见的矿物进行探究。第四部分,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1、“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2、“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因为所学内容比较直观,贴近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应该感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学习《科学》这门功课已有三年,学生要自己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不会很难。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息息相关,可是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那我们人类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2、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动植物的“诉说”
1、学生以小组观看有关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自主选择自然环境,并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
2、小组活动:选择角色,并讨论分析“他”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3、课件出示反映人类活动的图片,学生观察,谈感想。
4、角色扮演,小组内表演,并推选代表。
说说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谈自己对人类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评价,谈收获。
活动二:改变一个小环境
1、小品展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主题为: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小品内容学生展开质疑:
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判定?如何验证?
3、引导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4、预测实验结果,小草会有什么“反应”。
5、动手实验。
6、小结:注意做记录,随时观察。
三、总结。
1、列举人类哪些活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2、谈实验活动的感受。
四、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回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板书设计
动植物的“诉说
第一组是森林 金丝猴 树被人们砍光了,
抓我们送到动物园去,
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第二组是草原 跳鼠 人们在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
第三组是湖泊小鱼 人们把乱丢垃圾,大规模捕捞,
恐怕那一天人类在也吃不到鱼了。
那么对于那些小动物,花草树木的控诉,我们该怎么做呢?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6
在《浮与沉》一课上,我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首先,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个《阿凡提帮助穷人的故事》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浮与沉还能帮助人们做事。
2、在活动1的教学环节,我首先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实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不同物体可能会产生的沉浮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在这个环节后,我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让浮着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两个问题,这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团结、合作、互助的科学精神。在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把自己的智慧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同时分享同学的智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小组的相互学习,共同分享成就。
4、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自由谈本课的.收获,自我评价在本课中的表现或小组表现,使学生敢于正视自我。发现自我和小组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利取长补短。教师的随机评价,给予学生克服困难自主探索的勇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7
这节课准备环带明显的蚯蚓是很重要的,买的掉鱼用的蚯蚓环带不是很明显,于是去校园里挖,发现现在大的那种青蚯蚓居然没有环带,挖到最好的是有些红的比较长的蚯蚓,环带很是明显,而且这种蚯蚓非常活跃,在水中的`反应也很明显,适合课堂上观察使用。配合使用大型的青蚯蚓,它的环节更加的明显,触摸可以发现特别粗糙,放大后可以发现其刚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蚯蚓概念。六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亲近小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蚯蚓,很多学生会不愿意亲近它,女生更加,课堂纪律会因此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开学术小组讨论会、学会使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能形成直观地球昼夜现象,培养了他们观察、推理及初步的空间概观念。
1、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让学生按照“假设——实验——解释”的步骤,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进行探究活动,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
2、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3、本节课我尝试用我校自创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学、展示、反馈,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地方落实的不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9
《凝结》是四年级《水循环》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蒸发》《沸腾》之后,对水变化的又一重要认识。这次“同课异构”式的课堂教学同研,我们便从此开始,在同研的基础上,向学生家长开放,请家长走进科学课堂,参与孩子们的探究活动。
翻开教材,只有两页,去掉四幅插图,只有十句话,其中三句是问题——物体表面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呢?对着小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三句是提示性的语言——瓷盘加热后盖在杯子上试一试、现在我们知道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啦!原来小水珠……,只有一句“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算是本课要掌握的科学知识。看起来简单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并且有所收获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决定还是从钻研教材入手。对着两页教材,我反复地看,仔细地读,用心分析每一个问题的目的——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每一句提示语的指向——这句提示语要告诉我们什么?每一句话的用意——为什么要这么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阅读教学用书,再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充实自己,努力做到:要教给学生《凝结》这一滴水,自己要拥有关于水循环知识的浩瀚大海。比如:对于云、雾、露、霜、雨、雪等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不是都属于凝结呢?按照我们的习惯,都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了液态或固态,一般都认为是凝结。但我就是较真:科学概念是这样的“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只说变成液态的水叫凝结,并没有说变成固态的冰叫做凝结,这种习惯说法肯定不准确,不准确的知识就不能教给学生。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的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或小冰晶,叫做凝华不叫凝结。因此,在进行“自然界中的凝结现象”这一环节时,只出示了云、雾、露、雨四幅图片,没有出现霜、雪的图片,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科学认识。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上,我从学生刚刚接触到的对比实验入手,让学生发现对比实验的相同和不同的条件,自己设计对比实验,并运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有的小组选择水的温度作对比,有的同学选择玻璃片的温度作对比,也有的选择水量的多少作对比,在互相交流之后,大部分学生确定将玻璃片的温度作对比。这个实验,如果找到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但如果老师把方法告诉学生,就失去了设计对比实验的意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教给学生自己学会对比实验,是这课实验设计的目的所在吧。
这个对比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如果只安排一个实验,课堂容量是不是太少?听了岳华老师的课之后,感觉一节课也是挺充实的',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将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也提到这节课来做,一来雨的模拟实验现象较明显,操作方法是在沸腾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学生刚刚做过,也有一定的基础。于是我将实验材料放在实验桌旁,准备学生随时取用。我还想为学生的实验再提醒几点,大家就已经急不可待地开始了,我只好压下要说的话,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中我发现,没有我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得很规范,观察得很到位,没想到,由于学生的急性子,造成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的局面。当学生为自己造出的雨而欢呼时,我肯定了自己的设计思路。
这节课大约延长了六七分钟,如果制造小水珠的活动再简短一些,在实验方法的指导上语言再简练一些,也许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去交流,去表达、去展示。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0
由于台风的影响,直到昨天天才放晴,寻访小动物也就在这两天充分的展开了。对这节课我的具体处理是:简化课堂讨论;给孩子们更多体验的'时间!因为孩子们已经对动物单元盼望已久,所以一上课我就直指课时目标:去校园里寻访小动物。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立刻组织交流: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做好哪些事情?上面的这些内容在10分钟之内解决了,留给孩子们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最后花10分钟时间到教室里整理交流记录,并完成作业本内容。整节课下来,整体效果非常的理想!孩子们很开心,记录情况也不错!
今天吃中饭时和几个班主任有一段交流,他们都说现在教师里都刮起了小动物风潮。蜗牛、蚯蚓、蚂蚁等已经在教室里蔓延……有一个班主任还布置了相关的日记任务!但也从一些班主任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如:上课都没心思了,整天惦记着你的玩意;教室里变脏了,很恶心等。动物单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单元,孩子们的积极性根本不用担心,但班主任老师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取得班主任老师的配合,那将事半功倍!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1
选择《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节课时我就一直在考虑设计一种由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来了解和发现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从材料的准备以及观察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课前也准备了大量的食品包装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彩色笔和卡纸制作了课题,揭示课题马上就能抓住学生,讲到食品没有哪个学生不感兴趣的。
从学生汇报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时,我也一直想是让学生边说边与其交流,还是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记录呢?试教时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感觉更加尊重学生,而且详细记录更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分析整理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根据教师的板书记录,学生一一分析整理,很快就会发现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是我们选择食品时非常关心的问题,再美味的食品由于超过了保质期都要妥善处理,不能食用了。而后自然引出“为什么有的食品保质期长,有的食品保质期短?”的问题,就此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在本课以讨论为主的教学中,我一直参与学生之中,有时甚至就一个问题不停地追问,生动而又有趣,师生在互动中都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讨论是很精彩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有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讲述的有关食品的内容甚至涉及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三无”产品等。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袋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当然,这节课也同样给我一些思考: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讨论活动呢?仅仅是参与其中加入讨论吗?显然不够,因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觉得还应该能更加深入地去引导学生探寻问题,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激励自己一边学习一边探索,相信在新课改的教学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如时间分配不合理,第一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重视“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信息印在食物的包装上?各种信息的意思?”,在教学没有按原有的设计仅是交流“有哪些信息”而是多问了“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收集包装袋上的信息用了较长的时间。这导致学生“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这一活动不够充分。统计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时间过长。学生在记录了保质期后,对保质期引发的思考因为时间紧张就没能充分展开。在教学中当有学生注意到保持期长短后,老师仅是抓住影响保质期的因素开展了讨论。其实学生填写了有关表格后,引发的思考还有很多,如:蛋黄派上没有生产日期、光明鲜牛奶已经过期了等。
没有在关键处点拨。对“影响食物的保质期的因素”进行讨论后,我没有趁势让学生对“同一类食品,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进行研讨,这丧失了对学生进行“用知识改善生活品质,提高饮食质量”的教学契机。还有让学生说你最关心的信息是什么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配料、三无产品等方面有个了解,而不是直奔主题——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2
本节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混合实验和加热糖的实验,观察实验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总结归纳物质变化的特点,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如果设计探究活动,如何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教学前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观察黄豆和沙子的特点,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的特征,混合事物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留下样本,通过比较分析变化,同时利用搅拌、分离物质,做更细一步的观察比较,最后总结这个实验中物质变化的特点。
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能够轻易说出白糖加热变化的特点,可以看到许多明显的现象,老师在引导时要逐渐让学生比较两个实验中物质变化的区别,同时对于最后的黑色物质和白糖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得出产生新的物质。从而在比较中掌握这种变化的特点,最后教师归纳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初步形成后,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验证和实践,因此让学生回顾实验中还产生的现象,利用已经学习到的科学概念尝试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用概念来判断和解释,要抓住主要的变化特点进行鉴别。
更细一步的思考,教材中利用简单的两个实验,是否就能让学生牢牢建立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混合分离实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包括物质颜色、透明度、光泽等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学生解释后面白糖变化时会有所误导,学生很容易认为颜色、形状、有气味产生就是化学变化。教学前,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变化的.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然后再来进入课堂学习。并且,由于白糖和蜡烛以及金属勺都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难免会不全面,也影响它对于概念的理解。
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课内容在问题设置和探究方法的指导上应有所改变,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历过科学教育的学生,他们在科学观察习惯、科学思维发展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地区别,教师在指导上应熟悉学生的这些习惯,同时课前应调查孩子们的前概念知识,为教
学设计的修补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
疑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在传统教材中需要到初中学习,让小学生学习这样难度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仅凭借教材中混合分离和加热白糖、蜡烛燃烧的实验,能否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准确概念?还有哪些适合的实验可以代替教材中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形成科学概念,毕竟加热白糖的实验涉及白糖的变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学生全面观察的难度比较大,而让学生马上利用刚学的概念来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有一定难度,效果也不一定会很好。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3
在教学《彩虹的秘密》这课时,我让学生猜谜语看图片: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几种颜色?听到彩虹的形成,同学们兴趣盎然,求知欲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我让同学们做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实验,一是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二是使学生认识三棱镜,知道三棱镜能使混合光分散。随后,利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镜在墙上投射出彩虹。接着,揭示本课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到过彩虹?有的说在雨后看到的,有的说在洒水车洒水时看到的,有的说在河边玩水时看到的,有的说在瀑布前看到的。你发现这些地方能看到彩虹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回答的有阳光,有的回答的有水,我问;大海里有很多水,大海里有彩虹吗?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需要小水珠。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彩虹的形成需要阳光和小水珠。这节课,学生分组实验配合的非常好,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觉得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4
我执教的《植物和我们》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总结课。经过了几十天的辛勤培育,学生们经历了油菜生长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段经历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有了很多的收获。本课就是以学生们的这次科学学习的典型经历为主题,让他们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与乐趣。在教学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新课程要求
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课前,各个小组学生围绕本次主题,自主地搜集种油菜的资料,设计展示的方法,组内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并互相帮助、沟通。在课上交流时,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有效地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新课程正是强调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交往的控制者、课堂行为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对于他们小组的展示,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他们解释?”“这个小组的想法很特别,你们怎么看?”“谈一谈你们有哪些感想和体会?”等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课程改革的目标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本次教学中,我能够较好地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如:指导学生查阅图书、上网,带领学生访问菜农,争取家长协助拍照。通过一系列活动,我认识到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育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无法代替的。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的困惑
在教学中,受时间的限制,仍然把铃声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束缚了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备给交流过程中发言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但担心这种做法会伤害那些同样发言且认为自己表现也好的学生。于是就放弃了,却又觉得评价太少。因此,不知评价的尺度应怎样把握。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5
课题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给冷水加热》,现在就该课教学的情况做一个反思。
首先谈谈教学实验器材的准备方面,教学设计在科组里集体讨论,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讨论,结合教师你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在实验的器材准备方面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实验中要用到热水,要事先烧热,并用买来的水壶装好保温,为保险起见,我还找来加热棒放在装满水的桶里提前加热一桶水备用。实验用到的烧杯、试管、小塑料袋、毛巾、这些工作自我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烧杯要找足够大口径的,因为要容的下装满水的塑料袋,而且还要能让塑料袋自由沉浮不受阻碍。小塑料袋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带有密封扣的,像衣服拉链那样,大小要合适,在文具店里找到的。装冷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气泡在袋子里面。还有试管,要求实验前装满水,并有气球皮包住试管口,也是不能有气泡。要使没气泡,只需装水和封盖在水下进行就可以了。
其次谈谈不足之处吧。感觉上课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验也都很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实验过后引导学生解释冷水袋沉浮的现象,不理想。没有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水袋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应该利用板书引导回顾之前学过的的浮力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解释。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6-14
[热]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5-30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实用)05-27
【荐】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7-04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通用09-22
【热门】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6-21
【热】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6-21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热】11-03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热门】11-03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荐】11-03